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历史(下)的课堂上,一个学生的讨论环节,学生热议近期热播的电视剧《隋唐演义》、《隋唐英雄》,最感兴趣的是影视剧中的隋炀帝。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他的暴行被夸张和戏剧化了,并且即使他这样一个“不合格”的皇帝之所行,也有功过可论,不可一棍子打死。这个学生的回答,让我突然眼前一亮。历史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记忆。引导学生能够形成辩证地、全面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而初中学生,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简单地从“好” 或“不好 ”出发,尚不能客观地分析和探讨,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如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来看历史人物。选取历史中的“反面”人物中寻找“正面”的评价,并以小论文的形式将作品展示。这样的形式,学生兴趣容易调动,且在收集资料和形成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还锻炼了收集资料、运用资料、以及辩证论证的能力。
一、实施方案
1.初一学生情况分析:刚接触历史学习一个学期。完全没有写论文的经验。历史思维方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另外,在第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接触了历史人物的评价,但是对于“全面看待问题”的理解还很肤浅,他们的答案往往也很简单:有对也有错。教师不必先思维定势,要求学生必须以怎样的格式去写,可以先做简单的介绍,等学生作品出来之后再进行分析、点评、提高。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印象会比较深刻。
2.初定4个已经学过的著名历史人物: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武则天。
其中,历史课本对于商纣王的记述仅有“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一句。
而对于隋炀帝,课本中记述了他开凿大运河的事实,补充了一个隋炀帝乘龙舟下扬州看琼花的传说故事,此外便只有一句“隋炀帝统治后期,残暴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起义”。可以说,对于这两个历史人物,学生的认识很肤浅,再加之影视剧的渲染,学生只能以“很坏”来评价。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历史人物,是希望学生在能够形成在怀疑、思辨中初步形成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的能力。
秦始皇和武则天这两个人物较为典型,目前的初中课本给予的评价较客观,承认了其功绩。而秦始皇的“恶人形象”便是其焚书坑儒之恶行,武则天的“恶人形象”是其宫廷斗争中的一些残忍的杀戮行为。判定为好人还是坏人呢?以学生仅有的思维模式出结论,他们显然有些疑惑。适时地引导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站到更高的角度,看他的所为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
3.布置任务:三周的时间完成资料的查找,取舍,初步观点的形成。简单提示:以史实论证观点。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当堂完成600字左右的小论文。
二、学生作品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的引导
从学生上交的论文来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我针对学生的情况给予了相应的指导以及必要的引导。
1.参考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料来源:非正史。只要是学生能找到的资料,无论是网上搜索网页内容,还是电视节目,小说,人物传记等等,学生都把它作为论证自己观点的材料。所以学生在史书阅读方面需加强,我借此机会给学生列了五本史书阅读书单,让学生初步接触史书。
(2)相对于查找各种资料,而不理会来源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搜索资料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他们文章里多数资料来自课本,甚至照抄原话。针对这部分学生,我推荐了两本相对易懂的两本史书。
(3)还有一部分学生,找到的资料很多,全选入自己的文章,而没有考虑自己的论证需要。所以在资料取舍也对学生进行的必要的指导。
2.论述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语言方面:不够客观,像写小说。部分学生以细腻的语言写出了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参杂太多个人情感,流露过多个人情绪。在此,我引导学生客观地、站在更高的历史角度去审视历史人物。
(2)只摆事实,没有论述,甚至照抄事实,罗列事实。或论述与罗列的史实不相联系。论述简单,只有一句:不错,好,不好。在学习班级优秀论文的过程中,学生相应得到了提高。
(3)传说当史实来论证。例如学生评价隋炀帝时,列举他修大运河的事迹,就把“隋炀帝看琼花”的传说故事作为论证的资料了。
3.评价(小结)方面存在的问题
(1)以偏概全。仅举历史人物某一件事,就对其进行盖棺定论。如学生评价武则天时,以其宫廷争斗事实来论证,最后得出“争强好胜之人”的结论。评价隋炀帝时,以开凿大运河为例,得出结论:隋炀帝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何为励精图治呢,励精图治是指特别勤于政事的,以各种措施,设法把国家治理好的皇帝。历史上少数皇帝才称得上励精图治。
(2)观点一边倒。甚至完全摒弃历史人物对历史造成的巨大损失,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进行逃避责任。为了推翻前人观点,将过硬说成功,实为不妥。引导学生承认其功,但不可抬高;抨击其过,不可掩盖事实。
(3)史观不够。例如学生评价武则天时,仅仅分析其残酷,用了这样的语言:“女皇帝城府之深,心计之重,十分聪明,功多还是弊多,说不清”。史观少,没有放至历史长河中,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其事迹,谈及其所作所为对当时百姓,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在班级宣读后,针对学生作品,指出存在问题,确立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标准,即以其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学生修改后的作品,基本文章后附有参考文献,并且史论结合,总结客观。通过这次历史人物评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拓宽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此外也锻炼了学生写论文的能力,以史为鉴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