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冲刺高考模拟卷(五)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C (“指向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在原文这是指传统意义的乡愁,而不是所有的乡愁)
2.D (文章结尾并没有“辩证分析了两种意义上的乡愁之间的区别”)
3.C (A原文表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不是“现代人”;B认为乡愁“产生于一种空间上的距离”不能全面,还有一种心理上距离;D原文表述中还有限定性词语“不能简单地”)
4.B (解释为“因为”)
5.B(A代词,他/助词,宾语前置作用;B用作介词,相当于“于”;C语气助词,表示陈述语气/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D连词,况且/副词,将要)
6.C(“与当时权贵章惇不和”不符合文意)
7.(1)他喜欢写诗,自己说是学的黄庭坚,至于其高超处,有人说甚至超过了黄庭坚,但是他只要稍微一不中意,就把诗稿烧掉,因此他的诗稿今天保留下来的只有十分之一。(补全省略主语1分,“或”“小”“才”“十一”各1分)
(2)公卿不拜见士,从古以来的风尚就如此,可是竟特别出现在今天而且是对于我本人,这种荣幸有什么比它更大呢?我生性愚昧虽然不足以列于士,但是应该追随君侯之后,顺目前的风气以成章公之 名。(“下”“尚”“孰”“齿士”“以”各1分)
参考译文:
陈师道字履常,又字无己,彭城人。他少年时期即勤奋好学,苦练意志,十六岁时,早已经以文章拜见当时的文章泰斗曾巩,曾巩一看到他的文章就惊奇,称赞他将以文章著名,当时的人都还没有一个人了解他。曾巩于是留着陈师道,让他在他的门下读书。宋神宗熙宁(1068~1077)中,王安石的经学盛行,陈师道内心对他的说法不以为然,遂决心不做官。曾巩掌管五朝史事,有权能够自己选择僚属,(就推荐陈师道),朝廷以陈师道是一个普通平民感到为难。哲宗元祐初年(1086),苏轼、傅尧俞、孙觉都向朝廷推荐陈师道的文章和德行,他被起用为徐州教授,又因梁焘的推荐,担任了太学博士。可是谏官却劾奏他在徐州做官时经常越州界去南京见苏轼,这样他又被改任教授颍州。谏官又弹劾他做官不是由科第晋升,因而他被罢官回家。后又调他为彭泽令,他拒不赴任。陈师道的家素来贫困,有时整天不炊爨,他的妻子因此怒形于色,但是陈师道却毫不忧虑,很久以后,朝廷又召他为秘书省正字。但不久他就逝世,死时年四十九岁,他的朋友邹浩为他出钱买棺材安葬。
陈师道高尚正直有节操,能够安贫乐道。他对各种经书都有研究,尤以对《诗经》、《礼经》的研究深刻。他写的文章精美深刻典雅玄妙。他喜欢写诗,自己说是学的黄庭坚,至于其高超处,有人说甚至超过了黄庭坚,但是他只要稍微一不中意,就把诗稿烧掉,因此他的诗稿今天保留下来的只有十分之一。世界上的人只晓得喜欢诵读陈师道的诗和文章,至于他的深奥的学问和高尚的品行,有的人甚至是听都没有听到过。陈师道曾经为黄楼刻铭,曾子固认为它的古奥典雅像秦朝的石刻。
起初,陈师道到京师游学一年多,却从未进过贵人的门。傅尧俞想认识他,先问秦观,秦观说:“这个人不是手里拿着门帖,低着头和颜悦色,等候在公卿门外的那种人,他大概是很难以招致的。”傅尧俞说:“招致他可不是我所敢希望的,我想亲自去见他,就是怕他不愿意和我相见。你能不能把我介绍给陈君呢?”傅尧俞知道陈师道很穷,就揣着黄金想作为馈赠,等到他到了陈师道的住处,听到了他的谈论,就更加敬畏不敢拿出来了。章惇在枢密府,将把陈师道推荐给朝廷,也托付秦观为他延请致意。陈师道在回给秦观的信中说“:蒙你屈辱写给我信,信中告诉我章公不惜降屈自己的年龄和资德,以礼招致我,像我这样的不才何以能得到这种殊荣,难道是君侯曾欺骗他吗?公卿不拜见士,这是从古以来就如此,可是竟特别出现在今天而且是对于我本人,这种荣幸有什么比它更大呢?我生性愚昧虽然不足以列于士,但是应该追随君侯之后,顺目前的风气以成章公之名。可是先王的制度,士不经过王命召见为臣,王公就不能见他,这已经成了一种礼制,而它的弊病就是使得有的人一定会想办法推荐自己。所以先王从这个制度的制订一开始就谨为之防备,而作为士子的人则必须世世代代忠实地遵守。师道对于章公,就先王之礼来说,有贵贱的嫌疑,而就自己推荐自己来说又不是平生的旧交,章公虽然可以见,可是礼能够去掉吗?况且章公招见我,大概认为我能遵守区区的礼节,假如我愚昧地冒犯法制和礼义,听到命令就奔走于公卿之门,那就失掉了所以能够召见的品质,章公对我又有什么可取的呢?但虽然这样,却还有一个机会在这里,那就是庆幸章公以后功成身退,头戴幅巾东归,那时 师道当骑款段马,乘下泽车,候章公于东门之外,时间那还不算是太晚。”等到章惇做了宰相,章惇又向陈师道致意想推荐他,可是陈师道始终没有去。陈师道在颍州做官时,苏轼是颍州的知州,对他特别照顾,让他独坐一席,想要他参加门弟子的行列,陈师道却写诗表明他的意愿,诗中有“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之句,他的自我要求就是这样严谨。
陈师道与赵挺之的女婿是朋友,他素来厌恶赵挺之的为人,恰逢他参加一次郊祀典礼,这一天天气非常冷,他由于家里太穷,穿的衣服没有棉絮,他的妻子就跑到赵挺之的家里去借,借来以后,陈师道问是从什么地方借来的,当他得知是从赵挺之家里借的,就非常生气,坚决拒绝不肯穿,他竟因此得了寒病去世。
8.“身留”是出于被迫,无可奈何;(1分)“心留”是乐意羁留。(1分)词人途中遇雪,不能继续前行,当然不是“心留”,点明了当时的具体状况;(1分)词人在这里采用问答的方式回避正面回答,让白鹤继续发问,引出下面对旧友的怀念之情。(1分)
9.作者的心情是通过白鸥表达出来的,但白鸥不是他的化身,从“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可以看出,白鸥并不理解作者的心情。(2分)而梅花有着傲雪的精神,能在这里陪伴“我”。从“有梅花,似我愁”可以看出梅花的精神和“我”的接近。因此,梅花是作者的化身。(2分)。
10.甲: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乙:入则无法家拂士 驰椒丘且焉止息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愿陛下矜悯愚诚 安能行叹复坐愁 衡阳雁去无留意
11.【答案】揭示出威尼斯在马可波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尼斯的魅力,让他即使身在东方也念念不忘;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相互之间存在的吸引力;自然引出下文中国人在威尼斯游玩的情景;增强了散文的历史文化气息。(答出三点可得满分)
12.【答案】①写玻璃店主人,是为了表现威尼斯商人的谦逊、诚实和文雅(“喜欢中国文化”),对写面具商人起到了补充作用;②写“门在那里”的老年店主人,是为了表现威尼斯商人的“固执”、不灵活和对艺术的尊重特点,对写面具商人起到了印证和强化作用。(每一点2分)
13.【答案】(1)用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商人的奸诈与“我”见到的很多威尼斯商人的本分、老实、文雅作对比,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或以莎剧中商人的奸诈做引子,为写“我”见到的本分、老实、文雅的威尼斯商人做铺垫)
(2)文章选取了玻璃店主人、假面店主人和另一老年店主人三个典型事例(“点”),(1分)表现了威尼斯商人本分、老实、文雅和“不是在博取钱财,而是在固守一种生态”的整体特征,(1分)继而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欧洲生活的平和、厚重、恬淡”的特征(“面”)。(1分)“点”与“面”的结合,给读者以既鲜明深刻又全面整体的印象。(1分)
14.【答案示例】
观点一:我认为威尼斯商人懂得经营之道。(2分)诚信是经商之本,也是商人最重要的商业人格;同时,商人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品位,即人们常说的“儒商”。(2分)文中的威尼斯商人做到了货真价实,口无二价,童叟无欺,生熟客人一视同仁,不因“我”是“外国佬”就“宰客”;而且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造诣。(2分)这些难能可贵的商业品质,正是懂得经商理念的表现。(1分)
观点二:我认为威尼斯商人不懂得经营之道。(2分)热情、周到、微笑服务,是现代商业活动不可或缺的理念元素。顾客就是上帝,是商人的衣食父母,对待顾客如果态度冷淡,言语生硬,就会拒人于千里之外。(3分)经商是要讲究利润的,客人被吓跑,有何利润可言?薄利多销也是经商原则之一。(1分)以上两条经商原则,文中的威尼斯商人均未做到,即使货再真价再实,也不会有多少业务可做,难怪其生意出现“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的“悲剧”局面。(1分)
15.B (A“剑”改为“箭”;C“纹”改为“文”;D“刃”改为“仞”。)
16.A(应为“危言耸听”。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坏事。)
17.C(A 在“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前加“使”。B 句式杂糅。“发生的主要原因”或“诱发的”去掉一个。D “以”含主动色彩,与“被”连用不合逻辑。可改“以”为“因”。)
18.答案示例:包公故里——合肥(或“科教之城”);中国铜都——铜陵;淮畔明珠——蚌埠;黄梅之乡——安庆;天下佛国——九华山……多彩安徽欢迎你!(四个地点每个1分,总结性话语1分,语言精彩1分)
19.“被××”实质上描述的是一种“受人摆布”的不自由状态,一种弱势的权利受强势的权力任意玩弄的被动状态。(意思对即可)
20.答案示例:①心中有个希望 ②笑容就会清爽 ③梦想就会绵长 ④友谊就会远航
21.立意参考:这故事说明,傲慢给人带来危害,谦卑给人恩惠。
上一篇: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4年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浙江省金华十校2014年4月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