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潮汕地区宗族问题初探》_现代文阅读题

 城市学校网为您提供《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潮汕地区宗族问题初探》_现代文阅读题_高三语文,本试卷满分9分,考试时间10分钟! *试题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学们及时观察做题结果!
    潮汕有句俗语:“千年亲戚,万年祖宗”。这句话隐含了这样的意义:由姻亲衍生的亲戚远远不如家族男丁开枝散叶所组成的宗族重要——祖宗才是根本的、长久的。这种对祖宗——“根”的深深依恋——是潮汕乡土社会突出的文化心态。

  从历史上看,潮汕一直以“国角尾省”自称——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偏僻,更多的是基于在“居中自傲”的中原王朝,这样的称谓表明了潮汕文化一直处于中原主流文化的边缘和受排斥。而潮汕人作为中原的流民,为了逃避战乱或者希望摆脱生存的困境而不得不背井离乡、举家迁徙,流民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着血泪的历史——“十里路埋千百冢,一家人哭二三般,犬含骸骨形将朽,鸦吸骷髅血未干。”虽然他们来到了这个在他们看起来非常适合居住的南蛮之地——潮汕地区的海洋性气候十分适合人的居住,但是地少人多的矛盾却成为了其农业文明难以发展的瓶颈,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技术怎样的革新也只能是勉强度日而已。“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们不得不向海洋寻求更多的生存资源!

  因而,作为长期生活在死亡威胁的恐惧当中的人,其对来源于外在的威胁是十分敏感的。在长期的流亡迁徙当中,任何一个小小的挫折都可能成为致命的灾难,在到达目的地后,人地两生,水土不服,披荆斩棘,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淘汰,又有多少人抛尸骸于异乡?而在怒海中讨生,在近代科学和航海技术未发达之前,海洋对于任何企图跨越它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可怕的挑战。因此,倘若不是因为极端贫困很难想象会有这样勇气和决心!

  来自于背井离乡的悲哀,来自于在流亡迁徙过程中的生存威胁,来自于在异地他乡低贱工作带来的软弱、无知和依附,这些都促使潮汕人深深地明白:个体在这样的过程中是软弱无力的,只有群体和集体才能帮助大家度过天灾人祸的困境。非团结不足以图生存,非互助不足以言发展。这种对群体和集体的认同感最终形成了对宗族强烈的信任和依赖。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如同中国其他乡村宗族一样,在建国之后由于强大的政治压力而使宗族活动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并没有动摇了宗族认同意识的基础。因此,当这样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之后,这种农村宗族势力的“死灰复燃”成了必然。正如研究学者所注意到的,“生产力水平的不发达,使很多农村地区家族势力的根本特征未受到冲击,如血缘性、聚居性和封闭性等。”而汕头作为经济特区的设置使潮汕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同时也为潮汕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原有组织体系丧失了调控的能力,而一元化的意识形态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趋于瓦解,促使潮汕乡村开始了深刻的经济社会分化,这样为乡村传统的宗族势力的出现和传统文化的恢复提供了空间。并且这种原来的宗族认同意识非但没有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消解反而得到了加强。

(摘编自《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潮汕地区宗族问题初探》)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国角尾省”的称谓既是潮汕地理位置偏僻的表现,也表明了潮汕文化自古而今处于中原主流文化边缘和受排斥。
  • B: 只有团结才能图生存,只有互助才能求发展的集体和群体的认同感,最终形成了对宗族强烈的信任和依赖。
  • C:血缘性、聚居性和封闭性等作为很多农村地区家族势力的根本特征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并没有受到冲击。
  • D:潮汕乡村深刻的经济社会分化,为乡村传统的宗族势力的出现和传统文化的恢复提供了空间,使原来的宗族认同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得到了加强。
  • 答案为:A
    注:原文是“从历史上看,潮汕一直以‘国角尾省’自称——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偏僻,更多的是基于在“居中自傲”的中原王朝,这样的称谓表明了潮汕文化一直处于中原主流文化的边缘和受排斥。”选项少了“从历史上看”及“基于在‘居中自傲’的中原王朝”的时代背景,缺少这两个限制条件,“自古而今”绝对化了,表述有误。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千年亲戚,万年祖宗”,可见在潮汕地区养儿传宗接代组成的宗族远远要比嫁女姻亲衍生的亲戚来得重要。
  • B:潮汕先民为了逃避战乱或者摆脱生存的困境,从中原迁徙到非常合适居住的潮汕地区,其流民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着血泪的历史。
  • C:建国后,农村宗族势力必然会在强大的政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之后“死灰复燃”。
  • D:汕头被设置为经济特区所带来的潮汕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农村原有组织体系丧失了调控的能力并使一元化的意识形态瓦解。
  • 答案为:B
    注:原文是“在他们看起来非常适合居住的南蛮之地——潮汕地区的海洋性气候十分适合人的居住”,非常合适居住是人们的看法,不等同于现实,另外“合适”也只是指潮汕地区的海洋气候十分适合人居住。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因为地少人多,无论技术怎样的革新,农业文明在潮汕地区始终难以发展,所以当时的潮汕人不得不向海洋寻求更多的生存资源。
  • B:在作者看来,是极端贫困迫使潮汕先民不得不拿出勇气和决心,从中原流亡迁徙到潮汕地区,努力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困难在异乡求生,甚至努力在怒海中讨生。
  • C:在流亡迁徙的过程中,潮汕人认识到个体是软弱无力的,只有群体和集体才能帮助大家度过天灾人祸的困境。
  • D:潮汕地区的乡村宗族并没有因为建国后强大的政治压力而动摇了宗族认同意识的基础,因此其宗族活动是暂时处于停滞状态。
  • 答案为:D
    注:原文是“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如同中国其他乡村宗族一样,在建国之后由于强大的政治压力而使宗族活动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并没有动摇了宗族认同意识的基础。”原文提及“没有动摇了宗族认同意识基础”的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此外,没有动摇“宗族认同意识的基础”并不能作为论断“宗族活动是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的理由;选项强加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