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17 题。
中央电视台记者近日采访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问道:“您幸福吗?”莫言答:“我不知道。”央视记者也曾问一位73岁的拾荒老人:“您觉得您幸福吗?”老人答:“我耳朵不好。”当央视追问一外出打工者“您幸福吗”时,这位农民工茫然地说:“我姓曾。”不少网友表示,这看似无厘头的回答,背后却有无尽的辛酸和沉重。
尽管幸福难以名状,人们却一直追求着幸福,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人类活动的唯一动机就是追求自身的幸福。”
人对幸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这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相对应。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就是饥有所食,寒有所衣,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是人活着的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基本的人权。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便有了最原始的幸福感。
吃、穿、住、医、养等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又会产生对安全的需求,要求一个没有威胁的生存环境,过安宁的生活,也就是央视做幸福调查时一位受访者所说的“生活有保障,没有后顾之忧”。
人是感情动物,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一旦得到满足,便又有了对幸福的新的追求,那就是情感需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朋友之间的友谊、公民之间的和睦。人对情感的需求,其实就是一个字“爱”。人只有感受到有人、有组织、有社会的关爱,他才会感到幸福,也就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所说的“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也是墨子早就提出的“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人对幸福的追求不会仅停留在满足前3个层次的需求上,人还有被尊重的需求,就是要求自己得到社会的尊重,实现自己的社会属性,成为一个“公民”。这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人们都彼此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人权。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的宪法,都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宗教信仰等自由,其目的就是尊重所有公民的意愿表达,确保公民从受尊重中感受到幸福。
最让人有幸福感的是满足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人在不受胁迫、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自我实现是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从主观上讲,它能让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彻底发挥;从客观上讲,它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人类历史上众多的发明创造和新思想、新流派的形成,都是在个人的自我实现中实现的,发明家凭借自己的兴趣进行科学研究,思想家凭借自己的某种社会愿望而求索。正如英国20世纪伟大学者伯特兰·罗素所说:“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来改变世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的幸福感与他所在的各种环境休戚相关,包括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社区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
由此可见,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只靠增加收入是无法增进幸福感的,必须改善各种环境,满足人们对幸福的不断追求。上升到国家层面,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发展经济本身。如果GDP在蹿升,可人们的幸福感却在下降,这说明发展经济的方向出了偏差,产生效率的同时却付出了公平的代价。一个社会最怕的就是贫富差距过大,因为过大的贫富差距不但会诱发各种犯罪,还会让社会各阶层之间充满仇恨,穷人和富人都不会感到幸福。穷人认为自己受到了富人的剥削,受到了社会的歧视,即使他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十足的改善,他们照样缺乏幸福感,因为他们在与周围的富人比较,尤其是那些不劳而获、靠不正当手段致富的人。富人纵然有金山一座,但同样也不会幸福,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感,在家到处安装监控,出行雇保镖,成年累月生活在惶恐之中。
所以,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一定要让效益让位于公平,在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时,要着实解决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民和被边缘化的市民的收入水平,化解由收入分配不公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增进全体民众的幸福感。
1、文章用莫言、拾荒老人、打工者对幸福的回答开头,目的是什么?(6分)
答案:①用人们对幸福感的茫然,②引出对幸福感的具体分析,③告诫幸福感除金钱之外还有更多的含义(三点各2分)
2、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五个层次有哪些特点?与幸福感有什么关系?(8分)
答案:①生理需求得到满足是最原始的幸福;②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是基于个人的,是基本的幸福感。③被尊重的需求,是基于社会和谐的,是高层次的幸福;④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促进社会文明的,是最高层次的幸福(特点各1分;关系各1分)
3、GDP指一国(或地区)一年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如何理解文中说“GDP在蹿升,可人们的幸福感却在下降”的现象。(4分)
答案:经济总量上去了,但由于分配不公,造成幸福感下降(经济总量、分配,各1分;说明2分)
七、作文(70 分)
幸福究竟在哪里
刘植荣
中央电视台记者近日采访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问道:“您幸福吗?”莫言答:“我不知道。”央视记者也曾问一位73岁的拾荒老人:“您觉得您幸福吗?”老人答:“我耳朵不好。”当央视追问一外出打工者“您幸福吗”时,这位农民工茫然地说:“我姓曾。”不少网友表示,这看似无厘头的回答,背后却有无尽的辛酸和沉重。
尽管幸福难以名状,人们却一直追求着幸福,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人类活动的唯一动机就是追求自身的幸福。”
人对幸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这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相对应。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就是饥有所食,寒有所衣,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是人活着的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基本的人权。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便有了最原始的幸福感。
吃、穿、住、医、养等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又会产生对安全的需求,要求一个没有威胁的生存环境,过安宁的生活,也就是央视做幸福调查时一位受访者所说的“生活有保障,没有后顾之忧”。
人是感情动物,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一旦得到满足,便又有了对幸福的新的追求,那就是情感需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朋友之间的友谊、公民之间的和睦。人对情感的需求,其实就是一个字“爱”。人只有感受到有人、有组织、有社会的关爱,他才会感到幸福,也就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所说的“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也是墨子早就提出的“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人对幸福的追求不会仅停留在满足前3个层次的需求上,人还有被尊重的需求,就是要求自己得到社会的尊重,实现自己的社会属性,成为一个“公民”。这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人们都彼此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人权。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的宪法,都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宗教信仰等自由,其目的就是尊重所有公民的意愿表达,确保公民从受尊重中感受到幸福。
最让人有幸福感的是满足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人在不受胁迫、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自我实现是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从主观上讲,它能让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彻底发挥;从客观上讲,它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人类历史上众多的发明创造和新思想、新流派的形成,都是在个人的自我实现中实现的,发明家凭借自己的兴趣进行科学研究,思想家凭借自己的某种社会愿望而求索。正如英国20世纪伟大学者伯特兰·罗素所说:“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来改变世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的幸福感与他所在的各种环境休戚相关,包括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社区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
由此可见,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只靠增加收入是无法增进幸福感的,必须改善各种环境,满足人们对幸福的不断追求。上升到国家层面,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发展经济本身。如果GDP在蹿升,可人们的幸福感却在下降,这说明发展经济的方向出了偏差,产生效率的同时却付出了公平的代价。一个社会最怕的就是贫富差距过大,因为过大的贫富差距不但会诱发各种犯罪,还会让社会各阶层之间充满仇恨,穷人和富人都不会感到幸福。穷人认为自己受到了富人的剥削,受到了社会的歧视,即使他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十足的改善,他们照样缺乏幸福感,因为他们在与周围的富人比较,尤其是那些不劳而获、靠不正当手段致富的人。富人纵然有金山一座,但同样也不会幸福,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感,在家到处安装监控,出行雇保镖,成年累月生活在惶恐之中。
所以,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一定要让效益让位于公平,在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时,要着实解决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民和被边缘化的市民的收入水平,化解由收入分配不公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增进全体民众的幸福感。
(选自《新金融观察》12年10月22日第6版,有改动)
1、文章用莫言、拾荒老人、打工者对幸福的回答开头,目的是什么?(6分)
答案:①用人们对幸福感的茫然,②引出对幸福感的具体分析,③告诫幸福感除金钱之外还有更多的含义(三点各2分)
2、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五个层次有哪些特点?与幸福感有什么关系?(8分)
答案:①生理需求得到满足是最原始的幸福;②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是基于个人的,是基本的幸福感。③被尊重的需求,是基于社会和谐的,是高层次的幸福;④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促进社会文明的,是最高层次的幸福(特点各1分;关系各1分)
3、GDP指一国(或地区)一年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如何理解文中说“GDP在蹿升,可人们的幸福感却在下降”的现象。(4分)
答案:经济总量上去了,但由于分配不公,造成幸福感下降(经济总量、分配,各1分;说明2分)
七、作文(7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美国哈弗大学已经去世的教务长蒲里斯,生前最受学生的爱戴。有一次,他问一个学生:“为什么没把指定的功课做好?”“我觉得有点不舒服,教务长。”学生答。“史密斯同学,”教务长说,“我想,你总有一天,会发现世界上有许多工作,都是那些觉得并不太舒服的人完成的。”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译文
天道不说话,而万物却能生长,年年有收成,为什么呢?由于掌握四时、五行的天官宣扬风雨。皇帝不说话,而人民相亲,万国安宁,为什么呢?是三公商讨治国纲要,六卿分守职责,伸张了皇帝的教化。因此我们知道,国君在上安逸,臣子在下勤劳,是效法天道。古代的贤相善于治理国家的,从皋陶、夔到房玄龄、魏征,是屈指可数的。这些人不只有品德,也都一定勤劳。何况早起晚睡事奉国君,卿大夫都这样,何况宰相呢!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译文
天道不说话,而万物却能生长,年年有收成,为什么呢?由于掌握四时、五行的天官宣扬风雨。皇帝不说话,而人民相亲,万国安宁,为什么呢?是三公商讨治国纲要,六卿分守职责,伸张了皇帝的教化。因此我们知道,国君在上安逸,臣子在下勤劳,是效法天道。古代的贤相善于治理国家的,从皋陶、夔到房玄龄、魏征,是屈指可数的。这些人不只有品德,也都一定勤劳。何况早起晚睡事奉国君,卿大夫都这样,何况宰相呢!
朝廷从建国初即沿袭前代的制度,在丹凤门右边设立宰相待漏院,显示勤于政务。当北宫映着曙光,东方还未亮,宰相就启程,仪仗队的灯笼照耀全城。宰相到达,马车铃声,富有节奏。这时宫门未开,玉漏声残,撩开车帷,下车到待漏院暂息。等候之际,宰相大概想得很多吧!
有的想,万民未安宁,考虑使他们安泰;四方民族未归顺,考虑使他们前来归附。战事未平,怎样使它平息;田园荒芜,怎样去开垦。贤人尚未任用,我怎样进荐他们;奸人在朝,我怎样贬斥他们。天时不正,灾害不断,我愿意辞去相位,来祷告消灾;各种刑罚未设置,欺诈每天发生,请让我修养德行以改正它。怀着深深的忧虑,等待天亮入宫。宫门开后,善听意见的天子离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见,皇帝采纳建议。于是世风清平,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这样,宰相总领百官,享受优厚的俸禄,不是侥幸,而是应该的。
有的想,我私仇未报,想怎样斥逐仇人;旧恩未报,想怎样使他荣耀。想美女金钱,怎样到手;车马玩物,怎样取得。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权势,我将如何提拔他们;正直之臣谏诤,我将怎样贬谪他们。三时各地报告灾情,皇上忧虑,想怎样用花言巧语取悦皇帝;众官枉法,国君听到怨言,我将怎样进谗献媚让皇上的欢心。为私事思绪纷乱,坐着假睡。宫门开后,龙目四顾,宰相提出建议,皇上蒙惑,政权由此而毁坏,皇位也因此而动摇。如果这样,那么即使宰相打入死牢,或流放远地,不是不幸,也是应该的。
因此懂得一国之政,万人之命,系于宰相,难道可以不谨慎吗?还有(宰相),没有恶名,没有好名,随波逐流时进时退,窃取高位而贪图利禄,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
棘寺小官王禹偁写此文,希望记录在待漏院壁上,用来规劝执政的大臣。
>
上一篇: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联合竞赛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英桥国际初中部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