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5届高三语文百校联考试卷参考答案
1.C(依次读作bì/pí、shuō/shuì、màn/wàn。A依次读作 qǐ/jī、zhē/shé、suō/suō。B依次读作qūn/jùn、miù/móu、qiào/qiào。D依次读作mí/mí、quān/juàn、shàn/chán)2.C(曼延:连续不断,应改用“蔓延”。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A肆虐:起破坏作用。B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D措手不及:临时来不及应付)3.A(B两面对一面。C“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句式杂糅。可改为“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高鹗续作这一说法”,或“现在大家一般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D搭配不当。“高雅、时尚、小巧”不属于“功能和作用”)4.D(⑥首先提出“现代生态伦理学”把“人类”放在整个自然界来考虑其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⑤紧承⑥阐明“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④紧承⑤由因推出果: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②①承④进一步指出“自然界各物种之间”和谐相处、保持地球物种多样性和完整性的好处;③最后强调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的出路所在)5.D(忧:父母的丧事)6.C(第①句是说沈约、任昉看了刘之遴的对策后很惊异,故该句应填入表顺承关系的连词“而”;第②句是一个被动句,“为”常常与“所”搭配。故该句应填入与“为”相搭配的助词“所”。第③句是说刘之遴于是著《春秋大意》十科。故该句应填入表顺接关系的连词“乃”)7.B(原文标点: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8.C(说“高祖……亲自写诏书留住了他”错,高祖并没有挽留刘之遴。而是接着刘之遴被有司上奏免去了职务)9.(1)①荆南是个秀气的地方,果然有奇特的人才,(刘之遴)以后做官必当超过我。(得分点:判断句、“仕”“仆”各1分)②你母亲年高德重,因此让你穿着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尽赡养母亲的孝心。(得分点:“年德并高”、“衣”、“荣养”、“理”各1分)(2)①善于写作,才思敏捷;②好学明审,博览群书;③多学古体,著述颇丰。参考译文:刘之遴字思贞,是南阳涅阳人。父亲刘虯,在齐国任国子博士,谥号文范先生。刘之遴八岁就会写文章,十五岁举茂才的对策,沈约、任昉看了都很惊异。从家中征召出来,任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曾探望任昉,恰巧遇到刘之遴在座,任昉对王瞻说:“此是南阳人刘之遴,学优而未做官,明鉴的人应当选拔任用他。”王瞻立即征召他任太学博士。当时张稷新被授任尚书仆射,托任昉写辞让官职的奏章,任昉让刘之遴代作,执笔立即写成。任昉说:“荆南是个秀气的地方,果然有奇特的人才,(刘之遴)以后做官必当超过我。”御史中丞乐蔼,是刘之遴的舅舅,御史台的奏弹,都是刘之遴起草。迁任平南行参军,尚书起部郎,延陵令,荆州治中。太宗幸临荆州,便迁任他为宣惠记室。刘之遴好学明审,博览群书。当时刘显、韦棱都有很强的记忆力,每次与刘之遴讨论,都不能胜过他。回到京师授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迁任正员郎,尚书右丞,荆州大中正。累经升迁任中书侍郎,鸿胪卿,再兼中书舍人。出任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对他说:“你母亲年高德重,因此让你穿着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尽赡养母亲的孝心。”后转任西中郎湘东王长史,太守照旧。当初,刘之遴在荆州官府,曾寄居南郡官舍,忽然梦见前任太守袁彖对他说:“你以后当为折臂太守,就居住此地。”刘之遴后来果然损伤手臂,而且来此郡任职。居母亲丧,服丧期满除服,征入任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出任郢州行事,刘之遴本意不想出任,便坚决推辞,高祖亲笔诏书说:“朕听说妻与子都在,对亲人的孝心就减退了;爵与禄都有,对君主的忠诚就减退了。你内心得到满足,理应忘记奉公的操节。”于是被有司上奏免去了他的职务。很久,才任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刘之遴喜好写文章,多学古体写法,与河东人裴子野、沛国人刘显常共同讨论书籍,因此彼此友好。当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均有高祖的义疏,唯有《左氏传》尚缺,刘之遴于是著《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傅同异》十科,合三十事上奏。高祖非常高兴。太清二年,侯景叛乱,刘之遴避难返回家乡,还没有到达,就在夏口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前后有文集五十卷,流传于世。10.(1)本诗通过写东风的无情,落花付流水,(1分)表达了诗人无限的伤春之愁、惜春之绪、悼春之情,相思离别之怨、韶光流失之恨。(2分)(言之成理即可)(2)最后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垂杨拟成人,写垂杨一丝丝细长的枝条把恨绾住,送上高楼,表达了诗人对东风无情、百花遭劫的无限怨恨。(3分)在诗人笔下,此恨已弥漫于整个空间,以致飘拂于空中的垂杨都能随时把恨绾住。(1分)(言之成理即可)11.(1)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2)天气晚来秋清泉石上流(3)不知西东 春光融融 (4)到黄昏点点滴滴 怎一个愁字了得12.A、C(B“深刻影响……生命质量”于文无据。另外,根据文意,确切地说,“深刻影响着人们……行为操守”的应当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精神道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属于“精神道统”的范畴。D说“中华民族”不合文意,原文是说“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不能完全等同于“中华儿女”。另外,“孕育……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说法也太笼统,原文在“价值取向”前有“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定语加以限制;在“行为方式”前有“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定语加以限制。E“只要努力就能获得自我升华”错,根据原文“若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升华自我,那一个国家何尝不能……”的内容可知,“一个人能够获得升华自我”是假设说法,是“一个国家何尝不能……”的假设前提条件)13.D(A以全概偏。原文在“传统道德价值”前面有“一些”限制。B说“充分证明这一点”夸大事实。“充分”在句中是“足够”的意思,“向来”是“一贯如此”的意思。仅凭“孔子、孟子有关‘义’的观点态度”不可能“足够”证明中华文化“一贯”注重崇德尚义。C张冠李戴。“公正、自由平等”是作者论及的内容,而不是“一些经济学家”观点中的内容)14.“庙宇”喻指“信念”、“信仰”、“时代精神”、“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等“精神道统”;“恶性肿瘤”喻指拜金主义、唯利是图、巧取豪夺、腐化堕落等丑恶现象。(言之成理即可)15.示例:精神的星光能照耀人们走得更高更远。袁隆平的事迹是“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的生动写照。柳艳兵见义勇为的精神告诉人们: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刘盛兰的高尚情怀令人感动,这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言之成理即可)16.①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山花”和翠绿、金黄的“乔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山花”的姹紫嫣红与“乔木”的翠绿金黄融为一体,相映成趣。(言之成理即可)②用比喻修辞手法,将灿烂的“峭壁断崖”比喻为“朝露”,彤红的“峭壁断崖”比喻为“焰火”,(1分)形象逼真地突出了丹霞地貌的“峭壁断崖”特有的光泽和色彩的艳丽。(1分)(言之成理即可)17.①跌宕有致(或高下错落);②颇具韵律;③不拘形迹(或飞姿各异);④洒脱飘逸(或逍遥自在);⑤晶莹剔透(或色泽斑斓)。(答出一点给1分,概括合理即可)18.示例:大自然奥秘无穷,有很多神奇的山、水,迷人的花、草、树、木等却鲜为人知;然而,只要精诚所至,就可以找到它们并揭开其神秘的面纱。(2分,答到“精诚”方面的内容得1分,其他内容得1分)正如千姿百态的八节洞瀑布,翠绿、金黄的接骨丹、润楠、三角枫等高大乔木和色彩缤纷的山花,蟒童河两岸丹霞地貌灿若朝露、红似焰火的峭壁断崖一样,(2分)这些僻处的天籁,只要怀着一颗虔诚的热爱自然、欣赏自然且敬畏自然的心,哪怕千里迢迢也能寻找到它们,且感受到它们的美。(2分,答到“虔诚”“敬畏”的内容各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19.一是挥笔画《人道》,画中充满锁链、绞架和无数殉难者的形象,愤怒揭露国民党特务杀害熊君锐的罪行;二是组织学生到民间写生,了解民间疾苦等,让北洋政府颇为紧张,触怒了教育部长刘哲。三是画《人间》和《痛苦》,揭示人间的许多痛苦,令蒋介石很不高兴。(答出一个方面得1分,答出两个方面得3分,答出三个方面得4分)20.这是因为林风眠:①留法期间,他不是个守规矩的“好学生”,为塞尚等离经叛道的画家所倾倒,又发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②巨画《摸索》,四五米长,三米多高,画的是荷马、托尔斯泰等先哲在灰黑色调的沉郁气氛中思考,其艺术天才令蔡元培赞叹;③年仅26岁,被“架”到北京当了全国最高艺术学府的校长;④请正统国画家讥笑为“野狐禅”、艺专国画系教师群起反对的齐白石任教;⑤教学理念和方法先进,让学生走出画室到民间创作,鼓励学生释放天性;⑥把美术当作改造社会的锐利武器。(答出五个方面即可。答到其他方面、言之成理也可得分)21.本文大致表达了林风眠的这些情感:一是对齐白石的信任、敬重和关爱之情;二是对蒋介石发起清党政变,派遣特务杀害他的同乡好友熊君锐的愤懑之情;三是对民间疾苦的关切之情;四是对张学良一句话救命的感恩;五是对蔡元培给予他帮助的感激之情;六是培养和激励学生的无限热忱。(每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22.示例:①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 ②你何必与坚固的拱桥比恒久 ③你何必与火热的太阳比辉煌(符合要求即可)23.内容:一位头戴帽子穿一身工作服的人,坐在小桶前的矮凳上给公牛挤奶,公牛惊奇地看着挤奶者。(3分)寓意:讽刺那些不进行调查研究、不顾客观情况就动手干事的主观主义者。(3分)24.参照201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写作提示]这则材料内涵丰富,确定立意的角度比较多。如,从甲同学的心情的角度,可立意为:有时,心情不好,对事物的感受或评判也就会出现偏差;带着情绪去生活或工作,生活或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从甲同学说的“树都枯黄了,这山还有什么美”的角度,可立意为:看人、看事、看物不要以偏概全,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事物不足的一面,更要看到其美好的一面。从甲乙同学登山不同的态度表现和最终结果的角度,可立意为:凡事不可半途而废;不肯攀登高峰,畏惧艰险,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只要敢攀登,不畏艰险,就能拥有无限风光;等等。
上一篇:河南八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