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2014年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这是一种看法,从文章结尾对中国高铁的发展的描述,没有批评的意思。)
2.D(这是中国大学快速成长的原因)
3.A(B是“希望今后的管理向着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C是“削弱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差别”D 是“那些假设必须用美国模式才能办好高等教育的人可能是错误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3分)(特:只是)
5.B(3分)(①是说严实听从了宋子贞的建议,⑤是说宋子贞有勇有谋)
6.A(3分)(“被举荐进了礼部”错误,原文是受举荐参加礼部会试)
7.(10分)(1)行台所统辖的五十多个城池,州县的官吏有的是从将校中选拔的,有的来自民间,对于处理政事大多都很无知。(“统”“擢” “昧”各1分,大意2分)
(2)如果对投降的人不杀,对胁从的人不问罪,那么一纸檄文传下去,宋的郡县就可以平定。(“治”“传檄”“定”各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8.(5分)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雪夜行军图。(2分)上句写军队冒着风雪全营出动,夜袭蔡州,下句极写雪夜奇寒,军纪严整。(2分)为下文写战役的胜利做了铺垫。(1分)
9.(6分)表达了对李愬将军指挥若定和将士们骁勇善战的赞美。(2分)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2分)前两句写环境的恶劣,军纪的严明,是实写;后两句从“遥看”中看到连营大火获得全胜消息的,说明他们还没有投身战斗,这是虚写;这就愈加使人感到战斗进行的顺利和迅速,从而反衬出准备的充实和筹划的精到。这一切,对指挥这场战斗的李愬来说,无疑是最好、最具体的赞颂了。这首诗前两句写得紧张,节奏急促;后两句写得轻松,虚中见实,把事件发展的高潮隐含在余韵中,别具艺术匠心。(2分)(答衬托给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6分)(1)只是当时已惘然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濯清涟而不妖
(3)会当凌绝顶 故不积跬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5分)BE
(2)(6分)以“痼疾”为标题有助于更深刻地表达主题。(2分)首先,“痼疾”是病人(工程师)身体的疾病,也是大夫向病人索要贿赂的思想疾病,而后者的危害性更大,急须根治。(2分)其次,“痼疾”是小说的线索,它贯穿了病人看病和大夫索贿的始终,并且使其交织在一起。(2分)
(3)(6分)①语言描写。整篇小说是通过大夫和病人的对话表现大夫的贪图索贿的。②讽刺的手法。小说对大夫进行了极大的讽刺,大夫极尽索贿之能事,最终却一无所获。③对比手法。小说描绘的大夫前后态度的变化构成了对比,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4)(8分)示例1:大夫。(2分)小说对大夫着墨最多,其形象被刻画的栩栩如生,(3分)他的思想“痼疾”正是小说所挖掘的主题所在。(3分)
示例2:病人。(2分)病人的“痼疾”引出了大夫的“痼疾”,(3分)病人无情地揭露了大夫的丑恶嘴脸,直接揭示了主题。(3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5分)AC
(2)(6分)这是侧面描写(2分)写善于“打捞”史料的陈子善教授,九十高龄的蒋星煜,对他的看法和评价,从侧面突出倪墨炎先生的胆量和见识(2分)倪先生的说法已成为鲁迅研究界的共识,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认同。
(3)(6分)①有过人的胆量和卓越的见识,善于质疑、辨伪,探讨鲁迅某些生平大事,写《真假鲁迅辨》《大鲁迅传》等。
②治学严谨,对自己的作品不断修订,不放过每一处。
③孜孜以求,不服老,80高龄学习电脑,用电脑写作,在病房中还坚持工作。
(每点2分)
(4)(8分)答案示例:
示例一:同意,我认为现在像倪墨炎先生这种追求‘字字有来历’的书、如此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写书人很少了。(2分)理由:倪墨炎先生有过人的胆量和卓越的见识,善于质疑、辨伪,追求“字字有来历”,他的作品极具说服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治学严谨,不断求索,对自己的作品不断的修改。(4分)现代社会有许多人精神浮躁,粗制滥造,为了牟利放弃尊严,放弃求实。(2分)(也可以答相反的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3分)C[C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或者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A行之有效:实行起来很有效果,多指已经实现过的方法或措施。不合语境。B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用于此处不合语境。D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式)。]
14.(3分)D (A成分残缺,在“人气城市”后面加“排行榜”。B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调换。C主语残缺,去掉“关于”)
15.(3分)A
16.(5分)理由:临海城市,环境优美;包容性强,人文氛围浓厚;生活充实,物品丰富。
17.(6分)(略)
六.作文(60分)
18.立意提示:中心事件是阿信为客人理发,涉及三个人物,即阿信、师傅和客人。(1)阿信的角度:敢于创新,阿信的创新最终赢得了客人的肯定和赞扬;敢于尝试,只有象阿信那样敢于尝试,才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做事要讲究方式,应该先取得客人的同意。(2)师傅的角度:学会包容,包容他人,可以化解矛盾,可以让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信任的力量,他对学徒的信任,是学徒成功之源;放手也是一种智慧。(3)客人的角度: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附:译文
宋子贞字周臣,是潞州长子人。他生性聪明好学,擅长填词作赋。二十岁受举荐参加礼部会试,与同宗族兄长宋知柔一同补为太学生,在当时都很有名,人们用大、小宋来称呼他们。
金末,潞州叛乱,宋子贞逃亡到赵、魏之间。宋将彭义斌防守大名,征召宋子贞做安抚司计议官。彭义斌去世,宋子贞率领属下归附东平行台严实。严实一向听闻他的名声,招来安置在幕府,任命他做详议官,兼任提举学校。这之前,严实每次命人向朝中奏请事情,总是托近侍奏请皇上,不经过中书,因此与丞相耶律楚材关系不和。宋子贞到了以后,劝说严实向丞相表示礼节,通友好之意,凡是奏请,一定先向丞相咨询禀告。丞相非常高兴,从此交好亲密无间,严实因此更加倚重信任子贞。太宗四年,严实戍守黄陵,金人全力来攻。元军与他们交战不利,敌人的气势高涨,曹州、濮州以南各城都非常恐惧。有从敌人阵前逃回来的人,说金兵将大规模到了,人心惶惶。子贞向严实请求,斩扬言者的头以命令各城,境内才安定下来。汴州、梁州已经攻下,饥民向北迁移,饿死的人充满道路。子贞多方救济,活下来的人有一万多。金流落他乡的有才能的人,全部引见周济,并且推荐任用。提拔名儒张特立、刘肃、李昶等人于羁旅之中,与他同朝做官。四面八方有才能的人闻风而至,故东平人材一时之间多于别的镇。
七年,太宗封宋子贞为刑台右司郎中。中原大略平定,事情大多刚刚开始,行台所统辖的五十多个城池,州县的官吏有的是从将校中选拔的,有的来自民间,对于处理政事大多都很无知。甚至有人专门以搜刮民财为能,官吏相互勾结贪图私利来坑害百姓。宋子贞仿照前朝观察采访的制度,派官员通过三种途径纠察官吏,定下规章,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政令,罢黜贪赃懒惰的官吏,奖励廉洁勤恳的官吏,于是官府才有了纲常纪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东平将校强占百姓为自己的私兵,称之为“脚寨”,向百姓征收赋税,摊派劳役,像这样的共有四百处。宋子贞请求停止这种行为让百姓回归州县。严实开始还有些为难,经宋子贞极力劝说才同意照办,百姓都认为很好。严实去世,他的儿子忠济承袭爵位,尤其敬重子贞,向朝廷奏请,宋子贞被授予东平路事一职,兼任提举太常礼乐。宋子贞建立新庙学,聘请前朝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招收学生几百人,由官府出粮食来供养他们,让他们学习经艺。每季的程试,他都一定亲临考场。齐鲁一带的读书风气因为这而大大改变。
己未年,元世祖往南进兵,征召子贞到濮州,向他咨询进军方略。子贞回答说:“本朝军威有余,仁德未能广泛施与。百姓之所以抵抗,只是因为怕死。如果对投降的人不杀,对胁从的人不问罪,那么一纸檄文传下去,宋的郡县就可以平定。”世祖认为他的话很对。中统元年,授予宋子贞益都路宣抚使一职。不久,宋子贞入朝觐见皇上,被封为右三部尚书。当时,各省部刚刚建立,典章制度大多由子贞裁决制定。李璮反叛,占据济南,朝廷下诏让子贞参议军前行中书省事。宋子贞单人独骑到济南,考察李璮那边的情况,于是劝说丞相史天泽:“李璮佣兵自东而来,坐守济南孤城。应该增筑外墙,防他突围。一旦他弹尽援绝,济南城就不攻自破了。”这一提议与史天泽的想法不谋而合,后来李璮果然被擒。宋子贞又奏请建立国学来教育贵族子弟,令州郡提学对诸生进行测试,三年一次向朝廷举荐人才。这些建议朝廷下旨命令中书省一一施行。世祖很后悔重用子贞太晚。
至元三年十一月,宋子贞恳求辞官,于是得到批准。世祖特意命令中书省,凡有重大事情,就到子贞家中咨询。宋子贞去世时八十一岁。
上一篇:江苏省南京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江苏省南通刘国钧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二模考前辅导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