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雅中学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大比拼
答案说明
1.C[A项“间隙”中的“间”应读作“jiàn”;B项“咀嚼”中的“咀”应读作“jǔ”;D项“中肯”中的“中”应读作“zhòng”。]
2.B(都读:gāng A.慵:yōng 其余读:róng C.孑:jié 其余读:jué D.沆:hàng 其余读:hàn)
3.A(因为B项“强迫、强词夺理”的“强”读qiǎng;C项“俯首帖耳”(也作“俯首贴耳”)的“帖”读tiē;D项“累赘”的“累”读léi。)
4.D(A:模mó 摹mó 寞mò 莫mò 膜mó; B:扉fēi 菲fěi 斐fěi 匪fěi 蜚fēi C:诋dǐ 底dǐ 邸dǐ 低dī 砥dǐ; D:搁ɡē 酪lào 赂 lù 洛1uò 貉hé)
5.C (A除“参cēn差”外部读“cān”;B除“一叶扁piān舟”外都读“biǎn';C部读bó;D穿着zhuó着zháo迷 着zhuó重 着zhuó手成春)
6.B(A箴zhēn言 仆pú C 毗pí 拈niān轻怕重 D隽juàn永)
7. D(A项kàng/ háng/kàng/hàng;B项láng/láng/làng/láng;C项hái/hài/hái/gāi D项全读kuì)
8.B( A: chóng/suì;yān/yàn, tiáo;B:bàng,pāng;zhèn,zhèng;pō,bó; C:tāo;zhēn,chēn;páo;pào D:piē,biĕ;sŏng,ài,yì.)
9.B(chǔ/zhù,jiàn/zhàn,ɡòu/ɡōu。A.qián,zhé/dí,zǎn/cuán。C.quàn/juàn,kuì,huá/huà。D.qiān/jiān,chī/dài,zhuó。)
10.C (xiān/qiān;tónɡ/chōnɡ;mā/mò。 A.shú/dú,fèi,huó/hè; B.chuò,zhì,duó;D.lào,bèi/pēi,ɡǔ。)
11.D (A项“络绎不绝”是指人,不能用于“物资”。B项“戛然而之”突然停止。多指声音。
C项“气贯长虹”气:气概,精神。贯:贯穿。形容气势壮盛,简直可以贯穿长虹。千钧一发:比喻极其危险。)
12.A (B项“今非昔比”指当今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句子的意思是“现在的比不上过去的”,这里应该用“今不如昔”。C项“果不其然”指果然,强调不出所料,然而句子前后表意相反,使用不当。D项“闪烁其辞”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13.D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A,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B,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C,甚嚣尘上: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此处属于褒贬失当。)
14.B(“奠定”,使稳定,使安定。“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这里应该用“丝丝入扣”,比喻文艺表演做得十分生动,有条不紊,一一合拍。比喻文章和艺术表演做得十分细腻准确。 “形神并茂”形体和神态逼真动人。“蜕变”,发生质变。)
15.A (B“推托”,借故拒绝。“推脱”,推卸责任等。此处两词应对调位置。C“粉墨登场”原指化妆好了,上台表演。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一般含贬义。此处不合语境。D“上行下效”,指跟着做坏事。贬义。)
16.D(A项“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用来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B项“通常”意为一般,惯常。C项“迥异”,指迥然不同,完全不同。以上三项均合乎语境。D项“高高在上”,谓所处极高,泛指地位高;后常用来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句中用来指“艺术作品”,使用对象不恰当。)
17.B(A、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此处用来形容人们欣赏的状态是不对的;C、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D、鼎足而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不能用二者之间。 此题学生易误认为“其间”一词应为“期间”,“其间”与“期间”都表示在某段时间里面或某个时期中间,其中“其间”也可以理解为“那段时间里、那个时期中”,但“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而“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
18.A (以至:连词,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要注意要和“以致”区分开,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只不好的结果)B望文生义。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C近义词误用。“热诚”应改为“热情”。D误用对象。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19.B(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显然与句意不符,同时这个词语不能作定语。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这里形容梅兰芳是可以的,因为她扮演的是旦角。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与语境不符。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句意是说其傲慢,显然不当。)
20.A (A项,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符合语境。B项,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用“耳目一新”更恰当。C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视觉艺术不是新生事物,可用“如火如荼”。D项,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掉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除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用防止继续受损失。可用“未雨绸缪”。)
21.C(A语序不当,应改为“营造、抚育、管理、保护”,而且应该改为“是对公益林管理者所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的费用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 B搭配不当,“完成”与“进步”不搭配,应把“进步”改成“发展过程”。D成分残缺,在“不折不扣”后加“的精神”。)
22.D(A搭配不当,应改为“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印象之外,还有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B不合逻辑,“下降了九倍”不对,倍数不能下降。C句式杂糅,“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去掉“上”或改为“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
23.D(A成分残缺,“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去掉“由于”;B搭配不当,“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应调整为“一件加快制造业发展的迫在眉睫的大事”; C不合逻辑,“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
24.C(A搭配不当,“迎接”和“到来”不搭配。B搭配不当,“传递”与“愿望”不搭配,应修改为“传递着……的信息”,表达了……愿望。D语意重复,“未来”和“远景”重复;另外,“行政村”与“辛勤耕作”不搭配,“辛勤耕作”的应该是“人们”。)
25.B(A项“两千多年前……新出土”,不合事理,“两千多年前”移到“的文物”前;C项“读者……使读者……”偷换主语,去掉“使读者”;D项“结构混乱”,“借口……”与“以……为名”两种句式杂糅,应保留其中的一种。)
26.D(A.希望的是被刊用,两面对一面。只能说“对自己的稿子被刊用'没抱太大希望,”所以应把“能否”去掉.B.偷换主语。开门迎客的主语不是'布展工作',所以因在句前补上分句主语“该园”;C.'预支'指预先付出或领取款项,与“提前”重复。应删去“提前”。)
27.D(“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搭配不当。“史学家……显示出……学术含量”,由于主谓搭配的问题,句意表达上说不过去,显示学术含量的应该是“其史学研究”一类的主语。或者将“含量”改为“水平”。)
28.D(A项,语意重复。“邂逅”与“相逢”在语意上重复。去掉“邂逅和”;B项,搭配不当。“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与“不断提高”不能搭配。可以改写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不断增强”。C项,语序不当。“每年”放到“10%”前面。)
29.D(A.成分残缺,由于句首的状语淹没了主语,导致谓语“引起”缺失了陈述的对象;B.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学生”,后一句的主语却暗换成了“考场满分作文”;C.句式杂糅,“执掌中国女排国家队”与“担任中国女排国家队主教练”杂糅在一起。)
30.D(A.“近100个左右”矛盾,应删去“近”或“左右”。B.偷换主语,可在“是中华文明……组成部分”前加“中原文化”。C.句式杂糅。)
31.C(第⑤句的“差别”承接上文的“迥异”“各不相同”,总说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看外形和评内质,接下按照从外形到内质的顺序分说:第②④句依次阐释外形和内质的内涵,第③①句依次从外形和内质方面说明好茶的标准。)
32.C(⑤③主语一致,紧接在“一些国家”之后,并由关联词“由于”和“因而” 连接。①④中均涉及“民族民主意识”, ①中“随着”和④中“逐步”是②出现的前提条件。)
33.D(③句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和谐”相接。⑤句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只有④句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34.B(由④“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⑥“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可知,此两句的顺序为④⑥;由②“前一种孤独”⑤“后一种孤独”可知,此两句的顺序为②⑤;由③“一切人间的爱”①“当他爱一个人时”可知,此两句的顺序为③①;根据三组句群的逻辑关系,正确的语序为④⑥②⑤③①。)
35.A(①句与前面“相通的水”衔接自然,⑤句中“冷冷的光”与后文的意境相符。)
36.A(可从音韵和谐的角度来解析。“营”、“成”、“整”、“成”、“症”等字押韵。同时,“水到渠成”是“顺理成章”的结果,第③句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
37.C(第②句中“这个发展趋势”承接开篇“马的发展趋势”这一中心话题,第③⑤句是对第④句的解说,第①句“所以”呼应第④句“由于”,表明结论。)
38.A(根据前文“它时而在水上遨游”,可确定③“时而到岸旁嬉戏”与之衔接,从而排
除BC;①的“沿着水边”和③的“到岸旁”照应;⑤“离开它的幽居”和⑥“藏到灯芯草丛中”照应,同时又和②“回到有人的地方”相呼应;②“回到有人的地方”和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相呼应。)
39.B(准确把握语境至关重要。要分清语段的总说、接引、陈述和照应、总结、归纳。第④句是国家关于粮食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第⑤句是国家落实总体战略的具体措施;第③句是采取措施后粮食生产的状态水平;第⑥句是发展初期达到的水平;第①句是实行总体战略后实现的历史性转变;第②句是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意义。)
40.D(②句承接文段话题,解说原因,提出观点;第①句说具体说“阅读与写作”关系;第③⑤句说明“阅读与写作”脱离的后果,其中第⑤句是第③句的结果;第④句小结内容。)
41.D(例句是使动用法,A名词作动词,游泳;B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北;C意动用法,以……为耻)
42.A(黄泉,古义为地底的泉水,今义为阴间)
43.C(①②③使动用法④为动用法⑤⑥名词作状语⑦形容词作名词⑧形容词作动词)
44.B(例句为状语后置句。A主谓倒装句;C判断句;D被动句)
45.C(例句为助词,不译;A代词,何;B兼词,在此;D代词,他们)
46.A(数见不鲜,数,屡次;B几;C密;D数落)
47.C(C语气副词,大概。ABD都是人称代词。)
48.C(亡,动词用作名词,逃跑的人。其他的三项是名词作状语。A向南B像回声一样D像影子一样)
49.A(结构助词,的/指示代词,这,这样/人称代词,它/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
50.C(发,开仓救济)
>
上一篇: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湖南省衡阳市2014届高三语文十月三校联考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