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校网为您提供《溪音》序|朱仕琇|明清散文集萃|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_高三语文,本试卷满分22分,考试时间20分钟!
*试题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学们及时观察做题结果!
杨林溪水出百丈岭。岭界于南丰、建宁二邑。水初出,小泉也。南迤十里,合众流,溪口扼之,水始怒,轰豗日夜,或作霹雳声。人立溪上,恒惴憟。稍南益夷,临溪居人亦益众。未至杨林数里许,水遂无声。然溪道益回多曲,里人名之曰巧洋。建宁方言,呼水曲曰洋。
杨林在巧洋南三里,溪水三面抱村如环。筠园①世居其地。村多杨木,故曰杨林。而溪上群山,多松槠,杂他果卉,弥望郁然。中夜风雨四至,水潦声与群木声相乱,悲壮激越,中杂希微,如钟鼓既阕而奏管弦丝竹之音。时或晨雾淅沥,居人未起,箨陨沙颓,萧屑有无②。缘溪独游,其听转静。至于春秋朝夕虫鸟之号,平林幽涧樵采之响,里巷讴吟和答,舂抌机杼,鸡犬之鸣吠,远近断续,随风高下,一切可喜可愕之音咸会于溪。筠园家溪上,授徒溪西之草堂,往来溪侧,辄闻溪音,感而写之,于是其诗愈富。
筠园方壮时,以诗名天下。尝游太学,观京师之巨丽。所涉黄河、长江,湠漫汹涌,骇耳荡心,足以震发诗之意气。顾以不得志,困而归。年几五十,回翔溪上,其诚有所乐耶?昔之学艺者患志不精,乃窜之无人之地以求其所为寂寞专一者,一旦得之,遂能役物以明其志。今溪之幽僻而筠园乐之,意岂异此耶?
余尝序筠园诗,以为得高岸深谷之理。今读所补琴操古歌,益渊䆳,正变备具。至效陶诸什③,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而不可知也。其涵澹萧瑟④,抑亦得于溪之所助者多也。
昔孔子教人学诗之旨,审于兴、观、群、怨,而末不遗夫名物。筠园诗益富,不自名,归功于溪,集既成,以是名篇,故余得详其原委云。
【注】①筠园:《溪音》的作者朱仕玠,筠园是他的号。②有无:似有似无。③效陶诸什:仿效陶渊明的作品。④涵澹:涵养淡泊。萧瑟:寂寞凄凉。这里指不慕名利,自甘寂寞。
《溪音》序
[清]朱仕琇
杨林溪水出百丈岭。岭界于南丰、建宁二邑。水初出,小泉也。南迤十里,合众流,溪口扼之,水始怒,轰豗日夜,或作霹雳声。人立溪上,恒惴憟。稍南益夷,临溪居人亦益众。未至杨林数里许,水遂无声。然溪道益回多曲,里人名之曰巧洋。建宁方言,呼水曲曰洋。
杨林在巧洋南三里,溪水三面抱村如环。筠园①世居其地。村多杨木,故曰杨林。而溪上群山,多松槠,杂他果卉,弥望郁然。中夜风雨四至,水潦声与群木声相乱,悲壮激越,中杂希微,如钟鼓既阕而奏管弦丝竹之音。时或晨雾淅沥,居人未起,箨陨沙颓,萧屑有无②。缘溪独游,其听转静。至于春秋朝夕虫鸟之号,平林幽涧樵采之响,里巷讴吟和答,舂抌机杼,鸡犬之鸣吠,远近断续,随风高下,一切可喜可愕之音咸会于溪。筠园家溪上,授徒溪西之草堂,往来溪侧,辄闻溪音,感而写之,于是其诗愈富。
筠园方壮时,以诗名天下。尝游太学,观京师之巨丽。所涉黄河、长江,湠漫汹涌,骇耳荡心,足以震发诗之意气。顾以不得志,困而归。年几五十,回翔溪上,其诚有所乐耶?昔之学艺者患志不精,乃窜之无人之地以求其所为寂寞专一者,一旦得之,遂能役物以明其志。今溪之幽僻而筠园乐之,意岂异此耶?
余尝序筠园诗,以为得高岸深谷之理。今读所补琴操古歌,益渊䆳,正变备具。至效陶诸什③,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而不可知也。其涵澹萧瑟④,抑亦得于溪之所助者多也。
昔孔子教人学诗之旨,审于兴、观、群、怨,而末不遗夫名物。筠园诗益富,不自名,归功于溪,集既成,以是名篇,故余得详其原委云。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
【注】①筠园:《溪音》的作者朱仕玠,筠园是他的号。②有无:似有似无。③效陶诸什:仿效陶渊明的作品。④涵澹:涵养淡泊。萧瑟:寂寞凄凉。这里指不慕名利,自甘寂寞。
参考译文
杨林的溪水出自百丈岭。这岭在南丰与建宁二县的交界处。水刚流出来时,是一道小泉。向南斜行十里左右,汇合了许多小河的水,由于溪口狭小阻塞,水变得气势汹涌起来,日夜不停地轰响,有时响如霹雳。人站在溪岸上,常常感到恐惧战栗。稍南,水平缓一些,临溪居住的人也就多起来。离杨林只有几里了,那水便无声无息了。然而溪道却更加回绕,多弯曲,村里人称它为巧洋。建宁的方言,称水曲为洋。
杨林在巧洋南面三里处,溪水像环一样三面环抱着村庄,筠园世代居住在这个地方。村子里多杨树,所以称为杨林。而溪上群山,多松树槠木,间杂着其它花卉果实,远远望去郁郁葱葱。半夜风雨从四面来,地上的流水声与众树木的声音相互交杂应和,悲壮高亢,清远之中,夹杂着一种空虚寂寥、似有似无的音响,好像是钟鼓的声音完结了而继以管弦丝竹声音一样。有时或者早上的露水淅淅沥沥,村人还未起床,笋壳丢下,泥沙坍塌,那声音萧疏细微,似有似无。沿着溪水独自游览,听起来转觉静寂。至于春秋早晚,虫鸟的呜叫声,树林深涧樵夫砍树的声音,里巷中讴歌吟诵互相和答的声音,舂米织布的声音,鸡鸣狗叫的声音,远远近近,断断续续,随风高下,一切使人可喜可愕的声音都在溪口里聚集。筠园的家建造在溪口上,他在溪西的草堂教书,来来往往于溪畔,常常听着溪音,一有感触便写出来,于是他的诗作也就多了起来。
筠园在壮年时,他的诗就名满天下。曾经在太学游学,观赏过京师的伟丽。他经涉过黄河、长江,江流河水壮阔无际,汹涌澎湃,惊耳荡心,足以奋发他诗的意气。只是因为不得志,处境艰难而回到家里。年纪将近五十了,徘徊在溪上,他确实有快乐吗?从前学艺的人担忧志趣不专不精,于是跑到没人的地方,来求他所谓的寂寞专一。一旦得到这种境界,就能借助山川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志。现在处在幽僻的溪畔,筠园却以之为乐,他的意趣难道和这有什么不同吗?
我曾经为筠园的诗集写过序言,认为他的诗风雄浑深得高岸深谷的理趣。现在又读所补的琴曲、古歌,更加渊懿深远,正体变体各种风格全都具备。至于仿效陶渊明体各篇,那简直是无怀氏、葛天氏的遗风。他阅历世事越来越深,日日涵养自己的志趣,走古人的路,几乎是只往前行,不管它至于何处,他的诗有涵养能超脱,无人间烟火气,或者是由于得到溪的帮助很多啊!
从前孔子教人学诗的主旨,在于明白兴、现、群、怨,而在小的方面要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筠园的诗作更丰富了,不让自己扬名,却归功于溪水,诗集编成后,拿“溪音”作篇名,因此我得详详细细地叙述它的本末。
-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里人名之曰巧洋 名:称呼
- B:筠园家溪上,授徒溪西之草堂 家:定居
- C:尝游太学,观京师之巨丽 游:游览
- D:余尝序筠园诗,以为得高岸深谷之理 序:给…写序言
- 答案为:C
注:游:游学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然溪道益回多曲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B:筠园世居其地 尔其无忘乃父之至
- C:而溪上群山,多松槠 人不知而不愠
- D:以诗名天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答案为:A
注:A,转折关系连词,然而;B,代词,这个;表肯定的语气词,一定;C,并列连词,不译;转折连词,却;D,介词,凭借;目的连词,相当于“而”,来。 -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溪音的一组是( )
①轰豗日夜,或作霹雳声
②溪水三面抱村如环
③然溪道益回多曲
④如钟鼓既阕而奏管弦丝竹之音
⑤平林幽涧樵采之响
⑥今溪之幽僻而筠园乐之 (本题分数:3分) - A:① ② ⑥
- B:① ④ ⑤
- C:② ③ ④
- D:④ ⑤ ⑥
- 答案为:B
-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朱仕玠热爱生活,不屈命运。他定居于溪畔草堂,欣喜于天籁之音,并把这种感受诉诸笔端,以期施展抱负。
- B:朱仕玠志趣高雅,心怀坦荡。他沉浸在幽静的溪畔,涵养志趣,追慕陶渊明,赏景赋诗,忘却世俗,乐在其中。
- C:朱仕玠名满天下,怀才不遇。他年轻时曾游历京城,足迹遍及长江黄河,但最终未施展抱负,后来退居杨林。
- D:本文写景生动,寓理于景。文章描写了动人的溪音,表现了它对朱仕玠的影响,也含蓄地点出了朱仕玠创作的源泉。
- 答案为:A
-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以不得志,困而归。 (本题分数:3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参考答案为:
但是因为不得志,处境艰难而回到家里。
注:“顾”、“困”及句意各1分,共3分 - (2)今溪之幽僻而筠园乐之,意岂异此耶? (本题分数:3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参考答案为:
现在处在幽僻的溪畔,筠园却以之为乐,他的意趣难道和这有什么不同吗?
注:“乐”、“异”及句意各1分,共3分 - (3)筠园诗益富,不自名,归功于溪,集既成,以是名篇。 (本题分数:4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参考答案为:
筠园的诗作更丰富了,不让自己扬名,却归功于溪水,诗集编成后,拿“溪音”作篇名。
注:“益”、两个“名”及句意各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