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文件规定,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公办省一级普通高中每年要安排 20%以上的公费招生名额,按初中学校在校生数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含民办)学校,并逐年提高直接分配的比例。深圳各界对此反应强烈。如何分配才能体现公平和实现政策初衷,确实是一道现实的难题。
拥有优质资源的中学校长担心此举沦为平均主义,最终会影响到其固有的生源优势,而普通初中的师生则认为这样可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给以前没有机会进入名校的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机会。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则是,这20%的直升名额如何分配?如果按照素质教育分配,又如何界定素质教育?一些人甚至担心,这种定名额的做法,会不会产生新的灰色地带?
广东省教育厅上述规定,体现的是优质教育资源应向素质教育倾斜的理念,其出发点无疑值得肯定。此前,素质教育喊了许多年却一直空对空,难有实质性推进。广东省通过规范现行的中小学教育,减少考试成绩在升学录取中的分量,实质上就是减少应试教育的影响,客观上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
但是,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定指标的方式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其“计划教育”的意味却十分浓重。考试分数、定量考核以及指标分配,这些与升学率和唯分数论何异?当然,如果联系到目前教育体系面临的切实困境,或许可以理解教育管理部门的难处。目前教育资源非常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通过行政性分配,或者通过考试成绩这类竞争性手段分配教育资源,就成为无奈的选择。
按照广东省近日公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全省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也就是说,2015年之后,中考成绩的重要性将大大削弱,其实也就是应试教育的削弱。而这次规范义务教育,逐步扩大公费招生的直接分配,其中一个用意,也是为普及高中教育做准备。普及高中教育关键是要提供足够多的高中学位,减少学位竞争所必然面临的考试选拔。所以,各地在为如何分配20%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煞费苦心的同时,也不妨从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增加教育投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等途径,推动高中教育早日实现普及。升学压力骤减之后,无论对学生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才会更从容。
上一篇:深圳宝安区千名青年现场报名参军
下一篇:深圳中学和深圳实验学校 获北大招生推荐权
声明:城市学校网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