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1.A(A. xuán/xián,chún/zhūn,mán/mái; B.zhēn,yè/jié,shé/zhé;C.zhé/chè,xuān,zhuàn/chuán; D.bì/pì,ān/yīn,duò。)
2.A(A.愈演愈烈:事情、情况等变得越来越严重。“追问”不能“愈演愈烈”,故错误;B.千呼万唤:一再呼唤,多次催促;C.出炉:比喻新产生出来;D.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3.D(A.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只要”改为“只有”;B.句式杂糅,将“有……”与“……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的”杂糅在一起了;C.逻辑不当,应将“不仅”与“而且”领起的句子调换位置。)
4.B(句③是观点性的句子,适合放在段首。句④开始举例,应排在句③之后。由此可以排除A、C、D三项。)
二、5.C(A.辑:聚合,集聚;B.矜物:骄傲而瞧不起别人;D.聘:互通友好.)
6.B
7.C
8.C(A.“并《南史》有传”的意思是“都在《南史》中有传”;B.根据文意,元帝最终听从了胡僧祐等人迁都江陵一带的建议,选项中“元都最终迁都建邺”的说法错误;D.《象经》是武帝写的。)
9.(1)①梁武帝嘉奖王褒的才华技艺,就把弟弟鄱阳王萧恢的女儿嫁给他。
②武帝作《象经》,命王褒为之作注,他引证详备广博,很受武帝的赞赏。
(2)①等到皇帝清静闲暇时才秘誎迁都之事;②得到武帝允许后才赠给周弘让诗和书信。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王褒字子深,琅邪临沂人。祖父王骞、父亲王规,都在《南史》中有传。王褒见识广博,器量通达,心怀沉静之志,博览史籍,七岁就能作文章。外祖父梁朝司空袁昂喜爱他,对客人说:“这个孩子将来应该成为我们家的宰相。”二十岁就被举荐为秀才,任秘书郎、太子舍人之职。
梁朝国子祭酒萧子云,是王褒的姑父,特别擅长草书和隶书。王褒小的时候因为亲戚的关系,来往于萧子云家,就模仿练习他的书法,而名声仅次于萧子云,一同受到当时的重视。梁武帝嘉奖他的才华技艺,就把弟弟鄱阳王萧恢的女儿嫁给王褒。到了侯景攻陷建业,王褒收集安抚自己的部下,受到当时人的称道。梁元帝继位,王褒和梁元帝有旧交情,召见拜为吏部尚书、右仆射。王褒既是名家,文学作品优异丰赡,当时人都很推崇他,所以他的地位名望并重,宠遇日甚一日,他却越发自谦自逊,不因地位高居人上而自骄于人,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
初,元帝平定侯景之乱和擒获武陵王萧纪之后,因建邺凋零殘破,而当时江陵殷实强盛,就想把都城安置在那里。又因为朝中的官员僚属都是楚人,都希望迁都鄢郢(建邺)。元帝曾经召集群臣商议这件事。镇军将军胡僧祐、吏部尚书宗懔、太府卿黄罗汉、御史丞刘瑴等人说:“建邺帝王气数已尽,而荆南之地有天子气象,迁都建邺不合适。”元帝认为他们说得很对。王褒生性谨慎,知道元帝猜疑忌讳很多,不敢公开说明迁都的不妥。后来因为皇帝清静闲暇,秘密劝谏,言辞非常恳切。元帝心中喜好荆楚之地,已听从胡僧祐等人的谋略,最终没能采用王褒的建议。等到西魏征讨江陵时,元帝授命王褒都督城西诸军事。栅栏被攻破后,王褒从元帝进入金城。很快,元帝出城投降,王褒就与众人一同出城,见到柱国于谨,于谨待他很有礼貌。
明帝即位,特别喜爱文学,当时王褒与庚信才华声名最高,特意加以亲宠优待。明帝每次游宴,都命王褒写诗为文,一直在身边。不久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武帝作《象经》,命王褒为之作注,他引证详备广博,很受武帝的赞赏。王褒有器量,特别明了政事,既然多年在江东做辅政大臣,皇帝也就因此而看重他。建德以后,王褒多参与朝政,所有大的诏令文册,都让王褒执笔撰写。
当初,王褒和梁朝居士汝南人周弘让相友善,到了弘让的兄长弘正从陈国来通好,武帝允许王褒等人和亲戚朋友通音信,王褒赠给周弘让诗和书信。不久,调出任宜州刺史,在任上去世。
10.(1)笛声、绿窗、新月、烟云、天空、江面,(2分)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浩淼幽清的画面。(1分)
(2)该句设想离别的人乘船离岸逐渐西去,送别的人矗立江边,不愿离开,(1分)只有那多情的柳絮,追逐行舟,代人送行。(1分)词人运用拟人手法,(1分)以“流水无情”(词人以景结情)反衬难分难舍之情。(1分)[分析人物1分,分析柳絮1分,答出“拟人”“反衬”或“虚写”1分,分析手法效果1分。]
11.
(1)一日克已复礼 天下归仁焉 (2)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3)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4)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三、12.(5分)BD(A.这只是部分美学学者的理论,到目前为止,并未获得美学界一致的同意。C.由原文第七段可知,此处说的是许多“生命中的美”,而非“生活中的美”。E.原文是说,中国从东汉以后特别重视“品”,选项中“一直”的说法不妥。)
13.(3分)B(选项说法太绝对了,人在饥饿时如同动物,这时的“品尝”只满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不是“品味”。)
14.(4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可能连口腔上的滋味都品尝不出”的事实,引出下文有关“品尝”与“吃得饱”之间的关系的阐释。
15.(4分)文章认为,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还要在精神心灵上多一点追求。清远人逐渐走向富有,但他们在精神上仍很贫穷;英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人很富有,但他们仍不满足心灵的需求。真正有品味的人不是财大气粗,而是心灵洁净。(要以文中观点来阐释材料中的现象)
四、16.(4分)既扣题(或照应“清远飞霞是一个整体”句),又借地名道出“清新淡远”的意境,为下文写“飞霞”三景作了整体上的背景铺垫。(意近即可)
17.(5分)⑴飞来寺的景点特色是“奇”,揭示的是“人生都在激动、美在浮动、寄寓和变迁是永恒”的哲理禅意;⑵藏霞洞的景点特色是“幽”(曲径通幽、曲折、深幽等),揭示的是“心清意远”的道家内涵;⑶飞霞山的景点特色是“神”(神秘、奇妙、高、重重层层等),揭示的是不断追求、争取永恒的人生价值理念。(答案灵活,意近即可)
18.(6分)人在胜景中才能心境得清,胜景要有人欣赏才能意境幽远;人的心中本身要有美的质素才能欣赏出外界的景色之美,只有美景常投心上,你的心灵才能变得深远雅致。(意近即可)
19.(4分)她觉得语言太苍白,她想说的一切都尽在演出中了。演出者用纯朴的舞蹈语言讲述了马可设计服装理念:设计服装应关注人的本身。
20. (1) 生活崇尚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2)设计上专注于关心人而不是炫耀衣料。(3)有勇气不断地创新向前。(5分)
21.(1)马可的意思是说做一个设计师要学会关心,要有爱,这种爱是对人本身的关注,而不是仅仅是衣服。这种爱是没有条件的,不带杂质的是纯粹的。(2分)(2)当今社会,人们多少有些浮躁心理,一心想出名谋利,不能够静下心来设计和做事情。(2分)(3)只有多关注于创作本身,才有利于成功。(2分)(结合本文,2分。结合社会现实,2分。围绕“纯粹”和“关爱”分析,2分。)
五、22.(6分)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3分)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3分)
23.(6分)
“广东清远人朱汝珍因字体、姓名、籍贯的原因而屈居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或“清远人朱汝珍因字体、姓名、籍贯的缘故而与清代末科状元无缘。”
(陈述对象“朱汝珍”1分,“字体”1分,“姓名”1分,“籍贯”1分,有“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或“与状元无缘”等含意相同的内容1分,句子通顺1分,共6分)
六、【作文审题指引】(一)审题意:读懂材料,正确理解题意。本次作文的材料是关于书香节好书进校园时,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两所中学的学生在选购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爱好。
为什么两间中学的学生选购图书时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主要原因是读书的目的不同,一是读书为了考大学,故偏爱教辅书;一是读书为了提升文化素养,故钟情文学类的图书。
(二)审立意:审题准确,正确立意。由以上分析可知,我们可以确定这样立意方向:目的不同,兴趣爱好不一样,选择课外书的品种自然就会有差异。多角度立意示例:
1.从课外书的不同选择,看学生的读书目的。
2.课外书,不要再为学业负担加砝码。
3.选择课外书,别让功利遮望了眼。
4.读课外书,弥补应试教育课堂的文化“缺氧”。
5.教辅书,课内功课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