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14届高三1月份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从文中内容看,应该是“历史学与文学曾经浑然一体”。)
2.B (“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物的曲折命运,还有包罗万象的历史全景”错,应该星“读到的仍然是一个个人物的曲折命运,而不是包罗万象的历史全景”。)
3.(1)对象;历史写的主要是帝王将相,文学写的主要是普通大众;
(2)方法:历史学再现历史时,是精确地提供经济数据或者翔实陈述一个历史事件,而文学则是通过想象塑造人物、虚构情节故事来表现历史;
(3)范围:历史学记载、叙述以及形形色色的褒贬时常与涉及江山社稷的大是大非联系起来,具有不露声色的政治倾向;文学表现的是各种具体的人生故事,普通大众的悲欢离台。
(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
4.B (化:教化。)
5.C (④孟子妻子因孟子不高兴而请求离去,不能体现孟母善教。⑥是孟母迁居到市场附近后,孩子游戏的内容,也不能体现孟母善教。)
6.C (孟母认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7.(1)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赠送给你呢?”说的就是这件事。
(2)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乎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3)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别人没有礼节,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
【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带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了(一个)集市的旁边,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足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等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把家安在了这里。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赠送给你呢!”说的就是这件事。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入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为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向你禀告呢!”说的就是这件事。
孟子娶妻以后,有一次刚进入内室,他的妻子裸着身体在屋里。孟子不高兴,于是离开不再进去。他的妻子向孟母告别要求离去,说:“我听说夫妇之间的规矩,在洞房里可以不遵守。现在我在卧室偷懒,而丈夫见到我勃然大怒,这是把我当成客人了。做女人的规矩,年、不能住在别人家单,请让我回到父母家中。”孟母于是叫来孟子对他说:“《礼》上说过,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将要进入厅堂,声音一定要响亮,这是表示通知了人家;将要进入屋子,眼睛一定要向下看,表示担心撞上人有尴尬的时候。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别人没有礼节,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孟子道歉,于是挽留了他的妻子。君子说孟母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
8.作者运用拟人,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亭边的柳条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巧妙而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难舍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诗人对湖上亭依恋难舍之情。)
9.“系”、“啼”两字用得准确传神。“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和藤蔓牵扯农服的动作,表现了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的挽留、凄凄的惜别,表现了它对老朋友离去的伤感。
10.甲:(1)江间波浪兼天涌 (2)塞上风云接地明 (3)丛菊两开他日泪 (4)孤舟一系故园心(5 )寒衣处处催刀尺 (6 )白帝城高急暮砧
乙:(1)虽九死其犹未悔 (2)非由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仰观宇宙之大 (4)千岩万转路不定(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1.(1)地坛的宁静使作者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了个和实去处;
(2)地坛的景物与作者的感悟息息相关;
(3)地坛已经成为作者的精神家园。
12.“荒芜”主要表现在:冷落如野地、古殿檐头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段段高墙坍圮、玉砌雕栏散落了、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是野单荒藤。
“不衰败”主要表现在:蜂儿稳停半窄、蚂蚁摇头晃脑转身疾行而去、瓢虫忽悠升空、露水在草叶上滚动坠地、满园草木竞相生长。
13.(1)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应该乐观面对;尤其对于当时还未走出残疾阴影的“我”来说,死亡的来临无疑也是痛苦的解脱,就像节日来临。
(2)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但有些东西是谁也不能改变它的。(或者:生命充满劫难,而苦难的人生同样也能够辉煌和灿烂。)
14.(1)启示:①任何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和情趣,这是其他生命无法替代的;②“我”虽然残疾了,但也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从而获得顽强下去的信心。
(2)①思路上照应下文“这样想了好几年”:②说明对生和死的选择曾经是—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则经过了艰难的思考和抉择。
15.D (A.纹身一文身:B.毕其工于一役一毕其功于一役:C.毁誊参半一毁誉参半。)
16.C(惨淡经营:指苦费心力经营。与语境相符;A.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与语境不符;B.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与语境不符;D.山长水阔:比喻道路遥远艰险。与语境不符。)
17.A (从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照应角度考虑。)
18.
序 号 | 修 改 意 见 |
① | “河北和山东的部分地区”改为“河北的部分地区和山东的部分地区”或“河北全境和山东的部分地区” |
② |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改为“为了防止……再次发生” |
③ | 将“吸引了……关注”改为“引起了……关注”或“吸引了……关注的目光” |
⑤ | 把“引起了……连续下降,造成了……大幅提高”改为“造成了……大幅提高,引起了……连续下降” |
19.①成年累月的战事,②动荡不安的政局,③不断衰退的经济,④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世界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20.示例:
第一段:十字路口的交通井然有序,随着红绿灯地不断变换,行人和车辆都在耐心的等候或者及时地各行其道,交警在悠闲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路上没冉出现人们所习见的拥堵现象。
第二段:在我们并不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经常会遇到十字路口,比如升学、婚姻和事业等,而要想选择正确的方向,就需要我们必须擦亮眼睛,仔细辨别,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朝着自己的幸福人生迈进。
21.【写作指导】立意的角度:量力而行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盲目模仿必败;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人贵有自如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