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学校网首页 - 中学试卷 - 高三试卷 - 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卷

高三试卷: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卷

所属栏目: 高三试卷
【字号: 】【背景色 收藏此页】 【关闭
 关键字:
关键词: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卷,高中,高三下,语文,对口单招,文化统考,2013年,江苏省试卷
摘 要:绝密★启用前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l页至10页,第ⅱ卷11页至16页。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共7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


(三)

    森林就是一个世界。

    如果没有人的掠夺行为的破坏及干扰,这个世界是宁静的、清新的、富饶的、伊甸园一般的绿色世界。

    这是一个没有标语、口号和广告的世界。

    这是一个互为依存、彼此作用、谁也离不开谁的世界。

    在森林世界中,树木和其他所有绿色植物,是唯一能够把光转化为化学能的兢兢业业的生产者。每一片绿叶都是一个食物制造厂。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以及土壤中的水分、无机元素,制造糖类与淀粉。作为自己生长发育的需要。森林中大大小小的各种动物.则是绿色世界的消费者。它们之中或者以植物为食料,或者捕食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总而言之,这两类不同食性的动物,都不可能离开绿色食物而单独生存。

    千万别小看了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细菌与真菌,它们是勤勤恳恳的分解者。它们能使枯枝烂叶、动物的残体和排泄物腐烂分解,变为无机物质,再还原给绿色植物吸收利用。

    由此可知,森林世界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不知疲倦的工作,而使有生命的生物群体与无生命的环境之间,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紧密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并且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循环不息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的独立系统。

    森林生命的织锦是如此复杂微妙,如果其中的一根生命线断了,那么整个织锦上的图案就会松散开去,森林本身也会遭到破坏。

    这就是森林生态系统。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之初森林是唯一的摇篮,是唯一的衣食之源的道理所在了。

    当一代又一代的人.呼唤着理解与爱并且诉说着孤独与痛苦的时候,其实在这个充满误解的世界上,人类对森林的误解更是至深至久的。

    直到本世纪中叶,仍然有不少人认为,森林只是让人砍伐取得木材.用之于建筑或造纸等行业的。林业和伐木之号是可以画等号的。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在历朝历代的政权更替之后,无不大兴土木营造宫殿,盛极一时的富丽奢华是由森林中砍伐下的木材支撑的。秦始皇修阿房宫,征召天下70万人,把蜀、楚、湘等地参天大树砍伐一尽。杜牧有赋叹道:“蜀山兀,阿房出。”

    人类的文明史,相当一部分就是砍伐史。

——选白徐刚《森林写意》

24.有关选文的表述,错误的是

   A.作者带着审美情感解读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的感激之情。

   B.森林的生态系统复杂微妙,生物群体与环境之间,各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C.森林是原始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唯一的依靠。

   D.选文从历史的角度对人类破坏森林的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25.对“人类对森林的误解更是至深至久的”一句的理解,错误的是

   A.与下文所写的森林对人类及地球的贡献形成鲜明的对比。

   B.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引出下文对森林的详细介绍,提醒人们重新审视森林的作用。

   C.人类文明史上的每前进一步,都是以大量砍伐森林作为代价的。

   D.人类对森林的误解是:森林只是让人砍伐取得术材,用之于建筑或造纸等行业。

26.联系课文,表述正确的是

   A.课文的结尾是点睛之笔,作者连续发问,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B.课文在结构上层层推进,突出“写意”的特色。

   C.课文从一个典型事件人手,表达作者对人类愚蠢行为的谴责。

   D.课文用简洁而凝重的文字传递知识,发表议沦,多种表达方式自然融合。

27.联系课文,表述有误的是

   A.作者通过对森林的观照和审视,提醒人们重新认识人类生存的环境,重新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B.人们对森林的审视是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误解又接受了惨痛的教训后才意识到的,暗示森林是无法替代的。

   C.作品的深层意蕴在于倡议人人参与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森林经济,为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

   D.作者采用发散的思维方式,力图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来揭示森林的丰富内涵。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标号涂黑)

28.下列加点字读音错误的是

    A.山川相,郁乎苍苍。(1iáo)

    B.秦愿献商之地六百里。(wǔ)

    C.其舟。(qiè)

    D.不积步,无以至千里。(kuǐ)

29.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是

    A.二子不。(协助)

    B.心一也。(使用)

    C.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互相)

30.下列全使用通假字的是

    A.乐晏乐。                    砉然向然。

    B.屈平属草稿未定。            或师焉.或不焉。

    C.长乐王回深父。              汝识之乎?

    D.媵人持汤沃灌。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31.下列甸子中加点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彼实吾二君。            B.吾从而师之

     C.提刀而立,为之四。      D.邂逅不如意

32.下列“为”的用法有别于其他的一句是

     A.何施之为?                B.为其不可得而法。

     C.君为我呼人。              D.赢兵为人马所蹈藉。

33.对加点字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A.如有地动,尊振龙。(副词,就)

     B.不出,火尽。(畦词,将)

     C.近奉辞伐罪。(结构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

     D.暴见王。(表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3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翻译:我的心儿啊想得多么遥远,眺望那恋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B.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翻译: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

     C.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翻译:你们打些麋鹿来补充供给,使我国得到休息,怎么样?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我)之所以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35.下列有意动用法的是

    A.以夭梅病梅为业。        B.败秦师于殽。

     C.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D.英雄乐业。

 36.下列加点字活用类型有别于其他的一句是

     A.而不从师。            B.积成德。

     C.则其好游者不能也。    D.短屈原于顷襄王。

 37.下列对有关语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④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A.对偶 比喻 排比 借代      B.互文 排比 对偶 比喻

    C.互文 比喻 对比 借代      D.对偶 排比 对比 比喻

38.下列属于判断句的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B.本长安倡女。

    C.楚人有涉江者。      D.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39.下列句式类型有别于其他的~句是

    A.不拘于时。          B.与操遇于赤壁。

    C.蝉蜕于浊秽。        D.贪于财货。

40.下列名句的出处、作者及朝代对应有误的是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李白    唐代

B.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窦娥冤》  关汉卿  元代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李煜    宋代

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陶渊明  东晋

41.对有关语句的解读有误的是  

A.白露横江,水光接

这两句描绘出秋江月色的全景,表现了作者心境的旷达、宁静、快乐。

B.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作者意在说明学习基础不好,接受能力差的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也会学有所成。

C.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体现了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为会遭受统治阶级的批判迫害,但毫不畏惧,决心迎接斗争的思想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体现了当时清高的封建士大夫所共有的思想,表现出李白对人生的伤感和消极逃避的态度。

42.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孙膑减灶》一文记载了我国古代军事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

    B.《琵琶行》一文最精彩的是对音乐的描写,运用了摹音和比喻的手法。

    C.《进东阳马生序》以议论为主,适当穿插叙述和描写。   

    D.《滕王阁序》是一篇典型的骈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广为传诵的名篇。

4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古代一乘(辆)车驾四匹马.所以乘又作“四”的代称。

    B.古代凡重要器物制成,要杀生以祭,把血涂在上面,叫“衅”。

    C.“跽”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跪直身子。

    D.“谥”是古人死后,根据死者生前的事迹给予的表示褒贬的称号。


合计得分



题号











复查人



得分












上一篇:江苏省南通市2013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2013年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城市学校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城市学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城市学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城市学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城市学校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城市学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QQ:1191060874

 热门试卷

更多

 教学视频

更多教学视频

  • 新亚洲学校教学视频
    学科:数学 课程:打折销售 年级:初一 版本:2 教师:钟思宇
  • 松坪学校教学视频
    学科:数学 课程:你能证明它们吗 年级:初三 版本:2 教师:高增强
  • 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教学视频
    学科:数学 课程:指数函数 年级:高一 版本:3 教师:张超卫
  • 罗湖区翠园中学教学视频
    学科:语文 课程:点评高考作文 年级:高三 版本:人教版 教师:丁光辉
  •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学视频
    学科:语文 课程:论述类文本的阅读 年级:高二 版本:0 教师:王淑英
  •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视频
    学科:美术 课程:放飞的希望--风筝 年级:初二 版本:0 教师:李梦楠
  • 东湖中学教学视频
    学科:音乐 课程:走进合唱 年级:初二 版本:0 教师:金立
  • 罗湖区翠园东晓分校教学视频
    学科:科学 课程:认识简单机械 年级:初三 版本:浙教版 教师:胡观宏
关于我们 | 市场合作 | 建议反馈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深圳幼儿园 | 深圳小学 | 深圳中学 | 深圳大学 | 深圳培训 | 咨询 | 问题 | 讨论 | 百科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语作文 | 试卷 | 看书 | 招聘 | 教案 | 课本 | 课堂 | 听力

技术支持:www.szxuexiao.com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IE6以上 声明: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