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基础题。(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骠勇(piào) 澄沙(dèng) 积攒(zǎn) 两国交恶(wù)
B.亟须(qì) 角逐(jué) 躯壳(qiào) 解民倒悬(jiě)
C.刨冰(bào) 闷热(mèn) 埋怨(mán) 半身不遂(suí)
D.拓本(tà) 青苔(tái) 说服(shuì) 拐弯抹角(mò)
2.下列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付讫 / 巍巍屹立 谮言 / 僭越礼制 肯綮 / 罄竹难书
B.抵牾 / 身陷囹圄 炽热 / 咫尺天涯 茁壮 / 大巧若拙
C.讣告 / 物阜民丰 嘶哑 / 畏葸不前 赝品 / 义愤填膺
D.拮据 / 诘屈聱牙 佞臣 / 宁缺毋滥 熟谙 / 万马齐喑
3.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组成语是( )
①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 ,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②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 ,被困难吓倒。
③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 。
④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 ,人民苦不堪言。
A.不以为然 诚惶诚恐 难以释怀 青云直上
B.不以为意 惊慌失措 难以忘怀 扶摇直上
C.不以为然 惊慌失措 难以释怀 扶摇直上
D.不以为意 诚惶诚恐 难以忘怀 青云直上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来看,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A.卷帙浩繁 B.蔚为大观 C.自顾不暇 D.鱼目混珠
C.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运用。
D.彩虹-4无人机是目前国内挂载能力最强、飞行性能最优的无人机,它具有在可侦察和对敌攻击的能力方面超过美国同类型的“捕食者”无人机系统。
6.下列各句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在近期各地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悄然松动之际,国内二三线城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也在悄然提高,上调幅度平均15%左右。
B.对于尼克斯的球迷们来说,林书豪的这条微博比球队赢球还要令他们开心,因为林书豪如果能在季后赛中及时回归,那球队晋级次轮的希望将大大增加,甚至可以展望东区的决赛了。
C.由股神巴菲特执笔的财商教程《成为亿万富翁的26堂启蒙课》,旨在开启青少年财商、培养青少年世界顶级价值观及创富能力,使青少年从小具备“成为亿万富翁”的基本素质与优良习惯,因而备受青睐,首批教程在欧美多国被一抢而空。
D.“泛欧交响乐团”在2013年新年演奏的《第七交响曲》再次震撼了世界,此曲是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疯狂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时赶写的。
二、文言文阅读题。(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13题。(共19分)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救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为人忍暴,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父偃疾之 疾:嫉妒
B.仲舒弟子遂者 遂:成功
C.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 为:撰写
D.以《春秋》之义正之 以:根据
8.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董仲舒“专心治学”或“为人廉直”的一组是
①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 ②进退容止,非礼不行
③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 ④董仲舒以弘为从谀
⑤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⑥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
A.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董仲舒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
B.董仲舒为中大夫后,在家写了《灾异之记》。这时辽东高帝庙火灾,主父偃就窃其书上奏天子,认为书中有指责讥讽朝政之意。
C.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因此就憎恨董仲舒,故意推荐他去担当狠毒暴戾的胶西王之相。
D.董仲舒的弟子中官运通达的,做到了大夫之职;谒者、掌故的则有百余人。而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14题。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数十辈 无论:不止,岂止
B.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 迨:等到
C.坐客乃西顾而叹 西顾:看着西面
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 过:责备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①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 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D.①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在一次演唱会中他卸妆逃走是因为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而李伶又不肯授技于马伶,说明当时演艺界竞争激烈、互相倾轧。
B.马伶作为一位有名的演员,在经历一次演出失败之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励志奋发,远走几千里,不惜为人奴仆去深入生活,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终于塑造出了深受观众赞赏的舞台形象。
C.侯方域推测,倘若马伶去了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他就仍然不会回来。并感叹说马伶具有如此坚定的意志,取得精湛的技艺是无须再问的了。
D.两次会演,马伶始败终胜。这个故事表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家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深入生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闭门造车是不能取得高度成就的。
(三)翻译。
13.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3分)
(2) 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4分)
(3) 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3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4分)
⑵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3分)
⑶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3分)
三、默写题。(1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3) ,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金樽清酒斗十钱, 。(李白《行路难》)
(6) ,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7)北定中原, ,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8)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9)城阙辅三秦,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0)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1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12)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13)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①最近,“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这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折射。
②“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耍牌子,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的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城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③今天的“80后”、“90后”,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一般的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取向。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舞台上进行,这正是节目具有无限魅力的地方。
④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提了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8月7日,有删改)
16.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7.作者认为“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具有无限魅力”,请根据文章第③节,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18.根据文意,理解标题中“纯粹”的含义。(6分)
五、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一个生物学家经过一家农场,看见鸡舍里的鸡群中有一只老鹰,于是就问农场的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这般与鸡为伍的地步。农场主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把它训练成了一只鸡,所以它一直都不想飞,它的一举一动根本就是只鸡,而且根本不以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
生物学家想试试鹰是否还会飞。他把老鹰放在手臂上,然后说:“飞吧!”可是,那只老鹰有些疑惑,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谁。然后,它看到鸡群在地上啄食,于是又跳下去与它们做伴了。生物学家不死心,又把老鹰放到屋顶上怂恿它飞,结果也是一样。
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了高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张开翅膀飞翔吧!”老鹰回头看了看远方的鸡场,再抬头望了望天空,但还是没有飞。生物学家把它举起来向着太阳,奇迹发生了,老鹰开始颤抖起来,然后慢慢张开了翅膀,最后发出了胜利的叫声,冲向了天际。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上一篇:2013-201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二
下一篇:湖北省教学合作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十月联考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