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高中2011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I部分(选择题,共27分)
4.C、
A、主客颠倒; B、句式杂糅 D、缺主语:“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困难的搜索行动”的主语应该是“此次搜索”
二、(9分,每小题3分)
5.C(“大气化学家已经搞清楚它的产生和消亡之间的复杂反应”错误,原文“大气化学家还没能充分理解我们大气中这些氢氧自由基产生、消亡之间的复杂反应。”)
6.D(“二氧化碳”应是“一氧化碳”)
7.C(根据原文最后一段,氢氧自由基与臭氧的浓度也紧密相关。)
三、(6分,每小题3分)
8.C “檄”应为名词作动词,传檄。
9.B 都是介词,根据
(A.介词,在;介词,表比较。C.而,然后,表承接;表并列,不译。D.动词,担任;表被动)
四、(31分)
10.翻译(8分)
(1)倭寇杀了士兵而穿上他们的衣服,骗过守城将领得以入城,在夜里打开城门引入贼寇。(“衣”“夜”“延”各1分,大意正确1分)
(2)戚继光担任将领号令严明,赏罚必行,士兵没有敢不听命的。(“严”“信”“用命”各1分,大意正确1分)
11.答:(1)革新军事(3自然段)(2)战功显赫(4-5自然段)(3)治军有方,有将才(号令严,赏罚信,士兵用命)(6自然段),(4)果敢勇毅(6自然段)(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答对四点得5分,共5分。)
12.(4分)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对两处1分,对4处2分,对6处3分,对8处4分)
【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①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②见其不知量③也!”
【注释】①以:此。②多;副词,只。③不知量:不知高低、深浅、轻 重。
【译文】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贡说:“不要这样做!仲尼是不可毁谤的。别人的贤能,好比山丘,还可以越过去。仲尼呢,好比太阳和月亮,不可能越过去。人纵使想自绝于太阳和月亮,那对太阳和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显得他自不量力罢了。”
五、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做15—18题(19)
15. B、 D.(4分)
解析:B项中“写出了作者对土地的依恋,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浓浓的乡愁。”不妥,本文作者是以一个农民的眼光来审视城市,表达作者在城市世界中的生活方式是努力劳动,铁锹成了这种生活方式的外在的符号标志,而非思乡之愁。D项中“既自卑又自信,既怯懦又勇敢。”错,作者没有自卑和怯懦心理。(选对一项得2分,全对得4分)
16.写“我的一位同乡”是为了告诉人们有一些进城的“农民”一旦有点成就就忘掉了自己的根,令人厌恶(2分);也通过这位同乡和“我”的对比,说明人不能忘本,表达了对忘本者的批判。(2分)
17.以梦境的方式,来表达对乡村生存方式的坚守。(2分)运用比喻手法、动作描写及人物心理描写(1分),通过写人群“荒芜”如野草,楼房被无情“挤压”,“我”到处“流浪”,“胡乱”地撒种,“贼一样”地开溜(1分),含蓄委婉地表现出“我”初次进入城市生活的迷失与慌乱,(1分)以及潜意识中对城市生活的抗拒(1分)。
18.扛着铁锨,是一种劳动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作者在城市里的独特的存在方式。(2分)“扛着铁锹进城”意味着自己保持着热爱劳动、踏实工作的精神与品质。(2分)有了这种品质,在城市生活就不怕任何困难。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精神品质的自信。(2分)作者用从乡村到城市始终“扛着铁锨”来启发世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着热爱劳动、踏实工作的精神与品质,始终对生活充满自信。(2分)
六、语言运用(10分)
19.(4分)
(1)“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或“我愿想掬起一丝清凉,你却给了我整个浓荫”
(2分:前后语句的内容关联,1分;有一定的思想性,1分)
(2)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2分:前后语句的内容关联,1分;有一定的思想性,1分)
20.(6分)
答案:比喻。(1分)才华只有表现出来,用到需要的地方(或:适时发挥、使用),才有价值。(2分)否则,它不仅没有用处(或:它不仅没有实现其价值),还会产生不良影响。(2分)(语言表述准确顺畅,1分)
七、作文(60分)
21.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任浙江都司佥事,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久,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
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离城十里有个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官军不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了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驻扎在牛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东南两面互相支援。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抵达福清,遇到倭寇从东营澳登陆,击杀倭寇二百多人。而刘显也屡次攻破倭寇,滞留福建多年的倭寇几乎消灭干净,于是戚继光到福州祭祀宴饮,在平远台刻石纪功。
等戚继光回到浙江后,新来的倭寇日益增多,并围困兴化城达一月之久。正碰上刘显派士卒八人携带文书入城,士卒衣服上刺有“天兵”二字。倭寇杀死这八名官兵,穿上他们的衣服,欺骗守将入城,夜晚破门迎接倭寇。副使翁时器、参将毕高逃走,通判奚世亭代理政事,被倭寇杀害,兴化城被焚烧抢劫一空。倭寇在此滞留两月,又攻破平海卫,并以此为据点。开始,兴化告急时,皇帝已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为副总兵。兴化城失陷后,刘显士卒较少,守在城下而不敢攻击。俞大猷也不想进攻,想调兵合围困住敌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戚继光率浙江兵赶到。于是巡抚谭纶命令戚继光为中锋,刘显居左,俞大猷居右,合力攻击倭寇于平海。戚继光率先突破,左右军相继跟上,杀死倭寇二千二百人,放还被掠夺的百姓三千人。谭纶向朝廷报功,戚继光功居榜首,刘显、俞大猷次之。嘉靖帝为此在郊庙行告谢之礼,大张旗鼓地给功臣颁奖。戚继光先因平定横屿倭寇之功,升为署理都督佥事,至此又升为都督同知,世代荫庇千户之职,于是取代俞大猷为总兵官。
基础 等级 内容 20 | 一 等 20-17分 | 二 等 16-12分 | 三等 11-7分 | 四 等 6-0分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 |
表 达 20分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畅 字体较工整 | 大致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
发展 等级 特征 20分 |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新 |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新 |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精彩 略显个性 |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任浙江都司佥事,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久,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
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离城十里有个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官军不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了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驻扎在牛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东南两面互相支援。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抵达福清,遇到倭寇从东营澳登陆,击杀倭寇二百多人。而刘显也屡次攻破倭寇,滞留福建多年的倭寇几乎消灭干净,于是戚继光到福州祭祀宴饮,在平远台刻石纪功。
等戚继光回到浙江后,新来的倭寇日益增多,并围困兴化城达一月之久。正碰上刘显派士卒八人携带文书入城,士卒衣服上刺有“天兵”二字。倭寇杀死这八名官兵,穿上他们的衣服,欺骗守将入城,夜晚破门迎接倭寇。副使翁时器、参将毕高逃走,通判奚世亭代理政事,被倭寇杀害,兴化城被焚烧抢劫一空。倭寇在此滞留两月,又攻破平海卫,并以此为据点。开始,兴化告急时,皇帝已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为副总兵。兴化城失陷后,刘显士卒较少,守在城下而不敢攻击。俞大猷也不想进攻,想调兵合围困住敌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戚继光率浙江兵赶到。于是巡抚谭纶命令戚继光为中锋,刘显居左,俞大猷居右,合力攻击倭寇于平海。戚继光率先突破,左右军相继跟上,杀死倭寇二千二百人,放还被掠夺的百姓三千人。谭纶向朝廷报功,戚继光功居榜首,刘显、俞大猷次之。嘉靖帝为此在郊庙行告谢之礼,大张旗鼓地给功臣颁奖。戚继光先因平定横屿倭寇之功,升为署理都督佥事,至此又升为都督同知,世代荫庇千户之职,于是取代俞大猷为总兵官。
戚继光统兵号令严肃,赏罚分明,言之有信,士卒莫不为其冲锋陷阵,他与俞大猷均为名将,操行虽不及俞大猷,但果敢刚毅超过俞大猷。大猷是老将,持重稳健,戚继光则如飙风闪电迅捷威猛,多次摧毁强倭,其名气更在俞大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