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成语,语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1)事前有周密的规则,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2)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 的保守思想。(3)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 ,而应该勇猛前进。(4)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 。A.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B.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缩不前C.举棋不定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犹豫不决D.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3分)A、为了保证9﹒3阅兵的顺利进行,北京市要求在京各高校将今年秋季开学时间定在九月六日以后进行。B、“牛郎织女洞”是有着“中国洞都”之称的江西省分宜县洞村的名片;它原本只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可这里纵横交错的溶洞,古朴优美的景色,甘甜爽口的山泉,热情好客的山民,让它迎来了发展腾飞的曙光。C、从分宜的钤阳湖乘船顺流而下至新余的仙女湖,沿途要经过雄伟的丹江桥,秀丽的钟山峡和凤凰湾的明净,真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D、12月11日下午,江西省环境保护委员会举行了“减少污染、珍爱家园”联合环保行动的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的“绿色江西”行动正式拉开序幕。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 。 。 。 。 。 。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①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②不过,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③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④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⑤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⑥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声母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A.①④⑥⑤②③ B.①⑥③⑤②④C.③⑤⑥①②④ D.③⑥①⑤②④16.灯谜是我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典雅、工巧、传神、自然、空灵、缜密、含蓄和委婉、俚俗与诙谐等风格。请说出下列灯谜的谜底,同时分析谜底及该灯谜风格。
谜面: 春雨绵绵妻独宿 (打一字)谜底: (2分)分析: (2分)风格: (1分)17.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写出该标识的设计元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200个字。(6分)答:①设计元素: (3分)②寓意: (3分)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把庭院交给他的朋友留守。院子里破土而出的草芽,朋友从不拔去。初春时,草芽健康成长,朋友发觉它像野兰。到了夏天,那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缕缕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只不过它是蜡黄色的。朋友带着一朵花和几片叶子,向研究植物的专家求证,得知这是蜡兰——兰花中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里的花市上,这种蜡兰一棵价值万元。他打电话给远方的朋友报告这一喜讯,朋友惋惜地说:“其实它每年都破土而出,只是我认为它是一棵普通的野草,每次都是尖芽刚冒出就拔掉了。如果我能耐心地等它开花,这棵蜡兰早就被发现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西省红色七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偷换概念,应为被称为儒家……2.C“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借助的是外物而非“身体语言”,不符合文中“体贴”的意思。3.D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不是认知,而是身体践履,是一种生命体验。4.B(“王若问卿”不能断开,排除A、C;“实不闻方反”为完整的独立部分,应与前后内容断开,排除D。)5.B(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6.B(“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十’;”分析有误,张方计划让惠帝去祭拜宗庙好趁机挟持他,但惠帝并没有去,后张方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 7.(1) 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2) 司马颐于是派郅辅去给张方送信,让郅辅趁机杀掉他……司马颙悔恨不已,又派人杀了郅辅。 [参考译文]张方,是河间人。生在贫穷、地位卑下的家庭,因为有才能勇猛善战被河间王司马颐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张方在洛阳日子久了,他的军士横行暴虐,竟挖掘了哀献皇女之墓。军民众人议论纷纷,张方不想再留在洛阳,打算要西迁,但仍然隐瞒着西去的意图,想等惠帝外出的机会,趁机劫持惠帝西去迁都于长安。于是请惠帝拜谒祖庙,惠帝不同意。张方就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惠帝见兵士进来了,跑进竹林里躲避,兵士们把惠帝拉了出来,张方骑在马上对惠帝行礼说:“胡兵猖狂,保卫陛下的力量单薄,请陛下今日临幸我的兵营,我定当抵抗贼寇,誓死捍卫陛下。”在这个时候张方的部下便闯入宫中,争着割夺帷帐做马鞍下的衬垫。张方拥着皇帝来到弘农,司马颐派司马周弼来告诉张方,准备废掉太弟,张方认为不能这样做。惠帝到了长安,司马颐就以张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兼任京兆太守一职。当时豫州刺史刘乔发布檄文,说颍川太守刘舆逼迫范阳王司马鸠抗拒诏命,以及东海王司马越等在山东起兵,司马颐于是派张方率兵10万讨伐司马鸠。张方进兵屯于霸上,而此时刘乔已被司马鸠打败。司马颐听说刘乔兵败,非常恐慌,想就此罢兵,又担心张方不同意,因此犹豫不决。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等到张方显贵后,张方让郅辅担任自己的帐下督,关系相当亲密。司马颐的参军毕垣,是河间的豪族,曾被张方欺侮,恼恨地对司马颐说:“张方长期让军队驻守在霸上,知道山东敌军强盛,而徘徊不进,应提防他有变,在他未动之前要做好准备。他的亲信郅辅知道他的阴谋。”而缪播等人先前也这样说过,司马颐因而召郅辅来追问,毕垣预先对郅辅说:“张方准备谋反,人们都说你知道,王爷要是问你,你准备怎样回答?”郅辅吃惊地说:“我实在不知道张方要反叛,这该如何是好?”毕垣说:“王爷若是问你,你就回答是这样。不然,免不了身受其祸。”郅辅进王府后,司马顺问道:“张方要谋反,你知道吗?”郅辅回答说:“是这样。”司马颐说:“派你去除掉他可以吗?”郅辅说:“行。”司马颐于是派郅辅去给张方送信,让郅辅趁机杀掉他。型盟血工王素和张方亲近无间,持刀进入,守门者也不怀疑,郅辅趁着张方在灯下打开信函时:就斩了他的头。司马颥任命郅辅为安定太守。当初,缪播等人议论,认为杀了张方,将首级送给司马越,冀东的军队便可退走。等听说张方已死,山东之兵更加争着入关。司马颐悔恨不已,又派人杀了郅辅。8.白诗抒发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苦(抑郁、惆怅、失落)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途末卜的感叹。9.诗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具体表现为:①地点对比。昔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今中秋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②情景对比。昔年是欢乐之景,今年是冷清之景。③情感对比。昔年是喜悦之情,今年是愁苦之情。11.(1)A给3分、D给2分、C给1分(B项“有限的收入便成为冲突的根源”分析错。C项“他一上午的思绪都没有离开杜伊”说法片面。E项,约翰用冷战之策没有改变妻子的态度概括错。)(2)①怕孤立,渴望融人群体;②真诚善良,但又好斗气;③自尊自爱,而又尊重爱护妻子。(3)①暗示他一直被不良情绪困扰,他惩罚妻子也是惩罚自己;②暗示他对妻子的深爱,并因此而颇感怅然与痛苦;③为他听到翻船事故的表现作进一步的铺垫,增强了小说情节发展的内动力。心理过程为:害怕——紧张——绝望——悔恨交加——释然。(4)观点一:“白瓷猫”好:①它是小说的线索,引发冲突的是它,避过事故的是它,见证夫妻和好的还是它;②它具有象征意义;结尾处再次将它放到最高层,暗示约翰从此会将爱看得 高于一切;③它更能凸显人性的美好,它的来去对刻画杜伊这一人物作用都很突出。观点二:“第十二位乘客”好:①这一标题更能彰显小说情节发展的戏剧性,约翰因它失魂落魄,又因它释然;②这一标题,更能强化小说情节突转,更有利于刻画约翰这一人物; ③这一标题,也具有象征意义,预示经过灾难的心灵会更加纯洁美丽,有深化主旨的作用。12.(1)【答案】AD(选A得3分,选D得2分,选B得1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C项中“这体现了他以本民族学问为基础的治学宗旨”不正确,文章只是说西游回来的陈寅恪很重视东方学,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没有提及以民族学问为本的问题;E项“这是陈寅恪治学不甚严谨导致的结果”评价不准确,文章通过书籍烧毁丢失说明了他日后的学术研究的困难,“将主要依靠记忆了”,对其治学态度没有批评之意。B项除了通过梁启超的高度评价从侧面来表现,还有通过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的大名鼎鼎来衬托。(2)【答案】文中有三处写到陈寅恪的眉眼:第一处是“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第二处是吴宓日记中描述自己拜访陈寅恪时对他的印象:“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眉目成八字形”;第三处是陈寅恪“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每点1分,共3分)这三处肖像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学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享受沉浸在思考中的专注忘我;对于真理和学问有着不惧病痛的执著和光明如炬的洞悉;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就是视若生命的学问和生命,在永别之际,他用无言和眼泪向一切做了告别,病痛、难舍、痛苦、落寞、留恋等诸多情感都包含在默默的泪水中,感伤凄凉。(每点1分,共3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人物的肖像描写,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先筛选出有关于“眉眼”的肖像描写,然后根据这些外貌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第一处写出了一个学者的专注;第二处写出了病痛中的执著;第三处寥寥数笔,最见真情,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语泪流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感情,感伤凄凉溢于言表。(3)【答案】作者主要写了陈寅恪的七件事情:①被梁启超力荐担任国学院导师;②主张中国学术要吸收外来学说;③在丢书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带病坚持完成两部中古史名著;④病中口述撰写《论再生缘》;⑤拒绝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的邀请;⑥夜候友人吴宓并赠送《论再生缘》油印本;⑦75岁完成《柳如是别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文中的主要事件。通读全文,归纳文中所写传主的所有事件,合并小的事件,然后筛选出主要事件,主要有被梁启超力荐担任国学院导师,主张中国学术要吸收外来学说,带病坚持完成两部中古史名著,病中口述撰写《论再生缘》,拒绝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的邀请,夜等友人吴宓并赠送《论再生缘》油印本,75岁完成《柳如是别传》。(4)【答案】 ①陈寅恪是一个视学问如生命的学者,中国科学院拟请他任所长,这是对他潜心做学问的能力和价值的认可,也是一种荣誉。很多学者穷其一生追求如此殊荣,但陈寅恪选择了拒绝;②在荣誉面前,他选择了坚守宁静淡定的内心,将精力全部放在学术探究上,这种宠辱不惊的执著专一冷静,为他早日掌握并拥有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陈寅恪这种甘坐冷板凳、不羡功名的心境,对当今社会学术界个别学者内心浮躁、急于求成的现象是一种教育,一种启发,我们只有挣脱世俗对成功的功利定位,才会找到真理。【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谈自己的解读,要抓住重点词语“读书治学”、“世俗概念”和“真理”,依据文本,谈自己的观点,要言之有理,合情合理。13.C(举棋不定: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畏首畏尾: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 畏缩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犹豫不决:迟迟疑疑下不了决心。)14.D(A成分赘余B更换主语C搭配不当 )15.D16.谜底:“一”分析:春雨绵绵意为无日,妻独宿意为无夫,“春”字去“日”去“夫”就为“一”字。 风格:含蓄和委婉、俚俗与诙谐17. 该标识设计元素:以数字符号“70”,时间“1945—2015”,和平鸽,组成“V”字的长城图案。寓意: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肚利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飞翔的和平鸽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未来。18.立意指导:这是一篇时评类作文,该中学凭借异常的逻辑和不凡的见地迅速印证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古训,让人汗颜的同时不得不沉思背后的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以不同的脸谱在不同的领域于相同的时机粉墨登场,用大义凛然与理直气壮的语调一次次歌颂着自欺欺人和集体狂欢的精神,通过一系列旁人无法透析的逻辑和秘诀算出自己总归胜利的结果。虚荣也好;炒作也罢,都透露着骨子里不得而知的羞耻虚无和文化疲软甚至自卑。当然我们相信这不是文明古国的思想主流,但面对诸如此类的事件应当人人警醒。18、【解析】试题分析:每一棵草都有开花的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善待周围的人和物,给以他们闪光的机会,每一个人都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例文】给每棵草开花的时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每一只鸟都会飞翔,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自信,每一个人都会成功。那是一个清晨,我抱着一只兔子来到门前的草地上,我轻轻的地放下它,在我弯下腰的瞬间,我看见一棵小草,很不起眼的,但是,在它的上面,却开着一朵小小的,黄色的花。我诧异,便将那棵小草带回家中。我兴奋的告诉我的母亲,我的母亲看了看,对我语重心长的说:“孩子,你要知道,这世上,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同样,每一个人,无论他有多么的平凡,只要他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他都会成功。”其实何尝不是这样?正如发动大泽乡起义的陈胜、吴广,他们两个也都是凡人,他们都没有所谓的超能力,但是,他们也正是在自己的信念下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成就了一段历史。他们好比一棵棵小草,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最终他们开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花朵,虽然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起义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财富。再看看国外的伟人,爱迪生在他八九岁的时候曾经卖过报纸,但是,就是这样在当时并不起眼的列车小报童,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拥有了第一个个人实验室,同样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成为了一个大发明家!爱迪生于1931年10月18日去世,终年84岁。然而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打破他持有1099个发明专利权的记录,人们称他为发明之王。他也是这样,坚持了自己的立场,付出自己的努力,最终,他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时刻告诉自己,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每一个人都好比一棵小草,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下去,我们就会与成功一步一步的接近,绽放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花朵。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每一只鸟都会飞翔,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会成功。
上一篇: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16届高三英语摸底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