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十八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B(是“晋宋以后盛行起来”,而不是“出现”。)
2.D(文章并没有以“畅神”为重点。)
3.C(A项,“只要”虚设条件,与原文不符;B项,范围失当,原文是“往往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且因果关系不成立;D项,“山水诗画”并不是在“肯定从自然界可以直接得到审美的满足”理论影响下直接形成的。)
4.C(薄:鄙视。)
5.B(表指代;副词,表诘问语气。A项,表转折。C项,表被动。D项,表判断。)
6.C(原因表述有误。)
7.(1)山林相互映衬,船只来来往往,即使居住在城中,也几乎与(住在)郊外没有什么差异。(5分)(“映带”“舟楫”“虽”“殆”“异”各1分,共5分。)
(2)我把此轩命名为“抱膝”,哪里敢用诸葛亮来自比,只是取陶渊明所说的居室虽小反而容易安适的意思罢了。(5分)(“名”“翻命”“盖”“容膝”“易安”各1分,共5分。)
8.①“缆”字可以是名词也可是动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当初长堤上的垂柳如缆,仿佛要挽住远行的画舫,写出了杨柳的柔美与多情。(2分)②呈现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气象,与下一句的秋色萧萧构成对比,画面感强烈。(2分)
9.秋色萧萧、烟雨迷蒙、西风又起、杨柳低垂的景象共同渲染出一幅萧瑟、悲凉的图景,(2分)有力地表现出了离别后的惆怅之情。(2分)
10. 甲:①大弦嘈嘈如急雨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 ③幽咽泉流冰下难 ④冰泉冷涩弦凝绝 ⑤凝绝不通声暂歇 ⑥此时无声胜有声乙:①集芙蓉以为裳 ②揾英雄泪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江间波浪兼天涌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女娲炼石补天处
11.①夏菁认为山是有生命的,是寂寞的,但同时又是热情的、妩媚的(凝重而多姿),蕴藉多情;(2分)爬山这一行为表达的是追求的恒心及热诚,他追求“与自然同化”的境界。(1分)②楚戈则从山中悟出生活的真谛:山与人一样有生命,但又是超脱尘世的,(2分)他认为做人应顺从自然与性情。(1分)
12.④内容上:点明文章内容和写作对象,作者是从两位诗人写“山”的诗中得出新诗发展方向的观点的,从而明确了本文的写作意图。(2分)②结构上:总领全文,“山”是行文的线索,全文均是围绕“山”来阐发的。(2分)
13.①朴实无华应是新诗坚持的核心:新诗应该使用“能令人看得懂的文字”,不故弄玄虚,将物与情融合,言之有物。(3分)②文章表面上是在叙述两个朋友的新诗,对两本新诗中的“山”进行评价,但实际上文章最终的落脚点却不是“山”,而是新诗,强调的重心是借朋友两首新诗透出的新气象来指出新诗继续发展下去应该坚持什么样的路数。(3分)
14.【示例一】从简单的角度:①主旨明确。结尾旗帜鲜明地点出新诗的发展方向这一文章主旨。②题材集中。题材紧紧围绕两位诗人有关写“山”的诗作为例。③行文雅洁,用词洗练。
【示例二】从节制的角度:①内容上,以理性驾驭情感,以理性节制想象,将感情有“节制”“适当”地表现出来。②形式上,对幽默、洒脱风格的追求,如在阿里山闹鬼的宾馆“杀鸡煮酒”的经历,趣味盎然。③情感上,把生活作为审美对象,以欣赏的态度看待生活,淡泊名利,从追求外在事业的成功,转向追求内心生活的丰富。④行文上,以温柔敦厚的笔锋,平和稳健,不露锋芒。
【示例三】从自然的角度:梁实秋的散文有一种亲切、自然的“谈话体”风格。①围绕主旨,即兴发展,夹叙夹议,娓娓述谈。②文风活泼,自然流动如行云流水,调动多种表现手法,在毫不经意间把自己的观点确切的表达出来。(不要求与答案一致。)
15.B(A项,鸿篇巨制;C项,耳鬓厮磨;D项,和颜悦色)
16.A(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句话也不说(一言不发),暗示有自已的想法或见解。B项,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赞扬。C项,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D项,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17.C(A项,句式杂糅,改成“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个中心”,或“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B项,搭配不当,“促进一种积极推动的效果”;D项,成分残缺,在“泰山”“山东儒家文化”前面加上介词“对”。)
18.【示例】①自信;②留得残荷听雨声;③得意;④醉卧沙场君莫笑
19.【示例】探月工程三步走 嫦娥三号落月面
20.(1)“岳池”与“越吃”谐音;(2分)(2)且“岳池”须重复三次;(2分)(3)“越……越……”构成递进句式,可与之相对的句式很少。(2分)
21.【审题立意】
这是一个“已经拥有与继续寻找”的辨证性的作文题,学生在作文中要揭示两者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并且将其与人的成长联系起来。追求成熟,却失去了童真;追求知识的富有,却失去了曾经的单纯;寻找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关怀,寻找生活的幸福,却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内容要两者兼顾,并且揭示出两者的关系。
参考译文:
自从明太祖建都江宁,杨吴城濠便被围到了江宁城内,河水逐渐变得狭小。直到它向东到了竹桥,有一条河水穿过城墙前来汇合。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青溪一曲”。折而向南流,到了柏川桥,又与从钟山流出的河水汇合。又慢慢向南流,过了大中桥,只见淮水流入东关,与它汇合,杨吴城濠虽然变得矮小,但与这三条水流汇合,半里之间,水势还是变得激荡宽广。加上此地向北可以望见鸡笼山,向东北可以望见钟山。而且东岸全是果园菜园,间杂种植了桃树、杏树、韭菜、菘之类的果木菜蔬。山林映衬环绕,船舶往来穿梭。虽然处于城中,大概和郊外也没有什么差别。
我自从回到江宁,共搬了六次家,后来才租屋住在这条河的西边。是一座上百年的老屋,不时有尘埃渗漏下来。每当炎热夏日,骄阳暴晒,阴阴细雨,连绵不绝,或蒸烤闷热,或到处沾湿,环顾室内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我住在这里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只是这座屋只有四间,除了侍奉母亲、安置妻小、设置厨房以外,完全没有了闲居、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是觉得有所缺憾。嘉庆十五年从山东回来,才沿着第二间屋子后面腾出一间屋子的地方,修整成一座小轩,命名为“抱膝”。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放置卧榻一张,起居俯仰,吟啸放歌,便得到了满意的处所。但是这里,前面靠近集市,后面连着内室,左边又与邻居家连在一起;没有隔墙,那所有的行旅之人的歌唱声,妇女儿童的呼叫声、啼哭声,鸡犬的鸣啼吠叫声,嘈杂喧闹,大概没有一刻不传过来。但每当我神会志得,大声诵读,家人总是笑着说我的声音大得吵人。前三者的吵闹声,全都被我掩盖。当年诸葛武侯隐居隆中,抱膝吟诵《梁甫》,当时的人问他的心志,他只是笑而不答。我给小轩命名,哪敢用武侯来自命,大概也就是陶公所说的“容膝易安”的意思罢了。然而我既厌恶鄙视虚假文辞,又不急切地追求科举功名,只有这斗室一间,读书不辍。有人问我,我拿什么来回答他呢?轩修好后,住了一年。第二年,我就被人招请,不常在家。这座屋子于是荒废了。然而当时的兴致,常常回想,不能忘怀,所以就追念写下了这篇文章。
柏川桥,与我的屋子后窗相对。前窗所对的街道,名称多不相同。有人数说:此地古代属绵乡,名叫绵乡营。有人说:柏川桥向北一百多步以外,那个地方是明代的东厂,至今还叫东厂;而此地就是明代的军营。这两种说法,现在都不能考证了。
>
上一篇:北京市朝阳区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2013-2014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