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学校网首页 - 中学试卷 - 高三试卷 - 南京市金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金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

所属栏目: 高三试卷
【字号: 】【背景色 收藏此页】 【关闭
 关键字:
关键词:南京市金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中,高三上,语文,期中考试,答案,2013-2014学年,南京市,金陵中学试卷
摘 要:南京市金陵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衣袂(mèi)症结(zhēng)茅塞顿开(sè)弄......
南京市金陵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衣(mèi)  结(zhēng)  茅顿开(sè) 弄巧成(zhuō) 

B.告(bǔ)  默(jiān)   手可热(zhì)  岿然不动(kuī) 

C.装(zhēn)  (gòng)应     鞭(pì)入里      怙恶不(quān)

D.(piáo)窃  (qián)客   (wǎn)尔而笑     捷报(pín)传

1.A(B项“讣”应读fù;C项“供”读gōng ;D项“剽”读piāo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当然我们不能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所有芸芸众生,但我仍然很高兴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B.许多旅行家在描写极光时往往语焉不详,只说些“无法以语形容”之类的词。

C.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D.80后作家毕竟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2. B(A.“芸芸众生所有重复。C.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是针对别人而不是自己。在句中使用对象有误。D.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善无缺,此处误用在后面直接接宾语。)

3. 从下面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给“肥皂剧”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个字。(5分)

肥皂剧是从英语传至中文的外来词,本来是适应家庭妇女一边做家务、一边心不在焉地收看的罗里罗嗦讲述家长里短的长篇连续剧。因最初常在播放过程中插播肥皂等生活用品广告,故称“肥皂剧”。一度非常流行的韩剧就是典型的肥皂剧。严格说来,肥皂剧在我国的电视媒体市场还是个空缺。尽管国内许多情景剧的姿态和形式都酷似肥皂剧, 但是多数都因为没有像西方肥皂剧那样饶有女权主义的深刻意义,以致失去了大批的女性观众。当然,这与东西方文化和欣赏水平的差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当国内的观众与电视剧制作人都沉迷于大量的公安题材和古装连续剧的时候,是否应该找到女性观众的市场与卖点?

答:                                                               

3.肥皂剧是源于西方的最初插播肥皂等广告的主要适应家庭妇女轻松欣赏,饶有女权主义含义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源于西方”“插播肥皂广告”“家庭妇女轻松欣赏”“女权主义”“长篇”各1分)

4.请仿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再写两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4分)

   生命的欢乐来自何处?雄鹰高傲地飞翔在蔚蓝的晴空,在与白云的嬉戏中享受自由的快乐;               ,               ;旅行者坚忍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在与坎坷较量中享受欣赏的惬意;               ,               。无论是自然生命体,还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都要尽力释放生命的能量,将最美丽的姿态呈现给多彩的世界。  

4.示例:海燕翱翔在辽阔的大海上,在跟暴风雨的搏斗中享受洗礼的舒畅;耕耘者辛勤地劳作在贫瘠的土壤里,在与烈日的抗衡中享受播种的幸福。(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而玩之,宜若有益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注]①(sù):朝、向。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  阴:北边

5.B“和”读hè,应和,跟着唱。可根据语法结构分析明确,“和”后面是代词宾语“之”,“和”应释为谓语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故B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B.①纵所如,或立于陂田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C.①宜若有益无损者        

②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①鹤鸣于九皋,声闻天      

②夫祸患常积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A两个“以”字都是介词用、拿的意思。B项:“其”,分别是代词它(指鹤)、表反问的语气词;C项:“而”,分别表并列、修饰的连词,D项:“于”,分别为介词“到”和介词“从”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7.CA项:“明年”,文中义指(那一年的)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今异义;B项:“适当”,文中义指刚好挡住,今义是形容词“合适”、“恰当”的意思,古今异义;D中“南面”,文中义指面朝南方,今义是方位名词南方之意,古今异义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3分)

答: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3分)

答:                                                                

(3)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4分)

答:                                                               

8.(1)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3分。(得分点:倒装句;“乐”为意动用法;之:代词)

(2)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3分(得分点:以、真、名)  

(3)朝南坐的君主,即使是清高、深沉、安静、悠闲象鹤那样的,还不能爱好;如果爱好它,就会丧失自己的国家。4分(得分点:南面、虽、好、句子通顺)


附参考译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暴发洪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屋,洪水漫上他家大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山人搬家到原来住屋的东面,在东山的山脚下。山人登高眺望,找到了一块奇异的地方,就在它的上面造了一座亭子。彭城地方的山,冈岭四面围拢,隐约地象个大环,只缺它的正西一面,山人的亭子刚巧对准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广阔的大地一片洁白;在刮风、下雨、阴暗、晴朗的天气中间,景色瞬息万变。山人有两只鹤,很驯服,而且很会飞。早晨,山人就望着西山的缺口把它们放出去,听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它们有时站在池塘边、田野里,有时飞翔到云层的上面,傍晚,它们就向着东山回来,所以给亭子起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带着暮友和下属去看望山人,在这座亭子上喝酒,感到很快乐。苏轼斟了杯酒给山人喝,并且告诉他说:“您知道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朝南坐的君主,也不能跟他交换。《易经》上说:‘鹤在山上的北面叫,它的孩子――雏鹤在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低洼的地方叫,声音一直传到天上。’这是因为作为鸟类来说,鹤的品格清高、深沉、安静、处在,超出在尘世的外面,所以《易经》和《诗经》的作者把它比作明智的人、有才能的人和身怀高尚品德的人。跟它亲昵,跟它玩耍,好象是有利而无害的。然而,卫懿公爱好鹤,就丧失了自己的国家。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都认为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的,没有什么象酒那样严重的了;可是刘伶、阮籍这班人却因此保全了自身,而且名声传到后代。唉!朝南坐的君主,即使是清高、深沉、安静、悠闲象鹤那样的,还不能爱好;如果爱好它,就会丧失自己的国家。然而,在山林间逃避世俗的人,即使是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象酒那样的东西,爱好它尚且不能成为祸害,何况爱好鹤呢?从这看来,国君和隐士的快乐是不可以放在一起讲的。”

山人听了我的话,高兴地微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吗?”于是,我作放鹤和招鹤的歌,说“鹤飞去呀,望着西山的缺口。在高空飞翔,向下面观察,选择它们认为应该去的地方。很快地回过身体,收起翅膀,似乎打算飞下来休息;忽然看到什么东西,又昂首飞向天空,准备再作奋然一击。怎么能整天徘徊在溪涧。山谷之间,嘴啄青苔,脚踏白石?鹤归来了,在东山的北面。那下边有个人,头戴道帽,足登草鞋,身穿葛衣,正在坐着弹琴。他亲自种田过活,把那剩余的粮食喂你。归来吧!归来吧!西山不能够长久停留。”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1)请赏析第三联中“邀”、“纳”二字的妙处。(4分)

答:                                                               

(1)“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

(2)具体说明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3分)

答:                                                               

(2)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

(3)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3分)

答:                                                               

(3)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清净、安宁)的心境;(1分)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或抒发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3)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5)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仰之弥高,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7)                 ,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10.(1)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3)穷岛屿之萦回 (4)仰观宇宙之大 (5)斜阳草树 (6)钻之弥坚 (7)仓廪实而知礼节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⑵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⑶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⑷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⑸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⑹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⑺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⑻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

⑼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⑽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⑾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⑿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

⒀不仅仅是孩子们。

⒁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⒂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⒃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⒄寒冷还会来的。

11.段中,作者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                                                               

11.(4分(1)在过去,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体验寒冷程度不够深刻。(2分)(2)引起下文,引出寒冷体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感悟。(2分)

12.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答:                                                               

12.(4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形和声两个角度,(2分,答出任何两种即可)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树枝结冰的美丽外观与动听声响,(1分)突出作者对冬天可爱之景的赞美和对寒冷的喜爱(1分

13.从文中概括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的味道。(6分

答:                                                               

13.(6分寒冷带来非同寻常的美景;寒冷给我一种疼痛的味道;寒冷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寒冷也有一种隽永的味道,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

14.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6分

答:                                                               

14.(6分开头是说人们对生活中“寒冷”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2分);结尾说经历“寒冷”不仅是生活的自然规律,而遭受挫折乃至磨难等人生的“寒冷”更是生命的成长规律(2分)(或人需要“寒冷”以发挥生命潜质,锻炼意志品格,使自己坚强勇敢。(2分))文章由实到虚,首尾呼应,紧扣主题,使主旨更加突出。(2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高科技灾难与科学传播

蒋劲松

这些年来国内的专家名声颇为狼藉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科技界屡屡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之外专家们向民众发言的糟糕记录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今天这个科技时代民众本来对专家的科普是非常相信崇拜的。结果专家们拍着胸脯向民众保证的事情一次次落空导致专家的信誉扫地。

我们很少听到专家在公共媒体上向民众警示高科技的潜在风险。日本福岛核电站严重的核事故从一开始发生到后来的不断失控我们从各种媒体上得到的专家科普基调都是要人们放心小问题很快就能搞定影响不大等等。实际上事故后来的发展几乎总是突破了专家们早前的预测。

这些专家们究竟是自己也没有能力预测事态的演变,而故意假装自己一切尽在掌握呢?还是明明知道事态会恶化,故意朝乐观的方向预测呢?无论哪一种情形,都有负于民众的信任和期望,败坏了科学普及的声誉。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专家们的科学普及,就会变成笑柄,无人理睬。而绝望无助的民众,只能去听信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

为什么专家们的科普,脱离了其本来应有的严谨客观的要求,变成了报喜不报忧的维稳宣传呢?除了知识上的限制之外,主要的原因是专家们没有正确地理解科学传播的真正宗旨。近代以来,科学普及曾经是科学主义的重要工具,自觉地承担所谓启蒙的重任。国人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传统经学思维,用在科学形象的维护上,不敢正视科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局限性和缺点,为科学讳,把科学打造成无人格的现代神。如梁启超被协和医院的大夫错割了肾脏,却不敢坚持科学精神,如实向公众告知,而隐瞒这一事实。此类做法,后来成为专家向民众发言的潜规则

这样的科普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当然可以使有关部门推广核电没有阻力减少沟通成本加快产业化速度看起来的确是很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民众对核电安全性的盲目信仰也使得核电缺乏必要的民众监督,白白地丧失了最重要的核安全保障力量。

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站出来以专家身份说服民众放心的人士,会从要推广科学技术获得巨大利益。比如,核电站专家会强调核电很安全,而手上攥着一大把转基因制种公司股票的科学家会强调转基因很安全,而受雇于孟山都的科普专家更是不遗余力地鼓吹转基因的优点。

因此,有必要恢复科学传播应该具有的品格:要准确客观地介绍科学技术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避免报喜不报忧的掩饰和夸大。在介绍科学技术时,要防止利益相关方把科学传播作为谋求私利和利益集团的工具。传播者要如实介绍自己与这项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科学传播的主力应该由那些相对独立和公信力较好的自由撰稿人与NGO组织的专家来担任。科学传播应该主要侧重介绍科学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因为正面效应早已由力主开发的专家和公司炒作得人人皆知了。为了平衡也为了预警和安全起见应该加强民众对于科学技术风险的批判。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答:                                                               

15.首先指出专家科普缺乏公信力的现状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接着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之道要恢复科学传播应具有的品格。

16.文章认为造成专家科普信誉扫地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                                                               

16.①专家科普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②专家没有正确地理解科学传播的真正宗旨;③有些专家的科普包含了利益的诉求。

17.联系上下文说说第四段提到的“潜规则”具体指什么?作者运用这个词有什么样的意味?6分

答:                                                               

17.潜规则是指:无论如何都要维护科学的光辉形象不向民众告知或警示科技发展可能的后果和潜在的风险不让民众对科学产生疑虑。运用这个词隐含了作者对此的否定和批判的态度。

七、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小白猫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就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影子真讨厌!”小白猫说,“我一定要摆脱它。”

猫妈妈说:“很惊喜你能说出这样的话。如果知道阳光和黑暗的关系,你就能正确对待影子了。”

小黑猫说:“你可以闭上眼睛啊。”

阳光下小花猫正和自己的影子嬉戏,小白猫若有所悟。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


上一篇:2013-2014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201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城市学校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城市学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城市学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城市学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城市学校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城市学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QQ:1191060874

 热门试卷

更多

关于我们 | 市场合作 | 建议反馈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深圳幼儿园 | 深圳小学 | 深圳中学 | 深圳大学 | 深圳培训 | 咨询 | 问题 | 讨论 | 百科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语作文 | 试卷 | 看书 | 招聘 | 教案 | 课本 | 课堂 | 听力

技术支持:www.szxuexiao.com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IE6以上 声明: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