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5.D会:恰逢。
6.B而,连词表转折(A介词,因为︳连词,来;C动词,做︳介词,被D介词,在︳介词,跟,和)
7.A
8.C“建议聚集铠甲兵械和增加招募土兵来增强抵御力,没被朝廷重视”错,文中并没有提及朝廷没重视聚集铠甲兵械和增加招募土兵来增强抵御力这个建议。
9.(1)①范雍遭逢母亲丧事,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朝廷升迁他为给事中。
(“丁母忧”、“迁”各1分,大意1分,“起复”翻译成“再次起用”“重新做官”也可以)
②狄青担任小校时,触犯法律应当被斩首,范雍宽恕了他。(“为”、“坐”、“贷”各1分,大意1分)
(2)①请于天雄军聚甲兵以备河北,于永兴军、河中府益募土兵以备陕西。②为延州请求增加军力。③完永兴城。(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找出的事例只要能体现范雍有预见性,即可给分。)
10.(1)①运用夸张手法,(1分)凸显“尘埃”之多,(1分)形象写出词人风尘仆仆之状。(1分)②也写出词人因“被檄出郊”而内心郁闷之重。(1分)
(2)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六朝旧事”像“一江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1分)告诫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朝覆辙。(1分)
1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3)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12.BE【解析】A项,原文中是“常常”,选项将原文绝对化了。C选项,原文中是“那也不是很可取的”,并没有完全否定同情底层人们的作品。D选项在原文中是“没有文学支撑的导演是走不远的”,显然点明了文学素养对于导演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13.C【解析】文章第5段只是拿如今的作品多去批判官场、商场与不去批判民间、不去批判底层人们做对比,而不是说这种情况导致对民间批判不够,从而导致“名著”少。此题属于强加因果。
14.(1)“相同的道路”是指艺术家创作时一味模拟,缺乏创新,没有自己的艺术个性。(2)“不同的道路”指艺术家的创作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风格,摒弃了抄袭和模拟。(每点2分)
【解析】第6段“没有艺术个性,不敢领新标异,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这句话,即是对划线句子含意的解释。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相同的道路”即是指模拟,“不同的道路”乃是强调个性化创作。
15.(1)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就是要提倡“有血痕无墨痕”的佳作,摒弃“有墨痕无血痕”的赝品。鲁迅先生的《祝福》,以其批判礼教的深刻性,成为文学史上掷地有声的佳作。
(2)以人民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就要自觉地贴近、逼近乃至溶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以他们真实的生活为中心,勇敢地抨击假恶丑,大力地弘扬真善美。《祝福》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祥林嫂的故事,表现了底层人民备受礼教摧残和压迫的现实,抨击了封建礼教的丑恶、残酷。
(3)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就需要让作品引起广大观众共鸣,摒弃媚俗和有意迎合观众的创作态度。《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激起了读者对礼教吃人本质的痛恨,对底层妇女的同情。
(4)以人民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需要对各阶层人群进行审视和解剖,剖析其“国民劣根性”。《祝福》既批判了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维护者们的残忍、虚伪之处,也指出了以“我”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软弱之处,同时还表现了祥林嫂等底层人民的麻木、愚昧。
(5)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既要表现独特的创作个性,又要摒弃“恶劣的个性化”和过分的“边缘化”的创作。鲁迅对祥林嫂这个人物的创作,对鲁镇环境的描写,对礼教的批判角度,都迥异于同时代的作家,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些都是其独特创作个性的体现。
(观点2分,分析2分。答对两点即给满分。)
16.(1)指主人公长得像铁塔(2分);(2)指主人公性格像铁塔那样铁面无私(2分)。
17.(1)话语不多(沉默寡言、不多说话):如“他平时话语不多,最多嘿嘿笑两声”这 些描写可以看出;
(2)铁面无私(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如“他把这活计看得认真,拿把镰刀,无论什么人,抓到偷掰玉米的,毫不留情交予大队部。任你疯,任你撒泼,他脸上始终无动于衷。”
(3)心地善良(慈祥):如当知道“我”的父亲是因为救人而死去的真相后他居然允许我把玉米带回家;可见他是一个很善良慈祥的人;
(4)大度(不会斤斤计较):如当自家玻璃被别人敲碎了也只是咧咧嘴,可见铁塔的大度。
(5)公私分明(没有私心):如他宁可饿死,也不会拿生产队的一个玉米。
(答对一点并举例得1分,答对两点并举例得3分,答对三点并举例得5分,只有概括不举例最多得3分。)
18.(1)突出结局的出人意料,引人入胜,使得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
(2)表现铁塔的高尚人格:他作为一个生产队的看青员,有很多机会可以拿所看守的玉米充饥,但是他恪尽职守,宁可饿死也不愿意戴上以公谋私甚至小偷的罪名,可见他的人格的高尚;
(3)升华文章主旨:一个恪尽职守的人居然饿死,这引起读者对那个时代的沉痛回忆,也让读者看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是多么的艰难。
(每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
19.(1)社会转型,城镇化加速
(2)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或父亲们确实很忙碌)
(3)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作祟
(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20.“习惯”二字,间接反映出父亲“儿童成长中,经常成了醒目的缺席者”这一现象的普遍性(2分),表达了孩子们对这一现象的无奈(1分),也体现了作者对孩子们的同情(1分),对父亲们的委婉批判。(1分)
21.内容上:用节目中的爸爸们与小孩子相亲相爱(1分)反衬(1分)出现实生活中爸爸在孩子成长中时常缺席这一现象,进而使作者的论述更有说服力(1分)。选用热播节目,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1分)(或能拉近文章与读者的距离)
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承接前文在现实生活中爸爸成为孩子教育的缺席者这一现象,引出下文有关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时常缺席的原因的分析。(1分)
【参考译文】
范雍,字伯纯,世代都居住在太原。范雍考中进士,任洛阳县主簿。做官一直做到官殿中丞。从属于环州、原州两地的羌人侵扰边境,朝廷任命范雍为安抚使。范雍建议说:“居住在边境内的羌人因为犯罪会被罚用羊来抵罪,过去是缴纳钱,但是近年处罚却是责令用羊来抵罪,羌人很忧虑这件事。请求还是按照过去那样缴纳钱,罪行轻的人按照汉人的法律交纳赎金即可。”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范雍升为了右谏议大夫。
范雍在京东时,消除了滑州水涝的灾害。因为功劳加授予他龙图阁直学士。第二年,任命他为枢密副使。后来范雍遭逢母亲丧事,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朝廷升迁他为给事中。。玉清昭应宫遭遇火灾,章献太后哭着对大臣说:“先帝竭尽全力建成这个宫殿,一个晚上蔓延的大火几乎把它烧光了,只是剩下一两个小殿罢了。”范雍抗议说:“不如全都焚烧完算了。先帝因为这个耗尽了天下所有的物力与财力,迅速化为灰烬,并非人的意愿;如果因为这仅存的小殿,又将要修葺它,百姓没办法承受这沉重的劳役,这不是用来敬畏上天儆戒的办法。”当时丞相王曾也制止修葺,于是皇帝下诏不要修葺。范雍被升任尚书礼部侍郎。
太后死后,罢免范雍原来的官职,任命他为户部侍郎。范雍陈述安定边境的六事,又向天雄军请求聚集铠甲兵械来防备河北,从永兴军、河中府增加招募土兵来防备陕西,如果泾原、环庆有紧急情况,河中就能增援。
不久李元昊谋反,朝廷授予范雍振武军节度使。于是说:“延州在贼军道路的冲要处,地阔而且为防御而设的竹木栅栏等障碍物分散(周边的防御工事少),工事之间近的一百里,远的二百里,土兵少且弱小,又没有老将可任用的,但贼军在这里出没,请求增加军队。”但要求没有得到批复。李元昊先派遣人和范雍通和言好,范雍相信他,不设防备。一天,李元昊率领几万人的军队攻破金明砦,趁着胜利的形势打到城下。恰逢大将石元孙率领军队离开国境,守城的人才几百人。范雍召唤在庆州的刘平,刘平率领军队前来支援,会合石元孙的军队,与贼军连夜在三川口大战,遭受惨重的失败,刘平、石元孙都被贼军抓获俘虏。范雍闭门坚守,恰逢当夜下大雪,贼军解围后离开,城池才能得以不被攻陷。范雍被降低官职调动任户部侍郎。过了一年后,重新任命他做吏部侍郎。
范雍治理政事崇尚宽容,喜欢出主意但是少有成功的。在陕西,曾经向商、虢两地的置监请求铸造铁钱,后来不能执行下去;又汇集各地的牛来振兴官田,随后也荒废了。他很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喜欢推荐贤士,这些人后来大多官至公卿级别。狄青担任小校时,触犯法律,按照法律应当被斩首,范雍宽恕了他。
起初,范雍想在永兴城加固城墙,有人说此事不妥,皇帝下诏制止这项工程,范雍把诏书藏起,催促完成了这项工程。第二年,贼军侵犯定川,邠、岐两地都害怕,只有永兴不担心敌寇。后来范雍又升职任礼部尚书,后病逝。追赠太子太师的称号,谥号忠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