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当历史成为消费品
①人们在荧屏前津津有味地“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的看法,甚至还影响着人们对今天和明天的看法。
②“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有人伦品目焉”。由此可见,在中国的主流观念中,历史一直有着崇高甚至神圣的位置。“春秋笔法”也是中国文人在政治高压下指陈时弊的惯常手法,因此历代统治者对历史的写法也就极其敏感。
③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充满惊心动魄的故事,因此连村夫野老都喜欢谈古论今,种种稗官野史又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传统戏剧很少与现实生活有关,几乎都是“历史剧”。所以老老少少对历史又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历史”成为重要的休闲物。因此,时下“历史剧”在荧屏的热播、吸引大量观众,确非偶然。
④在民间,“历史剧”随着社会巨变,经历了从消失、复活到现在火暴异常的几个阶段。“历史”从来是中国大众日常生活中娱乐消闲的重要部分,从曲艺说书,到戏剧小说,无不如此。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个人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方面”,所以时时刻刻要警惕“封建腐朽”或“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消闲”也被认为是有阶级性的,这个领域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主要战场”。因此,要用新编“革命故事”和“革命样板戏”取代民间传统的“历史话语”,在“文革”中只有“八个样板戏”,民间传统休闲的“历史话语”几乎完全消失。
⑤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私人生活”的存在得到承认,对个人生活的干预越来越少,不再把“生活方式”与“政治”完全等同,允许一种精神“消闲品”的存在。在销声匿迹数十年后,市民文化、消闲文化迅速兴起。而且,这种社会变化与电视这种最强有力的大众传媒在中国的普及几乎同步,“看电视”成为最普遍的消闲方式。
⑥但数十年的“休闲文化”的断层,已使人们对那种充满市民气息和商业化的消费文化的再生产,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大陆也拍了一些力图“消闲”的历史剧,都不成功,收视率平平,对大众明显缺乏吸引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的香港电视剧《戏说乾隆》,一炮而红,风靡大江南北,全国数十个电视台同时播映此片,一时蔚为大观。内地观众和影视从业者第一次知道,“历史”竟能如此书写或曰如此编造!
⑦《戏说乾隆》无疑是大陆这类“消闲历史剧”的“教科书”,也是大陆大众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可以说,后来荧屏热播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大陆自己拍摄的“戏说”,实际都以《戏说乾隆》为师。如果说琼瑶的“言情剧”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言情剧”的启蒙老师,那《戏说乾隆》则可说是大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仍乐此不疲的“历史戏说”的发蒙老师。中国民间“消费历史”的传统,在新时代终于找到了“电视”这个最佳载体。
⑧荧屏戏说历史的勃兴除了传统文化因素,还有现实的原因。相对现实题材,拍摄历史题材时影视人员发挥自己才华的空间要大得多,因此“历史剧”自然更吸引观众。反过来,历史剧的观众越多,制作人的利润也更多,对历史剧的投入则更多,越要千方百计适应观众的口味,拍出的片子当然更好看,无形中又进一步影响、强化了观众对历史剧的兴趣,塑造了观众的品位。这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彼此促进的互动,二者的“共谋”形成了荧屏“消费历史”的繁荣局面。
⑨对中国以往一代又一代绝大多数受众来说,“历史”过去是由《三国演义》《水浒》这类“小说家言”书写;现在,在这个所谓信息社会的新时代,“历史”则开始由近在咫尺的荧屏书写!然而,人们在荧屏前“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的看法,甚至还影响着人们对今天和明天的看法。君不见,一些“戏说”在美化皇帝时还某种程度上有对皇帝的“调侃”,而一些所谓“历史正剧”却只有对皇上的歌颂、崇拜!
⑩因此,对“历史剧”的生产者来说,剧中的“史观”问题其实格外重要,其责任之重大,恐怕连生产者自己也想象不到。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春秋笔法”是中国文人书写历史的一种惯常写法,与史家记录方式无异。
B.时下“历史剧“在电视荧屏热播,吸引大量观众,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C.在“历史成为消费品”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由“消失”到“复活”的阶段。
D.消闲历史剧《戏说乾隆》开创了中国民间“消费历史”的新形式。
E.在信息社会的新时代,“历史”开始由近在咫尺的荧屏书写。
F.从“历史正剧”的角度看,戏说历史电视剧中对皇帝的调侃纯属编造。
1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证据证明“历史成为消费品”的是( )
A.民间曲艺说书 B.电视剧《宰相刘罗锅》
C.革命样板戏 D.小说《三国演义》
14.文中说“人们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作者说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历史成为消费品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分条阐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3小题,共15分。请选取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神 线
包作军
郑能四十出头,是个下线工,活儿不重,在钢板上画线,以供电气焊切割或机械加工。
郑能可以不用圆规、卡尺就在钢板上画圆,有人开玩笑说是阿Q梦寐以求的那种圆,是绝活儿。大家都叫郑能“神线”。
“神线”郑能的工资虽不高,但三六九的能就着咸菜喝几杯小酒,就不羡慕厂长科长们大鱼大肉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
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像爱自己的家那样爱着自己的企业。但仿佛做了一场噩梦,厂子宣告破产了。
下岗的郑能顿时茫然无措,天天靠喝酒来麻醉自己。郑能妻子所在的厂子也是勉强开工,工资也不高。没多久,郑能家的油盐酱醋就发生了危机……
妻子劝郑能出去找工作。
郑能出去跑了一圈,似他这样不上不下的年纪,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人家最低的年龄界限也必须是在三十五岁以下。
郑能又开始喝酒,喝醉了就骂自己是废物。
郑能的妻舅是一个工商所的小头儿,见郑能这个样子,就跟他说:“不如去我管的那个市场去看自行车吧,也算是废物利用。”
郑能叹了口气,就随了妻舅。
妻舅把郑能领到市场旁边的一处空地上,扔给他两段旧绳子,就走了。
郑能刚用那两段旧绳子绾成一根,在空地上围出一个圈来,就陆续有人推来自行车要他看管。妻舅告诉郑能,每辆车子收两角钱。
这是一个蔬菜市场,从早晨到傍晚,买菜的人熙熙攘攘,大都是骑了自行车来的。先寄存自行车,买完菜,再骑自行车回家。
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
晚上回家,郑能从皮包里倒出一大堆毛票,让妻子女儿帮他数一数。
妻子女儿数完后,惊喜地说:“有二百多块呢!”郑能高兴得头都大了:“那么多?!”这差不多是他先前上班时小半个月的工资呵。
然而,这样的惊喜可不是每天都有的。
郑能像呵护自己的女儿那样呵护着握在自己手心的那条绳子。
有时候,郑能还会喝着小酒,嚼着花生米,对着屋角的那条绳子自言自语:“你嘛,才叫真正的神线。我——屁都不是,顶多是废物利用……”
说这话时,郑能望着窗外,眼中露出悲哀的神色。
16.从文中看,在郑能这个不幸的小人物的身上其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闪光点,请简要加以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线的两处文字上很相似,分别出自郑能的妻舅和他本人之口,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不同内心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郑能终于赚到了钱,可是文章最后却写到了他眼中“悲哀的神色”,你认为他为什么而悲哀?试作探究。(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要启蒙,不要蒙启
①记者:您似乎对倡导少儿“读经”不甚以为然——“不反对”而已,能具体说明吗?
李泽厚(以下简称“李”):我不欣赏“少儿读经”之类的笼统做法、提法,它很难与当年袁世凯的“尊孔”彻底分清,蒋庆先生公开谴责蔡元培先生当年取消读经,在我看来,如果“五四”那批人是“启蒙”,那么现在一些人就是“蒙启”:把启开过的蒙再“蒙”起来。我说“不反对”,是因为蒋先生是民间的自发活动,人各有自由,他可以去尝试。
②记者:蒋庆先生认为,“李泽厚先生主张把公德和私德分开是不能成立的”,对此您怎么看?
李:公德私德之分并不是我提出的,梁启超早就提出了……儒家经典中的许多道德是与当时的政治法律体制和生产、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它产生在已有严格等级的氏族社会中,发展在专制政治体制的传统社会里所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天王圣明,臣罪当诛”等等便是这种道德的核心内容我是主张读点中国古书的特别是《诗经》、《论语》等等,不然,我费时费劲去写一大本《论语今读》干什么?但是,我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提倡“读经”,那样可能会从小就培育原来传统政治体系所需要的奴性道德。
③记者:您认为从传统文化中可以开出现代的“尊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宽容、多元”的文化之花吗?
李:不经改造,无此可能。
④记者:如何改造?
李:当然坚持西体中用,我反对认为文明并无进步落后之分、原始文明和现代文明等同的文化相对主义。
⑤记者:《甲申文化宣言》认为,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西方文化的解毒剂,对“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有一定的启示,您是否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功用?
李:我不认同,难道其他文化就没有那种品格吗?
⑥记者: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里是非常推重鲁迅的,近年大陆学界“扬胡(适)抑鲁(迅)”思潮比较流行,您对此现象有何看法?
李:今天我仍然喜欢鲁迅,鲁迅是文学家,他给我以情感力量。
⑦记者:情感力量?您是说您现在主要是在“文学家”的意义上喜欢鲁迅吗?那么,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呢?
李:我曾说过,鲁迅只是大文学家……我并不完全认同鲁迅的思想,例如他对京剧、对中医、对大众语、对汉字拉丁化的主张,对某些人(不是所有人)的尖锐嘲讽等等。他常常失之偏颇、片面,并非以理服人,但我接受和喜爱鲁迅对一切事物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对旧事物特别是对披上新衣帽的旧事物非常警惕,毫不留情地揭穿、打击。鲁迅是文学家,不能以有理论体系和逻辑形态的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他,我们今天仍然需要他。
⑧记者:最后,先生能否对中国目前的文化(思想)领域的整体现状再下一个简短的判语——和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句著名的“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一样?
李:目前中国文化似乎是“四星[影星、球星、歌星,还有节目主持(人)星]高照,何处人文”?不是说“人文”没有了,而是到哪里去找人文?这是我愿意提出的一个问题但我以为不必担忧……
19.本文主要访谈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又有怎样的联系?(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⑥⑦两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李泽厚先生的回答有什么风格特色?(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李泽厚先生认为目前中国文化“四星[影星、球星、歌星,还有节目主持(人)星]高照” ,“哪里去找人文”,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请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取下列材料中的考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漫画”(不超过50个字)。
①漫画是绘画的一种
②漫画在内容上大多描绘现实生活,讽刺时事,有时也歌颂好人好事
③漫画常采用变形夸张、比拟、象征等手法,有时也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
④漫画具有较强的幽默感和讽刺效果
⑤漫画在构图上,常以简练的线条构成图像
漫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教师节到了,学校文学社决定出一期庆祝教师节的专刊。请你以主编的名义,给专刊写“编者按”。
要求:用稿件的篇名串联起来,感情真挚,在60字以内。稿件篇名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心灵的灯光》、《我的老师》、《我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这是一个“独生”年代,独立、独处、独行、独享……是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独特之处。
请以“生于‘独生’年代”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既可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表议论。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上一篇:2013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下一篇:2013届安徽省安庆二中、天成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