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自选一个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安徽省六校研究会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参考答案
1.(3 分)C (原文是“主要原因” ,而非“根本原因” )
2.(3 分)B (“逐段递进” 错,②③④段应是并列关系)
3.(3 分)D( A“皇帝只需要放权就可以了” 错,而是“ 与‘士’共同享有” 。B 强加因果C 原文中指出参加王安石变法的是程颢,而非程颐。张冠李戴。)
4.(3 分)C (此处“舛” 应为“错误、错乱” 意。)
5.(3 分)C (均表示判断)
6.(3 分)D(文中言“虽小说,犹正史也” ,虽然是小说,也像正史。)
7.(5 分)(1 )只是翻印盗版的太多,(其中的)错误实在太多,而且还有妄自标出回目,就像明朝人翻刻的《冷斋夜话》一样,受到读者的诟病。
(“顾” 、“讹误” 、“病” 各1 分,句意2 分)
(5 分)(2 )现在我看到先生所作的《阅微草堂笔记》,内容质朴厚实,体例规范严谨,而且主要中心思想都归结于劝善惩恶,这大概就是所谓的“ 圣人善于明辨是非” 吧!
(“忠厚” 、“ 悉” 、“劝惩” 、“殆……与”各1 分,句意 1 分)
8.(4 分)颔联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夜色初临,河岸上刚点燃的几处酒店夜火,惊起了水边草丛中栖息的征雁,传来阵阵凄唳的鸣叫和鸟翅扑打声。旅船靠岸,风帆下落,盘旋在桅杆四周的昏鸦纷纷惊叫着高飞躲避。昔日歌吹动地,灯火彻夜的秦淮河,如今竟成了征雁寒鸦的世界!
9. (4 分)(1)诗人选取“衰丛”“ 断蓬” 、“栖雁” 、“乱鸦” 等意象,勾连了自己的悲凉身世,描绘了一幅兵燹离乱、愁惨萧条的金陵秋暝图,表达了对盛衰兴亡的历史的感慨,对以此致使自身潦倒落魄、漂泊生涯而更觉悲凉。(2 )诗人用冷月寒烟、空山急浪表现故国萧条之境,以王气消散、山树影空感伤人事沧桑之悲,以设问、想象哀泣今昔同悲的亡灵。虚实相生之中,寄寓了国破山河中个人的凄苦之情。(3 )罗隐身当末世 ,所以他有深沉的盛衰兴亡的历史意识 ;正因为他处于军阀混战, 兵火遍地的乱世,所以他的生命价值感更加激烈;又因为他一生坎坷、感遇辄发,所以他对人生的凄凉体会更深。 (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10.(6 分)略
11.(4 分)答案:①文章先从人生过程、人生境遇、时间渐变和人物渐变等方面来阐述“ 渐”的外在表现;②接着阐述“ 渐”的作用是隐蔽时间,让人误认为其恒久不变;③然后阐述“渐”的本质是时间;④最后总结全文,“ 大人格” 和“ 大人生” 的人,能不为“ 渐” 所迷,不为造物所欺,有着超旷的胸怀和达观的人生态度。(4 分)
12.(6 分)答案(1 )人生由于岁月的不断冲刷被冲掉了棱角,冲刷了自己的本质,“圆滑“概括了人一生的整体变化;“渐” 的表现是无声无息的,令人毫不知觉的,“ 微妙“一词正好可以概括这种特点。这句写出了作者对于人生中“渐” 的独特感受。(3 分)
(2 )“渐” 让人感到时间的无缝隙,无停顿,是连续不断的,它掩盖了事物的微妙变化,让人误认为是静止不变的,这句话进一步揭示了“渐” 的作用是隐蔽时间,(3 分)
13.(6 分)答案:①作者用“抱犊跳沟“的故事,说明事物已经渐变,而人们往往不知不觉,从而证明“渐” 的作用是隐含的、不易察觉的,让人们明白“渐” 的背后蕴含的时间概念,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索。②作者借“乘火车” 的事例揭示了一种人生态度,即在短时间内,人们也许能做到明达,谦让,平和,不计较得失;但时间久了,就很少有人能做到。(6 分)
14.(8 分)答案:本文通过对人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时间的隐秘性和欺骗性,告诫世人要用“ 大时间观” 去面对世界,学会宏观把握人生,做一个“ 大人格” 和“ 大人生” 的人,以明达宽容之心待人接物,呼吁社会的谦让与平和。(4 分)联系现实略。(4 分)(共8 分)
15.(3 分)B(A.腼腆/觍颜,均读 ti ăn ;C.载歌载舞/车载斗量,均读zài;D.应届/应许,均读yīng )
16.(3 分)D(A.咋舌,食不果腹;B.通牒,渔船;C.振幅,攻讦)
17.(3 分)A(B.行云流水,比喻文章洒脱自然,不做作。C.比喻助长恶人的势力。D.与前面的“感到” 语义重复)
18.(4 分)(选出3 个语病,1 个标点错误并修改即可) ①将“独特的” 移至“泰国” 后面②将“描述说” 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或将“……的笑颜。” 一句引号内的句号移至引号外。③将“所谓” 改为“如” ,或删去“所言”④在“要遭受” 前加上“大象” ⑤括号内的逗号移至括号后面;⑥将“为原则” 改成“的原则” 或在“遵循” 前加“ 以”
19.(5 分)“徽学” 是以大量的徽州文书、文献和文物遗存为依据, 以历史上徽州的区域文化为直接研究对象, 并通过它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新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0.(6 分)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示例:1.“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角度与立意:大师兄手握大权(贵)便“骄”,受到师弟们的奚落和嘲讽,乃“自遗其咎”也。
2.角度与立意:大师兄违背了“宽恕之道”,不能够宽恕人。他对师弟们的理智之举非但不理解,反而责备道:“你们太不成气候了!”
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大师兄的做法不能让师弟们信服,他应该懂得的就是孟子教导的这个道理,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审视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4.“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角度与立意:这句话意思是,没有什么答应过的话不守信用,没有什么受过的恩德不想着报答,你送给我桃子,我用李子回报。“无德不报”,还含有真正能够做到“报德” 之意。师父远游,把徒弟们托付给大师兄,大师兄可谓深受师傅“信赖”“ 重托”之大德,却不善于“报德”,只想显示“自己的定力深厚”,灾难来临不带领师弟避难,险酿大祸,违背“不德而不报” 的古训。
21.作文(60分)参照 2014 年安徽省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选取“角度”——“ 确定立意” 的着眼点与关键词:
1.社会角度:网上围观——中国人好围观、做看客、凑热闹,等等;
2.教师角度:
①非常规的“萌” 评语——迎合与引导;
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手段与目的;等等;
3.学生角度:
①兴趣和热情;
②只愿意写英语作业——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个性张扬,特长发展,全面发展,等等;
4.大胆的一位学生角度:
①独立思考,见识、主见、勇气、胆识,不人云亦云等等;
②怕自己被“ 萌” 久了——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失去自我,等等;
③忘记原本是为了什么——方法与目的,不因兴趣忘却责任、使命,坚守人生的理想与方向,坚持学习的目标,等等。
其它角度与立意,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参考译文:
文章是用来阐释道理的,儒家之人都可以通过文章来抒发感情。那么所谓的大道难道真的是讳莫如深、高深莫测、秘密不传,就像佛家的心印,道家的口诀一样吗!万事本来如此的道理,就是大道了。所以道在天地之间,好像水银泻地,颗颗圆润;好像千江有水千江月,处处皆见。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在一事一物一言一行,都蕴涵着道的踪迹。文章只是道理的一个方面。文章中的大者是《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这是道的寄托所在,再下面就是历朝各代的史书,再下面就是各位贤人的著述,再下面就是所谓百家的文集,这又是文章里的一方面,它们的言论足以阐明道理;再下面就是稗官野史、演义小说,看似与道毫无关联,可是诸如汉代诗赋传奇志怪列谈已自成一家,历代书典回目也都有所著述、收录,难道都以荒诞悖妄者而一概而论吗?它们的言论也足以阐明道理。虽然不能充数在以上的大者之列,其宗旨也是近于正道,对于世道人心也未尝没有助益呀!
河间先生纪公以学问文章辜负天下重望(此指纪晓岚著作不丰,辜负天下文人期盼。),而天性孤傲耿直,不喜欢空谈心性借以标榜门户,也不喜欢才人放诞诗社酒社,夸耀名士风流。所以在茶余饭后,只耽溺心系典籍,老来懒于考经索典,就开始收集异闻,不时做做笔记,用来寄托心里想说的话。《滦阳消夏录》等五篇奇幻诡谲无所不载,博大放旷无所不言,而宏观大旨则归结于醇厚方正,想要使人知道什么才是劝善惩恶,所以它是一部纠正邪淫疏导欲望的奇书,像那些鸳鸯蝴蝶、才子佳人之类无病呻吟的小说,虽然在当时流行传诵,而终逃不出被人遗忘湮没的命运。可是纪先生的《阅微草堂笔记》,则再刻发行数版,弥久而不令人生厌。这就是华而不实与敦实笃厚两相比较的最好见证。可是我也看到翻印盗版的太多,其中舛误错漏不胜枚举,而且还有妄自标榜回目像明朝人翻刻《冷斋夜话》的,致使读者受到蒙蔽伤害。
当时我(作此序者:盛时彦)跟随先生游习,曾经出版过先生的《姑妄听之》,并且还在他的书后作跋,先生很以为是他的知己之言。近来各种盗版愈加猖狂泛滥,于是我请求先生,将五篇文章(《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合而为一,而还各自保存其原来出处,我长夜对灯亲自校正不避辛劳,不敢怠慢,又请先生检视一遍,然后摹版刻印。虽然先生的著作不必单单借助此次的刻本用来流传,但是诸如鱼鲁二字之舛谬一定会少于先生存世的其他刻本,或许这不也是一种小小的补助吗。
嘉庆庚申八月纪先生门人北京盛时彦恭谨作序。
河间先生、文达公、纪昀、纪晓岚,久在书馆内阁,鸿文巨制,称一代手笔。(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篡官,篡定《四库全书总白提要》,受到乾隆皇帝嘉奖。)有的说文达公喜欢幽默诙谐,嬉笑怒骂,皆信手拈来而成锦绣文章。今天我看到先生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词意忠厚、体例谨严。而宏观大旨皆归结于劝善惩恶,这岂不就是所说的‘圣人善于分辨是非’吗?!虽然体裁是小说,但好像是正史啊!文达公自己说:“不颠倒是非就像《碧云霞》;不私挟恩怨像《周秦行纪》;不描摹才子佳人像《会真记》;不描摹刻画淫秽像《秘辛》,希望不见怪于君子。”大概还是文达公的谦词吧。文达公的孙子纪树馥、来岭南为官。有很多人向他索要此书.于是决定再版发行,树馥醇厚严谨富有学识,勤政爱民,是一个好官、没有堕落先生家风。
道光十五年乙末春日,龙溪郑开僖鉴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