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高三级2013—2014学年度两校联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4.【答案】C【解析】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承接第一个问句,与“了解世界”内容相关的,只能是⑥。比较③、④句的内容,只有③在前④在后内容上才能够承接前句关于“了解世界”的内容,并由④过渡到关于“文化”的叙述。
5.【答案】C 【解析】 C 查办。
6.【答案】A【解析】 A,第三人称代词,他 B,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第三人称代词,他的;C,介词,替\动词,是 ;D,连词,来\连词,因为
7.【答案】B
8.【答案】D 【解析】 A 韩棱是暗地里代理事务,对太守是一种帮助;B 赐宝剑的是肃宗;C 是窦宪求太后要出击匈奴立功赎罪。
9.(1)①韩棱上疏认为贼在京师,不应当舍近问远,恐怕被奸臣嘲笑。( “以为”1分,“宜”1分,被动句式1分,大意1分)
②窦太后发怒,深深责备韩棱,韩棱坚持他自己的看法。(“切”1分,“固执”1分,大意1分)
(2)①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②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③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诌,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答出一个例子1分,两个例子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可引用原文,也可自己概括)
【参考译文】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是弓高侯秃贵当之后代。世代为乡里大姓。父亲韩寻,建武年间为陇西太守。
韩棱4岁时失去父亲,养母以孝友著称。到了壮年,退让父亲的余财几百万给堂弟,乡里人更加称誉他的风格高尚。起先任郡里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得不能处理政务,韩棱暗地里代替葛兴处理政事,出入二年,命令没有违抗的。葛兴儿子曾经想发布文告安排官吏,韩棱拒绝不听,葛兴儿子于是令抱怨者上奏章告发韩棱。公文下达查核,有关官吏认为韩棱隐瞒葛兴生病的情况,擅自掌管郡守职权,就将他关了起来。显宗知道韩棱忠心,后来下诏特意赦免了他。从此征召入朝,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都以才能著称。肃宗曾赐给众尚书剑,只有这3个人特别,是宝剑,并且亲自写上他们的名字叫:“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宠济南椎成”当时议论的人为之解说:因为韩棱渊深有谋略,所以得了龙渊;郅寿明达有文章,所以得到汉文;陈宠敦厚朴实,善于表现于外,所以得到椎成。
和帝即位,待中窦宪派人刺杀殇王之子都乡侯刘畅于上东门,有关官吏害怕窦宪,都故意怀疑刘畅的兄弟。皇上诏遣御史到齐国查办这件事,韩棱上疏认为贼在京师,不应当舍近问远,恐怕被奸臣嘲笑。窦太后发怒,深深责备韩棱,韩棱坚持他自己的看法。等到事情揭发后,果然如韩棱所言。窦宪很惶恐,向太后请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韩棱又上书劝谏,窦太后不听从。等到窦宪立了功,回来做了大将军,威震天下,又出兵驻扎武威。这时皇帝西往祭祀园陵,诏窦宪与车驾相会于长安。窦宪到后,尚书以下的官吏商议拜见窦宪时,伏地口称“万岁”。韩棱正颜厉色地说:“对上不谄媚,对下不亵渎,按礼无人臣称万岁的制度。”议论的人都惭愧地作罢论。尚书左丞王私自奏记上牛酒给窦宪,韩棱举奏王龙,判处王龙城旦罪。韩棱在朝廷数次荐举良吏应顺、吕章、周纡等,都有名于当时。等到窦宪失败,韩棱负责查究这个案子,深入彻底地追究其党羽,几个月都没有休假。皇帝认为韩棱忧国忘家,赐给他布三百匹。
韩棱升为南阳太守,朝廷特让他回家上祖坟祭祖,乡里以为荣耀。韩棱揭发奸盗坏人,郡中坏人都很害怕,为政严肃公平。几年后,征入为太仆。九年冬,代替张奋为司空的官职。第二年逝世。
12.【答案】 AE【解析】A偷换概念。原文第二段说“其主导部分的大传统文化”,A项将“大传统文化”偷换成了“中国文化”,扩大了概念的外延;E项张冠李戴,原文第五段说的前提背景是“在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中”,而不应扯到第七段的“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迈进”中去。
13.【答案】 D【解析】(遗漏“几乎”,将相对说成绝对。原文第四段末表述为“几乎使礼与俗难分难解”。)
14.(4分)①“晴雨表”,这是比喻的说法,它形象地表明:社会风云的变幻,一定会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反映出来。②社会的变革往往都从生活领域发端,这是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化长期对民族心理的影响。(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
15.(4分)
①现代社会的今天,祭轩辕、吊屈原、清明扫墓等风俗仍然盛行,说明礼俗文化作为制度和意识形态沉潜在民族心理中的思想影响仍在发生作用。②国家把“清明”、“端午”等民俗节日列为法定假日,缩小礼与俗的价值差异,极大地增强了各民族、各地区,不同风习的人群对礼的伦理价值的认同,形成了中国文化整体性的特征。③国家以礼化俗,使社会风习遵循礼治的轨道,这是治理社会的方略,也是采自风俗而对民间生活的调适。(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参考答案】作为唯一读了书走出去的儿子,本应该让父母骄傲,替父母分忧,但“我”反而让父母无法理解,非常担心,反映了“我”对自己过去不顾父母感受,不主动与父母交心的行为的反省和内疚。(4分)
17.【参考答案】①父母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②勤劳节俭;③难以割舍故土和家园,心中记挂的是子女儿孙;④情感深厚,但不善于表达;⑤精神上贫困,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无法理解读书的儿子。(答对一点给1分,答出五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18.【参考答案】①本文围绕院子选择和组织材料,院子具有线索作用;②父母离开院子又回到院子,表现了他们对故土和家园难以割舍;借院子的渐渐衰败和空荡来表现父母的衰老并离去;③借“空荡荡的院子”表达作者在父母离开后失去家园和情感寄托的空虚和伤感,院子也是作者的情感寄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由歼一lO的研制成功引出要报道的人物——李中华(2分),并概括介绍他的身份、职业以及对试飞事业的热爱(1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的能力。对于这样的题目,首先要考虑一般新闻报道类文章第一段的作用。然后分析文段内容对介绍人物的作用。
20.①“因为热爱所以执著,因为执著所以完美”的精神追求;②面对风险表现出的勇气与睿智;③绝不轻言放弃;④以国家利益为先、为重。(答到①③④点满分,答到①②④点4分)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答案要从李中华的事迹本身出发去进行归纳,注意各段落中的议论性语句,要抓住人物精神品质组织答案。
21.【答案示例】 ①李中华试飞的成功,填补了我国三角翼战机失速尾旋的空白;凭借自身的睿智和勇敢,为国家挽救了上亿元的科技成果——人活着就要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才是生命的意义(3分)。②李中华选择了最为艰苦也最为危险的职业,做了一名试飞员——面对困难,勇于挑战,才会让生命的价值得以体现(3分)。(从事例出发,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题干中要求“结合李中华的事迹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从李中华身上总结“生命意义”,可先写李中华的事迹,然后据此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22、示例:①应聘记者:本人善于观察分析,口头和书面表达及应变能力很强。(3分)②应聘播音员:本人相貌端正,口齿清晰,普通话纯正,朗诵水平很高。(3分)
23、(1)谍战剧、军事剧题材播出比重持续增长,言情剧、农村剧不断下降。(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2)提高言情剧创作质量,加大农村剧播出比重,不要盲目跟风创作热门题材剧。(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24.作文(60分)
【思路导引】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卖缸人之所以大步往前走,是因为他明白再看多少眼也无法变成完整的缸。这就启示我们:当出现了失误(损失)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停留在失误(损失)上,只会对自己伤害,而无益于事情的改变;放弃对“缸”的眷恋与惋惜,继续赶路才是聪明之举;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补偿的时候。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卖缸人的态度就一定对吗?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正因为害怕检讨自己的失误,害怕反思而失去了得到教训的机会,以至多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条路上跌倒吗?这就启示我们一旦出现了失误或者说错误,首先应当毫不犹豫地停下来“看”一眼,反思检讨,才能走得更好更稳。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我们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辩证立意:把正反两方面的立意结合起来思考。既要有卖缸人的果敢,又要听从路人的忠告反思检讨,该走就走,该“停下来看”就看。这有利于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我们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构思举例】
一、从肯定“卖缸人”的角度立意:对于已经破裂的无法还原的事物、生活中的失误缺憾,一味留恋,止步不前,是不明智的。大胆往前走,才是聪明之举。
二、从否定“卖缸人”的角度:一旦出现了失误损失,首先必须毫不犹豫地停下来看一看,以避免犯更多的错或者付出更多无谓的浪费。“停下来看”有时需要比“不回头地走”更大的勇气与承受力,有时甚至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三、从自身经历的角度谈自己因对“过去的事物恋恋不忘,以致无心前程,无法发现前面路上的美好”,从而得出要敢于放下过去的那些“摔破了的缸”;也可写自己不敢面对生活中的失误,总如卖缸人一样逃避,结果是摔得更惨,得出要直面失误,勇于反思的哲理。
>
上一篇:广州市海珠区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综合测试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广州市广雅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