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师教学用书23三个儿子

温馨提示: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师教学用书23三个儿子的图片如果出现 “进度条” 说明图片正在加载中,请耐心等候...,如果加载太久,请刷新一下页面重新加载。。。
 


  一 教材简说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 “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哦,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涵,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二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本课生字不多,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读音方面注意“嗓”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可出示带生字的词句,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如:(1)嗓子 晃荡 沉甸甸 拎着水桶(2)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写字指导。(1)写正确。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些容易写错,特别是诸多的“点”,最容易被忽视。如,“拎”字最后一笔(点),“桶”字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点,都容易漏写。“荡”字也是易写错的字,学生往往写成左右结构,指导时应特别强调。(2)写美观。写“桶”字时,右上的“横撇 点”不宜大;“晃”字中间的横不能太长,下面的撇 竖弯钩要写舒展。写好“停”字的关键是写好右边,右边部件多,要写紧凑,口尽量扁,给下边的秃宝盖和“丁”字留出位置。“膊 荡”二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二)朗读感悟本文内容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可按“阅读欣赏的形式”来学习本文,培养听读欣赏的能力。
1.听全文录音,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2.听课文第二 三 六自然段的朗读。(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在听朗读的同时做上记号。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平淡,读时语调平稳。(2)自由模仿朗读。(3)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听课文第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
4.听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想一想,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正确读出老爷爷说话的语气。
5.分大组朗读并评价。(1)请一半的学生跟着录音读一遍课文,另一半学生仔细听,指出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进。(2)两组交换朗读,并互相评价。
6.集体朗读全文,请老师配上音乐,老师评价应该改进的地方。
7.指名朗读课文。
8.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写一篇日记。(三)积累运用
1.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定会打电话吧!请你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再实践一下,看看你填的对话合适吗?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小强:“喂,你好!小华在家吗?”  小华:“___________”小强:“我是小强。”  小华:“______________”小强:“___________”  小华:“_______________”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练习说话时,应允许学生使用“个” “只”以外的量词。(四)实践活动分角色表演本课的故事。

四 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朗读感悟(一)自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借助拼音力争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二)组内读书,相互帮助
1.一个一个地读,相互学习,相互指正。
2.分角色读课文。(三)自读自悟思考问题:文中出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四)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五)进入角色,感情朗读
1.用自豪的语气读前两位妈妈的话,感受母亲无私 无我的爱。
2.用平稳的语气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表现出她平和的心态。
3.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读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
4.练习读好老爷爷幽默 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六)真诚面对,谈谈感想说说你读了课文,想到了什么。(七)提出要求,付诸行动倡议同学们从现在起,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声明:我们收集的教材来源于网络,所有版权都归相关出版社,如果冒犯您的权益,我们会进行相关处理。请广大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务必注意这一点。我们努力收集相关的教材只为自己提供便利,可能也为你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