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邦乂,字唏稷,吉州吉水人。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同舍欲隳其守,拉之出,托言故旧家,实娼馆也。邦乂初不疑,酒数行,娼女出,邦乂愕然,疾趋还舍,解其衣冠焚之,流涕自责。博通古今,以舍选登进士第,遭时多艰,每以节义自许。历婺源尉,蕲、庐、建康三郡教授,改秩知溧阳县。会叛卒周德据府城,杀官吏。邦乂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曰:“尔悉里中豪杰,诚能集尔徒为邑人诛贼,不惟宥尔罪,当上功畀爵。”明即请行,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越翼日,讨平之。
建炎三年,金人至江上。高宗如浙西,留右仆射杜充为御营使,驻扎建康,命韩世忠、王燮诸将悉听充节制。充性酷而无谋,士心不附。渡冈沙,充遣陈淬等及金人战于马家渡。自辰至未,战数合,胜负未决。燮拥兵弗救,淬被擒,燮兵遁,充率麾下数千人降。金人济江,鼓行逼城。时李槐以户部尚书董军饷,陈邦光以显谟阁直学士守建康,皆具降状,逆之十里亭。金帅完颜宗弼既入城,槐、邦光率官属迎拜,惟邦乂不屈膝,以血大书衣裾曰:“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宗弼不能屈。翼日,遣入说邦乂,许以旧官。邦乂以首触柱础流血,曰:“世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速杀我。”翼日,宗弼等与槐、邦光宴堂上,立邦乂于庭,邦乂叱槐、邦光曰:“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有刘团练者,以幅纸书“死活”二字示邦乂曰:“若无多云,欲死趣书‘死’字。”邦乂奋笔书“死”字,金人相顾动色,然未敢害也。已而宗弼再引邦乂,邦乂不胜愤,遥望大骂曰:“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行磔汝万段,安得污我!”宗弼大怒,杀之,剖取其心,年四十四。事闻,赠直秘阁,赐田三顷,官为敛葬,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官其四子。
(节选自《宋史·杨邦乂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舍欲隳其守 隳:毁坏。
B.诚能集尔徒为邑人诛贼 徒:徒党,同一类人。
C.皆具降状,逆之十里亭 逆:叛逆。
D.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 假:给予帮助。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杨邦义节义品性的一组是( )
①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 ②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
③惟邦乂不屈膝 ④立邦乂于庭
⑤邦乂奋笔书“死'字 ⑥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邦乂在郡里求学时,被同学托言是到故友家而被骗到娼馆,酒行了几遍后才知道真相,先是惊愕,后马上快步回到宿舍,脱下衣服帽子烧掉,痛哭流涕深深自责。
B.杨郭乂做溧阳知县时,为对付占府城杀官吏的叛卒周德而对犯人赵明恩威并施,在杨邦乂赦罪报功封爵的许诺下,赵明第二天就主动请缨,几天时间,就平定了叛乱。
C.宋朝将领在金兵面前或逃或败或降,使得金兵渡过长江直逼建康城;宋朝大臣们也屈膝迎拜金帅完颜宗弼;而杨邦乂却在衣襟上写下血书,表达誓死效忠大宋的决心。
D.宗弼软硬兼施,又用许诺恢复杨邦乂原有的官职来诱降他,杨邦乂不为所动,抱定必死的决心,即使如此,金人也不敢加害他,后来他又怒骂宗弼,才被杀死并剖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邦乂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
(2)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晋将刘裕之伐姚泓也,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于是叔孙建等循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
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日:“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①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日:“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财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日:“彼若城守,以选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遭也。”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
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谥日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
[注]①蠕蠕(r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 摄:代管。
B.更敕简精兵为战备 简:精减。
C.叔孙建等循河趣洛 趣:奔赴。
D.亦愈于破一小国 愈:胜过。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嵩受到君主一组是( )
①年十四,代父统军
②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
③诏嵩厚答之
④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 ⑤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
⑥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嵩较有军事才能。时局乱时,他统领部众,不使分散而归附苻坚;趁刘裕无暇相顾,他与叔孙建从成皋南渡,东晋诸屯军望风而溃。
B.长孙嵩为官清廉。刘裕借道通行时在船上看见了长孙嵩的营帐,派人送去美酒美食,长孙嵩没有私自留下,全部送到京城,受到了重赏。
C.长孙嵩有时很固执。屈丐死后,关中大乱,世祖想要征讨赫连,寇谦之、崔浩等都支持,而长孙嵩坚决反对,最终惹怒了世祖,遭到责斥。
D.长孙嵩恪尽职守。他做了柱国大将军后,总是在世祖亲自外出征讨作战时,以元老身份留守京城,坐镇朝堂,并且处理日常各种刑狱案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
(2)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①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②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①大珰: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边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 论:判罪。
B.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俾:使。
C.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执:执行。
D.叩以疑义 叩:询问。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 )
①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②尽斥锦衣冒滥官
③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④乃再杖七人于廷
⑤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⑥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而归。
B.杨慎经常讲《舜典》,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
C.杨慎讲究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又请求归葬。
D.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2)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 基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
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为资善大夫、上护军,封为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除高安丞 除:授予官职。
B.大旱,请决滞狱 狱:监狱。
C.伏兵邀取之 邀:拦截。
D.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寻:不久。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刘基“以仁义治天下”的一组是( )
①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 ④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②以克敌赏基,基辞 ⑤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
③大旱,请决滞狱 ⑥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基在元朝时曾被行省辟之,他嫌官职太小而谢去。明太祖对他宠礼甚至封他为御史中丞,他才竭忠尽智为太祖出谋划策。
B.刘基善于总揽全局,因人制宜,陈友谅是主要威胁,刘基建议太祖消灭他;对胡美则主张收编,不改组他的部队,于是兵不血刃平定了江西。
C.刘基淡泊名利,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大败了陈友谅,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刘基推辞了。还乡后,隐居山林,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
D.刘基对几个大臣的认可可以说明察秋毫,更可贵的是他排除私人恩怨,持心如水,为李善长开脱罪责,还向太祖提出了好友杨宪不能为相的理由。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
(2)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3)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