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4届高三语文第七次适应性训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D项以偏概全,“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的是个别文人。)
2、C(A项,未必所有的咏梅诗都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文中有“常常”一词限制; B项,原文表述为梅花的香气“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D项,原文表述为“它(梅花)完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符号和载体”。“从而”因果关系不当。)
3、B(强加因果,推论依据不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 殿:最后
5.B (①是因为他父亲的缘故做官。④ 在考核中排在第六,扶风发怒说:“你考第六名,自己才脱身,有什么功夫替同僚说情呢?” ⑤ 考核萧育后给的小官职)
6.B(“皇帝为了安抚他”,文中无此信息。)
7.(10分)
(1)属官几百人在车前拜见,后来因为违背大将军的意图被免官。( 坐:因为; 指:意图 意思;免:被动;)
(2)皇帝因为萧育是年高并有声望的名臣,就用三公使用的车子将萧育载入宫中接受封官授爵。(以:因为;耆旧:年高有声望;策:封官授爵。)
(二)古诗阅读(11分)
8、全词分为两层,前三句为一层,写室内所见。少女春睡初醒,感受到春光融和,屋内熏炉中燃着沉水香,轻烟袅绕。后三句为第二层,写室外景象。女伴们斗草嬉戏,无比欢畅。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在飞花。寒食时节的雨打湿了户外的秋千。
9、“黄昏疏雨湿秋千”,描绘了一幅寒食黄昏时分屋外院落细雨朦胧的春景。(3分) 日暮黄昏忽然飘起的细雨打湿了空荡荡的秋千,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惜春、伤春之情(无可奈何的春愁)。(3分)
10、(6分)
(1)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2)折戟沉沙铁未销 铜雀春深锁二乔
(3)忳郁邑余侘傺兮 宁溘死以流亡兮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5分)
(1)5分(A 3 C2 B1 ) D 没有作者批判的用意,“写城里人的不文明”以偏概全。 E “饶恕”可以看出主人公内心的自责之深,作者使用这个词能更加表明“我”做错事情之后的愧疚感和一种负罪感)
(2)(6分)
1、讲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总领全文。
2、采用倒叙的手法,先交代内心状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与结尾照应,突显文章中心主旨。
(3)(6分)
1、自私,缺少公德心。随便摘苹果,用床单擦脚。
2、及时反思,知错就改。在听到孩子和母亲的对话时,感觉到自己的错误,能够解剖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力求他人原谅的勇气。
3、对他人和善。看到孩子十分生动的脸,我立即就喜欢起来了,对小孩很友好。
(4)(8分)
理解:文中“我”的那些不文明的举动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印象,并让我陷入深深地自责,觉得大人应该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
看法:大人的世界与孩童的世界应该是相通的,大人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孩童。大人应该在孩子面前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不要给孩童带来负面影响,保持孩童内心的一份真。现实中,大人们常常忽略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在造成不要影响之后,大人应该自我反思,承认并且改正自己的言行。这样用心构建成人和孩童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25分)
答案:B3 E2 A1 (A原因概括不全,还应该包括在学校遇到好老师。C原文说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D“免遭德国导弹的破坏”和原文内容不符。
(2)①爱国情怀。“九·一八事变”后让他决定弃文从里来振兴国家军力;在国外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国为国效力。②学习勤奋拼搏。弃文从理后,早起晚归克服英语和阅读的困难,让自己成为优秀生;科研时候废寝忘食,用掉几尺厚的草稿纸。③卓越才华。被清华录取,深厚的文学功底;发表论文得到科学界的好评;提出干扰导弹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让伦敦市中心安然无恙。(每点2分,答出三点6分)
(3)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①考取清华成绩优异;②弃文从里为国效力;③勤奋刻苦实验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④毅然回国,报效国家。
侧面描写:①出题老师改不了钱伟长的作文,只能给满分,突出钱伟长文学功底好。②历史考题许多考生望题兴叹,钱伟长却答出来,突出史学知识丰富。辛吉通过另一途径得到类似的结果,突出了钱伟长在板壳理论方面的实力。爱因斯坦看完论文后感叹,突出了钱伟长的科研能力。⑤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赞叹,突出了钱伟长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4)观点一:天才
钱伟长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后说:“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要想成功,需要自己加倍的努力,通过艰苦的劳动,勤奋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未来。勤奋刻苦是成功的保障。钱伟长无论是转入物理系学习,还是留学期间的研究,都是通过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取得的。现实中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天才论,要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靠自己勤奋刻苦的努力来实现理想。
观点二:爱国
钱伟长弃文从理,是想通过科学技术来振兴祖国,抵御外来侵略,这一崇高的爱国理想促使他在学习中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成功。这一崇高的理想是取得成功的动力。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国效力,正是这样的爱国心,才促使他人格上的升华和科研上的一次次重大突破。现实中,我们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有爱国的热情和对事业的追求的执着,来促使自己不断地超越前人。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A项,“旷”,荒费、耽搁,“旷日持久”指耗费时日,拖延得长久。怎么能说学习语言是耽误时日的事情呢? B项,“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含褒义,不能用于修饰各种“病毒”。 C项,“长袖善舞”比喻有手段的人善于取巧钻营。 D项,“循环往复”形容事物周而复始、来回往复或似螺旋式前进的变化发展状态。与“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方式不符。
14、B(A项,缺宾语的中心词,在“时尚”后加“的特点”。 C项,“宗旨是……为目标”,句式杂糅。去掉“为目标”。 D项,结构混乱,出现“王益”和“《神州颂》”两个主语,应将“在”字提至句首;另外,“绝唱”一词用在这里不合事理。“绝唱”或指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或指生前最后的歌唱。这里应取后一义项,但必须是最后一次演出,以后再不演出了,句中《神州颂》已被主办方撤换,并没有演出,不能叫“绝唱”。)
15、C
16、(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①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
②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喜爱(欢迎)
③以后越吃越香
17、参考示例:
比承诺更重要的是行动,比礼貌更重要的是真诚,
比同情更重要的是帮助,比批评更重要的是表率。
六、写作(60分)
文言文翻译:
萧育字次君,年轻时因父恩荫任太子庶子。元帝登基,担任郎官,因为有病被免职,后来当御史。大将军王凤因为萧育其父之名望和他自己才能突出,任命他为功曹,升任谒者,担任出使匈奴的副校尉。后来做茂陵县令,遇到考察,萧育名列第六。而漆县县令郭舜排最后一名,被责备,萧育给他讲情,扶风发怒说:“你考第六名,自己才脱身,有什么功夫替同僚说情呢?”等到考试完毕出场,传召茂陵令任后曹,要让他汇报任职期间的情况。萧育径直走出后曹,文书跟着拉住他,萧育按住佩刀说:“萧育是杜陵的大丈夫,为什么任后曹一职!”就急步走出,想弃官而去。第二天早晨,皇帝下诏将他召入,任命为司隶校尉。萧育经过扶风府门口,官员掾史几百人在车前拜见。后来因违背大将军的意旨而免官。又担任中郎将出使匈奴。历任冀州、青州两郡刺史,长水校尉,泰山太守,进京任大鸿胪。因为鄂县有名的盗贼梁子政凭仗山势为害一方,很久未能捉拿伏法,萧育任右扶风数月之后,将梁子政一伙尽数诛杀。后来因为和定陵侯淳于长特别要好而被免官。
(2)①爱国情怀。“九·一八事变”后让他决定弃文从里来振兴国家军力;在国外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国为国效力。②学习勤奋拼搏。弃文从理后,早起晚归克服英语和阅读的困难,让自己成为优秀生;科研时候废寝忘食,用掉几尺厚的草稿纸。③卓越才华。被清华录取,深厚的文学功底;发表论文得到科学界的好评;提出干扰导弹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让伦敦市中心安然无恙。(每点2分,答出三点6分)
(3)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①考取清华成绩优异;②弃文从里为国效力;③勤奋刻苦实验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④毅然回国,报效国家。
侧面描写:①出题老师改不了钱伟长的作文,只能给满分,突出钱伟长文学功底好。②历史考题许多考生望题兴叹,钱伟长却答出来,突出史学知识丰富。辛吉通过另一途径得到类似的结果,突出了钱伟长在板壳理论方面的实力。爱因斯坦看完论文后感叹,突出了钱伟长的科研能力。⑤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赞叹,突出了钱伟长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4)观点一:天才
钱伟长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后说:“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要想成功,需要自己加倍的努力,通过艰苦的劳动,勤奋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未来。勤奋刻苦是成功的保障。钱伟长无论是转入物理系学习,还是留学期间的研究,都是通过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取得的。现实中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天才论,要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靠自己勤奋刻苦的努力来实现理想。
观点二:爱国
钱伟长弃文从理,是想通过科学技术来振兴祖国,抵御外来侵略,这一崇高的爱国理想促使他在学习中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成功。这一崇高的理想是取得成功的动力。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国效力,正是这样的爱国心,才促使他人格上的升华和科研上的一次次重大突破。现实中,我们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有爱国的热情和对事业的追求的执着,来促使自己不断地超越前人。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A项,“旷”,荒费、耽搁,“旷日持久”指耗费时日,拖延得长久。怎么能说学习语言是耽误时日的事情呢? B项,“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含褒义,不能用于修饰各种“病毒”。 C项,“长袖善舞”比喻有手段的人善于取巧钻营。 D项,“循环往复”形容事物周而复始、来回往复或似螺旋式前进的变化发展状态。与“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方式不符。
14、B(A项,缺宾语的中心词,在“时尚”后加“的特点”。 C项,“宗旨是……为目标”,句式杂糅。去掉“为目标”。 D项,结构混乱,出现“王益”和“《神州颂》”两个主语,应将“在”字提至句首;另外,“绝唱”一词用在这里不合事理。“绝唱”或指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或指生前最后的歌唱。这里应取后一义项,但必须是最后一次演出,以后再不演出了,句中《神州颂》已被主办方撤换,并没有演出,不能叫“绝唱”。)
15、C
16、(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①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
②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喜爱(欢迎)
③以后越吃越香
17、参考示例:
比承诺更重要的是行动,比礼貌更重要的是真诚,
比同情更重要的是帮助,比批评更重要的是表率。
六、写作(60分)
文言文翻译:
萧育字次君,年轻时因父恩荫任太子庶子。元帝登基,担任郎官,因为有病被免职,后来当御史。大将军王凤因为萧育其父之名望和他自己才能突出,任命他为功曹,升任谒者,担任出使匈奴的副校尉。后来做茂陵县令,遇到考察,萧育名列第六。而漆县县令郭舜排最后一名,被责备,萧育给他讲情,扶风发怒说:“你考第六名,自己才脱身,有什么功夫替同僚说情呢?”等到考试完毕出场,传召茂陵令任后曹,要让他汇报任职期间的情况。萧育径直走出后曹,文书跟着拉住他,萧育按住佩刀说:“萧育是杜陵的大丈夫,为什么任后曹一职!”就急步走出,想弃官而去。第二天早晨,皇帝下诏将他召入,任命为司隶校尉。萧育经过扶风府门口,官员掾史几百人在车前拜见。后来因违背大将军的意旨而免官。又担任中郎将出使匈奴。历任冀州、青州两郡刺史,长水校尉,泰山太守,进京任大鸿胪。因为鄂县有名的盗贼梁子政凭仗山势为害一方,很久未能捉拿伏法,萧育任右扶风数月之后,将梁子政一伙尽数诛杀。后来因为和定陵侯淳于长特别要好而被免官。
哀帝时候,南郡一带长江水面多有盗贼,封萧育为南郡太守。皇帝因为萧育是耆宿名臣,就用三公使用的车子将萧育载入宫中接受策命,说:“南郡盗贼成群为害百姓,我非常担心这件事。因为太守一向威望很高,所以委任做南郡太守,到任之后,只应为民除害,安抚百姓。不要拘于小节。”赏赐黄金二十斤。萧育到南郡,盗贼被消灭。因病免官,又任命为光禄大夫执金吾,在职位上享尽天年。
萧育为人威严勇猛,做官数次被免职,很少提升。小时候和陈咸、朱博为友,在当时很有名。过去有王阳、贡公是好友,所以长安有句俗话说:“萧育、朱博结友,王阳、贡公弹冠相知”,是说他们互相推荐以至显达。开始时萧育和陈咸都因为是公卿的儿子而闻名,陈咸是最早升官的,十八岁任左曹,二十多岁任御史中丞。当时朱博还是杜陵亭长,受陈咸、萧育所引荐,进入王氏门下。后来同时担任刺史、郡守、国相,到后来任九卿。朱博先任将军上卿,经历的官位比陈咸、萧育多,一直到丞相。萧育和朱博后来有嫌隙,不能善终,所以世人认为交朋友是件难事.
萧育为人威严勇猛,做官数次被免职,很少提升。小时候和陈咸、朱博为友,在当时很有名。过去有王阳、贡公是好友,所以长安有句俗话说:“萧育、朱博结友,王阳、贡公弹冠相知”,是说他们互相推荐以至显达。开始时萧育和陈咸都因为是公卿的儿子而闻名,陈咸是最早升官的,十八岁任左曹,二十多岁任御史中丞。当时朱博还是杜陵亭长,受陈咸、萧育所引荐,进入王氏门下。后来同时担任刺史、郡守、国相,到后来任九卿。朱博先任将军上卿,经历的官位比陈咸、萧育多,一直到丞相。萧育和朱博后来有嫌隙,不能善终,所以世人认为交朋友是件难事.
上一篇: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2014年高三英语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江苏省阜宁市2014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