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15.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侗族/恫吓 宇宙/压轴 匪夷所思/妄自菲薄B.称心/秤砣 皈依/圭臬 心无旁骛/趋之若鹜C.庇护/蔽塞 吩咐/氛围 弄巧成拙/相形见绌D.画舫/作坊 氤氲/姻缘 不胫而走/大相径庭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组是(3分)A.报幕 桅竿 空气锤 暗箭难防 摆龙门阵B.璧还 傩戏 升降舵 祝发为僧 绵里藏针C.磨合 海塘 市营率 躬逢其盛 画虎类犬D.殒命 砖坯 穿堂风 安如磐石。太仓一栗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宣城市山川秀丽,生态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擢发难数,4A级以上景区17个,优秀旅游乡镇41个,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观光点几百个。B.2014年10月8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钢铁协会理事会第48届年会上,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努力,袍笏登场,加入国际钢铁协会。C.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过眼云烟,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为改善空气质量和提高秸秆利用效率,我省力争到2017年基本实现全省秸秆有效利用。D.文艺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不仅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18.下面文字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先写出有语病或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4分)①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古老故事。②有一个部落,它的人民受到周围妖魔的侵扰,生活在灾难之中。③部落首领格萨尔王经过艰苦征战,最终降伏了四大妖魔。④英雄史诗散韵结合的说唱体形式叙述故事。⑤它韵文部分有五十多万行,散韵文总数逾一千多万字,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⑥这部史诗除了在我国境内的藏、蒙古和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流传外,还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国流传。⑦不仅它是一幅展现藏族社会生活的多彩画卷,也是一部全面反映藏族历史、宗教、医学、民俗等的百科全书。19.阅读下表,写一段文字,概括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在改变自己命运手段安排上的主要差异,再结合表格内容,从“读书深造”的角度提炼出一个对同学们来说具有启发性的观点。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规定字数。(6分)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对改变自己命运的手段安排
项 目
| 中 上
| 中 层
| 中 下
| 最 低
|
第一位
| 积极创业
| 积极创业
| 勤劳致富
| 勤劳致富
|
第二位
| 读书深造
| 投资理财
| 积极创业
| 寄希望于下一代
|
第三位
| 勤劳致富
| 勤劳致富
| 寄希望于下一代
| 彩票中奖
|
第四位
| 投资理财
| 读书深造
| 投资理财
| 积极创业
|
[注]上表摘自《社会建设蓝皮书——2014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答:(1)主要差异:(75字以内)(4分)(2)观点:(25字以内)(2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宣州产笔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蒙恬造笔”之说。韩愈《毛颖传》说,“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中山位于今天的宣州南部一带,所产兔毛质地极佳。以竹管为笔杆,以中山兔毛为笔头制作的毛笔,世称“蒙恬笔”。关于蒙恬造笔之说,史界存有争议。①商代,甲骨、玉器和陶器上有用毛笔书写的文字。②可见,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毛笔的制作和使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③氏族公社晚期: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就有用毛笔一类的书写工具绘制出来的彩色花纹。④更值得关注的是,甲骨文中出现了“笔”字。⑤据考证,秦之前已有毛笔。 ,但“蒙恬造笔”的传说反映他可能在毛笔制作方法的改良上作出过一定贡献。(1)材料中划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填写序号)(3分)(2)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不超过15个字。(2分)五、(6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两条小路在树林中分叉,而我,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的小路,人生从此变得截然不同。[注]节选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一条未走过的路》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015年江南十校素质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9分)1.C(A.赋予的应是不同的内涵。B.“不受强制性目标与任务的限制和约束”,不等于没有阅读目标、任务。D.内在贫乏主要是指精神世界的贫乏。)2.B(②、③段之间不是因果关系,可理解为承接关系。)3.A(朱熹所说的读书之乐主要是就个体成长而言的。)二、(33分)4.C.(愆:超越)5.A(A均为连词,和。B副词,为什么;代词,什么。C副词,就;副词,却。D连词,并列关系;连词,转折关系。)6.D(是“礼”界定了“仇”的范围,“开创性意义”之说有误。)7.(10分)(1)处死当受表彰的人,这就叫滥杀,是严重亵渎刑法的行为。(2)推求事情的起因,那么“刑”和“礼”的运用,就能清楚地加以区分了。(3)现在如果能采取上述标准,来评断双方相杀的案件,就符合“礼”了。(重点词语:旌,滥,黩;原,端,判然,离;此,断,合。)8.(4分)凉月朗照,人如在水,“在”字借人的触觉、视觉感受,烘托出月光皎洁清凉的特点。夜雾弥漫,树若浮空,“浮”字,借人的视觉感受,烘托出远处夜雾贴着地面弥漫开来的特点。9.(4分)不同意这种看法。颈联运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石形与鹳鹤啼鸣的奇特,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发现,与本诗表达的对山家夜景喜爱与赞美的感情协调。10.(6分)甲:①晦明变化者 ②山间之朝暮也 ③野芳发而幽香 ④佳木秀而繁阴 ⑤风霜高洁 ⑥水落而石出者乙:①制芰荷以为衣兮 ②山岛竦峙 ③犹且从师而问焉 ④醉不成欢惨将别 ⑤一尊还酹江月 ⑥山河破碎风飘絮三、(24分)11.(4分)“他”(主人公)违反禁令下河洗澡,在河里遇上敌人后奋力游回岸上,先上岸举枪但不忍心开枪,反而被对方击中。12.(6分)中士和下等兵先后因下河洗澡被敌人射杀,是司令部下达禁令的直接原因;渲染出双方对峙的紧张气氛,也烘托出界河对士兵的强大诱惑力,为下文写主人公违反禁令下河洗澡作铺垫;插叙的运用,使小说叙述方式富于变化。13.(6分)主人公在睡梦中准备跃入水中,表现出士兵对河的渴望,反映战争生活让士兵们身心痛苦。“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脖子”,运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那条禁令对士兵产生的强大约束力。梦境的描写,揭示出主人公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丰富了作品内涵,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14.(8分)示例一:丰富人物形象。先上河岸占得先机的“他”本可以很容易地杀死敌人,可他无论如何也开不了枪,表现出人物内心深处善良、尊重他人生命的可贵品质。示例二:使情节陡生波澜,耐人寻味。“他”本可以先发制人,结果却被后上岸的敌人射杀了,这个结局使故事陡生波澜,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回味的余地。示例三:使主题更加丰富深刻。这一结尾在彰显人性中善良、尊重他人生命的美好品质外,更以冷峻的笔法揭示了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残酷事实。四、(24分)15.A(B 称/秤不同;C 拙/绌不同;D 舫/坊不同。)16.B(A 桅杆;C 市盈率;D 太仓一粟)17.D(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袍笏登场:身穿官服,手执笏板,登台演戏,比喻上台做官,含讽刺意。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18.(4分)
序 号
| 修 改
|
①
| “格萨尔王传”改引号为书名号
|
④
| 在“散韵结合”前加“以”(或“用”)
|
⑤
| 删“逾”(或“多”)字
|
⑦
| “不仅”与“它”对调
|
19.(6分)主要差异:前两个阶层把“积极创业”放在首位,重视“读书深造”;后两个阶层最看重“勤劳致富”,但也把“寄希望于下一代”“彩票中奖”当作改变命运的手段。(4分)观点:读书深造有利于创业成功,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2分)20.(5分)(1)⑤③①④②(3分)(2)尽管(虽然)蒙恬不是毛笔的发明者。(2分)五、(60分)21.参考近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立意:(1)慎重对待人生的重要选择;(2)勇于做出异于常人的选择;(3)一旦做出了选择,应坚持不懈,努力创造不一样的精彩。附:柳宗元《驳复仇议》参考译文我(从记载上)看到天后在位时,有个同州下圭人,叫徐元庆,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害,他终于能够亲手杀死父亲的仇人,再自缚其身投案认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处死徐元庆,然后再在他的家乡表彰他,并且请求将这一案例编入律令,永远作为国家的法典。我个人认为他的建议是不对的。我听说“礼”的最根本作用,用来防止动乱。如“礼”说,不要做凶残暴虐的事,凡是做儿子的杀害无辜之人,要处以死刑而不能赦免。“刑”的最根本作用,也是用来防止动乱的,如“刑”规定,不要做凶残暴虐的事,凡是做官的杀害无辜之人,要处以死刑而不能赦免。它们的根本作用一致,但运用起来有差异,表彰和诛杀是不能同时运用到一个人身上的。处死当受表彰的人,这就叫滥杀,是严重亵渎刑法的行为;表彰应当处死的人,这就叫僭越礼制,是严重破坏礼制的行为。如果把这种做法告示天下百姓,传给后代子孙,追求正义的人就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想避开祸害的人就不知道如何处世了,把这种做法作为法典,可以吗?圣人处理事务,穷究事理来决定赏罚,依据情由来决定褒奖或贬斥,(把“礼”和“刑”)结合起来考虑罢了。假使当时调查了事情的真假,辨明了它的是非,推求了事情的起因,那么“刑”和“礼”的运用,就能清楚地加以区分了。为什么呢?假如徐元庆的父亲没有犯下违背国法的罪行,(那么)赵师韫对他的诛杀,仅仅因为个人的怨恨。施展他做官的威风,对无辜的人妄加迫害,州里的长官不去追究他的罪行,执法的官员不去加以责问,上下蒙蔽包庇,(对冤屈者的)呼号充耳不闻。而徐元庆能够把和杀父的仇人一起活着当作奇耻大辱,把时刻准备报杀父之仇当作合乎礼义的行为,想尽办法,来刺穿仇人的胸膛,决心坚定,严格要求自己,即使丧命也不遗憾,这正是遵守礼法而施行正义啊。执法的官员应该感到惭愧,向徐元庆道歉还来不及,又怎么能处死他呢?或者徐元庆的父亲,确实有罪,赵师韫对他的诛杀,不违背国法,这就不是死在官吏手中,而是死在国法上啊。国法难道可以仇视吗?仇视天子的法律,而杀害奉法行令的官吏,就是悖逆凶横、犯上作乱。将其抓获处死,用以严正国法,又为什么要表彰他呢?而且陈子昂的奏议中还说:“一个人必定有儿子,儿子也必定有父母,人们因为敬爱自己的父母而相互仇杀,这种混乱局面谁来收拾呢?”这是太不明白“礼”了。“礼”所说的“仇”,指因为含冤受屈内心沉郁悲痛而申诉无门的情况,不是指犯罪违法而被处死的情况。如果说“他杀了人,我就杀死他”,不问是非曲直,不过是欺负孤单力弱的人罢了。这种违反经典、背离圣人教诲的做法,不是太过分了吗?《周礼》说:“调人,负责处理人间的怨仇。”“凡是杀人而合乎礼义的,就命令死者亲属不许报仇,如要报仇,就会被处死。”(如能这样,)又怎么会发生人们因为敬爱自己的父母而相互仇杀的事呢?《春秋·公羊传》说:“父亲不是因罪被杀,儿子报仇是可以的;父亲因罪伏诛,儿子报仇,这是引起往来相杀的行为,这样的复仇行为消除不了互相仇杀的祸害。”现在如果能采取上述标准,来评断双方相杀的案件,就符合礼制了。况且不忘父仇,是孝的表现;不惜一死,是义的表现。徐元庆能不越出礼的规定,坚守孝道,决心为义而死,他一定是个通达事理而明白道义的人。通达事理明白道义的人,难道会把国法当作自己的仇敌吗?那些上奏议的人反而主张把他处死,亵渎刑法,败坏礼义,这种做法不能作为准则,是十分清楚的。请把我的议状附于律令之后颁发下去,(今后)有审理这类案件的,不应再按照以前的意见办理。我谨发表上述看法。
上一篇:福建省福州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成都市2015届高三语文二诊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