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校网为您提供在破与立中建构中国风骨|彭绮文_高三语文,本试卷满分9分,考试时间10分钟!
*试题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学们及时观察做题结果!
中山大学教授林岗著的《口述与案头》一书(以下简称《案头》),由汉语文学是否有史诗传统这个学术公案作为楔子,利用当代世界仍存的史诗传唱活动和中土文学生成及发展脉络的史实,通过逐层剖析,得出汉语文学没有口述史诗的文学传统,却有案头传统的结论,并进而完成中国风骨的建构。
《案头》是如何建构中国风骨的呢?作者从回应学术巨人的论述着手,把蒋由智、王国维等人提出的关于中土上古未有史诗产生或史诗已经散亡的观点归纳为:想像力匮乏说、人神淆杂说、文字篇章书写困难说、亚细亚生产方式说和神话历史化说。作者对这些观点深入分析,并逐一提出否定的意见。
否定了前辈学术巨人的观点后,《案头》指出史诗的创作乃是口传的文学活动,分析了口述传统变成史诗有以下三个要素:第一,神话和传说,这是构成史诗所采用的文化材料。第二,有一批以讲述和传唱先代作品为生的宫廷或民间艺人。第三,史诗具有世俗的娱乐性质。口述传统变成史诗要具备以上要素,那么中土文明是否有这些要素呢?中土传统文明的神灵庄严肃穆,令人敬畏,不像希腊的神那样具有人间情欲,从这个因素看,中土的神不可能被人间谕唱,它们狰狞的面目,人们也不敢谕唱。其次,中土有对神传诵的“瞽者”,但他们在祭祀活动中颂诗,由于祭祀活动是庄严神圣,程序安排严谨的,所以瞽者不能用自由吟唱的方式颂诗,也就是说中土的瞽者没有发展为以传唱先代作品为生的艺人。第三,从社会制度看,中土是宗族制度和对祖先的崇拜,社会讲究井然有序,没有史诗产生需要的世俗狂欢性质,由此可见,中土文明缺乏口述传统变成史诗的要素,因此,《案头》认为中土文学没有产生史诗的传统。
中土没有史诗传统,那么《案头》怎样向西学东渐的历史交代?解决中土文学传统问题必须回到本土文学的源头,于是,由西行寻踪,返回东方“寻祖”。通过对汉字的产生、书册典籍的保管、文官制度的形成和文人的书写的深入探讨,提出中土的文学是“案头传统”的观点。
这是一个与口述传统完全不同的传统,这个观点经得起推敲么?该书首先从创作文学的人的因素进行论证。汉字由统治者创造并垄断的,文字、书册、典籍、档案是国家文治的灵魂血脉,文治要通过大批文官熟悉、运用典籍完成的,而文官的公务文牍,以及他们操控文字、书写、传承典籍须由案头完成,很多文官有很好的文学素养,他们写出不少伟大的作品,当文人的书写达到追求故事讲述、网罗逸闻乐趣的小说创作时,文学就从文字和书册的目标功能中分离出来,由此可见,中土的文学传统源自案头。其次,中土文学案头传统的第二个理由有三方面的支持:汉字有浩如烟海的文本;案头写作经过深思熟虑,叙事短小精悍,多写事物特征,不讲究故事的完整性;在漫长的历史里,案头文学浸染士大夫高雅精神生活趣味和修辞特征。
《案头》不仅解决学术问题,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让人思考西学东渐,西方话语霸权的时代怎样建构本民族的问题。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现在要重返世界,要让世界认同中国的重要,我们会被解构、被挑战。如何陈述中国、如何表达中国的声音成为我们的时代使命,完成这一使命要有精神支撑,这种支撑源自于中土千年文明的风骨。该书的作者在建构中国风骨上给我们很好的借鉴。
在破与立中建构中国风骨
彭绮文
中山大学教授林岗著的《口述与案头》一书(以下简称《案头》),由汉语文学是否有史诗传统这个学术公案作为楔子,利用当代世界仍存的史诗传唱活动和中土文学生成及发展脉络的史实,通过逐层剖析,得出汉语文学没有口述史诗的文学传统,却有案头传统的结论,并进而完成中国风骨的建构。
《案头》是如何建构中国风骨的呢?作者从回应学术巨人的论述着手,把蒋由智、王国维等人提出的关于中土上古未有史诗产生或史诗已经散亡的观点归纳为:想像力匮乏说、人神淆杂说、文字篇章书写困难说、亚细亚生产方式说和神话历史化说。作者对这些观点深入分析,并逐一提出否定的意见。
否定了前辈学术巨人的观点后,《案头》指出史诗的创作乃是口传的文学活动,分析了口述传统变成史诗有以下三个要素:第一,神话和传说,这是构成史诗所采用的文化材料。第二,有一批以讲述和传唱先代作品为生的宫廷或民间艺人。第三,史诗具有世俗的娱乐性质。口述传统变成史诗要具备以上要素,那么中土文明是否有这些要素呢?中土传统文明的神灵庄严肃穆,令人敬畏,不像希腊的神那样具有人间情欲,从这个因素看,中土的神不可能被人间谕唱,它们狰狞的面目,人们也不敢谕唱。其次,中土有对神传诵的“瞽者”,但他们在祭祀活动中颂诗,由于祭祀活动是庄严神圣,程序安排严谨的,所以瞽者不能用自由吟唱的方式颂诗,也就是说中土的瞽者没有发展为以传唱先代作品为生的艺人。第三,从社会制度看,中土是宗族制度和对祖先的崇拜,社会讲究井然有序,没有史诗产生需要的世俗狂欢性质,由此可见,中土文明缺乏口述传统变成史诗的要素,因此,《案头》认为中土文学没有产生史诗的传统。
中土没有史诗传统,那么《案头》怎样向西学东渐的历史交代?解决中土文学传统问题必须回到本土文学的源头,于是,由西行寻踪,返回东方“寻祖”。通过对汉字的产生、书册典籍的保管、文官制度的形成和文人的书写的深入探讨,提出中土的文学是“案头传统”的观点。
这是一个与口述传统完全不同的传统,这个观点经得起推敲么?该书首先从创作文学的人的因素进行论证。汉字由统治者创造并垄断的,文字、书册、典籍、档案是国家文治的灵魂血脉,文治要通过大批文官熟悉、运用典籍完成的,而文官的公务文牍,以及他们操控文字、书写、传承典籍须由案头完成,很多文官有很好的文学素养,他们写出不少伟大的作品,当文人的书写达到追求故事讲述、网罗逸闻乐趣的小说创作时,文学就从文字和书册的目标功能中分离出来,由此可见,中土的文学传统源自案头。其次,中土文学案头传统的第二个理由有三方面的支持:汉字有浩如烟海的文本;案头写作经过深思熟虑,叙事短小精悍,多写事物特征,不讲究故事的完整性;在漫长的历史里,案头文学浸染士大夫高雅精神生活趣味和修辞特征。
《案头》不仅解决学术问题,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让人思考西学东渐,西方话语霸权的时代怎样建构本民族的问题。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现在要重返世界,要让世界认同中国的重要,我们会被解构、被挑战。如何陈述中国、如何表达中国的声音成为我们的时代使命,完成这一使命要有精神支撑,这种支撑源自于中土千年文明的风骨。该书的作者在建构中国风骨上给我们很好的借鉴。
(有删改)
- 1.下列关于“中土上古未有史诗产生或史诗已经散亡”的原因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本题分数:3分)
- A:中土上古未有史诗产生的因为想像力匮乏、人神淆杂、文字篇章书写困难、亚细亚生产方式和神话历史化等等。
- B:西方希腊的神普遍具有人间情欲,而中土传统的神灵庄严肃穆,高高在上,令人敬畏,由此决定了中土的神不可能被人间传唱。
- C:中土的“瞽者”,尽管他们在祭祀活动中颂诗,但因为瞽者不能用自由吟唱的方式颂诗,也就没有发展为以传唱先代作品为生的艺人。
- D:中土是宗族制度,讲究对祖先的崇拜,要求社会井然有序,这种社会制度的土壤产生不了具有世俗狂欢特质的史诗。
- 答案为:A
注:是蒋由智、王国维等人的被作者否定的观点 - 2.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本题分数:3分)
- A:《口述与案头》利用西方古代史诗传唱活动和中土文学生成及发展脉络的史实,通过逐层剖析,得出汉语文学具有案头传统的结论。
- B:解决中土文学传统问题必须回到本土文学的源头,返回“东方”寻祖,只有通过对汉字的产生等问题的深入探讨,才能得出关于中土文学传统的正确的观点。
- C:因为文学、书册、典籍、档案是国家文治的灵魂血脉,又由于许多文官写出许多伟大的作品,所以案头文学建构了汉语文学的精神风骨。
- D:《案头》不仅解决学术问题,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让人思考
- 答案为:D
注:A项“西方古代史诗传唱活动”与原文不符,B项强加“只有……才”不符合原文论述,C项强加因果关系。 - 3.结合全文关于汉语文学案头传统的论述,简述汉语文学的特征。 (本题分数:3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参考答案为:
(1)叙事短小精悍,多写事物特征,不讲究故事的完整性;(2)浸染了士大夫高雅精神生活趣味和修辞特征;(3)小说多写逸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