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校网为您提供《贞观政要·安边》|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_高三语文,本试卷满分20分,考试时间20分钟!
*试题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学们及时观察做题结果!
贞观四年,突厥颉利为李靖所击败,其部落多来归降。诏议安边之策。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太宗从之。
秘书监魏徵曰:“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破败,此是上天剿绝。陛下以其为降,不之诛,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弃而不纳,非天子之道,臣愚亦谓不可,宜处之河南。”魏徵曰:“晋代有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听其言,数年之后,遂倾漉、洛,前车之鉴也。陛下必用彦博言,遣居河南,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彦博又曰:“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
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有也。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且万家。
贞观四年,突厥颉利为李靖所击败,其部落多来归降。诏议安边之策。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太宗从之。
秘书监魏徵曰:“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破败,此是上天剿绝。陛下以其为降,不之诛,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弃而不纳,非天子之道,臣愚亦谓不可,宜处之河南。”魏徵曰:“晋代有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听其言,数年之后,遂倾漉、洛,前车之鉴也。陛下必用彦博言,遣居河南,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彦博又曰:“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
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有也。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且万家。
(《贞观政要·安边》,有删改)
【参考译文】
贞观四年,突厥颉利(可汗)被李靖打败,颉利统属的部落很多都归顺了大唐,于是,唐太宗下诏讨论安定边境的政策。中书令温彦博建议说:“请在黄河以南地区安置突厥人,(这样做),既能够把他们当作中原的屏障,同时又不让他们远离本土、不改变他们的习俗,(以便)趁机安抚他们。一来可充实空虚的边塞,二来可体现朝廷对他们没有猜疑之心。”太宗对温彦博的建议很是赞同。
秘书监魏徵却坚决反对说:“匈奴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像这样惨败过,这是上天要诛杀他们。陛下鉴于他们乃主动受降,因此没有将他们处死。依臣之见,应当把他们发配到黄河以北地区,让他们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陛下如今让他们在中原内地居住,并且降兵达几万,乃至十万之众,几年以后,他们的人数还会成倍增长,让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将来可能会成为心腹之患,所以千万不可把他们安置在黄河以南。”温彦博反驳说:“天子对于万事万物,只要归顺,都应该收养。如今突厥兵败,余部前来归降,如果陛下对他们弃置一边不接纳他们,这不是天子的做法。我虽愚钝也认为陛下不应采取抑制少数民族的政策,而应把他们安置在黄河以南地区。”魏徵据理力争地说:“晋朝取代魏国的时候,胡部落常常在周边地区活动,江统劝说晋武帝把他们逐出塞外,晋武帝不听,几年之后,胡部落势力大增,将很多地方据为己有,前车之鉴不远。陛下如果采纳温彦博的意见,让他们在黄河以南地区居住,就是所说的养虎给自己留下祸患。”温彦博又说:“我听说,圣人之道无不通达。突厥的残余部落,把性命交付给我们(归顺我们)。(我们)把他们安置在中原内地,并传授给他们礼教法令,选拔他们的首领,派卫兵驻守那里,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这有什么可担忧的呢?稍停片刻,他继续说道:“隋文帝兴师动众,耗尽了国库,扶持突厥可汗,让他回到旧地,后来可汗背信弃义,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现在,陛下仁慈宽厚,听凭他们的意愿,无论是河南、河北,任由他们选择居住的地方,突厥部落众多,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酋长,他们内部不统一,力量分散,怎么会对我们中原政府危害呢?”给事中杜楚客与温彦博同一阵线,说:“北方异族人面兽心,难以感化,用武力容易使他们臣服。现在让他们的部落散居在黄河以南,靠近中原政府,长此以往,必有祸患。至于隋炀帝在雁门关被困一事,虽是因为突厥背信弃义所致,隋炀帝昏庸无道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原因为这件事衰败灭亡,怎能归咎于中原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扶持政策?少数民族不会扰乱华夏民族,这是先哲们总结的经验。让快要死亡的人活下去,让行将灭绝的东西延续下去,这是古代圣贤通行的原则。臣恐怕如果不遵照古训,大唐将难以长久啊!”唐太宗听后,唐太宗赞同他的意见,(于是对少数名族)采取怀柔政策,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后来唐太宗采纳温彦博的政策,从幽州至灵州,设置了顺、佑、化、长四州安置归顺的突厥部落,从这以后,到长安定居的突厥人达万家之多。
- 1.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一则实空虚之地 实:充实
- B:文中的“河北”“河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大致等同于今天的河北省和河南省。
- C:江统劝逐出塞外 劝:劝说
- D:“者”作为文言虚词,主要用作代词、助词和语气词,在本文中的“者”都是用作代词。
- 答案为:C
注:解析:“劝”是“劝说”的意思。注意在这里不是“劝学”之“劝”。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本题分数:3分)
- A:①突厥颉利为李靖所击败 ②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
- B:①且今降者几至十万 ②其人居长安者且万家
- C:①陛下以内地居之 ②突厥余魂,以命归我
- D:①天子之于万物也 ②何患之有
- 答案为:C
注:解析:A项前一个“所”为助词,与“为”构成“为……所”结构,共同表示被动;后一个“所”助词,置于动词之前,表示……的人、……事物(情况)、……的地方,这里是指……事物(情况)。B项前者是连词,“并且”;后者是副词,“将要”。C项都是介词,“把”;D项前者是结构助词,置于主语和介宾词组(后置状语)之间,表示强调介宾词组,不译;后者标志性助词,作为提宾标志,不译。 -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
- B: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
- C: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
- D: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
- 答案为:B
-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对于如何安置受降的突厥部落,朝中大臣温彦博和魏徵针锋相对,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 B:魏徵认为匈奴能够主动投降是因为匈奴自古以来从未这样惨败过,把匈奴安置在内地,不如把他们发配到黄河以北地区,让他们原地居住以绝后患。
- C:温彦博认为把突厥人安置在内地,传授给他们礼教法令,选拔他们的首领,派遣他们守卫京师,他们就会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
- D:隋炀帝被困雁门关,杜楚客认为不仅因为突厥背信弃义,隋炀帝昏庸无道也是重要的原因。
- 答案为:C
注: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把握能力。C项涉及的相关句子为“苍既罢,……为卫士令。”是“(朝廷)派卫兵驻守那里”,而不是“派遣他们守卫京师”。 -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破败,此是上天剿绝。 (本题分数:2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参考答案为:
匈奴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像这样惨败过,这是上天要诛杀(他们)。
注:给分点:判断句,这是……;省略宾语“他们”。 - (2)陛下必用彦博言,遣居河南,所谓养兽自遗患也。 (本题分数:3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参考答案为:
陛下如果采纳温彦博的意见,让他们在黄河以南地区居住,就是所说的养虎(野兽)给自己留下祸患。
注:给分点:必,如果;省略宾语“之”;状语后置句; - (3)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有也。 (本题分数:3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参考答案为:
唐太宗赞同他的意见,(于是对少数名族)采取怀柔政策,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注:给分点:宾语前置句;务,采取……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