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1.(1)偭规矩而改错 (2)山气日夕佳 (3)烟光凝而暮山紫(4)雕栏玉砌应犹在 (5)锦鳞游泳 (6)歌窈窕之章2.B(怜:怜悯。)3.D(①是说王逊的孝廉;⑤是说姚崇、爨琛抵御李骧的事。)4.B(李毅去世是在西南发生叛乱之后。)5.(1)先是 / 越巂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 / 自蜀逃归 / 逊复以钊为越巂太守。(2)王逊在外被李雄逼迫,在内有部族的叛乱,官员士人走的走,死的死,城池变成了废墟。(“逼”表被动,1分;“丘墟”,名词活用作动词,1分;语言通顺,1分。)参考译文:王逊字邵伯,是魏兴人。在家乡任职被推举为孝廉后,担任吏部令史,转任殿中将军,多次升迁后担任上洛太守。自己家中的牛马在郡中生的牛犊马驹,任职期满时全都交给官署,说这是在郡中所生的。惠帝末年,西南部族叛乱,宁州刺史李毅去世,城中一百多人拥戴李毅之女坚守多年。永嘉四年,治中毛孟到京城请求派刺史,没有得到答复。毛孟再三陈情说:“(宁州)刺史亡故,百姓亲人死去,(人们)关闭在围城之中,(我)万里之远来京城诉说哀情,朝廷不赐予怜悯给予救助。(我)既惭愧没有申包胥哭秦廷的感受,又惭愧没有杞梁妻哭塌城墙的效验,活着不如死去,请赐臣一死。”朝廷很哀怜他,就任命王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让他从郡中直接前往宁州赴任。王逊与毛孟一起动身,路上遇到盗贼,过了一年多才到任。这时王逊在外被李雄所威胁,在内遭遇部族的叛乱,官员士人走的走,死的死,城邑变成了废墟。王逊斩除荒草纠正邪恶,收拢聚集离散的人民,专断刑罚使有威严,征服西南部落边远之地。又诛杀了不遵守法令的豪门大族几十家。征伐各地部落,俘获斩杀敌人数以千计,夺得马匹和牛羊好几万,于是没有人不被震服,威名在宁州之地流传。又派儿子王澄奉表劝元帝登帝位,皇帝嘉奖他,多次给他加官为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假节,校尉、刺史职务照旧,赐爵褒中县公。王逊根据地理形势,上表请求分牂柯为平夷郡,分硃提为南广郡,分建宁为夜郎郡,分永昌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事情都得到批准施行。在此之前,越巂太守李钊被李雄俘获,李钊从蜀地逃回,王逊又任命他为越巂太守。李雄派李骧、任回再次进攻李钊,李钊率兵抵御,在温水交战,李钊战败。后来李骧等又渡过泸水进犯宁州,王逊派遣将军姚崇、爨琛抵御,在堂狼交战,大败李骧等人,姚崇追到泸水,李骧的士卒跳水逃亡而淹死的有千余人。姚崇因道路遥远不敢渡水,王逊因姚崇不肯追击到底,发怒把众将领都关押起来,把姚崇绑起来鞭打。王逊愤怒异常,怒发冲冠,把冠冲裂,半夜就去世了。王逊在宁州十四年,(王逊死后)州中人士又拥立王逊排行中间的儿子王坚暂行州府事务。朝廷下诏任命王坚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假节,赐王逊谥号为壮。6.(1)C(修辞格辨析有误。写“满地芦花”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格。“和我”是类似的联想,也不是比喻。)(2)①表达了诗人被俘离开故土,内心如杜鹃啼血般凄恻的感情;(1分)②表达了诗人即使羁留异域,忠魂也要化作啼归的杜鹃回归故土的坚强心志。(2分)(回答包含思想内涵和情感特征两个方面,回答不完整可酌情扣分。意思对即可。)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7.B E(B项:①“宝钗”应改为黛玉;②“桃花社”与“海棠社”应对调。E项:①欧也妮并没有“改变了节俭的习惯”,而是“生活仍和过去没有什么两样”;②人们并没有骂她是“守财奴”,而是普遍尊重她。)8.A D(A项:①张飞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为引诱张郃下山故意酗酒装醉。而且,这是发生在宕渠山的事情,张郃在宕渠山偷袭失败后才退守瓦口关。②张飞不是“奋力攻下了瓦口关”,而是从小路智取。D项:①被指控的不是“谋财害命罪”,而是“巫术杀人罪”;②不是“施以种种酷刑”“始终不招认强加的罪行”,而是第一种苦刑就把爱斯梅拉达给制服了。)9.(1)都主张要行孝悌。(2分)(意思对即可)(2)有子侧重于阐述孝悌与仁德的关系,认为行孝悌是践行仁德的根本途径;孟子侧重于强调行孝悌的作用,认为行孝悌有助于社会的安定。(4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①有子说:“孝和悌,应该是践行仁德的根本之道吧!”②孟子说:“只要人人爱父母、敬长辈,天下就会太平。”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0.D(文章论述的是为什么需要用“中国时刻”赢得“中国时间”,而不是“怎样用”。其中第②段“用实力赢得尊重”,关键语在“实力”而不在“尊重”或“荣耀”,该段侧重从过去的角度谈成就。第③段侧重从当下的角度谈责任。第④段围绕“新的战略契机和历史起点”,侧重从未来的角度谈发展,并没提到面临挑战。)11.是指中国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1分),展现国家巨大变化和新的发展活力(1分)、赢得世界关注(1分)的重大事件。(意思对即可。)12.首先承上启下提出观点,(1分)接着摆出“有人”的质疑,(1分)然后通过举事例和讲道理(举车辆限行的例子,讲中国发展要融入世界的道理)得出结论(表明解决问题要靠发展,这正是追求新的“中国时刻”的责任所在)。(1分)(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甲)13.C D(C项琴师“与人较量从未用过剑,以竹片代之”,表现他宅心仁厚,不愿伤人。D项“琴声暗藏杀心”是因为在弹奏过程中,窗外螳螂正在捕蝉,楼兰王担心蝉飞跑,想让螳螂出击捕蝉,并非针对琴师。)14.(1)内容上,既表现琴师善于辨音的才能,又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2分)(2)结构上,为下文他从楼兰王的琴声中听出潜藏于心的杀机做铺垫。(2分)(意思对即可)15.要点:(1)技艺方面,琴师从楼兰王的乐曲中能听出弹奏者内心的杀机,楼兰王 “杀心”已动却还浑然不觉。(2)修养方面,琴师为人仁厚,楼兰王争强好胜。(3)性格方面,琴师沉稳平和,楼兰王心性焦躁。(答对1个要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乙)13.A E(A项,首段没有解释其特征的形成原因。E项,文中并无对鹤的生活环境作细致描写。)14.要点:(1)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形象地介绍了说明对象。如标题引用唐人诗句。(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如第⑦段对《花镜》的引用,介绍了鹤繁殖率较低的原因。(3)据以指出古诗文在相关知识上的不确切之处,普及正确的知识。如第②段对《淮南八公相鹤经》的引用。(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15.要点:(1)严谨求实。本文对鹤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客观准确的介绍。(2)批判质疑。作者通过考证,用科学的态度不断纠正古人在相关知识上不确切或错讹之处。(答出一个要点并能举例说明得3分,答出两点并举例说明可得满分。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B(A项介词赘余造成主语残缺,删去“随着”;C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上宾语中心词“的发展”;D项结构杂糅,“出现”和“发生”应删去其一。)17.C(根据话题一致性原则,“使有限成为无限”排在上文的“使短暂变得永久”之后,可保持话题一致;再按照从少音节到多音节的排序习惯排出①②③。)18.(1)蹴;(2)把“摩”改为“摹”;(3)把引号改为书名号。19.示例1:多国(或“多国航空部门”)放宽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的限制。示例2:部分国家有条件解除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的禁令。示例3:一些国家的航空部门允许乘客在“飞行模式”下全程使用电子设备。五、写作(70分)20.(参见201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4—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厦门市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分析
评卷题组长
第1题【考查内容】要求默写的句子,从时间顺序看,落实在先秦、东晋、唐、五代、宋五个时期;从体裁看,诗词和文赋各三句。所考查的句子并非全是名句,要求考生扎实背诵全文,反复巩固记忆,特别是对于难写易错的字要特别重视。【能力层级】A【存在问题】1.错别字较多。例1,“雕栏”写成“凋楼”;“偭”写成“缅”;“窈窕”写成“窕窈”。2.第一句不会写或写错别句相对较多。【教学建议】本次默写考查,相对往年较好。但依然存在错别字,教学中,引导学生背诵时,要理解诗和句的含义,特别关注易漏、易错字。第2题【考查内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考查的四个文言实词“迁、怜、嘉、距”,都在中学课本中可以找到出处,同学们并不陌生,关键是要结合语境理解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能力层级】B第3题【考查内容】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所给6个备选项,②③⑥可以说是正面表现王逊的威德刚武,④是从侧面表现王逊的这一品格,①⑤是干扰项,①是说王逊的孝廉;⑤是说姚崇、爨琛抵御李骧的事。【能力层级】C第4题【考查内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设题方式基本稳定。四个选项对应的内容分别在文章的1一4段,概括分析不正确的是B项,根据原文内容,李毅去世是在西南发生叛乱之后。【能力层级】C第5题【考查内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设有两小题,分别考查断句和翻译。第(1)小题考查断句。这一题型因具有考查知识的丰富性、考查能力的多样性、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和训练的可操作性等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第(2)小题考查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法特点鲜明,翻译时必须准确体现出来,为中等难度题。命题选取了两个语法特点鲜明的词语作为评分点,其余词语的翻译,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能力层级】B第⑴小题【存在问题】关于断句——1.断句得满分的少。大部分得2分。普遍在“先是”后面没有断句。2.不理解语义,很多学生在人名后断句。例2,“太守李钊”、“自蜀逃归逊”、“复以钊”等处断句。3.随意乱断句,有些学生,断到六处、八处。【教学建议】首先加强学生的文言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答题时让学生反复读断句语段,直至了解基本语义。其次辅以一定的规律,比如常见的句末虚词,人名充当主语或宾语,等等。最后结合一些小短文训练。第⑵小题【存在问题】1.省略的成分没有补出来。因“外逼李雄,内有夷寇,吏士散没,城邑丘墟”整句说的应是宁州城的情况,主语似应为“宁州城”,若学生写出“宁州”或“宁州城”亦给分。但能补出主语的非常少。例1,在(宁州)外被李雄逼迫,在内部又有夷寇作乱,官吏士人都分散了,城邑变成了废墟。(2分例。主语未补出,不得分。“逼李雄”译为“被李雄逼迫”体现了被动句式,“丘墟”译为“变成了废墟”体现了名词作动词的特点,给2分。)2.缺乏语境意识,致语意理解错误。所要翻译的句子是写王逊到宁州后所面对的困境,而下句则是他面对此困境采取的措施。因此,“外逼李雄”是被动句,意为“被李雄逼迫”,而非“逼迫李雄”。例1,对外逼迫李雄,在内有夷寇,将士们都涣散殁没,守的城都变为了废墟。(1分例,“变为了废墟”给1分)3. 缺乏直译的意识。“外逼李雄”应是“外逼于李雄”,省略了“于”字,直译应为“在外被李雄逼迫”。例1,在外面有李雄相逼,在内部有蛮夷的盗贼,官吏士族都散乱在各处,城镇都变成了丘墟。(1分例。主语未补出,不得分。“外逼李雄”译成“在外有李雄的逼迫”,因未体现句式特点,不给分。“丘墟”译为“变成了丘墟”,给1分。)例2,外面有李雄大军压境,内部有蛮夷之贼寇,官吏士大夫已各自逃命,留下了座荒废的空城。(0分例。这位考生准确理解了句子的大意,要点却一个都未答出。)【教学建议】在第一轮全面细致复习的基础上,接下来建议强化三个意识:1.强化语境意识。读完一篇文言文要大体能够懂得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才能构成一个语境,有助于理解局部的意义。翻译时,一定要把句子放在文中去理解,从上下文来把握句子大意,也就是根据语言逻辑推断句意、词意。2.强化直译的意识。学生翻译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只译出大意,而不顾具体的词语及句式特点。文言翻译要尽量直译,字字落实。3. 强化得分点意识。翻译之前,应推测得分点。得分点通常为:重点实词,有明确意思的虚词,有活用的词,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然后尽可能把这些点译好。翻译后,还应检查是否体现文言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是否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第6题【考查内容】①考查能否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准确理解常见意象,并要求能结合诗歌的具体情境分析个别意象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②要求能准确辨析“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格。【能力层级】D【存在问题】1.不熟悉常用典故及常见意象的意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有些考生不熟悉这个典故,也不熟悉杜鹃这个意象的意义。例1,带血归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激烈,用啼鹃比喻守边的将士,突出守边将士的辛苦,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及对守边将士的同情之感。(0分例。完全不懂“杜鹃啼血”的意义。)2.遗漏要点。古诗中表现的情感一般都比较丰富,本题中“杜鹃”是一种哀愁的意象,表现诗人亡国之悲;“归”体现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归”的方式是化作杜鹃,即忠魂回归,表达诗人誓死不屈的坚强心志。不少考生答不完全。例1,最后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将自己比作带血的啼鹃,声声哀啼尽带血,这其中的无奈悲哀与愁苦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国运遭劫、自己被俘的悲哀、愁苦、悲怆。(1分例。这位考生懂得“杜鹃”这一意象的意义,但没有从其他角度理解情感,故只得1分。)例2,表达了诗人的哀愁、对宋地的思念。本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冷清的宋朝陪都之景。我将要离开宋的国土,也许今生都不得归,只能今后化为啼血的杜鹃,带着日日的哀愁与对故土的思念再归来。(2分例。答出了哀愁及思念,未答出诗人不屈的心志,得2分。)例3,“杜鹃”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土的思想感情,“啼血归”表达了诗人面对国破家亡之时、被俘后视死如归、不愿背弃故国坚守本心的忠贞之情。所以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土、不愿屈服之情。(2分例。答出了思念故土及不屈的心志,未答出杜鹃这一意象的意义,得2分。)例4,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作者希望像杜鹃一样啼血归来。表达出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伤之情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同时表现出作者愿以身报国的忠贞气节。(3分例。三方面的情感都答出,故给满分。)3.完全不懂诗歌,胡乱答题。例1,愿用自己的生命化为啼鹃,表达了诗人渴望见到亲人,对家乡的留念之情。(0分例。)例2,这句话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写出作者希望可以报效祖国的志向,但这愿望却无法实现。(0分例。不看注解,胡乱答题。)【教学建议】在第一轮全面细致复习的基础上,接下来不妨从宏观方面加强,也就是把诗歌鉴赏简单化。古诗鉴赏最重要的是情感的把握及表达技巧的分析。这两方面如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各种类型的题目自可迎刃而解。1.把握思想情感。一定要注意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可从理解诗中写了什么(人、事、物,即题材)入手。诗中写了什么,涉及哪些对象,这些对象大都是情感的指向,除此之外,几乎每一首诗都有诗人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都有指向诗人自己。如写战争,战争涉及到发动战争者,百姓,国家。对百姓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忧虑,对战争发动者的憎恨,这些都是可能的情感。如写送别,涉及友人和自己。写离别之时,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美好生活,是对友人的祝福;写友人离别后旅途的艰难,是对友人的关心和担忧。而其中又可能包含诗人向往或对自己的感慨。2.把握表达技巧。首先务必让学生熟悉所有的表达技巧。如何判断,不妨从理解诗人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而诗中写了什么入手。诗人要写什么,包括要写什么景,什么物,什么人,要表达什么情感。诗中写了什么则是理解诗中具体写了什么。如诗人要表现环境的寂静,却写了声音,就是以动衬静;诗人要写荷花,却写周围的环境,是用环境烘托。第7、8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的能力。两个选择题的内容覆盖了本年度“文学名著阅读”全部考试篇目,考查了“伐曹檄文”“智取瓦口隘”“重起桃花社”“小惠全大体”“攻守同盟”“鸣凤婚事”“搭救爱斯梅拉达”“银币变枯叶”“欧也妮行善”“涅赫柳多夫第三次探监”等主要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判别正误,以检测学生阅读积累情况。【能力层级】A第9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采用孔孟对照阅读的形式,着重考查儒家的“孝悌观”。命题方式延续了往年的做法,要求概括两个选段的共同主张,简析两个选段侧重点的不同之处,体现了孔孟思想一脉相承的特点。【能力层级】C【存在问题】第一小题:1.未抓住本题所考查的“孝悌观”这一核心,而是抓住儒家的某一思想来答题,答非所问。例1,实行仁政,以仁德治理天下。(第1小题, 0分)例2,以礼待人,仁爱待人。(第1小题, 0分)例3,对人心存善念,以仁得人。(第1小题, 0分)2.未能抓住两则材料的共同点,而是把两则的内容都答上去,反而影响了得分。例:行孝悌,是践行仁德在根本,能使天下太平。(第1小题, 0分)3.回答只关照到“孝悌”中的一个方面,导致失分。例:共同主张是敬爱兄长。(第1小题, 1分)4.回答时,只出现词语,不是用一句话来表达。例:孝悌。(第1小题, 1分)5.对第2则材料“亲其亲,长其长”的理解不正确,把第2个“亲”解释为“亲人”“亲戚”“亲近在人”,导致失分。例1:亲近亲人,敬爱兄长。(第1小题, 1分)例2:孔子主张敬爱兄长,孝敬长辈才是践行仁德的根本。孟子主张亲近亲人,对人友好,则天下平,仁德在君主才能使天下太平,行仁政在君主使人爱戴。(第2小题,2分)第二小题:1. 未抓住本题所考查的“孝悌观”来回答。例:孔子注重人在家对父母和兄长在礼节。而孟子注重在外对亲人在亲近、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尊敬。孔子是从百姓的角度,孟子是从统治者的角度。(第2小题,0分)2. 侧重从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的角度来分析。例:选段1主张的是孝顺长辈,敬爱年长的人,注重的是个人的修养。选段2侧重点在于治国之道,若人人做到亲近亲人,敬重年长之人,则天下可平定,而非注重个人。(第2小题,2分)3.只抓住“孝悌”中“悌”这一点答题,导致失分。例:孔子说敬爱兄长,这是践行仁德在根本;孟子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要敬爱兄长,关心比自己大的人,人与人之间就少了冷漠,国家才会太平。(第2小题,2分)【教学建议】文化经典阅读考查的是文化思想,因此,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试题所提供的文化经典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从阅读材料中筛选作者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说要把阅读的重点放在对孔孟思想的把握上。在引导学生复习迎考中,要指导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文本,概括出孔孟选段的思想的共同点;同时,还要结合文本,分析二者的不同点。无论是概括还是分析,都要紧扣文本,要有针对性,不要漏掉要点,也不要随意发挥,采用大包抄在形式来答题,分析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在综合分析孔孟思想时,还必须紧扣所提供的全部文本,以免以偏概全。德行修养是孔孟文化思想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复习文化经典时,必须对孔孟有关德行修养的思想进行认真梳理。当然,其他的思想也不能忽略,特别是教育、仁政等也要认真复习。第10题【考查内容】本题结合文本特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同时考查对概念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及对论述思路的把握。【能力层级】C第11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能准确把握有效信息区间,再以定义的方式准确提取“种差”,最后以简练的语言进行整合。【能力层级】C评分说明:“中国发展历史进程”1分;“展现国家巨大发展”或者“给国家注入新的活力”1分,“赢得世界性关注”或者“用实力赢得尊重”1分。(意思对也可)三个要点的排序本次不做评分标准。【存在问题】1.缺乏全文意识,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不足。例1,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分析:筛选的只是一些具体事件,而不是关于“中国时刻”这个概念的主要特征、本质属性等信息,得0分。例2, 为中国赢得一次世界性关注,见证我们的巨大变化,为中国注入新的活力。分析:信息来自第一自然段,这是答题区间之一,但不是全部,考生遗漏了“历史进程”这个独特的历史背景,得2分。(这是本次最突出的问题)2.审题能力不强,答案不符合下定义的要求。例1,中国时刻”是用实力赢得尊重,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它更不是用来装扮自己的花环,而是一个新的战略契机和历史起点。每一个“中国时刻”都赢得一次世界性的关注,都见证了我们的巨大变化,都为我们注入新的活力。 分析:从筛选的信息来看,该考生具有全文的意识;但主要问题在于是以3个独立的句子构成的句群进行表达,不符合下定义的基本形式要求,得0分。3.信息杂糅,不分主次,表达混乱、繁琐。例2,为中国赢得一次世界性关注,见证我们的巨大变化,为中国注入新的活力,且表现为用实力获得尊重,一种荣耀与责任,标志着新的历史契机和起点,对中华民族有着卓越贡献的重大事件。分析:信息庞杂,不能区别主次信息;缺乏逻辑意识,表述混乱、啰嗦。但因为本次要点之间的先后顺序不做评分标准,参照要点得2分。第12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要求能准确把握一个论述段落的行文思路。这不仅要求能理清论证段落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要求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能力层级】C评分说明:作为思路的分析题,评分要点为“按照行文思路、准确合理、简洁规范地表达”,内容的具体与否本次不做评分标准。参考示例:首句承上启下,提出“中国时刻更是一种责任”的观点;然后针对是否有必要发展“中国时刻”的疑问,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来说明发展的问题还是要靠发展来解决;最后提出要通过立足国内融入世界的政策来解决问题。(思路准确,表述具体,答题规范,3分)【存在问题】1.行文思路理解不当。例1,首先提出“中国时刻是一种责任”,接着举出单双号限行的例子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发展的问题要靠自己解决”的结论。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行文的。分析:考生将本段的思路理解为“总分总”式,这是不妥的。具体来说,第1句先提出“中国时刻是一种责任”;第2、3两句借助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发展批驳对“中国时刻”发展必要性的质疑;第4句,则是正面阐述“中国时刻的责任”内涵,或者说是阐述如何实现“中国时刻的责任”,4句话呈现的是逐层深入的关系,不是“总分总式”。但在表述中观点正确,也能指出举事例的论证方法,给2分。2.思路简述过于简单,语焉不详。例1,首先提出“中国时刻不仅是一种荣耀,也更是一种责任”观点,接着举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分析:思路分析不全面,表述过于“公式化”,没有具体内容;但是本段观点的表达还是正确、清晰的,给1~2分。3.不合题意,答非所问。例1,“中国时刻”不仅是荣耀,而且是责任。中国若想发展,不仅仅要解决国内问题,还要寻求在世界中的发展,追求中国时刻不是坏事,而是解决中国发展难题的一大助力。分析:“简述思路”是要讲究顺序的,虽然考生理解了本段的主要意思,但是没有按照题干的要求作答,不合题意,得0分。【教学建议】说明:本次阅卷评分标准适当放宽,但在平时教学中还是必须从严、要讲究答题规范,为此建议如下:⑴加强论述类文本特点教学,把握文本特点,避免文体错误。示例:以设问来引出下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来体现中国的发展,再以目前的状况阐述中国国情的发展方向。(把议论文语段当成说明性文段来理解,这种文体混淆的现象依旧存在。)⑵把握文章基本思路,养成切分语段层次的意识。具体来说,能够把握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利用关联词、副词、代词、序数词等表示层次逻辑关系的词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⑶强化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的阅读意识,提高信息筛选的完整性。⑷加强审题、读题能力的训练,提升应对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特别要指出的是,本次第11题,在题型上“创新式”地将“下定义、多项定语的排列与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相结合,应该说是不错的;但不少同学就按常规出牌,将本题错误地理解为主要内容的概括题,以至于出现了①②③等答题格式。为此,在今后的学科复习中,可以进行题型之间的综合和转换,以提升考生理解考点灵活答题的能力。(但可能出现考点重复的问题,可商榷!)⑸答案组织要规范。论述类的答题规范很重要,尤其要注意(1)讲究答案的组织顺序及角度;(2)切忌公式化、套话,要言之有物;(3)语言表述要符合文体特点,严谨简洁。第13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要求在准确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判别选项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正确与否。找准各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加以对照比较,是做这类题的基本原则。答题时,除了比对原文,还要注意科学小品文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C第14题【考查内容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引经据典、大量引用古诗文是贾祖璋科学小品最显著的创作风格,体现了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答题时要从文体特征入手,思考文章中引用古诗文的不同作用。【能力层级】C【存在问题】 1.只有罗列要点,没有具体展开。例1,增强文章的文学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同时,又对古诗文不确切之处做出修正。(这样的答题一般只给2分)2.问题特征不明确,以议论文的要求来答题。例1,使得文章更具有科学性,充实论据,更具有说服力。(“充实论据,更具有说服力”是论述类文本的要求,这类的答题只得1分)3.没有分点答题,把几个要点杂糅在一起。例1,引用古诗文,使论述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反映古人对鹤也早有研究,并指出古诗文论述的不足,使得行文更加具体形象。(这类的答题只得2分)第15题【考查内容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优秀的科普作品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弘扬科学精神。阅读这些作品时,要重视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答题时要紧扣文本,从作者对说明对象的客观准确的介绍,对前人不确切认识的纠正,来感受作者求实精神、批判精神。【能力层级】F【存在问题】 1.答非所问,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不到位。例1,(1)广泛阅读书籍,收集资料;(2)对事物观察细致;(3)伸张正义,对丹顶鹤的热爱;(4)多角度思考问题,深入研究并得出结论。(答题的角度虽多,但是第(2)、(3)点严格来说,不属于“科学精神”的范畴,这类的答题只得2分)例2,从古诗文联系到如今的科学解释,分析鹤的有关特点并加以解释,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鹤的的现状、鸣声和历史等,体现了作者对鹤的喜爱之情,并提出了对鹤的生活环境进行保护的良好意见,体现了作者严谨仁爱的科学精神。(“仁爱”不是科学精神,得3分)2.观点和所举的例子脱节。例1,文章对鹤的的描写十分细腻,突出了作者的严瑾的科学精神;大量引用古诗文,表达他的探索精神;最后一段,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体现关爱自然的科学精神。(“对鹤的的描写十分细腻”只能说明作者的文字功底好,“大量引用古诗文”只能说明作者知识面广,不属于科学精神。这类的答题得4分)3.对于观点的归纳不到位,关键词出不来。例1,对于古人所说鹤胫长与陆地有关,作者认为不够正确,应是和涉水有关,表现了作者敢于追求真实的科学精神。(这里不是“追求真实”,而是“批判质疑”,关键词没出来)【教学建议】 1.要做好阅读前的准备。现代文阅读题文字量较大,考生的头脑往往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如果匆忙阅读文本,往往会读了头忘了尾,越读越糊涂。怎样消除这种紧张的状态呢?一者是要给自己明确的心理暗示;二者要张弛有度,如喝口水、用湿毛巾擦脸、闭目养神等方法都能有效地消除疲劳,集中注意力。2.保证初读的质量。有的参考书提倡考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阅读方法。没有读懂文本,何来整体感知呢?现代阅读学研究告诉我们,75%的信息来自初读。因此,考生在接触到文本之后,要克制好奇心,先不要去看题目,集中精力,花5—10分钟,把文本认真读一遍,读的时候,要拿起笔来,把关键句(文中意蕴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表示作者情感取向的语句,中心句,过渡句,议论抒情句,总括句)和关键词做一些记号,以便答题时能快速找到采分点。3.是要有良好的答题规范。如,要分点作答,先写要点,再结合文本具体展开;观点和例子要一致;要注意在阅读时找准答题区域等。第13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设题形式为选择题,五个选项中要求选出两个错误项。第一个选项关注全文整体,考查小说的情节安排。后四个选项按文章行文顺序编排,既有对内容的概括,也有对写作技法、思想内容的分析。【能力层级】C第14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在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行文结构的基础上,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插叙“‘焦尾琴’的来历”的作用。【能力层级】C【存在问题】 1.叙述零乱,要点没有出来。例1,琴之所以焦尾,是琴师从火中抢出,以致焦尾。文中插叙“焦尾琴”的来历,从琴师听声辩物,体现琴师对琴的了解。为下文设下铺垫,为琴师增加传奇的色彩。(答案其实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其实都涉及到了,但要点没有出来,只得2分,很可惜)2.思路没有展开,在某一个要点上纠缠。例1,文中插叙“焦尾琴”的来历是为了体现那位琴师的高明,单单只是听木头在火中烧的声音,便知道是上好的的木材,从而体现琴师在这方面的造诣。(答案只是在“内容方面”丰富性一点上纠缠,没有涉及结构,只得2分)3.不能恰当地使用规范的答题语言答题。例1,照应前文所说的琴艺高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启下”一般是议论类文本的术语)4.只有罗列要点,没有具体展开。例1,衬托琴师的技艺高超;体现琴师的才华;为下文做铺垫。(只有要点,没有分析,只得2分)第15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要求在深层次剖析小说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行文特征、表现手法的基础上,根据命题指向,挖掘隐性信息,从技艺、修养、性格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析楼兰王不及琴师的地方。【能力层级】F【存在问题】 1.答案只涉及到琴师或是楼兰王,没有进行对比。例1,琴师品德高尚,不争强好胜,不与小人斗气;琴师琴技高超,听木材燃烧而知好木,抚琴而白鸟齐鸣。(只涉及“琴师”,没有和楼兰王进行对比)2.思路没有展开,在某一个要点纠缠。例1,一是心高气傲,总认为自己很强;二是心不静,老是想着和他人比高低;三是心不和,想杀人家的威风。(在“修养”方面纠缠,没有涉及“技艺”,只得3分)3.对于观点的归纳不到位,关键词出不来。①恃才傲物,无法去追求更高的层次;②在弹琴时,一心二用,无法专注③注重名利,经常找人较量。(东拉西扯,没有从技艺、修养、性格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析楼兰王不及琴师的地方,只得2分)【教学建议】1.要注意两类文本答题规范的区别。同样是景物描写:文学类为烘托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服务,更具形象性;实用类常常是创设一个具体的真实的环境,为下文做铺垫,目的是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可信度。同样是使用修辞手法:文学类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或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典型的环境;实用类主要目的还是突出现场的真实感和人物的真实性。同样是写人:文学类中,散文的写人是为抒情服务的,小说则是通过客观的描述来准确概括人物形象,一般不出现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的文字,往往是从多侧面、多角度表现主人公的性格。实用类写人,人物的特征往往较为单一,可以从原文中去提炼总结表达作者观点的文字,是对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的考查。例如,在《论剑》中用了“焦尾琴”的典故,目的是表现琴师善于辨音的才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在《白丝翎丹砂顶》中,引用很多古诗文,主要目的是“丰富文章内容,普及正确的知识”,是为了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可信度。2.作用题出现的频率很高,要做专项复习,专项突破。3.对于文章的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结构艺术等较为薄弱,在第二轮复习时也要加强。第16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介词“随着”赘余造成主语残缺;C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上宾语中心词“的发展”;D项结构杂糅,“出现”和“发生”应删去其一。【能力层级】E第17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话题一致性原则,第④句“使有限成为无限”排在上文的“使短暂变得永久”之后,可保持话题一致;然后,按照从少音节到多音节的排序习惯排出①②③。【能力层级】E第18题【考查内容】第(1)(2)小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在语段中找出书写错误的字有一定的难度,要根据字义和词语的结构判断;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防止音近而错外,还要注意与前后字词的搭配。第(3)小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属于表达应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从本质上说,是考查对句子结构、意思、语气等的正确理解及表达中相关问题的标示。考查的重点是对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辨析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能力层级】第(1)(2)小题A;第(3)小题E【存在问题】1.汉字书写较差,相对而言,“一蹴而就”的书写较好。“临摹”的“摹”普遍写错或不会写。2.标点符号的准确率较高。【教学建议】1.判断错别字并订正是学生普遍较差的,一方面要增加训练,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书写时,理解语义,减少写错别字的几率。2.常见标号、点号的使用规律,要讲练结合。比如,常考的“引号”与“点号”的位置;问号的使用,等等。第19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综合表达应用”的能力,题型为“压缩语段”,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意思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试题提供的材料共有两段,第一段介绍了国际惯例对飞机上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要求,核心意思是“限制”;第二段按时间顺序列举了近年来美国、欧盟和新加坡的新规定,核心意思是“松绑”。其中,第一段末尾的“但从去年起,情况有了改变”一句最为重要,是解题的关键。通过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确认: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就是“改变”。当然,考生必须要将“改变”的具体内容完整准确地提炼出来,不能含糊笼统。同时,要将“美国、欧盟和新加坡”等信息适当归纳,用“多国”“一些国家”“部分国家”来表述。如果还注意到“电子设备”这一概念反复出现,那么,就可以断定它也是一个关键信息。这样,只要把这些信息要素重新加以整合组织成一句话,就可大功告成。【能力层级】E【存在问题】1.学生概括能力差。例1,没有概括,直接写“美国联邦航空总署、欧盟航空安全局、新加坡民航局”,或概括不准确。写成“各国”2. 信息捕捉不到位。“在飞行中,乘客使用电子设备”,是有条件限制的。很多学生忽略了条件。例2,去年开始,乘客在飞机上可以全程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3.学生审题意思差,普遍写成两句话或多句话,而不是“一句话”。例3,一些国家的航空部门允许乘客在飞机上全程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但必须在“飞行模式”下。4.语言表达能力差。“句子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等语病现象普遍。第20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综合表达应用”的能力。这则材料虽具隐喻性,但平实易懂,“抓手”明显,思考方向也较为明确,考生容易入题。一道作文题,应该让不同思考水平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正所谓浅者见其浅,深者见其深。比较贴近材料寓意的理解是:水的生存智慧——既要有所“妥协”,也要有所“坚守”,隐喻着我们人类的生存之道。这道作文题引导的思考和讨论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作文提醒大家:对于议论文的说理,我们除了学养、逻辑知识能力的储备外,还应该具备好的荣辱标准和价值共识。【能力层级】E一、题意分析这是一则隐喻类材料。审题时抓住重要信息“水要跟大地妥协”与“最后还是向东流,那是挡不住的”,提取一组矛盾概念:“妥协与坚持(坚守)”。(其变体是:“妥协与目的(方向)”“妥协与底线”等)作文时要围绕这一组矛盾展开论述。隐喻类材料首先要寻求自然现象与人生社会的同构。从材料看,展现的是水的生存智慧(这其实是道家人生哲学的形象化表述)——既要有所“妥协”,也要有所“坚守”,隐喻人类的生存之道。水与大地的冲突,水选择的路径是妥协,是绕路走,不碰硬。那么,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国与国之间、不同的宗教与文化之间解决冲突和分歧的办法,妥协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这里,重要的是对核心概念“妥协”的内涵与外延的厘定。“妥协”的对立面是“抗争”、“抵抗”,在传统语境里,“妥协”带有负面色彩,常与“懦弱”、“投降”等价,被认为是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没有骨气,没有棱角,是圆滑,是乡愿;而我们推崇的则是据理力争,是对抗,是进击,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儒家的进取哲学相比,道家的生存智慧常常不被看好,那种如水的柔润、圆融、变通和忍让常常被我们抛弃,但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族群融合、阶级共存、国家和谐,往往需要妥协精神,这种共存之道,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文章对“妥协”这一概念的价值重构,奠定了进一步议论的基石。隐喻类材料的写作,自然现象与人生社会的道理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妥协”尽管是解决纷争与冲突的良好方法,但也不能夸大其作用,妥协并不能完全消弭所有的分歧与不和。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妥协要发挥良性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双方能否平等、包容、相互尊重,目的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否能够达成公平互惠的结果……如果不对“妥协”作具体的条件分析,那么论述仍是片面、极端的,且容易堕入庸俗的市侩哲学的泥淖。“大江东流拦不住”,水付出妥协的代价,但实现了东流入海的目的,这是“拦不住”的,这也是水在妥协中的有所“坚守”。对这则材料的解读,还有可能会抓住“水”与“大地”的矛盾展开,就“水”的前进而言,大地是一种阻挡,一种围困。“水”对“大地”是一种突围,“大地”对“水”则是一种形塑,相对于人生而言,面对困境、挫折,如何突围,则是人应该加以思考的。是像水一样的顺应自然和环境,还是抗争与搏击,则要视具体情况而论。二、立意参考1.妥协与坚守2.方与圆(刚柔并济)3.圆融中的坚持4.灵活变通与原则坚守……下面几种立意也可视为符合题意,但在价值取向上应有所甄别:改变与坚持 过程与结果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为达目的可以委曲求全三、存在问题1.笼统立论,空洞浮泛。具体表现:①审题时没有抓住“水”与“大地”的矛盾,以致切入角度不明晰,议论重点(对“水”所采取的“妥协”这一方式如何评价)没有凸显;②对核心概念“妥协”缺乏必要的界定,特别是缺乏对传统理念的颠覆与重构;③如何辨析核心概念“妥协”,缺乏引入相关、相对概念的意识,使议论无法呈现差异性与矛盾性。2.议论的片面性与平面化。具体表现:①充斥同一性质的举例,缺乏证伪意识,比如大量列举适时妥协、灵活变通取得成功的例子,堆砌再多,也没有论证力量;②简单的二元思维,说“妥协”就全部是好,没有具体语境和条件的分析,否定锋芒毕露,否定硬碰硬,否定据理力争;③缺乏对现实必要的价值关怀和引领,议论的空间没有展开,广度不够。3.泛化话题和立意偏颇。比如,谈论“自由与约束”“成功与困难”“逆境中的前行”“追逐梦想”……4.标题与入题的问题。比如,标题不当,入题不能合理分析材料等等。5.记叙文不能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不能在事件中展现一个具体的矛盾冲突,以及处理这一矛盾冲突的方式,做不到叙议结合。(说明:时间仓促,仅供参考。)
上一篇:山东省济宁市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黑龙江省双鸭山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