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
说明:第Ⅱ卷共11小题,共96分。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四、(20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分)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其中蕴涵的道理。(2分)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 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①)返为其患。(有删改)
【注释】①爽:败坏(口味)。
1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2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4)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6)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7)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抱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0分)
17.名著阅读。(3分)
《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万苦千辛,经九九八十一难,到 的故事,小说故事情节精彩纷呈,如孙悟空大闹天宫、 、 等。
18.综合性学习。(7分)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回首好读书、读好书的初中生活,思绪万千。现在举行主题为“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的班会活动,邀请你参加。
(1)即将与朝夕相伴的初中语文课本作别,相信其中许多美文佳篇依然伴随你我。请向同学推荐你喜欢的一篇课文(选用本卷涉及的课文不给分)。要求说明喜欢的课文题目和喜欢的缘由。(4分)
(2)即将挥手作别伴你走过三年的老师,你心中会有更多的依恋和期盼。
请你围绕活 动主题给老师写一则临别赠言。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20字。(3分)
六、(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怀念火柴
在这个自动打火的年代,我竟然怀念起了那小小的火柴。
火柴,多数都是用松木做的。点燃时,那股松香味儿,那木质的芬芳,清新,纯粹,淳厚。有雨后森林的气息,是土地和草木宽厚绵长的呼吸,使得那些即使没有见过森林的人们,也能随时闻到森林的气息;也有点像母亲用皂角洗过的头发的气味。
我小时候,看见大人们点燃火柴抽烟,我总要凑到他们跟前,一是好奇他们对嘴上冒烟这件事儿为何如此热衷,再就是想闻那种好闻的松香味儿。
我父亲那一代人,一直是使用火柴的。
我记得,他们并不是每个人衣兜里随时都带着火柴,常常是好几个人当中,才有一个人带着火柴,可能是因为脆薄的火柴盒,装在这些做重体力活的人们身上容易被挤压破损吧。在劳动间隙,想抽烟而没带火柴的人就会喊一声:谁有火?就有人回答:我有火。想抽烟的就走过来,围在那个带着火柴的人面前,将旱烟锅或自制的旱烟卷凑过来,那人将点燃的火柴依序递到他们嘴里含着的烟上,
那动作是快速而又小心翼翼的,动作幅度大了,就会招风熄火,动作慢了,点不了几根烟火柴就燃完了。帮人点烟因此也算是一门需要掌握分寸的小小技艺,也是乡村生活中很独特的一个场景。
他们以火柴为中心围在一起,彼此的身体离得很近,手、胳膊、衣服都互相紧贴着,甚至,俯身接火时,彼此的脸几乎碰在一起。细微的火苗,温暖的火种,拉近和连接起彼此的身体、表情、呼吸和心跳,拉近和连接起彼此内心的温情。他们围在一起抽烟的时候,也并不多说什么,这些平时辛苦而粗糙的男人们,他们用这种亲近的身体语言已经表达了更实在更温暖的内容。
而我的父亲,常常是随身带着火柴的那个人。
至今还记得那个动人的场景。
夜晚,吹着寒风,生产队加班修水库,几十个社员默默劳作着,起落的镢头、铁锹,在夜色里划动零星的天光。这时,几个想抽烟的叔叔伯伯走过来,围在总是随身带着火柴的父亲面前。父亲点燃火柴,微弯着身子,挡住风,护着火。这时,我那手捧火苗的父亲,火光照亮了他的脸,他像一位古代的祭司,主持着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的相遇、相依和相知,将手中细微的火焰依序递给围在身边等待接火的乡亲们。这一刻,我的父亲被乡亲们亲切地围着,俨然成了夜晚的中心,成了温暖的中心,成了这个世界的中心。
这很像一种不是宗教而包含着宗教意味的精神仪式:那手持火苗的人,大家围在一起,默默地重温心灵的约定。这一刻,这些劳作的人,辛苦的人,清贫的人,他们不仰视别的人,他们自己为自己燃一炷香。火光映照着父亲的脸和乡亲们的脸,这些古老的乡土的脸,显得那样质朴、单纯、温和。淡淡的烟缕缭绕着他们,质朴的脸上荡漾着平和、安详的佛光。然后,衔着火苗各自散去,那温暖的烟缕,长久缭绕在岁月的上空。
我想,那时,我卑微的父亲心里,一定会生起一种被别人需要和被看重的幸福感觉。而围在他身旁的乡亲们,心里也会泛起一种尊重和感激的细微情思。
如今,父亲已经去世多年。
气势汹汹的汽油和尖锐带毒的化学气息,笼罩了我们的生活,也弥漫在我们的心魂。
谁的衣兜里,还揣着朴素、温和、亲切的火柴?谁的身上还散发着古老的松香?
(有删改)
19.简要概括文中围绕“怀念火柴”写的两个场景。(4分)
20.下面两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有雨后森林的气息,是土地和草木宽厚绵长的呼吸,使得那些即使没有见过森林 的人们,也能随时闻到森林的气息;也有点像母亲用皂角洗过的头发的气味。
(2)这一刻,我的父亲被乡亲们亲切地围着,俨然成了夜晚的中心,成了温暖的中心, 成了这个世界的中心。
21.“气势汹汹的汽油和尖锐带毒的化学气息,笼罩了我们的生活,也弥漫在我们的心魂” 这一段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4分)
2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两段的作用。(4分)
七、(50分)
23.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要写出真情实 感;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得套作或抄袭。(50分)
(1)去年底,扬州大学学生朱猛飞正在休息,手机突然振动。他掏出手机一看惊呆了, 儿子,在干什么?天去冷了(方言,意为天转冷了),要多加点衣服。“朱猛飞反复读了好几遍。读着读着,眼泪就流下来了,这是母亲给他发的第一条短信。 “母亲小学没念完,拼音都不会读,这16个字,不知道她花了多长时间才写出来的。”朱猛飞深受感动,写下千字“感恩书”,回忆母亲一路来照顾自己的点点滴滴。大学教授张爱凤对此也深有感触,她说“感恩书”中朱猛飞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恩,让自己很是感动。
请结合材料,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篇文章。题目自拟。
(可以写你的经历、 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
(2)请以“像 那样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上一篇:江西省红色六校2015届高三英语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