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学校网首页 - 中学试卷 - 初三试卷 - 2013年四川省四校联考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自贡市高新区)

初三试卷:2013年四川省四校联考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自贡市高新区)

所属栏目: 初三试卷
【字号: 】【背景色 收藏此页】 【关闭
 关键字:
关键词:2013年四川省四校联考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自贡市高新区),初中,初三下,语文,中考,模拟考试,答案四川省,自贡市,高新区,2013年试卷
摘 要:四川省自贡市高新区2013年九年级四校联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1-5页)为选择题,第ii卷(5-8页)为各类题型。9-12页为第ii卷答题卷。2、答第i卷时,每......
四川省自贡市高新区2013年九年级四校联考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1-5页)为选择题,第II卷(5-8页)为各类题型。9-12页为第II卷答题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第II卷时,按题号顺序,用蓝、黑笔芯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试题答案和作文全部做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项是(    )

A. 梵高(fán  恣睢(zīsuī)  磕磕绊绊(kē pàn)迤逦(yílǐ)

B. 鹿砦(zhài 脚踝(huái  韬光养晦(tāo) 滂沱(pāng

C. 追溯(shù)  琥珀(hǔbò)  分外妖娆(fèn ráo) 造诣(yì)

D. 濡湿(rǔ)  花萼(è)  卞和之玉(biān) 舐犊情深(sh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谩骂  蛊惑   弄巧成拙    不言而喻

B.典藉  糟粕   稍纵既逝    分道扬镳

C.琐屑  熟稔   容光焕发    世外桃园    

D.坦露  妥贴   人情事故    首当其充

3、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隅而泣:面对着墙角哭泣,后形容孤独绝望,十分悲伤。

B.我行我素:照着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素:平常

C.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洋洋,众多、丰富。

D.同捐前嫌:共同捐献过去的嫌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

B.积累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积累的飞跃。

C.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能力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

D.翻开诗人卷著,我们处处听得雨景,看得雨声,品得雨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今,我们应提倡一种道德化的活。                 。认识生命,诠释生命,不仅仅是科学家或现代医学的任务,更是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与生俱来的责任。

①  道与德不符    ②  德者,人之道也,是人事兴亡替易的道理   ③  德与道相悖  ④  道者,天之道也,是宇宙万物生发运化的总规律  ⑤  生活就会走向荒谬,身体也自会有报应   ⑥  天人不能相应

A. ①③⑥⑤④②                    B. ②④⑥①③⑤

C. ④②①⑥③⑤                    D. ③⑤①⑥④②  

6、唐代诗人宋之问夜游杭州灵隐寺,只见寺内月光皎洁,松筠与泉石互映,树影婆娑,但觉秋气逼人。宋之问微有寒意,心有所触,吟一句:岭边树色含风冷。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

A.黄花有意候重阳   B.石上泉声带雨秋   C.山静无人水自流   D.园中阵阵催花雨

7、下面文中标有序号的四个句子,其中与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不一致的一项是(   )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①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②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③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④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A、①句      B、②句       C、③句    D、④句

8、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报讯  近日,湖南省省文化厅公布了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韶山山歌作为湘潭地区唯一新增项目入选。韶山市正式公布韶山山歌传承人毛爱霞和毛继余为韶山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传韶山因舜帝南巡奏韶乐,“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而得名。在历史的长河中,温和柔美的“韶乐”与当地民风逐渐相融合,从而产生了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的韶山山歌。5月23日,记者来到韶山乡韶山村虎形组,找到了慕名已久的山歌传承人毛爱霞和毛继余两位老人,亲耳聆听了他们的演唱,歌词朴素,曲调优美,令人叫绝。

近年来,韶山山歌面临失传的危机,引起了韶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韶山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同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普查代表性传承人34位,整理收集歌曲236首,歌词5000多字,并组织山歌能手进行试点教学。2008年韶山市成功举办了首届韶山山歌大赛,次年韶山山歌又在湖南省艺术节中获得银奖。2011年,韶山市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向省文化厅提交了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报告。

A.韶山山歌入选省级“非遗”     B.韶山山歌曲调优美,令人叫绝

C.韶山山歌获得银奖     D.韶山山歌面临失传

9、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B. 《朝花拾夕》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里边叙述了许多关于少年时代的往事,全书带有童话寓言式梦幻般的色彩。

C. 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 法国青年作家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记载了痛苦和磨难造就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丰功伟绩。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0—13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的《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的古诗走向格律体的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和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发展各展所长,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也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lǜ)乎。”具体地说,这个特性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到重摹像,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体,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于是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0.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 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 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规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 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上,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11.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一句中的“主要”从范围上加以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它们互相补充发展各展所长,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句中的“它们”指代的是“ 自由体和格律体”

C、“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句中的“二者”指代的是“性情和声色的统一”

D、“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句中的“这个转变”指的是“从重性情到重声色”。

1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 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 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 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像,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1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歌能够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 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阶段也就不足为奇了。

C. 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4、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致:取得,这里指买到。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交往,外出求学。

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被褥

D、腰白玉之环              腰:这里是“腰上系着”的意思。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宋何罪之有 (《公输》)

B、①以中有足乐者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

D、①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16、对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援疑质理                 译文: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B、德隆望尊                 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大,受人尊重。   

C、负箧曳屣                译文:背着书箱,拖着鞋。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

17、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文章三段文字内容环环相扣,前两段通过对比阐发主旨,第三段紧扣“赠序”文体特点,说明写作意图。

C.全文采用现身说法,作者用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选文第一段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上一篇:201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高安市)
下一篇: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历城区)

城市学校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城市学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城市学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城市学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城市学校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城市学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QQ:1191060874

 热门试卷

更多

 教学视频

更多教学视频

  • 莲花中学教学视频
    学科:科学 课程:粗盐提纯 年级:初三 版本:1 教师:胡苏
  • 深圳中学教学视频
    学科:体育 课程:羽毛球基本技术 年级:高二 版本:粤教版 教师:周平
  • 笋岗中学教学视频
    学科:语文 课程:车窗外(复赛) 年级:初一 版本:1 教师:张倩倩
  • 宝安区翻身实验学校教学视频
    学科:历史与社会 课程:学习改变命运 年级:初一 版本:人教版 教师:张利红
  • 横岗高级中学教学视频
    学科:化学 课程:离子反应 年级:高一 版本:1 教师:容鸣柳
  • 莲花中学教学视频
    学科:科学 课程:植物的一生 年级:初一 版本:5 教师:姚永恒
  •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教学视频
    学科:化学 课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年级:高二 版本:1 教师:田兴乐
  • 大望学校教学视频
    学科:科学 课程:牛顿第一定律 年级:初三 版本:5 教师:贺建军
关于我们 | 市场合作 | 建议反馈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深圳幼儿园 | 深圳小学 | 深圳中学 | 深圳大学 | 深圳培训 | 咨询 | 问题 | 讨论 | 百科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语作文 | 试卷 | 看书 | 招聘 | 教案 | 课本 | 课堂 | 听力

技术支持:www.szxuexiao.com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IE6以上 声明: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