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第I卷(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在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着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而又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形态,这就是三峡文化。三峡文化是在区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中孕育、发展起的:作为连接长江流域上下游的咽喉要道,三峡是串接长江下游吴越文化、中游荆楚文化、上游巴蜀文化的人文走廊、信息交流渠道和物流通道,是中国东西部人类文化与信息交通的走廊要道,而峡江两岸鬼斧神工的地理奇现,雄、壮、险、奇的天然美景,又形成富有人文色彩的三峡百里画廊,构成三峡山水文化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三峡盛产的盐、丹资,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故人们以之为中心,形成富有盐丹资文化特点的三峡文化与社会生活特色。由于山高峡急、岭峻谷深,造成交通不便,当地民众生存条件艰辛,性格耿直剽悍。三峡文化正是在这么一种地理空间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是独有的大河流域走廊文化、神秘山水文化和盐丹资文化的结合体。
从商周时期的巴族开始,三峡文化就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自两千多年前秦灭巴、蜀、楚,中原文化的融入,使三峡文化发展到新的阶段,并在历史发展中绵延不绝。明清以,几次由东向西的大规模移民,使三峡地区的民众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文化,其文亿内涵也在不断发展。近代以,三峡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和国内其他区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因素,其内涵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几千年,由于独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文化中的基本文化内涵一直保持下,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主线与传统。
在三峡神秘山水间,云遮雾罩,烟雨朦胧,霞蔚虹霓,常常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自三峡的巫文化、易理哲学与山水文学,均与这种奇幻、浪漫的山水文化有关。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以“巫山云雨”为题材而至今为人思念;唐代诗人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将巫山云比之沧海水,将霞蔚霓蒸的巫山云雨诵到极致。正是三峡神秘,奇幻的山水,产生出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浓郁深厚的人文特色,对于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三峡的艰难险阻,万丈狂涛,涡漩千回百转,惊心动魄,又使得诗人游子望而生悲:在三峡的山水文学、易理哲学,乃至纤夫的川江号子之中,常常表现出那种悲怆之情。最典型而奇特的,是自古以流传甚多的三峡咏猿诗。如唐代诗人杨炯“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高适“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元人赵孟颊“古今离恨拔难平,惆怅峡猿声”等,皆借猿的悲鸣声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怀与境遇。因此,在三峡文化中,奇幻山水产生的浪漫主义与万丈狂涛、千回百转的惊心动魄共同组成了其人文情怀的特性,使浪漫性与沉郁性、悲怆性同在。
(选自《中国文艺》2013年7月,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三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文化,它是在区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中孕育、发展起的。
B.三峡文化具有盐丹资文化的特点,是与三峡盐、丹资丰富且人们以之为中心密不可分的。
C.三峡文化自开始形成起就不断与其他文化碰撞、交融,但是几千年,它的基本文化内涵却一直得到保持。
D.三峡文化历史悠久,向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巴族,它是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巴、蜀、楚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三峡文化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和特征鲜明等三大特点。
B.明清以,三峡地区的民众因为移民而发生了几次重要变化,但三峡文化仍保持了稳定的文化形态。
C.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中“巫山云雨”的题材,与三峡神秘的山水带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有关。
D.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三峡地区艰险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生存条件,养育了当地民众耿直剽悍的性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三峡雄、壮、险、奇的自然景观,三峡山水文化中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也就不复存在。
B.近代以,三峡文化张开它的双臂,与外文化碰撞、交融,这使得三峡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C.三峡神秘、奇幻的山水滋润着诗人,唐代诗人元稹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的千古名句,将霞蔚霓蒸的巫山云雨诵到极致。
D.三峡的艰难险阻,万丈狂涛,激发了诗人游子的热情,比如,唐代诗人高适就借“巫峡啼猿”抒发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怀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领:代理
B.寻知代州,移深州 知:掌管或做知州
C.会暮,约诘朝合战 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
D.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 引:拉开弓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A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B.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C.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D.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沙场;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并肩抗敌,直到敌军退去。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5分)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①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①清和:农历四月。
8.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2)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块有思想的石头
王伟锋
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确切地说,应该称为璞,因为它的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块石头要想被称为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的前世必然历经种种坎坷和磨难,才有今天这般造化。就拿这块褐色的石头来说,它的前世在黑暗压抑的时空里忍受了诸般艰辛和痛苦,又在岩浆的滚滚热浪炙烤下疼痛得数度昏死过去,最后才突破重压在自己身上的种种羁绊,破浆而出。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历经岁月的磨砺,在水流的不断冲刷下,褐色石头慢慢苏醒过来,恢复了意识,发现自己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见到了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褐色石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却被一个地理学教授打破了。一天,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来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忽然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感兴趣起来。地理学教授对着花纹石头敲敲打打,仔细观察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快来看啊,这里有一块璞玉!
驴友们都跑来围观,不过,人们翻来覆去地看了许多遍,也看不出什么名堂,讥笑起来,
什么璞玉,不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这山里多的是,大惊小怪!
人们哈哈笑着,相互挤眉弄眼地走开了。地理学教授却没有气馁,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包里空间实在有限,他许多东西都丢弃了。自然,地理学教授古怪的举动,又毫无悬念地收获了大量的嘲弄和讥讽。
花纹石被地理学教授带出山去了,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人们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大打出手,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一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捡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骂道,什么破玩意儿,在这里碍手碍脚!
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到处游荡。
望着天山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因为自己的确是一块货真价实的美玉啊!
难捱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只是,他来晚了,只能看着漫山遍野被抛弃的大小石头发呆。临走,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了下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非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把石块打开,前面几个都是普通的石头,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
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赞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锁进了保险柜,外面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因为保险柜被收藏家安置在地下室。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在里面压抑得实在难受,透不过气来。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
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这已经超出了一块石头的思维能力。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
(摘自《金麻雀获奖小说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头的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世人只注重外表的现实,表达了对褐色石头的同情和对世人的批评。
B.褐色石头经历地下种种磨难,对从地下来到山间小溪旁,有阳光、花香、流水和各种动物陪伴的生活感到十分幸福。
C.地理学教授执着地把花纹石带出了大山,花纹石的命运让褐色石头很担忧,因为担心花纹石失去无忧无虑的生活。
D.地理学教授的发现引来了无数进山挖玉的人,对他们疯狂的举动,褐色石头感到非常气愤,这也是地理学教授不希望发生的事。
E.小男孩的到来改变了褐色石头的命运,解决了它的生活困难,但他并没有想到褐色石头的最终结局,他的内心也是冷酷无情的。
(2)文中褐色石头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答: 。
(3)小说从褐色石头的角度展开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4)你对褐色石头的最终命运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认识。(8分)
答: 。
上一篇: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测试试卷(解析版)
下一篇:江苏省南京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