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县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评估检测参考答案
一、(15分)
1、C ( A jiǔ/zhì chì qī/xī B gōu/jǚ tì bǎi/bài
C qàun/quǎn chuāng/chuàng nì/ní D bìn/bìng gǔ gāng)
2、C ( A藕断丝连 优哉游哉 D煤炭 简政 B针砭)
3、A (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讳莫如深: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形状和规模比较微小而已。)
4.C ( A“不应该停止”不合逻辑”,改为“不应该制造”或“应该停止”;B“话题对网友很感兴趣”主客体关系倒置,改为“这个话题对网友来说很感兴趣”;D“连绵的降水量”,搭配不当,改为“连绵的降水”。)
5、B ( A前两个和最后一个顿号改为逗号;C问号改为句号;D括号应在“腹白”后面。)
二、(9分)
6、试题分析:D (在“军事”上的研究正在进行,见原文“英国国防部已经开始资助这项研究,以确定其是否可以用于城市作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7、试题分析:B (原文说的是现在的科学家“利用同样的原理制作出了第一台基于Wi-Fi信号的透视雷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文中的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我们做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8、试题分析:C (“甚至可以探测到已经窒息的人”错,只能探测到有呼吸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点评: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三、(6分)
9.C.速:招致。
10.C.均为“他的”。A依靠;来。B表因果;表转折。D在;对于。
四、(30分)
11.(10分)
(1)而且客居他乡做官,一下子就处在众人之上,而王粹、牵秀等人都有怨恨之意,陆机坚持要辞去都督之职,成都王颖不答应。(羁旅、右、固各一分)
(2)孟玖怀疑陆机杀了孟超,就在成都王那里诬陷陆机,说陆机有异心。成都王大怒,派牵秀秘密逮捕了陆机。(谮、收各一分)
(3)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封、肆各一分)
12、(3分)①陆机才能出众,在司马颖麾下位居群士之上,引起他人怨恨;②陆机志在匡正困难,不愿让位于王粹,加剧矛盾冲突;③司马颍宠幸宦宮,误信谗言。
(主观原因2条、客观原因1条)
13.(3分)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共10个必断处,断对两处得1分,断错两处扣1分。]
14.(1)(4分)“窈窕”一方面形容春风,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给人的美好感受;另一方面形容蘼芜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姿态,使之如在目前。(2分)“绿”字本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写出了蘼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的过程,烘托了诗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2分)
(2)(4分)前两句以“飞泉”暗指“山高陡峭”,以“春风窈窕”衬托“行”的轻松愉快;后两句中“山田”点明“山行”即将结束,一路听鸟鸣说明“山行”的美好感受。(2分)诗人借景抒情,前两句写自然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后两句写农家之乐,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2分)
15.(6分)略。
五、(22分)
16.(4分 )BC (B选项答题区间在第四自然段,选项中“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错误,文中说的是“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与选项意义不符。 C选项答题区间在倒数第二段,选项中“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的说法无中生有。)
17.(6分)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互渗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
18.(6分)“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圣灵神韵,使人生亲切之感;“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19.(6分)第一问:祁连山为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提供了自然条件,历史文献中的积淀也赋予祁连山以丰厚的人文内涵,史中有山,山中蕴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触发作者的历史记忆,唤醒了作者的历史感。
第二问:(示例) “观山如读史”,这句话让我想了很多。
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有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也有辽阔的东海;有雄踞亚洲的青藏高原,也有浩荡东去的长江黄河。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演绎出一幕幕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遂使我国的山山水水,呈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景观。所以我们的古人教育他们的子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书里的历史是死的,而寄托在山水之上的历史是鲜活的。苏轼来到长江边上,看到三国故垒,眼前涌起赤壁之战的烟云,脑中浮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
所以,游历也是一种学习。行走在中华大地上可以领略我们民族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暑假寒假,“五
>
上一篇:湖南省冷水江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大联考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安徽省合肥市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