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学校网首页 - 中学试卷 - 高三试卷 - 四川省绵阳市201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卷

高三试卷:四川省绵阳市201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卷

所属栏目: 高三试卷
【字号: 】【背景色 收藏此页】 【关闭
 关键字:
关键词:四川省绵阳市201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卷,高中,高三下,语文,入学考试,2013届,四川省绵阳市试卷
摘 要: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3分)

四、(27分)

10.概括分析韩愈在本文中为李贺辩驳的主要依据。(3分)

                                                                     

                                                                      

                                                                     

                                                                     

11.(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惟 宦 官 宫 妾 乃 不 敢 言 谕及 机 以 为 触 犯 士 君 子 言 语 行 事 宜 何 所 法 守 也 今 考 之 于经 质 之 于 律 稽 之 以 国 家 之 典 贺 举 进 士为 可邪 为 不 可 邪

12.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3分)

                                                                                          

②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4分)

                                                                        

                                                                         

13.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纱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

                                                                                

                                                                                

                                                                              

14.默写(6分,每小题1分,任选6小题)

(1)                ,任重而道远。(《论语》)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三岁为妇,靡事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

(8)           ,载欣载奔。            ,稚子候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4分)

戈壁听沙

韩少功

①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关。

②据说我去的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中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干净,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

③人们不喜欢沙。其实细想一下,葡萄和哈密瓜适宜在沙土里生长,坎儿井这种特异的水利工程也是沙漠特产。因为多沙缺水,人们洗手靠铜壶吝惜地浇淋,脏水也被铜盏承接留备它用,这才有了精湛的铜品工艺。因为尘沙扑面,妇女们都习惯戴轻柔的头巾和面纱——而且很可能基于同一原因,她们多有长长的睫毛,这才给戈壁添上了神秘的妩媚。沙的严酷,使人们更为勤勉和勇敢,于是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羊奶、羊皮以及寒光闪闪的英吉沙匕首。沙的单调,使人们向往热烈,于是荒原上有了更多的彩裙、冬不拉和月下奔放的歌舞。那林立的清真寺,那显目的油绿色彩和新月图案,也许是对黄沙烈日的补充;而充满着对自然和命运敬畏感的孤零零的祈祷呼号,也许更易于出现在风暴里和荒凉的沙海之中吧。

④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

⑤西部汉人不少,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为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寸算一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围炉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给他们一人补发了几百块钱。但他们手里的光洋叮当响,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

⑥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初入疆时,怕野兽,怕鬼,晚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女子想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发现她双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闹的她送往医院,锯掉双腿……

⑦在乌鲁木齐,在喀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寻找,想知道谁是当年那位锯去双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来到这里,我会是这人海中的谁呢?是那位蹲在墙角咬着羊肉串,不时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吗?

⑧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无踪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

⑨远古时期的戈壁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工作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时代,而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一些土家族史学家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肃,并以龙山县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为证。研究古代服装的沈从文先生,认为今天的苗装,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氏族的服饰特征。王国维的《读史》诗则开篇就是:“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鞋,却向昆仑望故乡,”又说:“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⑩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巨大子宫。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剩下一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

我静静的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亿万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至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干泣。

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

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晃着,因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对面的是一位维族青年,他告诉我,政府正在考虑运用日本专家在中东治理大沙漠的经验,来绿化戈壁。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我们会有钱的——他笑着说,抽了口莫合烟。

我点点头。这时,车头长啸了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我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追述戈壁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文化,是为了反衬肃杀、孤寂、单调的戈壁现状。

B.第④段用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强调了沙与壮丽的西部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C.作者之所以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主要是因为童年未实现的军垦梦。

D.文章以“沙”为线索,围绕着看沙、听沙、治沙,展开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

E.文末对维族青年的描述,展现了西部人治沙的信心,表达作者对西部人民精神的赞美。

16.文章第⑨段引用王国维的《读史》诗有何作用?(6分)

                                                                       

                                                                        

                                                                      

17.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沙的严酷,使人们更为勤勉和勇敢,于是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羊奶、羊皮以及寒光闪闪的英吉沙匕首。沙的单调,使人们向往热烈,于是荒原上有了更多的彩裙、冬不拉和月下奔放的歌舞。

                                                                         

                                                                       

                                                                      

(2)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

                                                                                                                                            

                                                                     

18.文章题目是“戈壁听沙”,作者从沙中听到了什么?请分点简要概括。(8分)                                                                      

                                                                       

                                                                     


上一篇:2013年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试卷及答案(调查一)
下一篇:辽宁省2013届高三语文五校协作体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城市学校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城市学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城市学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城市学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城市学校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城市学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QQ:1191060874

 教学视频

更多教学视频

关于我们 | 市场合作 | 建议反馈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深圳幼儿园 | 深圳小学 | 深圳中学 | 深圳大学 | 深圳培训 | 咨询 | 问题 | 讨论 | 百科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语作文 | 试卷 | 看书 | 招聘 | 教案 | 课本 | 课堂 | 听力

技术支持:www.szxuexiao.com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IE6以上 声明: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