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
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1.识字与写字
(1)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学会本单元35个生字。
(2)继续练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了解诗文大意。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3篇.
3.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4.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一人文主题,贯穿“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安排“课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三个板块。其中课文有《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文章。分别介绍了中国的三个传统节日、纸的发明、历史文化遗产赵州桥以及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感受深厚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搜集更多传统节日的资料,熟练运用字词进行句段的写作。
《古诗三首》选编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三首古诗。要求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景象,并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探索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描绘了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描绘了清明节春雨中诗人的所见所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唐代诗人王维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景象。
《纸的发明》是一篇说明性文章,介绍了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造纸术的发明。作者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讲述了纸发明的缘由、演变和发展,全文语言浅显易懂,将纸发明的漫长历程娓娓道来。本文通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先祖的聪明才智。
《赵州桥》选编自桥梁专家茅以升所著《中国石拱桥》。课文语言准确,简 练,又不乏生动。短短几百字,写明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介绍赵州桥设计的设计精巧、美观;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展现中华传统文化。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宋代“小百科全书”之称的《清明上河图》可谓古代绘画作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课文用生动的语言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本单元“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部分。要求在指导学生认识新字词的基础上,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分析句子的能力。
纵观后三篇课文,更突出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统编教材在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 ——《中华传统节日》。站在内容立场,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传递本主题;站在实操层面,在《古诗三首》、《纸的发明》 两篇课文后分别安排 “活动提示”,再加上“综合学习”板块,整单元在一步步提示、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实践、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设计了“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部分内容,旨在从情境中识字、仿写和语言积累等方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及能力。
本单元内容与前后内容的纵向联系 前内容 本单元 后内容
阅读要素 二上第五单元: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二下第六单元:提取主要信息,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三上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三上第四单元: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下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三下第四单元: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四上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四上第五单元: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四下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词句,出不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综合性学习
二下识字二: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那些?说一说是怎样过节的。
三上第六单元: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
三下第七单元:学写一件简单的事,把事情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三下第三单元: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四上第12课:课后收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同学听。
四上第19课: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四上第五单元: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四下第六单元: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好奇心重,但学习能力较弱。
1.识字写字:三年级的学生有学习汉字的兴趣,但独立识字能力还需培养。
2.阅读:在阅读方面也比较薄弱,词语积累还不够,词语学习方法还需引导。朗读依然重要,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德。
3.习作:写作方面应该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拓展写作思路,勤练笔,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要重视组织好学生自学,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交流问题并解决问题。
单元目标
具体(核心)目标
(一)单元核心目标
通过自由读、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感受等活动,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收集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习俗的资料并交流,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二)单元具体目标
1.通过自主查字典、教师指导示范、小组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认识本单元41个二类生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本单元一类生字35个,会写30个词语,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初步的审美能力。(识字写字)
2.通过自由读、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感受等活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能借助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揣摩、品味语言,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阅读)
3.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从字里行间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
更多答案请自行下载免费文档(文档正规渠道存储,请放心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