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3)牺牲玉帛 牺牲: (4)彼竭我盈 盈:
(3)牺牲玉帛 牺牲: (4)彼竭我盈 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对敌作战的重要条件是什么?(2)对于曹刿来说,作出可以追击齐军这一决定的过程是怎样的?(均用原文回答)(4分)
(1)条件: (2)过程:
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衣食所安 ⑵公与之乘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彼竭我盈,故克之。
6.结合全文,分析第③段画线语句“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的作用。(3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8.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曹刿与庄公的对话都涉及了哪些内容。(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忠之属也
10.从曹刿和庄公的对话来看,鲁国战胜齐国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1) (2)
(1) (2)
7、桃花源记
一、名句过关: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源美景句)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 , 之属。阡陌 ,鸡犬 。(自然风光句)其中往来种作, , 。 , 。 (社会风情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 , , 。(来桃源原因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 , 。(热情招待句)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 著名诗人。
2、 落英: 3、缤纷: 4、林尽水源:
5、仿佛: 6、才通人: 7、豁然开朗:
8、俨然: 9、 属: 10、阡陌交通: 阡陌:
11、相闻: 12、外人: 13、黄发垂髫: 14、要:
15、绝境: 16、无论: 17、具言: 18、叹惋: 惋:
19、便扶向路: 扶: 向: 20、及郡下:
21、诣: 22、寻向所志: 23、遂: 24、规: 25、未果: 26、寻: 27、问津: 津:
三、文后练习:
下面各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
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附加练习
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
2.世外桃源“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原文回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4.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5.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
8、爱 莲 说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 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8分)
9、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月色入户 ( ) (2)念无与为乐者 ( )(3)相与步于中庭 (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景,给人清新雅致的感觉。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表现出作者是一个清闲无所事事的人。
C.作者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快乐和解脱,他和写《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志同道合。
D.作者通过赏月色,看积水,与友乐来排解自己被贬谪的悲凉之情。
4.文中“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2分)
5.请你简要分析文中“闲人”一词的含义。(4分)
10、论语十则
一、名句过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 ,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 ,思而不学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为政》)
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 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 , 。”(《卫灵公》)
二、课文下面注释:
1、《论语》记录 和 言行的一部书,共 篇,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 ,指 子。孔子,名 ,字 , 时期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3、时习: 4、说: 5、愠: 6、君子:
7、吾: 8、日: 9、三省: 三,泛指
10、信: 11、传: 12、温故而知新:
13、罔: 14、殆: 15、女: 16、是知也: 是, 知,通
17、见贤思齐焉: 18、弘毅:
19、凋: 20、其恕乎: 其, 恕,指儒家的
一、名句过关: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源美景句)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 , 之属。阡陌 ,鸡犬 。(自然风光句)其中往来种作, , 。 , 。 (社会风情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 , , 。(来桃源原因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 , 。(热情招待句)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 著名诗人。
2、 落英: 3、缤纷: 4、林尽水源:
5、仿佛: 6、才通人: 7、豁然开朗:
8、俨然: 9、 属: 10、阡陌交通: 阡陌:
11、相闻: 12、外人: 13、黄发垂髫: 14、要:
15、绝境: 16、无论: 17、具言: 18、叹惋: 惋:
19、便扶向路: 扶: 向: 20、及郡下:
21、诣: 22、寻向所志: 23、遂: 24、规: 25、未果: 26、寻: 27、问津: 津:
三、文后练习:
下面各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
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附加练习
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
2.世外桃源“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原文回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4.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5.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
8、爱 莲 说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 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8分)
9、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月色入户 ( ) (2)念无与为乐者 ( )(3)相与步于中庭 (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景,给人清新雅致的感觉。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表现出作者是一个清闲无所事事的人。
C.作者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快乐和解脱,他和写《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志同道合。
D.作者通过赏月色,看积水,与友乐来排解自己被贬谪的悲凉之情。
4.文中“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2分)
5.请你简要分析文中“闲人”一词的含义。(4分)
10、论语十则
一、名句过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 ,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 ,思而不学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为政》)
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 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 , 。”(《卫灵公》)
二、课文下面注释:
1、《论语》记录 和 言行的一部书,共 篇,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 ,指 子。孔子,名 ,字 , 时期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3、时习: 4、说: 5、愠: 6、君子:
7、吾: 8、日: 9、三省: 三,泛指
10、信: 11、传: 12、温故而知新:
13、罔: 14、殆: 15、女: 16、是知也: 是, 知,通
17、见贤思齐焉: 18、弘毅:
19、凋: 20、其恕乎: 其, 恕,指儒家的
上一篇:2013年大纲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全国统一考试)
下一篇:2013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全国统一考试)