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高2011级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商埠(fù) 苋菜(xiàn) 捋须(lǚ) 返璞归真(pǔ)
B.鲜明(xuān) 嫉妒(jí) 按捺(nà) 令人咋舌(zé)
C.剽悍(piāo) 模样(mú) 卡壳(qiǎ) 果实累累(lěi)
D.劲草(jìng) 横肉 (héng) 露脸 (lòu) 皈依佛门(gu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文身 擅长 既往不咎 越俎代庖 B.缉拿 玷辱 提纲挈领 拾人牙惠
C.旗杆 精粹 视死如归 举步为艰 D.慰藉 厮杀 弱不经风 先发制人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针对昆明无辜群众被疯狂伤害的恐怖事件,中央要求各部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类似事件的蔓延。
(2)在反腐风暴中,大量贪腐官员纷纷落马。公众逐渐恢复对政府的信心,并对廉洁自律、奉公爱民、 的官场清风翘首以盼。
(3)今年春节联欢晚会,钢琴师朗朗与捷克大提琴艺术家的精彩演奏刚一结束,全场观众 热烈鼓掌。
A.遏止 废寝忘食 一起 B.遏制 宵衣旰食 一齐
C.遏止 宵衣旰食 一齐 D.遏制 废寝忘食 一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部负责人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
B.针对我国军费投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不仅不如部分发展中国家,而且不如多数发达国家的现状,我国军费正在进入补偿性追加投入阶段。
C.国家气象部门指出,今年雾霾天气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原则,首先要把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视为当务之急。
D.文章的主题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主题需要聚合、组织、选择材料,以确保材料为主题服务。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限娱令”之痛应带来升华和繁荣
国家广电总局2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要求从明年1月1日起,34家上星综合频道控制娱乐节目,并在时间上设置了具体限定。这道“限娱令”在舆论中引起巨大争议。
中国社会在转型中,其中的内容之一是休闲和释放紧张方式的转型。目前的电视娱乐节目,带来的休闲和释放度比以往的节目显然更高,但它们在中国道德层面带来的一些不适感同样很明显。对这些节目的批评声一直充斥中国媒体,围绕它们的激烈争议已是中国舆论的常态。
在中国这个意识形态一直比较敏感的国家,如何开放娱乐节目,以及如何使规范避免僵化和“一刀切”,应当说完全没有经验。目前的节目形式大多是舶来品,有些搞得比那些国外原型还“更有尺度”。这次的“限娱令”只能算是探索性的限制,从长距离上看,它是外国节目这一轮大举进入中国后的阶段性整理过程。
对这样的整理,中国社会总体上是有需求的。对这种整理本身会带来负面效应的担心,显然也非杞人忧天。这次“限娱令”重在“限”,而非“禁”,这样的政策强度,是全社会对一些娱乐节目不满,同时又担心限制会伤及产业发展矛盾心情的写照。
“限娱令”人为设置了娱乐节目的播出时段、时长和同一时间全国上星台播出娱乐节目的总数量。今天很难说这些规定是或者不是相对恰当的。这要看全国各上星台接下来的表现,也需要管理者与电视台之间更富有实效的互动。
“限娱令”的结果不应是娱乐节目的简单减少,而应当是它们质量在竞争中的全面提升,以及中国娱乐业更有内涵的繁荣。说实话,中国娱乐业目前很低端,是“中国制造”中最让我们自己脸红的一环。对这样的现实进行管理,管理本身的不准确性肯定存在。
历史的总体经验是,文化的活力更多是“放”出来的,而非“管”出来的。这对“限娱令”形成历史检验的压力。但电视台不是检验者,它们只能是“限娱令”逼出来的更强者和被“淘汰者”。 (节选自《环球时报》)
5.下列对“限娱令”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这次“限娱令”是指从明年年1月1日起,全国34家上星综合频道控制娱乐节目,并在时间上设置了具体限定。
B.这次的“限娱令”仅属探索性的限制,从长距离上看,它是外国节目这一轮大举进入中国后的阶段性整理过程。
C.这次“限娱令”重“限”非“禁”的政策强度,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对一些庸俗媚俗的娱乐节目不满。
D.“限娱令”的目的是促进娱乐节目的质量在竞争中的全面提升,从而推动中国娱乐业更有内涵的繁荣。
6.下列对“限娱令”在舆论中引起巨大争议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的电视娱乐节目在带来更高的休闲和释放度的同时,也在中国道德层面带来了一些明显的不适感。
B.当今中国是一个意识形态比较敏感的国家,对如何开放娱乐节目,以及如何使规范避免僵化和“一刀切”,完全没有经验。
C.中国社会对娱乐节目的阶段性整理既有总体上的需求,同时又对这种整理本身会带来负面效应感到担心。
D.“限娱令”对娱乐节目播出时段、时长和同一时间全国上星台播出娱乐节目总数的限制,很难判定这些规定是或者不是相对恰当的。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国内的所有电视娱乐节目,带来的休闲和释放度比以往的节目显然更高。
B.虽然我国目前的娱乐节目形式大多是舶来品,但搞得比那些国外原型还“更有尺度”。
C.限娱令这种文化整理本身会必然带来负面效应,因而难免让人担心。
D.在“限娱令”的作用下,电视台要么变得更强,要么将被淘汰。
三、(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颅州而治之。一再至曰鄂州。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日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佑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①狴(bì):监狱。②簧(zé):竹席。③鞫(jū):审讯。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果:真正
B.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 素:一向,平素
C.公坚不回 回:搭理
D.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不及:没有达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小者俗恶而奸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B.①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 ②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①以是施于政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①有田荆南,遂归焉 ②且焉置土石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四、 (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3分)
(2)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5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欧阳)公”是怎样为官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以下画线文言断句。(限8处。4分)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两首诗中描绘的景物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4分)
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
(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贾谊《过秦论》)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6)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8)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一窗如画
翁文秀
①有屋必有窗,窗,是房屋的眼睛。忆起老屋,堂屋顶靠烟囱处有个四方形的天窗,天窗每天最早预告晨曦的到来;夜晚,一屋黑暗,天窗外,有云絮一二片,星星三两颗,还有月光的温柔。
②小小的天窗早成记忆。而今,坐在宽大的窗台前,极目而望,山色裢茏,有云环绕其上,如轻纱遮了半面,极美。读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景又是不同,诗人笔下的一框诗画,正从天外飞来。
③李渔《闲情偶记》里说:“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譬如我坐窗内,人行窗外,无论见少年女子是一幅美人图,即见老妪白叟拄杖而来,亦是名人画幅中必不可无之物;见婴儿群戏是一幅百子图;即见牛羊并牧、鸡犬交哗,亦是词客文情内未尝偶缺之资。
④确实如此,若用心感受,处处可见佳景。火车车窗、飞机舷窗外的风景如一幅连续不断的长卷。行走之时,目光所及,自行框成一扇窗,自由取景,近处杨柳低垂,鸟儿高飞;远处山野,树木,水田,村庄,自然有序,人慢慢地走,画悠悠地入眼来。
⑤有的窗本身就是一幅画,如园林中的窗,清悠雅致。苏州拙政园有扇面形的亭叫“与谁同坐轩”,亭背面墙上有扇形窗,有框,框内无窗扇无棂条,称为空窗,引人入胜。漏窗更为优美,外形有方有圆,有八角、六角、扇面、叶片等,漏空花格用瓦片搭成金钱、鱼鳞、海棠等式样,用砖制作成竹节、绦环、万字、冰裂纹,光影斑驳中,花香鸟语,意态万千。
⑥走进有年代的小镇、古村,平滑的青石板,高而窄的小巷,迈入高高的门坎,便有一股厚重的气息旋绕在身边。窗子很古老了,繁复精细的木雕工艺,雕出戏曲人物,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看这边的竹林七贤,草船借箭,那边的八仙过海,断桥相会。用去匠人多少时日,多少心思,又在多少年月里漂泊流转,久了,风一片片打出裂纹,雨一寸寸磨掉颜色,依然姿态不改。面对老去的窗,能觉到它缓慢的呼吸,听到它在耳边轻轻地述说当年。
⑦长长的老街,古色古香,一窗一画本,一窗又历几人生。楼上的窗,让视线越过树梢,掠过屋顶,远处青山绵延,流水如练,天高地阔,一望无边。
⑧临街茶楼,或许是千年的等候。登木梯而上,拣窗边小座,一壶茶,品茶中滋味,望窗下人来人往,望久发呆,恍如见多年以前,无数学子寒窗苦读,一朝赴试,或有蟾宫折桂者,也该是在这样的长街上,敲锣报喜,跨马游街,怎样的春风得意、心花怒放!这时,两边楼上窗户大开,羡慕爱慕的眼光聚集此一人身上。若逢哪家小姐招亲,见其人品出众,那绣球就从窗口飞落而下,天降一段好姻缘。
⑨亦真亦幻中,千载风流的魏晋风骨,辉煌巍峨的盛唐气象,壮美的塞北风光,摇曳的江南风情,一时间似近实远。历史如窗,轻推一小扇,于诗文书画间,诸般美好款款而来,看李商隐雨中怀人,表达“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真意切,感聂胜琼“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的别后相思。崔莺莺窗外听琴,一曲凤求凰,如醉如痴;宝玉探黛玉,碧纱窗下幽香暗透,听窗内细细长叹,正是《西厢记》中的一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窗里窗外,并窗外之外者,皆动心忘情。
⑩窗,在一推一掩之际,春花秋月,清景养眼。百岁光阴,只是弹指间,不如陪一窗幽静,伴四季画卷,流过似水流年。
(选自2013年12月11日《文汇报》,略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④段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画面,形象地表现:无论是乘车匆匆而过,还是缓步徐行,都能处处收获生动美景。
B.文章第⑤段描写苏州拙政园的窗。空窗简约清悠却也引人入胜,漏窗造型别致多样结构精巧。窗与园中景相映衬,成为意态万千的图画。
C.本文既细致描写了眼前窗外的景物 ,也展开想象,遥想悠悠历史人文景象,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D.文末一段既总结了全文,也照应了前文②③段的内容,表达了只要用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美景的真谛。
E.本文语言清婉华丽,整散有致。散句灵活自如,将云絮、月光、村庄、青石板等景物描绘得生动贴切。
16.文章标题为“一窗如画”,请简要概括,作者透过“窗”感受到了哪些生动画面。 (6分)
17. 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引用了古代诗文,请结合全文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6分)
第一处:
第二处:
18.有读者说,“读其文,便能够洞见作者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6分)
六、(1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在文段后旁注一段个性化点评。要求观点正确、鲜明,语言简明、生动,120字以内。(6分)
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途中,于8日凌晨1时20分在越南胡志明管制区与地面失去联系,机上共搭乘239人,其中包括154名中国人。截至目前,马来西亚、越南、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纷纷出动飞机、舰船紧急参与搜救。
全球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关注事态发展……。
我的个性化点评:
20.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提供的人物中选取一人,另写一句话。(4分)
人世的沧桑,命运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会将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我看见塞万提斯在瘦马穷途中冶炼苦难,将不屈的精神提炼为一支闪光的长矛,唐吉诃德一起步,世界破涕为笑; 。
备选人物:曹雪芹 蒲松龄 苏轼 贝多芬 海明威 屈原 司马迁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苏轼《赤壁赋》有云:“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生活也是这样,换个角度看待,往往会有不同乃至相反的感受。
请结合材料理解及生活感悟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四川省2014年高三语文第二轮联测促改活动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上海市虹口区2014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