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最佳配偶
斯蒂芬&麦克勒[美]
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究。他手里在搬弄着一沓纸,就像在搬弄着一沓煎饼。
“我相信,你一定会对她十分满意。”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从符合推选条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我们按种族、宗教、人种、生活地区,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分类……”
“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忽地打开。本来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
说真的,她长得很标致。真的,漂亮极了!
“沃克先生,这是蒙大拿州拉芬湖的邓菲尔德小姐,这是纽约的弗兰克林&沃克先生。”
“就叫我弗兰克好了。”我唯唯诺诺,显得有点紧张。她确实太美了!您不妨想象一下。
布列乔刚走开,我们就聊了起来。
“您好!我,我,我对计算机为我选中的您,感到十分称心。”我竭力想把语调放温和些。也许,把她称为计算机选中的人,她一定不高兴。“我是说,我对结果感到满意。”
她莞尔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
“谢谢您,我也是。”她腼腆地说。
“我,31岁。”我唐突地冲口而出。
“我知道,这些全都记在卡片上。”
这场谈话似乎就要这样结束了。卡片上什么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所以确实没什么好谈了。
“今后打算要孩子吗?”她先找了个话题。
“当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正合我的意,这记录在卡片上的未来计划一栏,喏,就在那儿。”她指点着说。
我这才注意到我手中那一扎文件似的东西,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国际商用机械公司的计算机卡片,卡片上印有关于邓菲尔德小姐的重要数据。显然,她手中的那一扎“文件”是关于我的……于是,我们各自审视着自己手中的“文件”。
“文件”里说,她喜欢古典音乐(记录在兴趣爱好与生活习惯栏)。“您喜欢古典音乐?”
“对,比任何东西都喜欢,另外,我还收藏着弗兰基&拉尼歌曲的全部录音。”
“这倒是红极一时的歌唱家。”我赞许地附和道。
我俩的目光继续在字里行间浏览着。我注意到,她爱好看书、看球赛、睡觉时爱把窗户关上、养狗、养猫、养金鱼、爱吃用意大利香肠做的三明治、将来要送孩子上私立学校、住在郊外、参观美术展览馆……
她抬起了头:“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
“毫无两样。”我加上一句。
我又读了标题为《心理状况》的记录:她生性羞怯,不爱争论,属于贤妻良母型。
“我很高兴,您既不抽烟又不饮酒。”她满意地说。
“是的,我与烟酒无缘,只偶尔喝点啤酒。”
“栏目里没有提到啊。”
“哦,也许没写上,这是我的疏忽。”我希望她不会放在心上。
我们终于各自看完了手里的“文件”。最后她说:“我们俩非常相像。”
我和爱丽丝结婚整整9年了,已经有3个孩子,两男一女。我们住在郊外,听着古典音乐和弗兰基&拉尼的录音。我俩最后一次争吵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以早被我忘得一干二净。在每一件事上,我俩几乎都能步调一致。她是一个贤妻,我也可以算是个好丈夫。我们的婚姻真是完美无缺。
眼下,我却盘算着下个月就去离婚。这种日子我再也过不下去了!
⑴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叙述了弗兰克借助计算机筛选结婚对象,进而结识邓菲尔德小姐并与之结婚,到后来厌倦了完美的婚姻生活想要离婚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B.本文叙述平淡无奇,但构思巧妙,别具匠心。短短千余字,浓缩了一对夫妻美满和谐的生活,人物塑造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
C.这篇小说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抛弃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还原人的鲜活生动的本性,重新回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可期待可变换的世界中去。
D.“我”在和邓菲尔德小姐见面时“唯唯诺诺”,表现了主人公“我”懦弱无能、胆小怕事,这也是“我”在婚姻生活九年后才打算离婚的原因。
E.这篇小说借助一个婚姻故事告诉我们:被简单地贴上标签从而变成扁平的标签人,过着乏味的、已经计划好的生活,只会让人沉闷窒息。
⑵文章多次提到两人“相像”“一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⑶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⑷这篇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的文化老人陨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朝中大官,母亲是书香门第。王世襄年轻时在燕京大学读书,虽然出身豪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等也都是通的,但他更关注的却是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等。他对于这些方面的很多研究。不被许多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北京城可以算得上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一袋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头一次托人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从小的心思都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判断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艰苦的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
即使“雕虫小技”,王世襄也都“玩”出了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儿,他对这些东西的研究都非常精深而成了这些领域的专家。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①、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l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重又缝合。l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的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沦陷时期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其父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终于没收了杨宁史的青铜器240件,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
王世襄毕生为国家追回国宝,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都拍卖回流到了社会。王世襄最终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集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的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门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副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漏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袁荃猷买菜用了多年的提筐。2003 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两个墓穴之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编选自《马未都忆王世襄: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注:①则例:依据法令或成案作为定例。
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
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
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
E.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说明,展示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记叙颇为生动,而评介性文字里又渗透着作者的敬佩之情。
(2)从全文看,文章表现了王世襄的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王世襄有句名言:“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而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分)
(4)这篇传记标题“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王世襄先生生平,又道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
上一篇:河南省洛阳市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篇:河南省豫东、豫北2014届高三语文十所名校阶段性联考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