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人尽皆知的教育方法,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道出一二,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如何最佳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很多人却疏于运用,抑或停留于对教材的简单理解,谈不上自己的独到见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结合自己几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对“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不揣浅陋,略作总结,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教学前的准备
一个教师要进行“因材施教”, 在教学前,我认为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教师要有爱心
教师要有爱心,这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但现实情况并不尽然。有许多教师仅仅只把教书当作一项“工作”来完成。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认为,一个小学教师要从内心深处真正爱学生,将学生“视若己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学英语、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爱学英语,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倘若一个教师对学生没有真正的爱心,就是上级领导要其实施“因材施教”,我想只可能起到“东施效颦”的效果。
(二)教师要高度认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理论上说,学习英语从什么时间开始都可以。但一个人学习英语有一个最佳时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语言自我是外语学习者在母语习得体验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并且具有保护性能的一种心理障碍,语言自我是否具有灵活性是学好外语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生对母语的正规学习也是处于起步阶段,母语具有的保护性心理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语言自我灵活性高,接受和学习性的语言能力强,此时学习新的语言,语言信息就容易摄入。可以这样说,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我们如果没有在这个阶段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势必给他们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带来显著影响。此为一方面。另一方面,英语等外语能力是我国在国际化进程中公民必不可少的能力,学生的英语不好,势必对以后的升学、就业都带来显著的影响,倘若这些影响是由于我们教师造成的,那我们就成为这些学生一生中的“千古罪人”。有了这两点认识,责任感就会增强,实施“因材施教”的自觉性就会提高。
(三)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
“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要根据不同材质学生的特点而对其施以不同的教育,所以,一个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最起码要求其有对不同材质学生进行教育的能力。我认为,英语教师进行“因材施教”,除了有较强的语言能力、灵活的课堂组织能力外,还特别要求其既擅长“绩优生”的培养与提高,也要精于“学困生”的转化。
二、“因材施教”的组织与实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我认为大致要经历如下阶段:
(一)对学生进行简单地分类
要进行“因材施教”,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材质”如何。一般来说,小学生因为个人性格、个体能力、以及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不同,在英语学习能力、英语学习成绩上呈现出高、中、低三类。这个情况一般教师心中都清楚。问题是,正如那句名言“幸福的人都是相同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一样,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们的原因一般大致都是相同的,而学习成绩暂时差、学习有相对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原因却各不相同。对这个问题一般的教师就不甚了了。若一个教师要进行“因材施教”,艰苦的工作则在后面。教师需要采取直接交谈、通过第三方学生的间接了解、家访等多种方式(因很多学生并不愿将自己成绩不好的原因告诉老师或其他同学)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并将所了解的情况整理成册。只有摸清原因,才能“因材”而教。
(二)对“绩优生”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要进行“因材施教”,工作有主次、先后之分。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因材施教”最主要的工作是“学困生”的转化。然而,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却是对“绩优生”的培养与提高。笔者多年的求学经验以及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一个班上只要有几个优秀的学生,整个班上的气氛都相当活跃。教师的能力再强,有许多工作也是自己无法做到的。抓住了“绩优生”,就如同牵住了牛鼻子,可以收到“一着对,满局活”的奇效。那如何进行“绩优生”的培养与提高呢?较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我认为,“绩优生”的培养与提高相对简单,因为“绩优生”的学习自觉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在普通的课堂教学上不需花费教师多少气力。教师所要做的是,
1.按照“最近发展区”原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适当给学生增加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读物,让他们吃得饱;
2.建立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开展一些小组活动,激发他们进一步探求的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
3.部分“绩优生”喜欢“表现”,出风头,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对学生进行压制甚至讥讽,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上述措施,“绩优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英语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班上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标杆作用,特别有利于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化。
(三)对“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最主要的工作,也是最为艰难的工作。至于教师如何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检验,下列方法或措施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1. 对症下药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学困生”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如上所述,在摸清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要对每一个“学困生”作具体分析,为他们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与方法。
2.适当降低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对待“学困生”的教学,教师无论如何不能心急,绝对不能简单按教学大纲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只能按“学困生”的实际,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逐步设定教学目标。对“学困生”所获得的进步时时加以肯定与鼓励,时时让他们体会到“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的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3.积极利用“绩优生”进行“辅导”
“绩优生”是班级的灵魂,是学生的标杆。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绩优生”进行教学。学生因个性不同,有的学生较为抗拒教师的个别辅导,也不愿在教师面前敞开心扉,这时,同学的教育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留心“学困生”平时的玩伴,倘若他的这个玩伴就是一个“绩优生”,教师只要向这个学生稍作要求与提醒,便会达到极为理想的效果。若情况不是这样也并不要紧。教师可以要求“绩优生”与“学困生”交朋友,或组成学习小组,私下里给他们面授机宜,让“绩优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困生”,同样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以上即为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因材施教”所进行的一些探索。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说得更为准确一点,应该说,儿童还仅仅是并未绽放的花蕾。如何使每一朵花蕾都绽放,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老师的神圣责任!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有助于我们教师很好地履行这一神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