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不要只看到 的东西,不要随波逐流,要真的下功夫,去找国家真正需要的东西,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②艺术家能够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深入生活、把握生活固然好,但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涉猎过宽,与其到处 ,不如深入一点。③我国的利率改革是一项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制度改革。然而遗憾的是,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个研究角度关注甚少;偶有涉及,也是 ,零零碎碎。A.浮光掠影 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B.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C.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D.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医疗体制改革正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努力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B.其实无论是李世石还是其它围棋高手,恐怕都会在这场最强大脑战中败下阵来,不是因为我们的棋手技艺不够高超,而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太快,让我们始料未及。C.中消协这次调查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十分宝贵,铁路部门将把此次调查作为改进服务工作的契机,一并纳入活动内容并重点整改,努力提高铁路客运服务的质量。D.为了满足迎合中国游客的口味,美国不少连锁酒店针对中国游客的需要,煞费苦心,纷纷改进酒店服务,增加房间内设施,如:提供有汉语频道的电视,提供电热水壶等。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中最有哲理的思想。“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人与人之间因为不同而产生和谐。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元化”。孔子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别人和我们不同,但我们仍然能和睦相处。A.这就像交响乐,虽然每个人的乐器各不相同,但在一起合奏就十分动听,大提琴跟长号不同,小提琴跟大提琴不同。B.虽然每个人的乐器各不相同,小提琴跟大提琴不同,大提琴跟长号不同,这就像交响乐,但在一起合奏就十分动听。C.这就像交响乐,小提琴跟大提琴不同,大提琴跟长号不同,虽然每个人的乐器各不相同,但在一起合奏就十分动听。D.虽然每个人的乐器各不相同,小提琴跟大提琴不同,大提琴跟长号不同,但在一起合奏就十分动听,这就像交响乐。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就综艺节目来说, ① ,少年儿童和老年人不一定会喜欢;文化层次高的人喜欢的,文化层次低的不一定会喜欢;家境富裕人喜欢看的节目,穷苦人不一定喜欢;南方人喜欢看的,北方人不一定喜欢。承认这样的差别,最明智的做法就是 ② 。大一统的节目,恨不得把所有人囊括进来, ③ ,这样的全能型节目,还不曾出现过。当然,这并不等于没有人想办出类似的全民共赏的节目。17.下面是中国邮政为首个地球环境日设计的邮票,请写出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①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成为中国自然科学诺奖获得者第一人。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造福几亿人的伟大科学家,却是个实实在在的“三无”教授: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没有中国两院院士光环。②六十年代,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各种困难,顶住各种干扰,系统搜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和名老中医经验,从中筛选出200多种方药供研究。在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终于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打开了成功之门。③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科研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终于获得成功。要求: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湖南省2016届高三语文六校联考试题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答案 B C D D B D A B C1B(解析:“足以解释天才的形成”错,原文“但是我相信他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本题属于与原文观点相左。)2C(解析:原文是“从表面看,我们寻不出预备的痕迹”,并不是说“人们寻不出预备的痕迹”,此项错误在于忽视条件。)3D(解析: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贵的例子不是说明灵感具有突如其来的特点,而是与后文“从来没有一个人向来没有在数学上用功夫,猛然在街头闲逛时发明数学上的重要原则”形成一个相互呼应的关系,说明“灵感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的观点。)4 D
5 B 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则是降职贬谪。
6 D 不是虞延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文章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7(1)你是人中的大蠹虫,长久地依托城社(城社喻权势),不怕熏烧。现在审查核实没完,应当完全依法制裁!(大意2分,“尔”“依”“竟”各1分)
(2)明帝听说这件事后,于是叹息道:“能了解人是智慧,只是皇帝在这方面难以做到。这话说得实在正确!”(大意2分,“惟”“信”“斯”各1分)
译文:
虞延青年时就当了户牖亭长。这时王莽的贵人魏氏家的宾客放纵不法,虞延带领吏卒突入其家逮捕了有关的人,因此招怨,所以升任不了。虞延个性敦厚淳朴,不拘小节,也就得不到乡里的称扬。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身披甲胄,护卫亲族,防御劫掠抄盗,依靠他而得以保全的乡民很多。建武初年,被任命为细阳县令。在任上,每到岁时节令,他便让刑徒囚犯休假回家,这些人感其恩德,到期即回。有个囚犯在家得了病,自家装了车子送到县府,一到就死了,虞延领着府吏把他安葬在城门外,百姓深受感动。
后来虞延自己辞官回到家乡,太守富宗早知道他,召他为郡功曹。富宗这人生活奢靡,车子衣服及日用器物多不合国家礼法规定。虞延规谏说:“当年晏子辅助齐王,穿的鹿裘都是破损的,季文子做相于鲁国,妻妾都不穿丝织品,以俭约行事的人失败的很少很少。”富宗不高兴,虞延便辞退了。过了一段时间,富宗果然因为奢纵被杀头,临刑之时,他抹着眼泪说:“悔不听虞功曹的批评!”光武帝知道后很赏识虞延。这时阴氏家中有个门客叫马成,常为奸盗,虞延将其搜捕拷问。阴氏多次请托人情,虞延则每接一封求情信就加打二百鞭。信阳侯阴就便投诉到皇帝那儿,诬告虞延多所冤枉。光武帝便到御道馆录囚亲自查问囚徒情状。虞延便报告让狱状可讨论的到东边站队,无理可诉的到西边站队。马成便回身想站到东边,虞延跨步上前抓着他说:“你是人中的大蠹虫,长久地依托城社(城社喻权势),不怕熏烧。现在审查核实没完,应当完全依法制裁!”马成大呼冤枉,御阶上光武帝贴身的陛戟郎用戟抵着虞延,叱喝他要他放了马成。光武帝知道虞延不是为私,就对马成说:“你触犯王法,是咎由自取啊!”喝退他让他快走开。过了几天便伏了法。于是皇家贵戚们一个个收了手,不敢再无法无天了。升为南阳太守。明帝永平初年,有位新野县的功曹叫邓衍,因为有外戚小侯的身份常能参与朝会,此人姿容态度行步投足跟众人不一般,明帝注视着他回头对左右侍从说:“朕的仪态容貌难道就像此人吗!”特赐给他车马衣服。虞延认为此人虽有姿容但无德行,没有对他表示尊重。明帝既看重了邓衍,便下诏让他自称南阳郡功曹到朝门。既到,任为郎中,迁升为玄武司马。邓衍在职,父亲死了,他都不回乡守孝,明帝听说这件事后,就感叹地说:“‘能了解人是智慧,只是皇帝在这方面难以做到’。这话说得实在正确!”邓衍很惭愧,辞去了官职,从此明帝更认为虞延有知人之明。
8.①(从内容上看)自己虽有满腹经纶,只能行行酒令;虽有匡时救国的志向,只可醉中听吟。(1分)(从主旨上看)暗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2分)②(从结构上看)以“闲征”“醉听”等词语照应诗题中“闲饮”,引出下联“更待菊黄家酿熟”,相约同醉的想象。(2分)
9.尾联表现了刘、白之间深厚的友谊。(2分)诗人在醉乡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2分)写法上借助想象,虚写菊黄酒熟,共醉陶然的情形。或答:以乐写忧,悠然的心态更显出哀伤之情。(2分)
10.(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1)DA(选D计3分,选A计2分,选B计1分,选CE不计分)(B项写假名士最主要的是为了反衬叶三鉴赏家的形象。C项错,是简练的白描写法而非工笔描绘。E项错,该情节没有“表现出作家的深深遗憾”;体现的是中国文化中重友谊、重知已、轻功利的传统精神。)
⑵①季匋民为人超脱率性。“季匋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②为人清高。“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③虚心诚恳。他对果贩叶三另眼相看,视叶三为知音,破例让他自由出入书房,看自己作画。能虚心接受叶三的意见,改白荷为红莲。④重情重义。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不题款,叫他去卖个好价钱。(每点2分,答了三点给满分)
(3)(6分)①从内容上看,展现了人物生存的环境,丰富了作品内容。各色水果勾勒出了一幅当地的四季风物图,也写出了一种安静、适意的淳朴生活。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从情节结构看,点出他的生活经验及乐观智慧的人生态度,为下文赏画的内容做铺垫。③从人物形象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叶三虽是个地位卑微的果贩,却凭着对生活的朴素理解,用眼睛,更用心灵品味美。④从小说的主旨看,有助于表现主题。叶三作为“鉴赏家”对季匋民的画独具的敏感和见识,恰恰是源于卖果子时逐渐获得和养成的对生活中美的鉴赏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4)(8分)①有丰富的生活见闻积累。②热爱生活,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美。③有高超的审美能力。④能用直接发自肺腑的语言去表达生活中的美。⑤淡泊金钱且不涉任何功利色彩的去追求美,把艺术视做生命。(小说结尾体现的正是中国文化中重友谊、重知已、轻功利的传统精神。)(分析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4点即可得8分)
12.(1)D A(选D计3分,选A计2分,选B计1分,选CE不计分)
B.严复批判韩愈所宣扬的圣人观、君主观、臣民观,关键是为了重申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用西方近代以来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来改造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的主张。 C.真正让严复成为维新运动宣传主将的是创办《国闻报》,强烈批评帝国主义的霸道和侵略行径。 E.“含蓄表达了他已萌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先进思想”无中生有。
(2)(1)在思想探索方面:
①分析失败原因时,指出了中西历史哲学的重大区别,认为中国的历史循环论,导致的结果就是忽视历史的前进,我们要正视西方的强大和先进,积极采取措施力争迎头赶上,这一观点引起了知识界的轰动。
②分析民族危机严重时,指出振兴中国的重要因素是人才问题,并将近代西方的时代精神理解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主张用西方的自由平等价值观念来改造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
(2)在政治改革方面:发表《救亡决论》,宣传维新运动,创办《国闻报》,成为维新运动的宣传主将。
(3)在宣传西学方面:在翻译领域贡献卓越,他提出的“信、达、雅”迄今为翻译界奉为圭臬,翻译了大量的西方作品,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译手,并影响了康梁等大批名家。
(每个2分,四个要点答对三个即可得6分)
(3)①中西在历史哲学上的重大区别:中国历史好古忽今,听其自然、委之天数;西方历史力今胜古,恃之人力、日进无疆。我们正视西方的强大和先进,采取措施力争迎头赶上。(2分)
②中西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的不同:西方注重人的独立思考,激发人的内在的思考能力,培养人的主体意识;中国注重训诂注疏、记诵词章和考据因袭,造成人才拘谨保守的思想,实际上是扼杀人才。我们要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2分)
③中西在国家强盛的原因上的不同:中国人以知足为乐,国家在政治上以愚民为主;西方人重竞争,以求各展所长。西方的富强并不是兵器之物或船炮,而在于学术思想上的求进步与平等自由的竞争心。(2分)
(每个要点2分,共6分)
(4)①“敢为天下先”指的敢于做先行者,开天下万物之先河,做他人未曾做过的事,它体现的是一种打破陈规陋习,锐意积极进取,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2分)
②在顽固守旧思想浓厚的晚清,严复勇敢地担负起唤醒民众,救国救民的重任,体现了敢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优秀品质。面对晚深重的民族灾难,他分析战争失败原因,认真思考中国出路,积极宣传西学,积极探寻改造中国的措施,宣传新思想,创办《国文报》,批评帝国主义的霸道和侵略行径(2分)
③而今我国正处于追求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正面临着深化改革开放的困难,这更需要我们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像严复一样勇敢地承担起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责任的中国人的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2分)
④如果我们都跟老子一样“不敢为天下先”,处处不争不抢,与世无争,遇到一点困难险阻就退让躲避,安于现状,得过且过,那样虽回避了矛盾,保全了自身,但我们的社会必将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停滞不前。(2分)
(解释观点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联系实际2分;反驳老子观点2分。)
13.A解析:浮光掠影: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印象不深。走马观花:骑在马上看花。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也比喻粗略地观察一下事物。
蜻蜓点水: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蜻蜓点水”和“走马观花”都常用来比喻办事不能深入。但“蜻蜓点水”偏重在“点”;指做事不坚持;不深入;“走马观花”偏重于“观看”不仔细;不认真。
14. B解析:A宾语残缺,“医疗”后加上“服务”C“反映”和“建议”不搭配,“问题”“十分宝贵”也不搭配D“满足”“迎合”赘余,去掉一个)
15.C解析:C“这”指代“人与人之间因为不同而产生和谐”,所以排除B、D,A中“三个不相同”应该连在一起,语意更连贯。
16.①年轻人喜欢看的 ②把节目锁定好特定人群最明智 ③希望成为全民的共爱
17、画面中心是一片树叶,上有植树和骑车的人及一辆公交车;背景是地球及太阳、彩虹、飞鸟、河流、游鱼、植被等。寓意为呼吁人们绿色出行,绿化环境,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保护地球环境。(答出构图要素给2分;答出寓意给3分;句子通顺给1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18.【写作指导】可从如下角度立意:潜心研究,扎实做事,不为世俗所动,耐得住寂寞与枯燥;低调务实与喧哗浮躁;浮名与成就;传统与现实;创新与灵感;还可以从毅力、信念、奉献等角度立意。
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赏析
创作背景
作者白居易晚年和刘禹锡交往甚密,唱和齐名,世称“刘白”。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他们都阅尽了人世沧桑,饱经了政治忧患,在宦海中浮沉了几十年。如今年近古稀,相对痛饮,从老后的失意寂寞,联想到少时的“不忧生计”,不禁感慨万端。二人相约饮酒时白居易便创作了此诗。
整体赏析
此诗题中“闲饮”二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从“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自己生平的回顾。“不忧生计”与不“惜酒钱”,既是题中“沽酒”二字应有之义,又有政治抱负与身世之感隐含其中。“少时”二字体现出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豪气。“老后”却使读者联想到诗人那种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了。诗人回首平生,难免有“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慨。“共把”一联承上启下,亦忧亦喜,写神情极妙。“十千沽一斗”是倾注豪情的夸张,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情景,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同样想以酒解闷。“相看”二字进而再现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他们两人都生于同一年,已经快六十六岁,按虚岁来算快六十七岁了,亦即“七十欠三年”。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两张皱纹满面的老脸,面面相觑,彼此都感慨万千。朋友的衰颜老态,也就是他们自己的一面镜子,怜惜对方也就是怜惜他们自己。在这无言的凝视和含泪的微笑之中,包含着多少宦海浮沉、饱经忧患的复杂感情。
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酒令,虚掷时光,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这里的“醉”,似醉而非真醉;与其说是醉于“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说是醉于“胜管弦”的“清吟”,虽然美酒可以醉人,却不能醉心,一般的丝竹可以悦耳动听,却无法像知己的“清吟”那样奏出心灵的乐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二句,把“闲饮”和内心的烦闷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此番“闲饮”,似乎犹未尽兴,于是二人又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那时家酿的菊花酒已经熟了,它比市卖的酒更为醇美,也更能解愁。“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现了挚友间的深情厚谊,又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表现。
这首诗诗题为“闲饮”,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复杂情感。蕴藏了他们对人生愁苦、世事艰难的深刻感受和体验,表现了这两位有着相同命运的诗人的深厚友情。此诗蕴藉深厚,句外有意,将深情以清语出之,把内心的痛苦忧烦用闲适语道出,加强了抒情效果。全诗言简意富,语淡情深,通篇用赋体却毫不平板呆滞,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上一篇: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6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安徽省2016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铜陵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