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学校网首页 - 中学试卷 - 高三试卷 - 福建省福州市2013年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

高三试卷:福建省福州市2013年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

所属栏目: 高三试卷
【字号: 】【背景色 收藏此页】 【关闭
 关键字:
关键词:福建省福州市2013年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高中,高三下,语文,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答案,2013年,福建省,福州市试卷
摘 要:2013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2(1),长余佩之陆离。(屈原《离骚》)(2)故不积跬步,。(荀子《劝学》)(3),相逢何必曾相识!......
2013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完卷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2

(1)                   ,长余佩之陆离。(屈原《离骚》)

(2)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3)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5)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参考答案】

(1)高余冠之岌岌兮

(2) 无以至千里

(3)同是天涯沦落人

(4)多于在庾之粟粒

(5)山河破碎风飘絮

(6)弗之怠

(每处1分,凡错、漏、添字,该处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

西郊观桃花记(清)朱鹤龄    

  吾邑城隍偪,同“逼”仄,独西郊滨太湖,野趣绵旷,士女接迹。

    出西门约里许,为江枫庵。庵制古朴,开士对僧人的敬称指月熏修之所也。折而南一里,为石里村。桑麻翳野,桃柳缀之,黄花布金,温黂(fén)炙日麻子被日光晒得暖暖的。黂,麻子。昔嘉靖中,乡先生陆公居此地。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A 又南则桃花望,深红浅红、错杂如绣者,梅里村也。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犹见老干数百株,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里人种以桃,争红斗绯,缤纷馥郁,园田鸡犬,疑非人间。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

B 迤逦而行数百武,为朴园。园中有墩,可以四眺。隆万间,高士张朴所居。张工画,颇能诗。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日暮列炬前导,人折花一枝以归。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C 又南数十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有庵,庵名独木。万历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来,木广二十围。里人异之,锯为栋梁,结构具足,供大士菩萨其中。至此为桃花艳胜处。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为咏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之句。低回久之,庵而西,即太湖滨也。是日晴澜如镜,万顷无波。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

D  坐盘石,灌尘巾,意洒然适也。回首桃林,如霞光一片,与暮烟争紫,恨无谢脁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E吾因是有感矣:昔徐武宁之降吴江城也,其兵自西吴来,从石里村入此,青原绿野,皆铁马金戈蹴踏奔腾之地也。迄今几三百年,而谋云武雨之盛犹仿佛在目。经其墟者,辄寤叹彷徨而不能去,况陵谷变迁之感乎哉!计三四十年以来,吾邑之朱甍(méng)红漆的屋栋,指称豪门显贵的房舍相望也,丹轂(gǔ古)丹轂:红漆的车轂,指士大夫乘坐的车子接轸也,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

F孤臣之号,庶女之恸,南音之戚,至有不忍言者矣!惟此草木之英华与湖光浩皛,终古如故。盖盛衰往复,理有固然,彼名人显仕,阅时过时谢,而不能长享此清娱者,余犹得以樗栎(chùlì樗和栎,两种无用之材。比喻才能低下)废材,同“玩”,游赏郊原之丽景,延眺瞩于芳林。向之可感者,不又转而可幸也哉!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

    时同游者,周子安节,顾子樵水,余则朱长孺也。(摘自《愚庵诗文集》) 

【注】①开士:对僧人的敬称。②温黂(fén)炙日麻子被日光晒得暖暖的。黂,麻子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同“玩”,游赏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又南则桃花望         弥:满   

B.里人种以桃            易:改变                         

C.庵而西                循:寻找               

D.阅时谢                雕:通“凋”,凋谢

参考答案】选C (循:沿着)(3分)

3.下面句子能直接表达作者对“盛衰往复”的感慨的一组是 (3分)

① 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  

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

恨无谢脁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

A. 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⑤  D. ④⑤⑥

参考答案】选B2对梅里村的美丽太平景致的感慨。4写洞庭湖上的美景。5遗憾自己没有能力来写出此处的美景。)(3分)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西门之外一里左右是江枫庵,江枫庵南边一里左右是石里村,村里桃花遍野,绚丽夺目。

B.朴园的主人是能诗能画的张朴,徐县令与他相与甚欢,体现出徐县令的风流雅致。

C.建造独木庵的主要木料是从太湖漂来的一根巨木,所以取名为独木庵。此处的桃花最为好看。

D.此城经过历史变迁,昔盛今衰,只有草木湖光没有改变,让人无限感慨。

参考答案】选A(石里村漫山遍野的是桑麻,桃花只是点缀。)(3分)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3分)

【参考译文】

(1)知名人士常常聚集在树下喝酒赋诗,现在大部分的梅花接近枯萎。
(3分)(赋分点:觞、咏、就)

(2)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3分)

【参考译文】

(2)既然这样,那么这次游玩又怎么能没有记述呢?(3分)(赋分点:然则、兹、乌)

【参考译文】

我们这个地方城池逼仄,只有城西紧靠着太湖的地方,地势开阔,山野富有情趣,男女游客很多。

走出西门大约一里左右,有一座江枫庵,庵很古朴,是出家人修身养性的地方。从江枫庵向南走一里左右,是石里村。在遍野的桑树和麻之中,点缀着桃树和柳树,像金子一样的黄色的花开满山野,麻子被日光晒得暖暖的。在嘉靖年间,同乡陆公就曾经住在这里。陆公政绩出色,有声望,现在他所遗留下来的房子还在,但只剩下三间小听事厅了。

向南望去,满眼都是桃花,有深红色的、浅红色的,错落交织,就像是绣出来的,这个地方就是梅里村了。当地梅花很多,十年前,我还看过几百棵老梅花,知名人士常常聚集在树下喝酒赋诗,现在大部分的梅花接近枯萎。于是,村里人就改成种桃花,桃花盛开的时候,争红斗艳,色彩绚丽,香气浓郁,与田园、鸡犬共同构成的胜境,让人怀疑这里不是人间(而是仙境)。又何必一定要是武陵溪流旁边的那个地方才能够躲避秦朝的暴政呢?

蜿蜒前行几百步,是朴园。朴园中有块大石头,站在上面可以四处眺望。隆庆、万历年间,高雅脱俗的张朴就住在这里。张朴擅长画画,很会写诗。徐县令曾经因为要赏梅而来拜访他,屏退侍从,两人尽情的喝酒,太阳下山了就让人举起火把在前面引路,一人折了一枝梅花才回去。徐县令的风流雅致,太平盛世期间的事,现在再也没办法看到了。

向南再走几十步,有一座庵,叫独木庵。万历年间,太湖上忽然浮来一段巨大的梓木,它的直径有二十个人手拉手合围起来那么大。村民感到奇怪,就把它锯成栋和梁,屋子主要结构所需的木头就全部足够了,然后在庵中供奉菩萨。到这里是桃花最艳丽最好看的地方了。两岸几百棵的桃花倒映在水里,艳丽的桃花就像美女的笑面,又像喝醉酒的脸。暖暖的红晕让人陶醉,掉落的花瓣沾满了衣袖,因此而吟出唐朝人所写“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一句诗。在独木庵徘徊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沿着庵往西走,就是太湖之滨。那天天气晴朗,湖水如镜,万里水面没有一点波涛。远远地朝洞庭西山望去,雾气朦胧,忽明忽暗变化万状。坐在盘石上面,洗涤自己沾满灰尘的头巾,内心十分惬意。回头去看那一片桃林,就像一片霞光,与傍晚的烟云相互辉映,遗憾的是我没有谢朓那种让人惊叹的语言,来把这些景物描写下来。

因为这次的游玩,我颇有些感慨:想当时徐武宁攻克吴江城,他的兵马从西吴而来,从石里村进入此城。翠绿的原野,都是曾经金戈铁马往来驰骋的地方,到现在已经接近三百年了,而当时像云雨变幻一样的谋略、战事还仿佛就在眼前。经过那些废墟的时候,就会感慨彷徨而不想离开,更何况是山峰、山谷升降变换所带来的沧桑之感呢?三四十年来,我们县里有过许许多多的富贵人家,华丽拥挤的车辆,并肩而游玩的文人墨客,现在大多已经烟消云散,只能让人感慨和追想了。(只剩下)孤立无助的臣子的悲号、庶出女人的悲恸、南音的悲戚,甚至还有一些不忍心说出的事。只有草木的花朵与浩淼的湖光,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不会变化。大概盛衰会相互变换,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那些知名人士、达官贵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逝世了,不能长久地享受这种雅致脱俗的娱乐,而我这种像樗树、栎树一样的无用之才,还能到这风景宜人的西郊游玩,欣赏这无边的桃林美景。那么,刚才那些让人感慨的事,不是又可以转变而成为幸运的事吗?既然这样,那么这次游玩又怎么能没有记述呢?

当时一同去游玩的人,有周安节,顾樵水,而我是朱长孺。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0送路六侍御入朝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①桃花红似锦,生憎②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1)结合第一联和第二联,请简要分析作者送路六而内心悲愁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要点: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后会无期。(每点1分)

(2)诗中的风光是明艳的,而作者偏说“不分”“生憎”,此系运用何种手法?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2)乐景衬哀情。(1分)本诗通过红火的桃花、洁白的柳絮等意象描绘剑南的无边春色,(1分)反衬出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无尽哀愁。(1分)

(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8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不料竹斋又是这一手!大事却坏在他手里!”这段心理活动描写,是吴荪甫在接到公债市场失败的电话时的所思所想。“竹斋这一手”指的是杜竹斋乘吴荪甫孤注一掷压低价格之时大量买进公债。(《子夜》)

B、“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此段话是魏国大将陆逊大胜刘备之后,见临江有乱石堆,内含杀气,寻人相问,当地土人这样回答。(《三国演义》)

C、凤姐照脸一口吐沫啐道:“你尤家的丫头没人要了,偷着只往贾家送……这会子被人家告我们……”“这会子被人家告我们”是指凤姐唆使尤二姐已退婚的夫媚张华,状告贾府“强逼退亲,停妻再娶”。(《红楼梦》)

D、于是可怜的犯人面容柔和了。先前愤怒得全身抽搐,现在脸上浮现出奇异的微笑,温和、宽容、柔情,难以尽述。这里的“犯人”指的是卡西莫多,他受克洛德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失手被擒而受刑。以上这段文字叙述的正是他看见克洛德从远处走来,以为来了救星的情形。(《巴黎圣母院》)E、“也许她真的爱上西蒙松,根本不要我为她作什么牺牲;也许她仍然爱我,拒绝我是为我好。”聂赫留朵夫想,不禁感到害臊,他觉得自己脸红了。当玛丝洛娃告诉聂赫留朵夫自己决定跟西蒙松走的时候,聂赫留朵夫终于明白了她对前嫌依然耿耿于怀,因而感到害臊,并觉得自己脸红了。(《复活》)

参考答案】选BE(B陆逊为吴国大将而非魏国大将  E聂赫留朵夫终于明白了玛丝洛娃是不愿意“毁了”他的生活才这样决定的,而非“对前嫌依然耿耿于怀”。)(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8、简答题。(选择其中一题作答)(5分)

(1)阅读下面《家》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梅埋下头,她咬了咬嘴唇皮,额上的皱纹显得更深了。她慢慢地说:“我并没有恨过你,不过我害怕多跟你见面,免得大家想起以前的事情。”    “梅”嘴里的“你”指的是谁?“以前的事”又是什么事?

【参考答案】

(1)“你”指的是觉新。(1分)觉新与表妹“梅”青梅竹马,倾心相爱。(1分)因为觉新的继母与梅的母亲打牌起纠纷,亲事搁浅。(1分)他屈从于父命,用拈阄儿的方法定下和自己不认识的少女瑞珏结婚。(1分)而梅也含恨出嫁继而守寡。(1分)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他扫视了破旧、斑驳、土气的屋子)绷着脸说:“唉!乖乖,我当真是在葛朗台先生的府上吗?他当真做过索漠市长,是巴黎葛朗台先生的哥哥?” 

    以上对话的两个人是谁?“他”为什么来到葛朗台先生的府上?又受到葛朗台先生怎样的“款待”?

参考答案

(2)查理与拿侬。(1分)查理因为父亲生意破产打算自杀而被打发到葛朗台先生家。(1分)葛朗台拿乌鸦肉招待侄儿,(1分)不让拿侬在面包中加奶酪,(1分)阻止女儿为侄儿在咖啡里多放糖。(1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列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8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①(tiǎn 探取,获取)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窬②之类也。(《孟子·尽心下》)

【注】①餂tiǎn 探取,获取。②窬:从墙上爬过去。 (1)同样是“该不该说话”的问题,孔孟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述。(3分

【参考答案】

(1)同:该说的话一定要说,不该说的话不能说。(1分)异:孔子所说的“失”,是属于智慧问题;(1分)孟子所说的“言”,是属于道德问题。(1分)

(2)结合两选段,谈谈你对“道听途说,德之弃也”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2)没有根据的话,不经求证就传给他人听,是失德的,不符合正义的。(2分)君子只说该说的话。(1分)

【参考译文】

    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士人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是用言语来套取人;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是用沉默来套取人,这些都是钻洞爬墙的小偷行为。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5

治学当有忧乐情怀彭时代

    品格与情怀是治学的思想根基。一些学者之所以受到世人敬仰,不惟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更因其具有高尚的精神品格。学者高尚的精神品格有着丰富内涵,其中忧乐情怀是一个核心元素。

    忧乐情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精神,自古为学人所推崇。孔子高度赞扬其学生颜回的忧乐情怀。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在一般人看来,颜回的“忧”是“不堪之忧”。但对颜回来说,这种物质匮乏的“忧”是砥砺品格、完善自我、成就学业、成为圣贤的强大动力。颜回的即忧即乐、化忧为乐的情怀,体现了儒家学者安贫乐道、达观自信的精神境界。

    历代思想家、学问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拓展和深化了儒家忧乐情怀的内涵。一方面,“忧”从“忧道”、“忧政”升华到“忧民”、“忧国”、“忧天下”。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等诸多名言,莫不道出历代学者对家国、对黎民的责任与关爱。另一方面,“乐”也从最初的“父母俱在、兄弟无故”的天伦之乐发展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为人之乐,再到“君子乐得其道”的“得道”之乐,直至“乐以天下”的至乐。//宋朝范仲淹是古代忧乐情怀的集大成者,其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忧乐合一高尚境界的经典表述。其实,范仲淹还对天下与个人、“忧”与“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辨析:在天下与个人的关系上,他强调君子“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即要有大局意识和利他精神,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心系天下苍生,始终把国家兴亡、百姓疾苦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本意识;在忧与乐的关系上,他强调君子“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即在位时应为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而殚精竭虑,不在位时则应以天人合一、追求真理为快乐。

    通过梳理古代忧乐情怀的内涵及其演进过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忧乐情怀中的“忧”,并不是悲天悯人的感情宣泄,而是超越一己利益得失的担当精神、进取志向、整体观念、忧患意识;忧乐情怀中的“乐”,也不是满足个人物质欲望的快乐,而是一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一种先苦后甜、先人后己的成就感、责任感。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维系、传承、发扬,与存在这样一大批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安贫乐道、先忧后乐的士人学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士人学者的忧乐情怀可以给今天的学者带来许多启示。一方面,治学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特别要注重对重大现实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努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发展、人民幸福作贡献;另一方面,应以发现真理、传播真理为己任,以传播文明、资政育人为至乐,不为功名利禄所惑,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始终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真理。(摘自2012年11月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忧乐情怀”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忧乐情怀是治学的思想根基,是学者高尚精神品格的核心元素。

B、忧乐情怀体现了安贫乐道、达观自信的儒家学者精神境界。

C、忧乐情怀在今天表现为:“忧道”、“忧政”,“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D、忧乐情怀的“忧”是忧患意识,“乐”是先人后己的成就感、责任感。

【参考答案】选C。(“忧道”、“忧政”,“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是忧乐情怀早期的、最初的表现。)(3分 )

11、为什么说范仲淹是忧乐情怀的集大成者?(3分)

参考答案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忧乐合一高尚境界的经典表述。

②在天下与个人关系上,强调要有家国情怀和民本意识。

③在忧与乐关系上,强调要为民族、国家、百姓殚精竭虑,追求真理。(每点1分)

12、阅读全文,简述作者是怎样阐释“治学当有忧乐情怀”这一论点的。(3分)

参考答案

要点:

①忧乐情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精神,体现了儒家安贫乐道、达观自信的精神境界;

②忧乐情怀的内涵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深化;

③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维系、传承、发扬,与一大批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安贫乐道、先忧后乐的士人学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点1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20/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沼泽地(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 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 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末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摘自《当代学生》2011年12期,有删改)

13、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作者独具慧眼,从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发现了被参观者不屑一顾的杰作《沼泽地》。

B、无名画家故意用夸张的手法,以混浊的黄色来表现郁郁葱葱的草木,使他的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

C、记者对无名画家及其画作的评价显示了他的优越感,他认为画出这种颜色的画的人是疯子,活着也等于死了。

D、本文通过记者和“我”的对话交代了无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以及这幅画得以展出的原因。

E、本文用逐层深入的写法。作者三次对画作认真欣赏,不断加深对画作的认识,最终确认它是杰作。

【参考答案】选BD。( B.“故意用夸张的手法”说法有误,这只是作者的一种推测。 D.“交代了无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所指范围太大,只是介绍了画家和这幅画作有关的部分信息。) (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14、文中几次写到记者的笑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要点:①记者的笑表现他的优越感。②也表现他的浅薄无知。③对作者认识画家和画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④从侧面衬托了画家的伟大和画作的杰出。(每点1分)

15、结合文本,说说篇末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6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幅画与众不同,它用混浊的黄色来表现郁郁葱葱的草木。画作精细逼真,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真实形态。

示例二:这幅画给人强烈的震撼,使“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

示例三:这幅画体现了无名画家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表现了他内心可怕的焦躁与不安,他是拼尽自己的生命来创作的。
(可以从任一角度入手,展开阐释,言之成理即可。6分)

补充1.文中说“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其中蕴蓄着的“一股可怕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画中的泥土精细而逼真,使人联想
(2)草木郁郁葱葱,着色奇异,使人产生悲壮激情
(3)作品给人强烈的印象。

2.“记者”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身材魁梧,追求时尚,缺乏艺术鉴赏力,世俗、浮浅而又直爽。借记者的口吻来介绍画家,推进情节的发展;记者对画作的评价,反衬出画家的艺术追求,有利于深化主题。

3.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一幅题为“沼泽地”的油画展开的,提示故事内容;象征画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险恶环境,更好地表现画家执着的艺术追求;表达艺术家在严酷的现实中要保持独特个性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深化作品主题。

4.“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别是什么?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第一次含意是:油画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第二次含意是:在艰难的处境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人生追求的作品更是杰作。

  参考要点: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给人深刻的印象;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有着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个性;能够给人带来激情和心灵的震撼,让人从中得到启迪。(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他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 谢志浩

  陈岱孙1900年农历闰八月二十七,出生于福州文儒坊簪缨之家。祖父陈宝璐为光绪十六年进士,伯祖父陈宝琛同治七年进士,乃末代帝师,外祖父和舅父为驻外使节,英语娴熟。深厚的家学渊源,陈岱孙耳濡目染,中学、西学的根基,自然十分扎实。

  1918年,陈岱孙考入清华高等科,经过两年的埋头苦读,放洋游美。进入哈佛大学经济系,经过导师卜洛克先生特别推荐,陈岱孙得以在校图书馆书库,使用小隔间,发奋苦读,废寝忘食。1926年3月,博士论文《马萨诸塞州地方政府开支和人口密度的关系》通过答辩。

  1927年夏,得到母校聘书,前往经济系任教,开始了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清华岁月。在清华任教之初,承担《财政学》、《经济学概论》、《经济学说史》三门课程,立志谋求“学术独立”,内心存在强烈的愿望,使用中文上课。这在当时,除了社会学系的陈达先生,尚不多见。作为坚韧的爱国主义者,陈岱孙特别厌恶中英文夹杂使用,认为那是一种殖民地的心态。所以,除了为一班旧制学友用英语讲授外,全部使用中文授课。这对于英语出口成章的陈先生来说,殊非易事!

  听过陈先生讲课的学生,对先生的讲课风格,赞不绝口,无不认为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据西南联大的学生陈维仁回忆,每当回忆起西南联合大学,都要想到陈岱孙先生的课堂。

  他走上讲台,先是放下包,转身在黑板上用英文写下所讲的题目,然后再转过身来解开金光闪闪的手表放在讲桌上,便开始讲课。陈先生讲课深入浅出,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且没有一句费话,一直到最后一句话讲完,恰好下课的钟声也响了。如果陈先生讲课结束钟却没有响,那一定是钟出了毛病。至今每次回想起听陈岱孙讲课,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先生惜墨如金,留下的著作并不多,但,遣词造句,字斟句酌,议论风生。邹恒甫,也认为,陈岱孙的著作给人以美的享受。

  陈先生认为自己做不到“胁肩谄笑”,所以,一辈子乐育英才;但是,陈先生并不是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而是处事干练,人情练达。

  随着院系调整,陈先生离开了清华园,短暂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任教,追随好友叶企孙、金岳霖、周培源,于1953年来到了毗邻清华的燕园,担任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

  由清华到燕园,地理距离也就数里而已,但是,陈先生开始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化的艰难转型,可谓漫长的跋涉。曾有二十年的时光,陈先生不写一篇文章,晚辈任继愈投以钦敬的目光,这里面,有着太多历史的感慨!

  晚岁的陈岱孙,由镜春园迁徙到燕南园55号,九十五岁依然主持博士生的毕业答辩,回首平生,老先生认为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教书。

(摘自2011年4月21日《新京报》,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关介绍陈岱孙的出身,是为了说明由于他的家学渊源,他的学问根基十分扎实。

B、在介绍陈岱孙的求学经历时,突出了他的发奋苦读,废寝忘食。体现了他笨鸟先飞的精神。

C、文中引用西南联大学生陈维仁对陈岱孙先生的课堂回忆,使文章更真实感人。

D、陈岱孙受聘清华任教一辈子,一人教三门课程,不辱使命,为清华大学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精力。

E、陈岱孙认为自己做不到“胁肩谄笑”,所以乐育英才,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参考答案BD ( B.“体现了他笨鸟先飞的精神”纯属无中生有。D.“受聘清华任教一辈子”有误,他先在清华,后还到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北京大学任教过。)(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14、陈岱孙教书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用中文授课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口若悬河,头头是道,没有废话。上课时间把握准确。(每点1分)

15、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里面,有着太多历史的感慨”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钦敬。陈岱孙20年不写一篇文章,专注于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化的艰难转型,忘我、无私,令人佩服。

 示例二:遗憾。陈岱孙本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经济学领域中有更高建树,也可以著书立说,但为了教书他都放弃了,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

(可以从任一角度入手,展开阐释,言之成理即可。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5

16、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8分)

(1)找出下面文字中的3处语病,先写出病句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3分)

提倡说普通话不等于要废除方言,方言是储存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语言仓储。如果不用福州话唱闽剧,而要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来唱,那么福州地域文化还能保留多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方言存在不是一件坏事,所以它保存了当地原生态文化。

序号

修改












参考答案(1)

序号

修改



“仓储”改“仓库”(“仓储”是动词,搭配不当)。



“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删去“全国通用的”(句子成分赘余)。



“所以”改“因为”(关联词用错,因果关系颠倒)。
(每项一一相对得1分)

(2)请将下面的文字改写成一个陈述语气的句子,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3分)

    这榕树,这故乡的榕树,这迎着江风的榕树,这晕染出一片苍翠的榕树,千百年来,是在等待什么呢?

【参考答案】(2)这千百年来(1分)迎着江风晕染出一片苍翠的故乡榕树(1分),不知在等待什么。(1分)

(3)调整语序后,使下列句子语意连贯的一组是(2分)

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万象的一点中,定可窥见宇宙整体

这就是西方人所说的“一粒沙里见世界”和孟子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

万象则是这整体的多样而统一的诸象而森罗的万象,只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

A、①③②④⑤   B、①④②⑤③   C、②①③⑤④   D、②④③⑤①

参考答案B(2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报道,读10本学校推荐的名著并通过考试,可以得到两个学分——这是西南大学推行的一项新规定。这个规定一经颁布,就引发了争议,赞成者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对于西南大学的这项新规定,即将成为大学生的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不少于100字。) 

【参考答案】

示例一:用“读名著拿学分”来激励学生读名著,很有意义。(1分)

其一:名著不仅是精美的文学大餐,更饱含历史、社会等综合素养。让名著走进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使之更加奋发向上。(2分)

其二:读书也需要刺激,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读书中尝到甜头,既读了名著又拿到学分,这样读书兴趣就能不断提高。(2分)

示例二:“读名著拿学分”带有强制性质,不宜提倡。(1分)

其一:古今中外名著浩如烟海,10部名著难以囊括。各人读书的兴趣爱好不同,强制性“推荐”易使人产生抵触情绪。(2分)

其二:被动读书,味同嚼蜡,徒有形式,难收实效。应提倡自由阅读,阅读量达到要求即可,检测手段可以多元化,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阅读名著的习惯。(2分)(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五、写作(70分)/55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有个小男孩生日时收到一样礼物——一面小鼓。他很喜欢,每天不停地敲打着,吵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一段时间后,大人们都非常气愤地对他说:“不要再敲了,我们受不了了!”然而他不仅不听,反而越来越有干劲,每天敲鼓的声音更大了。一天,邻居中的一个叔叔找到小男孩,轻声对他说:“你这么喜欢这个鼓,难道不想看看鼓里面到底有什么吗?何不打开来看看?”从此,邻居们再也听不到吵闹的鼓声了。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我的这是一则叙事类的材料,可用对象分析法:从小男孩的角度:他有哪些表现?开始——不听劝告,自私无礼,缺少公德,固执;(我对这小孩也有了)后来——又轻信,幼稚无知。为什么再也听不到吵闹的鼓声了?——鼓被打开了,不能再敲打了。——由此可知这是一个任性、有爱好的还不懂事的孩子。(此时,我对这小孩萌生了怜悯之心。)——可深入探究:造成小孩如此性格、品德的原因是什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问题。从大人、叔叔的角度:再看看大人的表现,可知他们的教育太简单粗暴了——骂斥不听,就用哄骗,他们并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的爱好,去教育孩子的无知,反而是一味的禁止、扼杀,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只能是扭曲成长。鼓声是没有了,大人们也许是省心了,可那孩子呢?好不容易有个爱好,那个叔叔竟如此温柔”(“轻声”)地进行哄骗(甚至可以说是阴险的手段对待一个还不大懂事却充满好奇的孩子),这将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灵伤害啊!——大人们,已经给孩子带去了多么不良的示范!——教育一定要讲究方法,要懂得正确的引导。——大人们要多反省啊!教育要委婉,要尊重、保护孩子的爱好,而不是相反从小孩大人、叔叔关系的角度:要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沟通……我认为重点应放在大人所作所为对孩子的影响上,不能一味地教育孩子。



上一篇:2013年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徐州六校)
下一篇: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四科联赛试卷(沛县)

城市学校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城市学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城市学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城市学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城市学校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城市学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QQ:1191060874

 热门试卷

更多

 教学视频

更多教学视频

关于我们 | 市场合作 | 建议反馈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深圳幼儿园 | 深圳小学 | 深圳中学 | 深圳大学 | 深圳培训 | 咨询 | 问题 | 讨论 | 百科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语作文 | 试卷 | 看书 | 招聘 | 教案 | 课本 | 课堂 | 听力

技术支持:www.szxuexiao.com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IE6以上 声明: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