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可下载打印(附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35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二、选择题。(22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茱()    (shū)   (xiān)

B. 慧()    (tān)    (shǐ)

C. 毛()    (mào)    便宜(pián)

D. 官()    及()    (zhé)

2. “秣”字的读音可能与“(  )”的读音相同。

A.      B. 沫     C.      D. 朱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存在  符  佳节  喝洒  

B. 手册  不旦  而且  捞起

C. 姓赵  县  借问  记录  

D. 匠  经验  节省  传呈

4.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举】向上抬,向上托;动作行为;发起,兴起;提出;推选,推荐;全。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 (  )

(2)客家土楼是世闻名的建筑奇葩。 (  )

(3)老师通过例子,给我讲清楚了这个道理。 (  )

5. 下列加点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

B. 赵州桥因为坚固,所以美观。

C.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出的纸轻便好用。

D. 沙县小吃不仅在福建随处可见,而且已经风靡全国。

6. 对下面语段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

敦煌壁画每一幅都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在万紫千红的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些描绘的是人们奏乐、舞蹈、表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宗教故事。

A. 敦煌壁画规模巨大。

B. 敦煌壁画色彩鲜艳。

C. 敦煌壁画内容丰富。  

D. 敦煌壁画形式多样。

7. 下列节日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  )

A. 春节    B. 端午节    C. 清明节    D. 元旦

8. 下列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B.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C. 花中君子:梅兰竹荷  

D.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9. 根据语段选择动作流程图,正确的是(  )

奶奶先把干净的箬竹叶泡软,再把箬竹叶卷成漏斗形状,然后在中间放进糯米和拌好的馅料,用手把米压紧,再把箬竹叶折好,最后扎上细绳。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A. 泡→卷→放→压→折→扎

B. 泡→卷→拌→压→折→扎

C. 泡→卷→放→扎→折→压

D. 洗→卷→拌→压→折→扎

三、积累填空,注意不要写错别字。(7分)

1. 李叔叔在外打拼,过年时听着外边的鞭炮声,喝着屠苏酒,不由得吟诵起宋朝诗人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想起在老家的大哥一家,他又用诗人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___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写到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 (35分)

(一) 过 年 (节选) (15分)

梁实秋

我小时候并不是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压岁钱不是白拿的,要叩头如捣蒜。“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桃脯、蜜枣沾上的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年初的几天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的锅子、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儿、素面筋、十香菜比较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有删改)

1. 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过年的哪几件事?(    ) (多选)(3分)

A. 吃杂拌儿 吃年夜饭   B. 睡觉

C. 守岁 放鞭炮    D. 打扫剩菜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  )(3分)

A. 家里挂的东西太多了。

B. 浓浓的年味。

C. 准备这些东西太累了。  

D. 这些东西让人不舒服。

3. “我小时候并不是特别喜欢过年。”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3分)

A. 承上启下。    B. 总领全文。

C. 总结全文。    D. 深化主题。

4.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我”不爱过年?至少写出两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泉州洛阳桥 (20分)

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省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一千多千米远,位于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是古代粤、闽北上京城的陆路交通要道。

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用了六年才建成。建成时,洛阳桥长约一千二百米,宽约五米,桥上两边有扶栏。

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答 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石条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五百多米,宽二十五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

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散,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着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身体。牡蛎的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合在一起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点,在桥基上遍殖牡蛎。

果然,没几年,牡蛎不仅把零碎的石条、石块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多年而不垮、不散,牡蛎的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创造。

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桥”,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历 经验)。                      (有改动)

1. 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打“√”。(2分)

2. 洛阳桥位于(  )(3分)

A. 河南省洛阳市。  

B. 泉州鲤城区与晋江市交界处。

C. 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

D. 泉州洛江区与惠安县交界处。

3. 为了让水底的石条凝聚成一体,工匠们想到了什么办法?(  )(3分)

A. 把许多石条同时填进江底。  

B. 在水底垒起桥基。

C. 把牡蛎填进江底。

D. 在桥基上遍殖牡蛎。

4. “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请概括一下文中写到了洛阳桥的哪些创新之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洛阳桥的建成有什么意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30分)

请你选择一个中华传统节日,写一篇作文。写清楚你是如何度过该节日的,可以写写自己家里过该节日的过程,也可以写写节日里发生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注意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字迹工整,适当分段,把内容写清楚,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欧洲 社会 伟大

二、1. C 2. B 3. C  4. (1) (2) (3)

5. B 6. C 7. D 8. C 9. A

三、1.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2. 借问酒家何处有 清明节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

(一)1. ACD    2. B    3. B 

4. 示例: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

(二)1.  解决   经验   2. C    3. D

4. 在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石条同时填进江底。在桥基上遍殖牡蛎,使桥基历时多年而不垮、不散。

5. 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略。


部编版2023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可下载打印(附答案).doc (提取码:v6t1)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