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一、考试目标
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2.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3.揣摩小说的语言,体会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
二、复习要点
1.《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它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描写人物活动的环境之外,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贾府的主要人物。对人物出场的描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2.《祝福》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用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老人与海》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在表现哲理,在艺术上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桑地亚哥是一个命运乖舛的渔夫,更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这一形象象征了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三、学法指导
1.通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
2.抓住人物形象来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本单元的三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祥林嫂、桑地亚哥等人物形象,学习时注意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入手,进行细致的剖析,把握这些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感受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艺术。
3.注意品味语言,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人物语言展示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像王熙凤的语言,就非常符合她的身份和性格。叙述语言则带有作家本人的语言风格,如海明威小说的简洁明快、语简意丰等。
4.充分发挥个人的感受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阐释,学习时充分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感受,领会小说内容的丰富与主题的深刻,阐发个性化的见解。
第二单元
一、考试目标
1.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2.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复习要点
1.《蜀道难》是李白为“送友人入蜀”,沿袭乐府古题创作的“即事成篇”之作。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多变,韵律流转华美,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2.《杜甫诗三首》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描写了秋景,融入了羁旅的愁思、身世的感慨、家国的忧伤,风格沉郁厚重,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
3.《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琵琶女矜持羞涩,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文采飞扬。其中音乐描写非常出色。
4.《锦瑟》一诗,意境高远,感情真挚,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5.《马嵬》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批判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诗歌意韵典雅厚重。
三、学法指导
1.多朗读,熟读成诵。朗读诗歌时学会按意义和音节来划分节奏。
2.结合注释把握诗歌的大意,理解诗歌的内容,反复揣摩意象, 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要有整体感。
3.理解诗句的含义,分析遣词造句的妙处,感受语言特色。
第三单元
一、考试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2.体会古人议论的技巧,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见解。
二、复习要点
1.《寡人之于国也》记叙了孟子答梁惠王问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和对偶,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
2.《劝学》围绕 “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3.《过秦论》通过对秦兴亡的历史总结,论述了它所犯的过失,揭示了它灭亡的原因,申述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仁政的主张,讽劝当时的统治者必须以秦为鉴,施行仁义,以求长治久安。文章叙议结合,全篇对比到底,大量运用铺张、夸饰、排比、对偶等辞赋常用的艺术手段,气势雄阔磅礴,论述酣畅淋漓。
4.《师说》严正地批判了士大夫“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提出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写作上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论证,并辅之以感叹句来加强说服力。
三、学法指导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有议论治国得失的,有总结军事经验的,有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
1.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理清课文的层次、思路,背诵课文。
2.整理所学到的文言常用词和常用句式,积累语言,每篇课文的语言现象掌握应该有所侧重。《寡人之于国也》重点是古汉语常用句式的积累;《劝学》重点是掌握一些容易读错的字,特别是通假字。《过秦论》重点是了解古文中为避免“同字重出”而用近义词替代的手法。自己动脑,自己动手进行整理。
3.搜集资料,展开联想,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例如,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要求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对孟子的论述加以评析。
4.认真阅读课文后补白性质的文字,如金圣叹评点《过秦论》的文字,韩愈论作文的几段文字等,它们内容与课文相应,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解读与探讨。
第四单元
一、考试目标
1.感受科普文章语言清晰、简捷、准确的风格。
2.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二、复习要点
1.《动物游戏之谜》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先提出动物游戏之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思考判断,最后对比总结,提出新的展望。
2.《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课文采用空间顺序,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作者还根据自己的感受加入了大段的议论和抒情,这是一般说明文所少有的。
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是简单地叙述作者成长的故事,而是在深刻揭示科学精神的内涵,从文中可以看出想像力、乐趣、实验精神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三、学法指导
1.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平实、简明生动的特点。
2.理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分析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学习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功用、制作方法、发展变化等方面去准确把握所说明事物的特征。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
表达交流部分是议论文的写作,首先要求运用发散思维,确立最新颖、最有针对性的论点,其次要求选择既新颖又最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最后要求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来揭示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写出比较规范、基本符合要求的议论文。
梳理探究部分的三个专题活动分别是《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要求了解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等语言现象的使用场合、适用范围,探究背后隐藏的文化和心理现象,以指导日常交际。《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要求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对比阅读,不同见解的讨论,对不同见解产生原因的研究探讨,以及创造性的续写等多种方式方法,锻炼和提高研究整理、合作争鸣、发展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要求我们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途径、内容、习惯和方式,发现自己语文学习的个性,并通过自我评价调整自己的学习。
名著导读部分介绍了《红楼梦》和《高老头》。
题型示例
【例1】下面是《红楼梦》中几段人物描写,后面附有脂砚斋的几段评语,评语与描写对应的一项是( )
人物描写:
①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②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③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如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④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脂砚斋评语:
A.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
B.为阿凤写照。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C.声势如现纸上。
D.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非仙助即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
A.①a ②b ③c ④d
B.①b ②c ③d ④a
C.①a ②c ③b ④d
D.①c ②d ③b ④a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只要结合文句理解,相对应的评语是不难找出来的。在筛选文句时,我们不妨运用排除法进行辨析。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这首诗前两句侧重 ,后两句侧重 ,表现了作者 之情。
【答案】叙事 写景 悲凉孤寂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考察的内容这个角度讲,分析鉴赏诗歌这个点,包括“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方面。本题采用填空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浅显诗歌的基本理解。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这首《秋夜》是一首闺怨诗,言浅味永,表达了女诗人幽居的忧愁怨嗟、孤寂落寞。只要有诗歌阅读的常识就能很快找到答案。
【例3】理解文段含义并填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上文论述的论点是______,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_____。
【答案】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对比论证 通过对比更能引起读者思考,充分证明了秦朝灭亡原因是不施行仁义。
【解析】该题是一道综合性的理解题,我们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很容易找到本段文字的总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在论证的过程中,“陈涉之位”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锄櫌棘矜”与“钩戟长铩”、“谪戍之众”与“九国之师”等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不言而喻,这样写的作用,就是更能体现中心论点。
达标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蹒跚(pán ) 谛(dì)听 朱拓(tà) 便(biàn)宜行事
B.被褥(rù) 诧(zhà)异 歆(xīn)享 瘦削(xiāo)不堪
C.攘(rǎnɡ)外 吮(yǔn)血 朔(suò)漠 水流湍(tuān)急
D.惘(wǎnɡ)然 宵柝(tuò) 饿莩(fú) 间或一轮(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庠序之教 侧身西望长咨嗟
B.转轴拨弦 座中泣下谁最多
C.良将劲弩 故不积跬步
D.虽有稿暴 度长契大 比权量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逐步健全和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家企业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仅报刊每年就订了大约百种以上。
C.问题奶粉全面曝光以后,食品安全问题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D.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行为的不再发生,学校在教学楼内安装了屏蔽设备。
阅读《蜀道难》,完成4—6题。
蜀道难 李 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噫吁嚱,危乎高哉 危:高
B. 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来:从那时以来
C. 以手抚膺坐长叹 膺:胸口
D.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土匪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猿猱欲度愁攀援 B. 使人听此凋朱颜
C. 砯崖转石万壑雷 D. 艰难苦恨繁霜鬓
6.下列对上述文言文段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依次描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战祸之惨烈。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的作用完全相同。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增添了旅人的悲凉之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在难于上青天。
D.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7—8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金就砺则利 ②声非加疾也
③假舟楫者 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8.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梳理探究练习】
1.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要积累,要持之以恒,要专心致志,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
2.一般认为高鹗续补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描写了贾宝玉应试中举和贾府的“家道复初”等,并不完全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如果由你来续补,你会怎样安排小说的结局?
上一篇:2013年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