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结反馈:
1、《桃花心木》这篇课文,借( )喻( )写一个种树人让(“ ”)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 )。
2、课文先写乡下老家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 ),再写种树人育苗没有( ),使“我”非常( ),接着自然地引出种树人的一番( )使“我”从中悟出了( )之道。
3、课文中,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借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告诉了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4、我们学过借物喻人的课文还有
四.拓展阅读:林清玄作品一篇: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两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无数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人们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五.小练笔:读《桃花心木》有感
按五部分来写:
一、简介读了什么书,有何收获。
二、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三、抓住课文重点句谈感。
四、联系实际深入挖掘。
五、总结,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六.作业布置:
1.积累珍惜时间的成语、名言和诗词。
2.阅读关于珍惜时间的故事和文章。
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4*顶碗少年
一.检查预习
1、课文主要内容
2、听写
3、画掉不恰当的字
精(采、彩) (性、姓)急 英(峻、俊) (历、厉)害 (艰、坚)难
(枝、肢)体 (座、坐)无虚席 难以(忘、望)怀 不知所(错、措)
二.自主学习内容:
1.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 )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 ),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 )下来,手捧着新碗,又( );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 )。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2.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 )”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 )、( )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 );(2)具体描写了( )的反应,突出表演的( );(3)采用了( )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 )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 )、( )、( )”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3.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 )的具体描写,在柔美的乐曲声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与乐曲融为一体,体现了东方杂技的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写出了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省略号蕴含着表演动作的( )。对碗的描写衬托出了少年的( ),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 )。
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 )、( )的描写,表现出对观众的( )和( ),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 )和( )。
③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 )、( )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④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 ),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⑤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 ),也是文章的( )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 )、不怕( )、承受( )、敢于( )的赞叹。
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相( ),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句末的省略号是作者从中受到的( ),耐人寻味。
4、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猛烈、强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拌、摆、摇)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班的掌声。
(1)在括号里选出正确的词语。
(2)这段话描写的是顶碗少年第 次表演。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后发出的 (A赞美、B赞叹)。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 (A不畏艰难、B不怕挫折,压力、C敢于拼搏、D有勇气)的赞叹。
(3)这段话中的比喻句子
(4)作者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悟得了什么人生哲理?
三.总结反馈:
1、《顶碗少年》这篇文章,作者从对自己 的总结下笔,采用 的方式描写二十年前的故事,以 的顺序“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 和 。
2、在文中画出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练笔:
学习完本课,我们懂得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练笔《当面临失败的时候》,把你的感悟谈谈。
五.作业布置:
1.写一写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2.作者看一了场怎样的杂技表演,受到了什么启迪?
丰子恺散文一篇《杨柳》节选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在这几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处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
5*手指
一.检查预习
1.课文主要内容
2、听写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搔痒(sāo shāo) 窈窕(yáo yǎo) 秽物(kuì huì)
蘸药(zàn zhàn) 薄弱(báo bó) 管弦(xián xuan)
二.自主学习内容:
1、这是 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 和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 ”。
2、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 )和( )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3、自读全文,概括内容,完成下表
手指 | 描 写 语 句 | 特 点 | 修辞及表达方法 |
拇指 | |||
食指 | |||
中指 | |||
小指 |
4、“手指的全体,同 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 ,那就 , , ,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话以 ,比喻 ,阐明 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 。
三.自主学习内容: 词句解析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 )的描写,运用了( )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 )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 )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 )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 )和( )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 )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 )和( )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 ),阐明“( )”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四.练笔:
通过描写一种事物,告诉大家一个道理。
写作特点:拟人化的表达方法
注意:1、要合乎情理 2、情真意切,情感一致 3、实事求是
五.作业
1.阅读关于生活中的启示的文章。
2.简单写一写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