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3年中原名校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参考答案
1.B(答案解析:A.是第1段内容的转述,将语序稍加调整,与原文一致。B.强加因果。前半句已经说是“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只能证明有“超常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保护氏族的作用,何况这一摆塑是否“原龙”还不一定)C.是2、3段部分内容的整合,正确。D.把第5段末一句和4段末一句整合起来,如果联系起来看会看出是合理的。
2.D(答案解析:D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原文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一句,被改成“玉猪龙和鱼龙”“ 相互渗透”,混淆了主体和客体,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3.A (答案解析:A.以偏概全,1段中“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中的“其”指的是“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再对照第⑦段“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的话来看,应该还有“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以外的意义。)
4.B(竟:最终。)
5.B (②表现其“孝”,③是间接表现,⑤为众人的意见)
6.A (文帝任命错误,应该是天子任命。)
7.(1)景帝暗地里收养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这时一个早晨就集合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阴”“死士三千” “人间”各1分,句意2分)
(2)景帝就命令文钦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的退路,毋丘俭率领众将作为后继。(“敕”“趋”“要”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景皇帝名师,字子元,是宣帝的儿子。高雅有风采,沉着坚毅很有远大的谋略。他年少时就流传有好声誉,和夏侯玄、何晏名望相同。何晏时常称说:“差不多可以成就天下事的,是司马子元。”魏景初年间,任散骑常侍,多次升官为中卫军。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提拔人不超越他的功绩,任免官吏无私情。宣穆皇后去世,景帝服丧以极其孝顺闻名。宣帝将要诛杀曹爽时,精心秘密谋划,单独跟景帝悄悄策划,文帝不知道这件事。将要动手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诉他,之后派人窥视,景帝像平常一样入睡,而文帝不能安然就寝。清晨在司马门会集兵队,景帝镇静内外,布置非常严整。宣帝说:“这个儿子终究真行啊。”当初,景帝暗地里收养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这时一个早晨就集合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事件平息后,因为有功被封为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接着加封为卫将军。等到宣帝死时,议政的人们都说:“伊尹已死,伊陟继承事业。”天子任命景帝为抚军大将军辅佐朝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升为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令百官推举人才,明确年少与年长者的尊卑,体恤贫困与孤独的人,清理被废除不用的人。四海倾心向往,朝廷内外恭敬。间或有人请求要改变制度,景帝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顺从上代帝王的法度去做’,这是诗人所赞美的。三代祖先的典章制度,是应当遵守的;如果不是有战争,不能随意更改。”
五年夏五月,吴国太傅诸葛恪包围新城,朝廷的议论担 心他分兵侵犯准泗,打算守卫各水路口岸。景帝说:“诸葛恪新近在吴国得到权势,想求得一时的好处,聚兵合肥,希望侥幸得手,没有精力再在青徐找麻烦。再说水路口岸不是一个,多守卫就用兵多,少守卫又不足以抵挡敌人。”诸葛恪果然在合肥集中兵力,最终正像景帝所推测的那样。景帝便派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人抵御敌军。毋丘俭、文钦请求出战,景帝说:“诸葛恪全力深入我方,把军队置于险境,他们的锋芒难以抵挡。再说新城既小又坚固,敌军进攻也难以攻克。”于是命令众将领筑城防守。相持了好几个月,诸葛恪攻城的力量耗尽,死伤超过半数。景帝就命令文钦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的退路,毋丘俭率领众将作后继。诸葛恪因害怕而逃跑,文钦迎上去攻击,大败敌军,杀敌一万多人。
8.不好。(1分)“冲”字即“冲锋”意(1分),生动地描绘了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画面,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情感,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2分)。“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1分)。(语意相近即可;若答成“冒”字好,分析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若没有明确回答“好”或“不好”,扣1分)
9.细节描写(2分)
“卷旗夜劫单于帐”,因风疾所以为避免惊动敌人卷旗,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2分),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可见战斗时间之长,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2分)
10.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1.(1)D(3分)B(2分)E(1分)(A项“暗示了他现在的生活不如意”于文无据,C项主要是怕母亲伤心,E项分析流于肤浅)
(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答三个即可,手法一分,举例一分,共6分)
(3)①照应小说开头,使小说情节更完整;②表现了他对母爱更深的理解,升华了主旨;③以他们的对话,特别是他对窗花的描述结尾,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含而不露,意味深长。(每点2分,共6分)
(4)示例一: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2分)①小说的主人公是母亲,小说要赞扬的正是母亲身上伟大的母爱。(2分)②小说的题目是“开在窗玻璃上的花”,小说正是通过母亲怕他冷,夜里一直烧火而使屋子温暖如春使他最终没有看到窗花来表现母爱的。(2分)③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无私宽容的,即使儿子十年来第一次回家,母亲仍认为儿子很孝顺。小说虽写到我的自私,但只是为了突出母爱的伟大。(2分)
示例二: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他的自私。(2分)①“他”是小说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在他身上作者寄托的正是对目前孝的缺失的批判。(2分)②钱代替不了关爱,虽然他每年都寄钱回家,但十年来这是第一次回家,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不够。(2分)③母亲的无私与宽容,恰恰更衬托了他的冷漠和自私。
示例三:两者都有。(2分)①母亲和他都是小说要刻画的主要人物。(2分)②母亲烧炕,屋内温暖如春,玻璃不能结花,表现母亲对儿子浓厚的爱。儿子虽寄钱给母亲,但疏于看望,只能说是有些自私。(2分)③母亲和儿子的行为两相对照,使赞美母亲和批判自私的主题同时表达得更明显。(2分)
12.(1)D(3分)B(2分)E(1分)
(A项文中只是说严歌苓“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把发现自己成写作的第一主题。”韩寒这些青年作家“写作的优势在于对个人的探索与发现”,并没有讲韩寒等年轻作家不具备这个特点。C项文中对爷爷和自己的相似点是不确定的判断。E项文中谈到了《金陵十三钗》改编成电影之后,原著的基本精神没有改变,“给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无中生有。B项前边两句正确,最后一句文中并无明确依据。D项完全正确。)
(2)①语言的训练:严歌苓经常阅读传统文学名著和外国文学原著,提高自己语言表现力;
②知识的储备:除小说外,严歌苓还阅读政论、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
③素材的积累:严歌苓平时非常注意搜集生活中精彩的故事和细节;
④技巧的研究:为了吸引读者阅读,严歌苓多方尝试故事的表现技巧;
⑤思考的深入:创作时深思熟虑,甚至陷入狂躁忧郁之中;
⑥文化的积淀:既注重东方文化的继承,又注重西方文化的吸收,使她具有国际视野。(以上6点,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
(3)①他们未曾经历动荡的历史和灾害的年月,他们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
②他们更关注个人的生命、个人的成长与个人的苦闷;
③他们和西方青年作家有着类似的文学命题,使他们更易与国际接轨。
(以上3点,每点2分)
(4)表述观点:文学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想象。(2分)
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和最终目的。(1分,答出“基础”或“目的”或者意思相近的词,即可得分)严歌苓创作《《陆犯焉识》》即以其祖父为生活原型,同时又通过陆焉识的故事表达了她对祖父生活时代的深刻思考和追问。(2分)
②想象是文学创作的手段和艺术特征。(1分,答出“手段”或“艺术特征”或者意思相近的词,即可得分)为了将陆焉识的形象塑造得丰满而逼真,严歌苓除了搜集有关祖父的资料外,还通过疯狂的想象将有限的几篇素材黏合起来,而想象本身又可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2分)
(这道题必然是辩证统一的观点是最佳答案,写单方面的可以酌情给分)
13.D(A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B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C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D罪不容诛: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14.B(A删掉“使它”,C主宾不搭配, D语序不当,应是“识别、使用、传播”)
15.B 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从语句的前后照应来看应先⑤后②,根据后面的举例可知,“以海洋渔业为例”前面应为①,所举例子是对北斗系统“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的说明。根据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由“除……外,还……”可以确定先④后⑥,③是功能的效果。
16.(5分)①实时性(同步性或直播性);②便捷性;③偶然性;④平民化;⑤危害性。(每点1分,共5分。摘抄原文语句不概括的,不给分;超出字数的不给分。)
17.(6分)示例:嫉妒的出发点是进,落脚点却是退;贪婪的出发点是盈,落脚点却是亏。(每组句子句式相同1分,内容对比1分,句意恰当贴切1分)
18.作文
立意:扣住人生奋斗写“勤奋努力、坚守自我、自信、主动出击、耐得住寂寞、为了梦想不惧受伤、执着、坚忍”等都可以。
上一篇:江西省2013年高中毕业班语文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汕头市2013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测评试题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