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学校网首页 - 中学试卷 - 高三试卷 - 2014年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

2014年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

所属栏目: 高三试卷
【字号: 】【背景色 收藏此页】 【关闭
 关键字:
关键词:2014年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高中,高三下,语文,2014年,新课标,模拟考试试卷,答案试卷
摘 要: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新课标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②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风格,游颐和园,印象......


2014年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理解。

【方法点拨】选项错在偷换概念。原文说:这叫“三纲领”,“这”应该指的是《大学》里的相关引文,不是儒家所讲的“正心”。

【答案】【B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理解和分析能力。

【方法点拨】原文说,道家要回归到虚静状态,佛家才是“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二者不能等同。

【答案】【D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推断的能力。

【方法点拨】A项强加因果,后者并不能成为前者的推断依据;而且表意绝对化,原文说:“整个人类文化至今没有走出第一个轴心期”,“ 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如此”。

【答案】【A

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方法点拨】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D项中,“指”应通“旨”,要旨。

【答案】【D】

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②是说王平因功受赏,⑥表现王平的稳重性格。

【答案】【A

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方法点拨】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街亭之战中,王平是先锋官,而马谡任参军。

【答案】【A】

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答案】 ⑴(王平)跟随杜濩、朴胡前往洛阳代行校尉之职随从曹操出征汉中在汉中投降刘备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诣”“假”“拜”各1分,分别为前往、代行、授官或被任命意,句意分2分。)

王平生长在军队中不会写字所认识的字也不过十来个而口授他人代写的书信都很有理论内容。(“生长”后省略“于”,翻译时要补充;“戎旅”是军队,第二个“书”是书信;以上各点各1分;句意分2分。)

【参考译文】王平字子均巴西郡宕渠县人他本来在外祖母家抚养后来恢复王姓。他跟随杜濩、朴胡前往洛阳代行校尉之职随从曹操出征汉中在汉中投降刘备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228)他为参军马谡的先锋。马谡舍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故而大败于街亭。兵卒星散四处独有王平所带领的一千人马鸣金擂鼓坚守阵地魏国将领张郃怀疑他布有伏兵不敢靠近紧逼。于是王平缓缓收集各营寨剩余人马率领将士撤退。丞相诸葛亮诛杀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剥夺将军黄袭等人所领兵卒只有王平受到特别的崇敬和重用被加升为参军统率五部兵马兼管屯营事宜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建兴九年(231)诸葛亮兵围祁山王平另率一支部队坚守南围。魏国大将军司马懿进攻诸葛亮张郃进攻王平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攻克。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在武功去世蜀军全部退还魏延作乱一战即败这是王平的功劳。于是他被升任为后典军、安汉将军协助车骑将军吴壹驻守汉中又兼任汉中太守。建兴十五年(237)王平被晋封为安汉侯替代吴壹督守汉中。延熙元年(238)大将军蒋琬驻守沔阳王平改任为前护军代管蒋琬府中事宜。延熙六年(243)蒋琬返还驻守涪县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军队。

延熙七年(244)春魏国大将军曹爽率领步、骑兵十余万进攻汉川前锋部队已到骆谷。当时汉中守兵不到三万人马各位将领闻讯大惊。有人说:“现在兵力不足以抵御强敌理当退守汉、乐二城遇到敌人让他进来用不了多久涪县的援军就会赶到。王平说:“不对。汉中距离涪县千里之遥贼兵如果夺得关隘便是我们的大祸。现在只宜先派刘护军、杜参军据守兴势山,我做后援如果贼兵分兵进攻黄金,我自率千人下山迎击。用不了多久涪县援军就会赶到这才是上计。只有护军刘敏与王平的意见相一致于是马上执行。涪县各军及大将军费祎从成都发兵相继赶到魏军退还正与王平原来计策相符。当时邓芝在东部边境马忠在南部边境王平在北部边境都声名卓著获有功绩。

王平生长在军队中不会写字所认识的字也不过十来个而口授他人代写的书信都很有理论内容。他让别人读《史记》、《汉书》等纪传给他听能了解书中大意往往论说起来不失其中大意要旨。他遵纪守法言谈稳重从早到晚端坐终日,安静而无武将的风度然而他性情狭多疑常自己轻看自己并由此而受损害。延熙十一年(248)王平去世,他的儿子王训承袭爵位

8.【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寻”字是统领全诗的纲由它引出常山道人的隐居环境。

【参考答案】

诗人沿路寻来,由莓苔上的屐痕猜想居者未曾出门;(2分)然后,由远及近,描绘道人隐居的环境,交代来访不遇;(2分)诗人雨后看松色、寻水源,领略清新宜人的山中美景,处处体现“寻”字。(1分)

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能力。

【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特点与诗歌主旨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

诗人希望通过访晤常山道人来体会清寂、闲逸的“禅意”,(2分)他看到了白云缭绕水边、芳草门前摇曳的道人居所,也欣赏到雨后松色青翠、山水清秀之景,(2分)虽寻访不遇,但已然体会到宁静、恬适的清趣,无需与道人再言“禅意”,自然也就“忘言”了。(2分)

10.【解析】考查学生识记名言名句名篇的能力。

【方法点拨】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

【参考答案】

⑴则素湍绿潭  绝巘多生怪柏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11.(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

【方法点拨】D项,“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激怒了它”有误。E项,“作品中对禄兴死亡的场景有具体的描绘。B项,不十分准确,除了表现禄兴对牛的感情外,还有他对生活困窘的忧虑等。

【答案】答A给3分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

(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方法点拨】审清题干,第一段,意味着这样的开头对全文有重要作用,看这一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再思考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即可。

【答案】①勾勒出雨后凄冷、悲凉的画面,渲染烘托人物内心的痛苦(2分)②暗示春雨后即将耕种,为下文禄兴去借牛做铺垫(2分)③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空间(2分)

(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

【方法点拨】这道题考查对小说情节作用的理解,要回到原文语境加以具体分析

【答案】①将雨后坟头的衰败景象与农人唱歌进行对比,表现春雨后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2分)②用农人唱歌来侧面表现禄兴借到牛后的畅快心情(2分)③推动情节发展,农人的歌声让禄兴变得焦躁,进而引发悲剧(2分)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学作品主题及结构安排的理解能力。

【方法点拨】探究只要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最后一段与所给问题之间的关系,回答分析时,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答案示例】观点一:小说的结尾深化了悲凉的主题。(2分)

①通过景物的凄清悲凉之色,体现禄兴娘子在丈夫死后的悲凉心境(2分)②交代禄兴娘子今后人生的凄惨(2分)③将景物的不变和人事的变对照,让人更能体味出禄兴娘子的命运悲苦(2分)

观点二:结尾一段对于悲凉主题作用不大,可以删去(2分)

①禄兴娘子在丈夫死后,感觉一切可恋的东西都飞走了,不用结尾就已经暗示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2分)②结尾一段写景,在前文已经多次出现,没必要重复(2分)③删去结尾一段,使小说的主题表达更含蓄(2分)

12.(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方法点拨】A项,“最早发表的”表述与原文有抵触,原文说的是“发表过他最早写的”D项,胡适对于文学是“创作无力”,“传记的创作影响很大”也不准确;B项,“是为了引出他给孝若先传做的序”不够完整,还能体现他对传记的重视。

【答案】C给3分,E给2分B给1分;答A、D不给分。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方法点拨】根据开篇内容,找准答题范围,进行筛选和概括。

【答案】他自小喜欢阅读古人传记,数十年不忘,并能从中悟出教育意义;(2分)各个时期都能坚持写作传记文章,包括《四十自述》;(2分)常常劝别人写自传。(2分)

(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方法点拨】内容集中在三、四段,分条陈说时要体现角度的变化,不能丢漏要点。

【答案】传记文学具有教育感化功能,传主可以成为他人学习效法的榜样;(2分)吸收借鉴西洋教育的长处,“传记文学特别发达”;(2分)中国的传记文学贫乏,教育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缺陷。(2分)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传主观点的理解属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方法点拨】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传主的观点,从已学的知识里寻找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加以论证。不能完全离开文本回答分析,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答案示例】观点一:中国传记文学太不发达。①传记文学中偶有的伟大人物,其人格风范都不能成为多数人的读物;(3分)②传记文学要遵循“纪实传真”的原则与要求,而中国文人最缺乏说老实话的习惯;(3分)③古文难以传神写生,无法发挥传记的教育感化功能。(2分)

观点二:中国传记文学很发达。①中国人有英雄崇拜情结,喜欢美化和神化伟人,这为传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3分)②中国传记文学历史悠久,前后有着脉络清晰的文化传统承袭;(3分)③纪传体史书刻画人物细腻生动,容易成为后人学习效法的榜样。(2分)

1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方法点拨】强弩之末: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B项,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望文生义。C项,求田问舍: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褒贬误用。D项,鲁鱼亥豕: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对象误用。

答案A

1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方法点拨】A项不合逻辑,将“不仅……而且……”之间的分句内容对调。B项介词搭配不当,“必须”后的“从”字改为“把”D项谓语残缺,应在“有条件的地方”前加“推动”一词

【答案】【C

1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方法点拨】先表明观点,所以用③;然后举现当代文学史的例子进行总说,选⑤;再举鲁迅和沈从文的创作实例,因句②中有“则是”一词,故而放在鲁迅例子后面。

【答案】【D】

16.【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得体、准确的能力。

【方法点拨】作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表达时要体现各自的立场,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答案示例】

交管部门:驾驶者应培养文明驾驶的习惯,增进汽车文明共识

驾驶者:交管部门应加强新交规的宣传、解释力度,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应法规

(每条有明确的观点给2分,语言通顺给1分。)

1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方法点拨】作答本题注意要求,要注意前面的句式和后面总结性的语言,“交谈”贯穿整段文字的关键词,还要筛选适当的交谈对象。内容上要合理通顺,句式大体相同

【答案示例】

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

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

(每条找准“交谈”对象、内容相关给2分,句式大体一致给1分。)

18.【写作指要】

这则材料的核心是《艺术家》这样具有高品位的电影为何票房收入却不尽如人意?从分析原因角度入手,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从观众角度讲,我们要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开拓审美视野,不能一味沉迷于娱乐化、趣味化的休闲世界。

从发行方来说,不能一味注重票房收入,应该为观众提供内容丰富的精神营养。

从管理者角度讲,有责任引导影片承载起文化熏陶、人性教育、美学陶冶、社会道德培养等方面的功能


上一篇:四川省绵阳市2014届高三英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河北省唐山市2014年高三英语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城市学校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城市学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城市学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城市学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城市学校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城市学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QQ:1191060874

 热门试卷

更多

关于我们 | 市场合作 | 建议反馈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深圳幼儿园 | 深圳小学 | 深圳中学 | 深圳大学 | 深圳培训 | 咨询 | 问题 | 讨论 | 百科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语作文 | 试卷 | 看书 | 招聘 | 教案 | 课本 | 课堂 | 听力

技术支持:www.szxuexiao.com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IE6以上 声明: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