湖北省孝感市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参考答案
1、正确选项:D A.悄然离去qiǎo B.称心如意chèn C.椎心泣血chuí
2、正确选项:C A.流芳百世 B.老奸巨猾 D.辑录
3、正确选项:A 不齿:不屑提起。不耻:不以为耻,此处应为“不齿”;“何况”与“况且”二者都有“进一层”的意思,但“何况”还有以下用法,即它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与前分句构成对比,用甲烘托乙,表示“甲如此,乙更是如此”,“况且”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此处应为“何况”;添砖加瓦:比喻为宏伟的事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也说添油加醋。此处应用“添砖加瓦”。
4、正确选项:B A.表意不明,“如实报道”到底是记者的行为还是报社领导的要求。C.缺主语,去掉“通过”.D.搭配不当,把“减少”改为“缓解”或“减轻”。
5、正确选项:C “悲喜交加”不准确,周意识到侍萍的出现会危及他的地位、名誉和家庭,立即感到“惊愕”“惶恐”。
6、C 因果关系太绝对,文中只是说“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7、B 文中只说“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8、B 文中说“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往往”与“大多”有较大差异。
9.D 此处的“恨”为“遗憾”的意思。
10.D
11.C
12(1)巡抚俞谏打算赠送他金钱,指着他所穿的蓝衫说:“怎么这么破旧”?(得分点:遗、所衣、敝)
(2)张璁得势以后,暗示文征明投奔他,文征明推辞不去。(得分点:既、讽、通顺程度)
(3)我父亲去世(抛下我)三十多年,如果有一字提到你,我是不敢忘记的。(得分点:弃不肖、苟、通顺程度)
13.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向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
附翻译:然而帝王的功业,兴起于民间,天下英雄豪杰互相联合,讨伐暴秦,气势超过了三代,从前秦朝的禁令,恰好用来资助贤能的人排除创业的所患之难而已。因此,发愤有为而成为天下的英雄,怎么能说没有封地便不能成为帝王呢?)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译文
文征明,长洲人,起初叫文璧,以字行于世(即字比较有名,征明为字),后来改字征仲,别号衡山。父亲文林,曾任温州知府。叔父文森,曾任右佥都御史。文林死后,官员百姓集资一千两银子作为办丧事的费用。文征明当年十六岁,全都谢绝了。
文征明小时候不聪明,随着长大,越来越聪明了。跟着吴宽学习文字,跟着李应祯学习书法,跟着沈周学习画画,他们都是他父亲的朋友。他又和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人相互切磋,名声更加大了。他为人温和但狷介不俗。巡抚俞谏打算赠送他金钱,指着他所穿的蓝衫说:'怎么这么破旧?文征明装作不懂,说:“因为下雨弄脏了。”俞谏最后都没敢说送钱的事。宁王朱宸濠钦慕他的名气,赠给他书籍财物征聘他,他托病没有去。
正德(明武宗年号)末年,巡抚李充嗣推荐他,赶上文征明也以岁贡生(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的身份参加吏部考试,授予他翰林院待诏的身份。明世宗登基,(文征明)参与修订《武宗实录》,文征明在经筵任职,每年经常都有赏赐,和各写文章的大臣一样待遇(齿:并列)。而当时崇尚科目考试,文徵明很不得意,连年都请求回乡。
在这之前,文林作温州知府,在学生中提拔了张璁。张璁得势以后,暗示文征明投奔他,文征明推辞没有去。杨一清被召入朝廷担任宰相,文徵明最后见他。杨一清急忙对他说:“你不知道你的父亲和我是朋友吗?”文徵明正色道:“我父亲去世三十多年,如果有一字提到你,我是不敢忘记的,实在不知你与家父是朋友。”杨一清面有惭愧之色,不久和张璁合谋,打算调动(有贬官的意味)文征明的官。文征明更加要求还乡,终于被批准(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四方来讨要诗文书画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但是富贵人家轻易得不到一两张字画,尤其不肯赠给王府以及宫内的人,他说:“这是法律所禁止的。”周王、徽王等王爷拿珍宝古玩送给他,他都不启封就还给他们了。外国使者经过吴门,向着他居住的街巷行礼,以得不到接见为遗憾。他的作品遍天下,他的学生临摹的作品很多,文征明也不禁止他们。嘉靖三十八年去世,当年九十岁了。
14参考答案
(1)①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2分)
②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2分)
(2)“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1分)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1分)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2分)
15默写答案
1、陟罚臧否 2、吴质不眠倚桂树
3、奈何取之尽锱铢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君子生非异也 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莫道不销魂 8、丛菊两开他日泪
16.A、E 简析: A、“善于经营的精明商人形象”错。E、“两次成功交易”不妥。
17.①“珍品”即这颗钻石,它是小说的线索,也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②丰富了人物形象。围绕钻石,本德尔、舒尔曼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得到全面展现。③作者借此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这颗有瑕疵的钻石,在文中出现两次,隐喻了有瑕疵的人心,讽刺了那些唯利是图的贪婪者。(答出两点得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8.(1)心理变化过程:当本德尔面对这位爽快的男顾客时,他既喜悦又紧张——当男顾客要当即支付支票时,他感到突然、惊讶——当确定支票完全正常时,他窃喜、得意——当男顾客再次光顾珠宝店,他既紧张又心虚
(答对2点1分,4点全答出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 2)性格特点:
①精明谨慎。例如验证支票
②奸诈欺客。例如把瑕疵钻石当正品卖,还加价四万马克。
③自作聪明。自以为伎俩得逞不想落入他人圈套。
④贪财好利。例如为了再次牟取大利到处搜罗钻石。
(答出两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9.(观点2分;理由6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观点一:本德尔是主人公。①作者用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手法刻画了一个奸诈小心唯利是图自作聪明的珠宝商形象。②本德尔的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从他身上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观点二:舒尔曼是主人公。①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行骗高手的形象②舒尔曼的第二次出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本德尔上当的结局③通过舒尔曼更好揭示主题。
20.甲:感谢学校,这是对我成绩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感谢老师,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我今天的收获。)(答1点,意思对即可)
乙:(请问)获奖后,在新的一年里,你有何打算。
21.反复(叠句、排比、通感、比喻1分)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一种节奏美和音乐美(1分),饱含着一种无望的、长长的心愁(2分)。
22.(1)赞同(1分)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基本要求。要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作为推广者或传播者的节目主(播)持人,应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意思对即可,3分)
(2)反对(1分)尽管普通话是通用的规范用语,但也不能忽视方言。方言是一定区域或一个民族几千年民俗文化的积淀,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得到传承和发展。(意思对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