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诗文阅读能力展示(17分)
(一)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12-13题。(4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词人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引出对昔日军旅生活的回忆,接着依次描绘了
、演奏军乐、 和战马奔腾,霹雳弦惊的战争场景。(2分)
13.下列对辛弃疾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这首词将现实与梦境融为一体,富有浪漫色彩。
B.词最后一句已变悲壮为雄壮,从而完成了失意英雄的心灵塑造。
C.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形象鲜丽、生动。
D.词中“天下事”是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
(二)阅读宋濂的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回答14-18题。(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 ②俟其欣悦
③媵人持汤沃灌__ __ ④同舍生皆被绮绣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或遇其叱咄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B.故余虽,卒获有所闻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C.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以中有足乐者 陈胜者,阳城人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7.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加点的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品性?谈谈你的理解。(2分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答:
18.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几条理由。(3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能力展示(21分)
(一)阅读《走近青海湖)(节选1)完成19-23题。(ll分)
①青藏公路,如一条哈达飘向天边。高原的阳光、清凉的夏风、悠闲的羊群和牦牛,一路
相伴。在天路之上,在穿梭的车流之中,一位红衣喇嘛正朝向圣城的方向叩拜。磕长头匍匐
的姿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喧嚣的尘世也被这心灵的虔诚与宁静所折服。心中的青海湖因
此染上了圣洁神秘的光芒。
②车窗外,视线所能触及之赴,青海湖如一条蓝色的绸带浮于天边。她披着薄雾般的蓝
纱,有少女般的娇羞。八月的青海湖,油菜花还未开尽,虽然不是金黄的花海,但青与黄的色彩为她穿上了漂亮的裙裾。
③一点一点地,青海湖露出了她美丽的面容。至二郎剑风景区,我竟然飞奔似的投入她
的怀抱。蓝色,主打的色彩,一直铺向天边。那湖水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究竟是谁将你安放于这高原之上?又是谁将你的心思染蓝?潮水被多情的风儿吹皱,那绵缎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一个个蓝色的音符叩击着游者的心扉,令人陶醉,浮躁与一切杂念便被击得粉碎。那水鸟是湖的俘虏,飞是如此慵懒,一会儿吻一下波浪,一会儿轻轻地掠起,绝不飞高,如此含情脉脉。
④朝阳,洒下迷人的光芒,与波光粼粼的湖水嬉戏,似一位娴热的钢琴师,弹奏蓝色的琴键,流出清脆动人的乐音。沭浴在你的怀抱,这是爱的襁褓,温暖而车燥热,舒适而不让人颓废。没了阳光的施与,不如道青海湖的湖水该是什么样,也不知道我能否安享这份难得的恬静与闲适。白云,就在头顶,姿态各异,似洁白的哈达,又像自在的羊群,在湛蓝的天空和蓝蓝的湖水之问徜徉,在蓝色的长廊里快乐地做着蓝自的梦。
⑤我的思绪沿着历史的河道漫朔,一位来自大唐的公主曾经站在日月山顶翘首回望东方,长安的繁华、高原的荒凉、和亲的重任和心灵的牵挂在公主内心不停地撞击。进藏的古道留存着历史的足音,古老的日月山见证了岁月的沧桑,青海湖的湖水千百年来讲述着美丽的传说。如今,文成公主的巨幅洁白雕像静静地伫立在湖畔,公主的面容平静如佛,眼神连出大爱之光。公主背靠的湖水仍是碧澄如初,但时空的隧道将久远的所史重现,又将民族的团结与时代的巨变告慰这位伟大的女性。青海湖,正因这一段流淌着的历史,才变得如此厚重。
⑥夕阳西下,带着浓浓的不舍,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返回西宁。虽然没有去鸟岛现鸟,没有去海心山登山,但这次美丽相遇已经在我的内心烙上了深深的印痕。
拉开车窗的玻璃,我留恋地朝外看着,想把青海潮的美再一次装进脑海。任凭青海湖的风吹
拂脸颊,任凭那醉人的蓝色占满我的眼眸,任凭满脑的兴奋与满足欢快地驰骋。当最后一一点影子消失的时候,我在心里道出一声:再见,青海湖!
19. 本文的体裁是____。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进行描述的?(2分)
答:
20.文章开头写青藏公路和红衣喇嘛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1.品味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中“吻”、“掠”的妙处。(2分
答:
22.文章第⑤段能否删去,请简要阐述理由。(3分
答:
2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27题。(10分)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灭”。同样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幂幛。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为静气?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波写地说道:“小儿辈遂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困追堵截,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绩,在危急关击力挽狂澜于既倒。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他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时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一样镇定从容。
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事业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⑤我们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各级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迪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2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 _ (2分)
25.第②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6.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很大程度上”五个字是否可以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答:
27.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静气?试概括文章内容,分条作答。(3分)
答:
五、写作能力展示(50分,其中卷面整洁、字体规范美观3分)
2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 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题一: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你所走的每一步,总是有人相伴,有情相拥,有物相随: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无微不致地关爱、循循善诱地教诲,爱不释手的书卷、长夜厮守的明灯……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
请以“____,与我同行”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作文。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盲人一手拿着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旁
人觉得好笑更好奇,问他:“你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要提个灯笼赶路?”盲人缓缓地说道:“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茏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地搀扶我,引我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沟坎,使我免受许多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