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质量检测答案
—、阅读(80分)(一)(18分)1.(3分)D2.(3分)C3.(2分)语言形象的概念意义(或语言形象在概念中的意义)4.(3分)应该改为“少人过问”,这样表达更为严谨,而且上下文能保持一致(1分)。因为即便作者博览群书也很难断定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没有“树叶”这一形象(1分)。第②段和第④段提到同样的问题时,表述要么是“很少(看)见”,要么是“不常见”;第②段中虽有“无人过问”的表述,但紧跟着就马上说“至少从来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给分)。或:(3分)不用改为“少人过问”。此处用“无人过问”,对比的意味更浓,更能引人注意(1分);而且第②段中己经使用过“无人过问”,并且对己经对这样的表述做了说明,即“从来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2分)。5.(3分)(1)含有落叶的因素(1分) (2)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2分)6.(4分)“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木”含有落叶的因素,使用“高木”,表示树叶己经飘零殆尽,甚至已经落光,但树仍旧被寒风劲吹,勾秋月下的层岭一起,组成了一幅苍凉空阔的画面。(2分)“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作者正是借满树叶子写出树的高大丰满,表达树大招风的悲叹,叶子越多,感情越饱满。(2分)(二)(20分)7.(3分)这段景物描写,通过写一片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乡野气息,来反衬城市中这片废墟的荒凉,而且已经荒凉了很长时间。8.(3分)这一段中作者实写在废墟的草丛断砖烂瓦中所看到的物件,荒凉残破,但作者由实及虚,推想到“陪嫁”、“过年”以及丢弃时的“恋恋不舍”等很温暖的事情,物是人非,冷暖移转,令人唏嘘。9.(2分)“记载”一词,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的幸福生活转化为眼前的鞋帽,具体形象。10.(4分)本题要求不宜过高,在符合题意要求,同时又能与文章内容大致相合,语言像诗即可。11.(3分)A12.(5分)本文前六段按照顺叙来写,由第⑥段引出⑦-⑩段的插叙,插叙作者以往十几次来到废墟的所见所想所拍(第⑥段属上或属下均可);第⑪段开头以“废墟中的遗物”一句巧妙接上前五段的顺叙,一直到第⑯段,以结婚照为重点,记叙了作者与两个外国青年为废墟留影的事情;最后一段,作者以神来之笔补叙儿天后再次来到废墟所见,巧妙呼应开头。儿种记叙顺序转换£1然,使“为废墟留影”的内涵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了拓展,令人回味。(三)(6分)(每小题1分)13.(1)我欲因之梦吴越 (2)隔水问樵夫 (3)五月渔郎相忆否 (4)入则无法家拂士 (5)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6)天容海色本澄清 (7)万里犹比邻 (8)在止于至善(四)(8分)14.(1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5.(3分)C16.(4分)五、六两句意思是有繁华必有憔悴,今日的高堂大厦终会倒塌,成为荆杞滋长的荒芜之地,揭示了有盛必有衰的道理。这是全诗的关键:既是前四句的必然结论,也是后文作者人生选择的原因,同时也为作者否定自己的人生选择埋下伏笔。(五)(17分)17.(4分)(1)掌管 (2)按照惯例(旧例) (3)(农历)每月初一 (4)通“早”18.(2分)C19.(5分)按照法律(规定),救济穷人满三个月应当停止;这一年满五个月才停止。有不符合法律条文(规定)的事情,他全部自己承担责任,不会因此连累下属。(重点:“法”,“三月”和“五月“便”及定语后置,“一”和“任”,省略及“累”)20.(3分)开篇七个问题,显示了赵忭未雨绸缪、考虑问题周密的为官风格;这七个问题既是后文救灾开展的基础,也是行文的纲领。21.(3分)宽慰越州百姓对赵忭的感念;总结赵忭的救灾经验,作为后世的借鉴。(六)(11分)22.(1分)A23.(2分)B24.(3分)把明代梅鼎祚的《真娘墓诗》当作宋代米芾的诗(或宋代米芾不可能书写明代人的诗);帖上有“元丰壬辰米芾书”字样,但元丰年间没有壬辰年。(答出1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25.(2分)以法帖的装潢是否华美为标准来判断帖之高下。26.(3分)(1)伪造年月姓名;(2)在装潢上做手脚;(3)摘取旧碑帖,拆分组合。二、写作(70分)27.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上一篇:内蒙古赤峰市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