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新课标大联考
语文试题(一)
编审 阳光启学语文研究室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
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
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在
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
的结果与呈现。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
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
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
文化形态的形成。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
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
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从世界
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
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
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
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
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
与交融的漩涡地带。整个公元前3千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
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
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
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
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
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的社会变
化更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来有学者立足于青铜技术的西
东向传播的史实,用“青铜革命”来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
青铜技术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因为每一件青铜器
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
合金,一件铜器的产生就需要更复杂的程序,这无疑需要严密有效的
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其次是小麦,小麦是一种高产农作物,中原
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的小麦,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产
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小麦是需要灌溉的农作物,因此它的大面积种
植需要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国际学术界曾站在水
利资源分配的角度,探究过西亚两河流域以及埃及文明出现的动因。
可以推测相应的水利灌溉与水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
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必然存在内在关系。牛羊类动物牲畜传入中原
内地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牛羊人工畜养传
入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传统的以猪肉为主的肉食结构,丰富
了人类的营养,增强了人类体质。
(摘编自刘学堂、李文瑛《史前“青铜之路”与中原文明》)
1.下列关于“文明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但
是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文明起源
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T程。
B.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
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是支持文明
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因素。
C.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是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
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
提供了原生动力。
D.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看,文明体的表层结构常常决定不同区域文
明的特质,驱动文明车马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从
各不相同逐渐趋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原文在几百年间孕育了深层的变革,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
生,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B.西方文明因素从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
伐加快,使中原地区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中心地带。
C.源于中国境外很多文化因素在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传至中原,对
中原文明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一直遭到学界的否定。
D.可以用“青铜革命”来概括的,以为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为主
要表现之一的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社会革命性的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
等系列T序,如果是合金,T序更为复杂,这需要严密有效的基
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
B.中原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高产农作物小麦,这是
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小麦的大面积种植使公共管理系
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
C.从水利资源的分配与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出现的关系,可
以推测水利灌溉与水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文明
机制的不断成熟有关系。
D.牛羊人工畜养传人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的肉食结构,
丰富了人类的营养,增强了人类体质,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起
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日:“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果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
果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
果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 )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
译文: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
守具悉就经面。(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九日登梓州城①
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注】①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
8.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5分)
答: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
是“_ ___,____ 。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
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
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活珠子
胡也频
大约十二个少年和中年的泥水匠,在初秋的太阳刚刚偏西时候,
一个两个的,说说笑笑,陆续向一家还不曾竣工的新盖的屋子低下
头,挨进那竹篱笆矮矮的小门去。
虽说他们不停地继续着各自的工作,但也一面做工一面说笑,并
且高声向隔在远处的同伙交谈。在这时,用白色的细石灰去涂抹墙
壁的陈老三,忽然想起了什么故事似的,刷灰刀突然停止在墙上,刀
上那润湿的白石灰便软软一大团落了下来。
“怎么的?”
站在他身边和他极其相好的伙友九尾蛇,便望他说。
“我在想……”陈老三回答。他的眼睛又很奸滑地看着九尾蛇,
像嘲笑似的。
“想什么?我不知道呀!”
“我是想——”陈老三接着说,低声地。“想起扁头王——就是那
个扁脑壳,鸭子的脑壳,——却料不到还希奇哩,今天那个白云山游
方的老道士,不是说那个脑壳里面有一颗活珠子么?假使得了这颗
活珠子,不是说,在人间会富贵,想什么就是什么,并且愿意修道,成
神仙也行么?……我的心里就是盘算着这个。”
九尾蛇是一个富有而且惯于歪邪思想的人。“不要想,干脆你把
它拿来就是了。”他坦然说,神色一点也不介意。
然而陈老三却惊诧起来,怀疑地瞧着他,迟了半响才断断续续
地说:
“你要知道,那颗活珠子是在扁脑壳里面呀!”
他的极相好的这个伙友,于是就更亲切地偏过脸,向他笑,又把
刷灰刀向墙上划了一个×。这两个人就挨着头,怕人知道,唧唧哝哝
地小语了好久。
“喂,怎么不理人?”陈老二举手在扁头王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王大保侧过脸,便回答:
“没有瞧见。你怎么走到这条路,不回家去么?”
“我想喝一点高粱……咱们到三盛酒店喝两杯去,怎么样?”
“我不——”
“得啦!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弟兄,也没有老婆,什么累赘的人
都没有,干干脆脆的,留下许多钱,干什么用呀!难道两只手能抓些
东西进棺材去不成?”陈老三现着嘲笑的意思。
“那有钱!每餐的饭都很难!倘不是这一次得到长工做,怕早已
饿死了吧。不过我不去喝酒却不是为了这意思……”
“好,我也不去喝了,同到你家里去坐坐吧。”
“这很好。”
于是两个人在仄小的路上,说些不相关的零碎的闲话,不久便望
见了王大保的家。
那是一间非常古旧的近于半倾斜的矮小的木屋。屋的四周是广
阔的平野,其中有稻田,菜园,池塘。……所以远看去,这个屋,也像
是猪之类的牲畜爬伏着一般,辅修、倾斜和倒塌。但在王大保,他对
于这屋子却有一种很深的情感,因为他的父亲是在这个屋里生下的,
祖父也是,并且这屋子在他的曾祖父入世之前,就建筑得结结实实的
了。他常常观察着全屋的每一部分,然而结果是使他忧愁,苦恼,恨
到自己的无用,接着便自语一般的叹息了。
“一辈子做泥水匠,一辈子也莫想修好这屋子!”
“我倒有一介办法。”
于是很忧愁的王大保便兴奋起来。陈老三便进行他的计划。他
装作非常亲切低声说,“这是完全替你设想的……”
“说吧。”
“这是完全替你没想的……”陈老三便接下说,“把你,扁头中的
活珠子让我取下来,你这个老屋不就可以变成端,变成……了么?”眼
睛像捕攫小麻雀的鹰一般,有力的瞪到王大保的脸。
“什么?你说的什么?”这个活珠子的主人却糊涂了。
接着,陈老三把以上的话又重说一遍,并且说到“变成端正”那几
个字眼时,声音便提高去,特别的清楚和特别的响亮。
他颤颤地说,“破开脑壳,我不是就得死么?”
“那自然,”他的伙友却坦然的回答。
“不过要活的珠子,据老道士说,不这样就不成了。”
王大保现出难色。
到最后,他究竟是这样的对他的伙友说:
“破开脑壳,不就是要我的命么?那不成!不成!
奸滑和阴险的陈老三,看情形,已知道再诱惑也是无用的,便嘻
嘻的笑了起来,又装作非常亲切的模样。
“不用生气,我是说着玩的,谁会这样傻,想去破脑壳……”
他说着,一面就走出老屋去。
第二天,早上的阳光很温和地照在竹篱笆矮矮的小门上面,在这
时,那一伙继续着他们工作的泥水匠,又照样是一个两个的,陆续走到
那家未竣工的新盖的屋子去。在他们走拢来,集聚到成为体息场的那
天井里的时候,才从彼此的谈笑中,大家知道了肩头王大保在昨夜里
给人破开脑壳了,血渍狼藉地死在那长满着霉苔的黑的土地上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描写陈老三在涂抹墙壁时突然想起了什么故事似的“突然
刷灰刀停止在墙上”,这一细节描写引出了人物扁头王大保。
B.小说中九尾蛇为取悦陈老三得到“活珠子”说“干脆你把活珠
子拿来就是了”,他坦然的神色让奸猾的陈老三也感到震惊和
恐惧。
C.小说写九尾蛇在墙上面“X”,暗示陈老三将扁头王王大保杀死
取“活珠子”,为拮据王大保被人开脑壳买下了伏笔。
D.小说中王大保住着祖上留下的腐朽、倾斜、倒塌的木屋却不甘
心,一心想着修缮,让它“变成端正”,表现了他的白不量力。
E.“活珠子”是陈老三和王大保之间矛盾冲突的导火索,王大保
因“活珠子”丢命,陈老三因“活珠子”谋财害命,作者给予了二
人深刻的同情。
(2)小说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中的王大保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有人认为小说主人公是陈老三,但也有人认为是王大保。你认为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购买美丽华
一九九三年,李兆基的恒发旗下又添上一间实力潜力具备的公
司,那就是美丽华酒店。
美丽华酒店是何善衡、何添、杨志云、洗为坚等在当年合力创办
的。杨志云跟李兆基是多年朋友,在李兆基初到香港后不久,在文成
东街的金店银铺做买卖的同时期,杨志云也是金融业内活跃的一员。
一九八五年,杨志云与冯景禧相继去世,一年之内痛失两位好
友,李兆基每每提起来,仍多伤感。
杨志云一共有五个儿子,在杨志云死后,由长子杨秉正管理美丽
华酒店,其余四兄弟都各有发展。兄弟们都有放弃美丽华之想,但他
舍不得父亲遗下的事业。
美丽华集团名下物业,主要是弥敦道用以经营的美丽华大酒店
及金巴利道用以收租的美丽华大厦,这两块黄金地皮,前者有三万六
千五百五十平方英尺,后者则占地八万五千九百五十平方英尺,可以
说大约共有楼面一百六十万平方英尺。
此外,在蛇口有南海酒店的合营业权和管理权,在广州有广发花
园的发展地盘,上海虹桥亦有美丽华花园发展地盘,香港有诺士佛
台,翠亨屯酒楼名下生意。
一九九三年的地产市道高企,弥敦道凯悦酒店对面的写字楼成
交价高达过万元一平方英尺。
以此丢测算美丽华酒店名下的地产,亦价值一百五十亿元。
当时,美丽华酒店的股数只有五亿股,如以每股十七元计算,即
港币九十多亿元,股价等于资产之六成,是相当便宜的。
李兆基心上除了这条数之外,也同时忆起了故人好友,感情上他
很愿意照顾老朋友的下一代,更不愿意看到杨志云所创办的事业卖
到市场上去,有被分拆、化整为零的遭遇。
于是立即与杨秉正联络,请他上恒基写字楼磋商。
杨秉正坦白承认杨氏家族有意思出让美丽华酒店的股权,以便
能套取现金,让各兄弟的事业发展更有自由度。
李兆基闻言,诚意地表示很乐意承购,并请对方回去跟家人及杨
志云遗孀杨老太商议。
过了不久,长江实业和中信泰富也在部署收购美丽华酒店。
谁能成功收购,关键仍在杨氏家族的股权之上。杨秉正向李兆
基传递一个重要的口讯,就是:杨老太很希望李兆基收购美丽华酒店
成功,并且希望李兆基答允在成功收购之后,仍由她的长子杨秉正主
管业务。换言之,出让主权而盼望仍有治权,万望李兆基不要把美丽
华集团解散重组。
杨老太的这番心意,李兆基当然明白。
年轻一代各有志愿,亦各有所成,未可厚非。过分勉强地为保存
家族事业而牺牲了他们的自由发展和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不一定
是好事。
但,对上一代人来说,舟经百战,艰难创业,一下子王国解体,自
有千般不舍,万种无奈。
杨志云夫人与李兆基是同一代的人,她盼望这位丈夫生前好友
能造就杨家上下两代的心意,实行两全其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故此,李兆基慨然答允。
长江实业与中信泰富一旦与自己联手收购美丽华,对方是在商
言商,公事公办,到时将美丽华改组分拆势所难免,则李兆基又何以
自处,何以向故人妻儿作交代呢?
李兆基这番为难,不能向外人倾吐。
于是李兆基只嘱咐林高演,争取成功收购美丽华。
于是在六月十七日下午六时,恒发与美丽华就达成协议,准备签
定协议。
除了杨秉贤之外,杨志云夫人率领四位儿子,对代表李兆基的林
高演说:
“杨氏家族要出售的股份应该是价高者得。但是我们的情况比
较特殊,因四哥和先夫是好朋友,杨志云在世之时一直是恒基兆业的
董事,有了这层渊源,就算是收购价一样,我也会毫无考虑地卖给
四哥。”
两代交情,三十年友好,杨志云夫人就这样意简言深把杨氏家族
所持的美丽华集团的股权交托到老朋友手上去。
完成是项交易手续,已是午夜。
习惯了在夜深人静时仍然思考问题、埋首苦干的李兆基,在他麦
当劳道惠苑的公寓书房内接到林高演完成使命的报告,他轻轻的放
下电话,移步回房,默默地俯瞰着瑰丽如宝先流转的本市晚色,这位
名成利就的香江大亨有着无穷的思念,无尽的感触,无言的叹息。
思念的是已逝去的友人,和把臂同游、把盏共欢的知己畅叙
日子。
感触的是十年人事几番新,从前,谁也想不到会有今日,世事难
料,谁又敢说明天会怎么样?
叹息的是人生的成败得失所牵引起的喜怒哀乐,局外人如何可
以猜想得到?
(摘编自梁凤仪《李兆基博士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李兆基旗下具有实力潜力的美丽华酒店,是当年李兆基跟好
友杨志云及何善衡、和添、洗卫坚等合力创办的,但现在却面
临着解体的危险。
B.杨志华有五个儿子,在他去世后,美丽华酒店由长子杨秉正管
理,但是他与其余四兄弟一样都想放弃美丽华,但是其母却有
些不舍。
C.美丽华集团名下物业,大约共有楼面一百六十万平方英尺。
杨家想jLH卖美丽华酒店的股权,其目的是想套取现金,让各兄
弟的事业发展更有自由度。
D.李兆基在收购美丽华酒店时,长江实业和中信泰富也在部属
收购,一旦联手收购成功,美丽华就可能被改组分拆,李兆基
内心的为难不能向人道说。
E.本文边叙边评,叙评结合,在叙述李兆基承购收购美丽华酒店的
事件中,高度评价和赞颂了李兆基在生意场上重情重义的品性。
(2)李兆基购买美丽华有哪两个方面的考量?请结合材料概括。
(6分)
答:
(3)文中“杨老太的这番心意,李兆基当然明白”,那么李兆基明白“杨
老太”的什么心意?请简要概括。(6分)
答:
(4)有人认为传记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你有怎样看法?谈谈你的理由。(8分)
答:
上一篇:2016届高三英语第二次百校大联考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山东省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