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联盟学校高三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3分
1.D
2.C
3.B
4.C
5.C
6.任建宇劳教案引发公众关于公民言论权力的思考。(舆论认为任建宇劳教案有违公民言论权利)
评分标准:共4分。答案中必须答到三个关键点——任建宇被劳教、言论权利(或“言论自由”)、公众(或“舆论”)的关注。每点1分,整体表述1分。
7.示例:印象派大师雷诺阿坚信“美会留下”,他带着这份梦想坚持绘画,最终得到了世人的肯定和褒奖;巴尔扎克说过“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完成”,执着于这份梦想,他数十年如一日完成了煌煌巨著《人间喜剧》。(要求事例与观点应吻合)
8.示例:既要作者加标点,可见标点还是必要的,那就得把标点也算字数。
评分标准:内容2分,委婉得体1分。
9.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能力。A项,偷换概念,从第3段得知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角”,不是“文化遗产主角”;C项,态度不明,从第4段得知其意义是“不能替代的”,而不是“很难替代的”;D项,以偏概全,从第6段可以得知传承人锐减的原因不只三方面。】
10.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中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C项以偏概全,从第5段得知“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非物质文化
11.民间文化的传承人自觉而严格地恪守着文化传统的种种规范与程式,常常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文化古朴的头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和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能力。解答时结合第3自然段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出简明的语言。】
12.①童年对斜塔的期待与遐思;②人生成长中的叩问和淡忘;③成年后与斜塔不期而遇的心灵震撼;④最后对斜塔六百年悠悠岁月的回想。(答对1点给1分,共4分)
13.结构上承上启下,说明与我怀有同样情思的人遍布世界各地,进而引发下文更深层次的思考;内容上探究了这些自世界各地的众多的游客为什么选择到斜塔下的原因;点明和强调了文章的主题。(答对一方面给1分,共3分)
14.庞大而气派的教堂世界上有无数座,而比萨斜塔只有一座(1分),它能够启示和催促人养成思索的爱好(1分);从斜塔身上能找到一种更有意义的生存方式(1分);它是无比坚强和刚毅的象征,是人们渴望达到的那种境界(1分)。(共4分)
15.①文章第1、2两节用“怎么能”的句式突出了斜塔的神秘性和神奇的力量,表明自己的惊叹之情,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或借此激发读者的兴趣,进而引发思考),为下文叙写斜塔的巨大魅力张本(2分)。②第4节的选择问句说明了慕名而的游客地域之广人数之多,反问句则加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1分)。③第5、6两节的问句步步追问,表明了作者更深意义上的思考和随之产生的译文及尝试解答的努力(2分)。(要结合文段作分析,有欠缺的酌扣)
21.
(1)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
(2)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
22.描写了暮晚时分春寒料峭、阴霾满天的情景,点明题中“晚”字,为全诗定下了幽怨清凉的抒情基调。(3分。每点1分)
23.王诗是闲适之情,“时见”一词显得悠闲,“晚步”赏景见情趣;范诗表达的是一种“怨”情,怨春风吹开红紫花朵又吹落,有情也无情,“晚步”赏景见情趣、理趣。(4分。每诗的情感与分析各1分)
24.(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5、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分析:这是一篇由三个非连续性材料构成的新材料作文(亦称命意作文),形式上与2013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接轨,理解时须综合理解三则材料方算扣住题意。三则材料,谈到了一个共同的关系:生活方式、文化修养、文化氛围等与人的思想的关系。其中,第一则材料是名言,从正面列举文化修养的可行途径,具有形象性;第二则材料也是名人名言,以比喻形式,从正面阐述文化修养对思想的影响;两句名言从文化到思想,从形象到抽象,具有层进性。第三则材料是现象概述,从反面说明不良文化对人思想的冲击。
基于以上分析,本次写作有以下几个角度。
正面立论,一个人如果胸怀家国,志存高远,他就会做高雅之事,读高雅之书,成高雅之人。论据提供:诸葛亮,王羲之、李白、苏家,归有光等。
联系现实:当我们看到西方的青年陶醉于欧洲古典音乐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无数白皮肤黄头发的青年在讨论《理想国》的时候,当西方的世界在梵高、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前留恋往返的时候,我们却看到:
中国的影视银屏:穿越、演义、后宫、揭秘、探疑等充斥其间,娱乐着大众,也麻醉着大众,在醉生梦死中人们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世界。
走进校园,学生沉网络、游戏、手机、漫画、庸俗小说不能自拔,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丧失了进取的动力,忘记了家国的责任,淡薄了师生的期望,僵化了的本应活跃的思想,当然也远离了幸福快乐的未。
当越越多的青年远离的了高雅的文艺,也就丢掉了作为人的基本的义务,再也承担不起振兴家国的责任。则,民族的未堪忧,国家的前途堪忧。
上一篇: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联考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